生猪养殖行业调查报告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生猪养殖行业调查报告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猪养殖产业调研报告【第一篇】

依法规范推进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职责分工

(一)县畜牧水产局负责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和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全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定专人负责,设立县级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组,承担技术指导和现场调查,汇总全县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数据,开展分析评估,组织起草流行病学调查评估报告。配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县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各乡镇、开发区要依据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同时要做好辖区内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估工作,定期报送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纳入动物防疫和疫控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必要的时间、车辆和工作经费,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相关单位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2、协调指导,形成合力。县畜牧水产局积极协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提供畜牧业生产和检疫监管数据,保障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评估工作。

3、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办班讲课、以会代训、模拟演练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重点培训调查方法、技巧、信息报送等内容,切实提升乡镇、开发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队的整体能力和业务水平。

4、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县畜牧水产局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建立健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评估和工作报告机制,系统、科学、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结合当地畜牧业养殖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际情况,具体细化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准确报送信息,定期开展分析评估,为动物疫情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善于总结分析,及时反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后,组织实施机构人员要认真总结分析,做好分析评估,积累资料,及时反馈有关调查信息和检测结果,交流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意见,指导被调查的养殖企业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10日前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半年度和年度动物流行病学总结与分析报告。

四、调查方式

依据不同调查目的和任务,设置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常规流行病学调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等调查方式。

(一)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紧急情况

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县畜牧水产局及时上报上级兽医主管部门,并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市级流调专家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牛瘟、牛肺疫、马鼻疽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疫病再次发生;

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2.目的任务

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控制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探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3.工作程序

各乡镇、开发区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县畜牧水产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全方位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按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要求,详细、全面、准确收集相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必要时,由市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进行复核确认。

4.工作要求

县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封锁与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疫情解除封锁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县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乡镇、开发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报工作,并建立系统档案封存。

(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各地畜禽饲养情况分病种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禽病,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主要家畜疫病,布病、结核病等主要共患病调查,并结合本地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流通情况,分析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

1.主要禽病调查

调查目的。分析禽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感染发病情况,分析病毒遗传演化趋势,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提出防控措施与建议。

调查范围。综合考虑家禽饲养数量与分布,选择在双墩、造甲等家禽(肉鸡)饲养集中乡镇,作为县级禽病调查地区,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等主要禽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调查方式。选择2个乡镇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分别于5月上旬和11月上旬根据需要开展一次调查,每次随机选择1个种禽场、1个商品代养禽场、2个行政村。在每个养禽场采集30只家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在每个行政村选择5个以上的家禽散养户(家禽养殖数量少于100只)采集30只禽的血清、拭子和羽髓样品,20份新鲜家禽粪便样品。

2.猪疫病调查

调查目的。掌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等疫病流行动态、分析发病趋势,评估防控效果。

调查范围:选择水湖、朱巷两个生猪养殖密集乡镇作为重点调查点。根据工作需要,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调查方式与时间。

⑴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调查。每季度开展1次种猪场疫病流行动态问卷调查,在部分种猪场采集血清样品,了解种猪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疫病流行态势。

⑵猪群疫病监测。①临床健康猪群监测。选择1个屠宰场开展采样检测,采集15份组织样品(淋巴结、肺脏、脾脏等)5月、9月各实施一次。②发病猪群监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平时要收集、冷冻保存发病猪组织病料(每年不少于10份),分别于4月底、10月底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并同期报送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3)配合市中心做好家畜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调查疫苗种类包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经典毒株猪蓝耳病疫苗、猪瘟脾淋苗、猪瘟原代细胞苗、猪瘟传代细胞苗、亚洲I型-O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O型口蹄疫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主要调查猪瘟脾淋苗中细胞苗掺加情况、其他细胞源活疫苗的支原体、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圆环病毒等外源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招标疫苗的使用情况、副反应、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

3.布病与结核病调查

目的:了解牛、羊和猪布病、牛结核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分析流行特点和风险因素,指导“两病”防控。

范围:双墩、造甲作为动物布病与结核病流行病学调点乡镇。每年选择2个奶牛场、1个羊场和5个散养户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调查内容与方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根据各乡镇牲畜饲养情况,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工作。调查指标包括:牛场与羊场能繁母畜的流产率与空怀率、母牛胎衣不下率、个体抗体监测阳性率与场群阳性率,结核病畜阳性检出率、病畜无害化处置情况、人间新病病例数。

严格按照农业部“两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每年春秋两季普遍开展牛布病与结核病检疫监测工作,评估我县“两病”致病因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调查时间:5月至11月间。

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三)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启动专项调查研究,为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动物疫病防控与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1.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开展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研究;分析环境微生物与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范围:我县选择规模养殖场、专业户各2个,定期采集畜禽饮用水、饲料、土壤和空气样品,进行相关致病微生物检测分析。

时间要求: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采样检测工作,可与疫病调查工作同步开展。

承担和参与单位: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乡镇、开发区组织人员实施。

2.仔猪腹泻疫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仔猪腹泻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各乡镇所采取的防控措施及效果,分析主要致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调查范围。相关乡镇,以水湖、朱巷为主。必要时调整增加其他乡镇作为调查点。

调查内容和方式。采取养殖场免疫情况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调查:

年以来的疫情流行现状及特点;

当地在疫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及防控效果;

采集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相关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开展主要致病原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调查时间。2012年3月、12月各进行一次。期间如发生此类疫情,应及时开展现场调查。

生猪养殖产业调研报告【第二篇】

一、猪肉价格上涨情况及其特征

和全国其它省市一样,今年4月份以来,陕西的生猪和猪肉价格出现了大幅度增长,4月30日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0元,5月30日上升到每公斤12元,6月30日和7月30日分别上升到每公斤13元和每公斤元。纵观此轮猪肉价格上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据陕西省物价局物价监测中心分析报告,2001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出现过二次明显的上涨,第一次上涨出现在2004年1―10月,持续时间约为10个月。此次价格上涨自2006年6月开始,至今年7月已持续了13个月。

二是上涨幅度大。2004年1―10月,陕西省平均猪肉价格(去骨后腿肉)从每公斤元,上涨到9月的最高点元,上涨了元,涨幅为%。而此轮上涨从2006年6月的每公斤元,一路攀升至2007年8月的元,上涨了元,涨幅高达%。

三是淡季不淡。一般来讲,夏季和冬季生猪大量上市的时候,猪肉价格都会有明显的回落,而此次猪肉价格上涨,仅做了短时间的盘整(2006年10―11月、2007年3―4月),就继续以较快的势头上涨。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后,更是以每月10%以上的速度上涨。据监测,目前价格上涨的速度呈现渐缓趋势,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回落,但幅度不大,仍然处于高位盘整状态。

二、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绿源科技示范区技术总监张周认为,造成此次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生猪供不应求。去年以来,阎良区生猪存栏率持续下降,农户和养殖场育肥猪出栏头数大幅减少,猪肉价格自然上涨。按理说,肉价上涨会刺激农民增加生猪养殖,而生猪的育肥期仅为4―5个月,为何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生猪价格还有如此大的上涨动力呢?星光良种猪繁养殖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和平指出,我国养猪业中,年出栏50头育肥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的出栏量占生猪出栏总量不到30%,其余70%来自农户散养;尽管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走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曾因去年养猪亏本不愿意养殖,而规模化养殖的建设期相对要长一些,短时间也不可能有大量商品肉猪供应市场,供需出现断层,价格持续上涨。

我们认为,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猪价格长期低迷,“猪”贱伤农导致猪源严重不足

调研资料表明,2001―2006年陕西兴平市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运行状态,按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1来衡量,只有2004年的猪粮比()大于,生猪养殖处于微利水平,其它年份养猪全部亏损,也就是说6年养猪,5年亏损,仅1年盈利。在养猪亏损的情况下,农户为了减少亏损,只有减少存栏数量,大量淘汰宰杀母猪,由此导致仔猪供应不足、育肥猪无货源的现象,猪肉价格上涨在所难免。

(二)饲料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养猪成本明显增加

调查显示,部分农户在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补栏的愿意并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养猪成本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首先是饲料价格上涨,8月16日阎良区育肥猪的配合饲料价格为元/公斤,去年同期是元/公斤;玉米价格为元/公斤,去年不到元/公斤;两者同比均增长了%。其次是仔猪价格上涨,据绿源科技示范区郭卫国总经理介绍,去年上半年陕西断奶仔猪(7―8公斤)的价格为100元左右,今年以来保持逐月上涨的态势:1月份185元/头、3月份210元/头、5月份300元/头、8月份380―420元/头,仅仔猪的投入就比去年上半年增加80―320元/头。以上述价格为基础,我们可以计算出去年和今年农民养猪的成本收益比:2006年6月农民小规模养猪每头平均活重按100公斤计算,生产成本约为720元左右,按同期当地市场生猪收购价7元/公斤计算,可获得销售收入700元,每头猪亏损20元;今年6月份生猪收购价格上涨到13元/公斤计算,每出栏一头猪可获得销售收入13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0元,但因饲料和仔猪价格上涨,每头猪的生产成本也提高到了108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0元,养猪纯利只有220元/头。在陕西,本来农民手中的生产资金就比较紧张,养殖成本提高则进一步加剧这种紧张的程度,致使部分农户放弃生猪养殖,正如乾县乾陵乡李家堡村农民徐忠林所说的:“我们就是想养也养不起啊”。

(三)疫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养猪业产生负面影响大

近几年来,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链球菌、附红细胞体、支原体等传染性疫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特别是2006年4月份以来,全国爆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的研究成果表明,由于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范围广、传染率快、死亡率高达50―80%,受其影响全国的生猪饲养量下降了40%左右。对于小型猪场和散养户而言,综合性防御体系更加脆弱,一旦发生疫情,死亡率很高,损失十分严重。到目前为止,预防蓝耳病的疫苗投放市场时间不长,能否控制住疫情还有待观察。持续疫情一方面造成猪群死亡过多,猪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对农户造成的精神压力也很大,即使目前养猪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也不敢冒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疫情风险扩大生产。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否有效地控制各种高致病性疫情,对恢复农民养猪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养猪比较收益低,部分农民宁愿打工而不愿养猪

以农户家庭散养来看,一年能出栏20头育肥猪就很不错了,每头猪按较高利润200元/头计算,一年收入为4000元,还得投入资金和承担较大风险。而一个劳动力到城里打工,一年挣1万元的收入应不成问题,扣除生活成本还能剩几千元的净收入,又没有资金投入成本。两者比较,农民为什么要养猪呢?

(五)市场风险预期加大,农户养猪心存顾虑

近十年来,猪肉价格出现过几次大的周期性波动,每次波动前后出现的问题都基本相似。农民从这些年猪肉价格的涨落起伏中得出这样的经验:价格高的时候养猪,赔得更惨!正如农民任小兵说:“现在的猪价,让我们又喜又怕。喜的是养猪有利可图,怕的是现在扩大生产,就有如在股价疯涨时买进股票,一旦价格下跌就惨啦!”这说明在目前猪肉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部分农民对养猪业的市场风险预期加大,加上目前生产成本处于高价位,生猪养殖所需资金投入比较大,农户对扩大养猪规模顾虑重重,举棋不定,观望气氛浓厚。

三、启示与建议

前述调查分析表明,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时间长、上涨幅度大、没有淡旺季的特点。虽然引起肉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养猪收益低导致农民养殖补栏积极性不高。为此,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

(一)对养猪业给予持续、稳定、合理的政策支持

一是继续稳定国家对养猪业在土地、资金上的优惠政策,并根据猪肉价格波动性情况适时地调整政策(在猪肉价格下跌、养猪亏损时应加大支持力度),以解除农户养猪的后顾之忧。目前,很多农民担心,今年政府大力扶持饲养母猪,随着母猪生育高峰的到来,仔猪会大量上市,肥猪也会大量出栏,如果政府不继续给与政策支持,猪价下跌、养猪亏损、大量宰杀母猪的恶性循环局面难保不再出现。因此,要尽早做好应对猪肉价格下跌、农户在养猪亏损的思想准备,在政策扶持上保持连贯性,避免生猪生产和市场供求大起大落现象的发生。

二是要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如陕西省委省政府在2001年就养殖行业的用地问题下发了两个决定,明确规定养殖业用地视为农业用地,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土地管理部门不认可,因此成了一纸空文。为此,要加大政策执行检查监督的力度,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得以落实,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二)增加政策性保险的范围和额度,提高保障水平

从今年8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启动生猪生产的政策性保险。但在实际工作中,现有的政策性保险无法操作。目前生猪政策性保险只对三种一类病才开展保险业务(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并且对育肥猪不开展保险业务。保险赔付的额度也很低,如陕西省对适繁母猪的保险,每头保险金额为1000元,并且赔付的前提是“见到死猪”。一头猪一年保费60元,中央财政负担30元,地方财政负担18元,农户缴纳12元。而一旦遭遇疫情,1000元保险金额对于养猪户的损失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不足以弥补生产成本(适繁母猪的体重大)。所以很多农户不愿意参加保险,他们一旦发现猪群有疫病的迹象,就想办法宰杀和出售,使带病猪肉通过暗流渠道进入市场,增加了上市猪肉的不安全性。因此,建议扩大政策性保险的范围,将育肥猪纳入保险范畴,并提高保险额度,以增加政策性保险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养殖业疫病防控体系,降低农户养殖风险

要加强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控。要严格畜禽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检验检疫,对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大动物防疫的科研投入,研制推广新型疫苗,预防生猪疾病发生和扩散。目前养猪户关心的不仅仅是生猪价格的高低,更关心的是采用什么方法控制疫情,控制的效果怎么样?如果说疫情控制不住,仅仅通过给农户补贴是解决不了生猪供不足需的问题的。如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在市场价格的刺激下,农户会主动补栏,生猪出栏量就会增加,生猪生产就逐步达到供求平衡。

(四)提高农户养殖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增强养猪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生猪养殖行业调查报告【第三篇】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一直保持防控高压状态,按照上级要求和领导批示精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持“内查、外堵、严控”原则,强化工作有效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控责任落实情况

(二)深化监测排查。要求各乡镇街道及时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定点屠宰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及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深入开展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并实行包保责任制,明确每个排查人员的排查范围,及时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人、到村、到场、到户。同时根据非洲猪瘟防控要求重新制定并印制了非洲猪瘟排查记录本1000本,严格按照非洲猪瘟排查手册进入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养殖场、屠宰企业、贩运经纪人、生猪产品加工经营场所非洲猪瘟防疫工作进行逐项排查。坚持日排查报告制度,对发现的疑似疫情立即上报,市疫控中心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到达现场按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采集样品。自2018年8月至今,全市每天平均排查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等80个左右,日排查生猪9000头左右,共累计排查猪只220多万头次,没有疑似疫情发生。在排查过程中及时开展流调及抽样监测,先后向上级部门送检疑似猪抗凝血样品和猪组织样品341份,均为阴性,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目前,我市已对全市99个生猪规模场、27户生猪专业户和1848户生猪散养户,8个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无害化处理厂,57名生猪经纪人和已通过备案申请的19辆生猪运输车辆进行时刻监控,全市生猪生产平稳,市场供给正常。

(三)严格外疫截堵。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确保人员到岗、监管到位。进一步协调公路交通检查站和公安检查站,强化中心与各部门的联查联动机制,对生猪过往车辆严格查证验物,对违规调运等违法行为,不讲条件,一律无害化处理。加强生猪移动监管,严格执行生猪(种猪除外)暂停跨省调运调出政策,对跨省引进种猪的,要求必须附有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逐头检测的非洲猪瘟检测合格报告。关闭全市所有生猪交易市场,鼓励畜禽产品冷链运输、冷鲜上市,运输生猪等活畜禽的车辆不再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境外输入生猪、野猪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

(四)严格市内管控。加强餐厨废弃物(泔水)的收处监管,协调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了全链条监管责任,全面禁止用餐厨废弃物(泔水)饲喂生猪,协调执法、食药部门开展了一次餐厨废弃物(泔水)饲喂生猪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建立活畜承运车辆监管制度,确保所有承运车辆向市畜牧兽医局备案后方可开展运输行为,加强运输车辆监管,要求所有备案车辆必须凭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承运,装载前、卸载后严格清洗消毒。加强贩运经纪人管理,举办培训管理培训班,严格落实生猪贩运经纪人备案管理“六项制度”,细化管理措施,切实规范调运行为。强化生猪产品流通加工餐饮环节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贩卖加工病死猪肉等违法行为,防止病死猪及其产品流向市场,进入餐桌。强化生猪经营点监管,严格产地及屠宰检疫。强化防疫条件监管,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养殖场所,加强消毒处理,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五)严格限制生猪及其产品移动。采取多种渠道途径,及时将上级相关规定、疫区范围、封锁时间等情况告知兽医工作人员,对全市57个生猪经纪人进行备案管理,对所有生猪运输车辆逐步进行备案,严格执行生猪调运政策,防止疫区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我市;严禁泔水饲喂生猪。组织乡镇街道开展突击排查整治行动,未发现生猪规模场和专业户使用泔水喂猪的情况;严格做好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全市所有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部实行封闭管理,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出。

(六)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现已储备非洲猪瘟专用消毒剂2吨,市应急储备库储备人员防护装备2000余套,监测样品设备22套,大小动物扑杀器20台套,大型消毒器械31台套,其他封锁、照明、应急指挥通信和交通工具等各类应急物资均已准备充足,已充分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应急处置迅速开展,各项措施高效进行,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拔除疫点,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各乡镇街道新增非洲猪瘟病毒专用消毒剂100余箱,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一天一次消毒灭源。

(七)强化业务培训。截止目前,我市已组织召开非洲猪瘟防控专题培训30余场次,各乡镇街道开展培训20余次,印发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手册、明白纸、告知书、公开信等材料20000余份。1月8日,再次召开全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强化培训班,对新修订的《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和《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非洲猪瘟诊断技术进行了强化培训,增强了全市检疫人员的非洲猪瘟鉴别能力。开展宣传的同时密切关注舆情动态,科学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防止恶意炒作。突出正面科学宣传,普及公共卫生和动物防疫知识,引导公众理性消费生猪产品。

二、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主体落实情况

(一)养猪场。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指导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内养殖场户饲养存栏、销售、防疫、消毒、兽用疫苗、饲料来源等情况。与养殖场(户)逐一签订防疫主体承诺书,要求其严格规范生猪调入调出,主动开展猪群健康状况日常巡查排查,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严禁泔水喂猪,严禁外来猪肉及其制品入场。要求所有场户要严格按国家和省非洲猪瘟防控部署要求,自觉开展各项防控工作。规模场都实行封闭管理,不从高风险区购入生猪,调出生猪提前申报检疫,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不使用未经备案的生猪运输车辆生猪;严格落实补栏隔离措施和空栏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严把饲料和添加剂使用关,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加强消毒和粪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切实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二、生猪屠宰企业。

三、生猪产品加工经营单位。

四、监测能力建设情况。1、非洲猪瘟监测、检测开展情况。按照省、市非洲猪瘟专项监测实施方案工作要求,领导高度重视,印发xx县非洲猪瘟监测方案,同时对全市规模猪场、散养户、屠宰场进行监测排查采样,共送检至泰安猪抗凝血样品、组织样品(脾脏、淋巴结、肌肉)341份进行病原学检测。2、实验室建设情况。本实验室隶属于xx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于2017年4月通过省考核专家组续展考核验收,具备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等能力,主要开展血清学检测,还不具备病原学检测能力。已向市政府申请新建PCR实验室报告,共申请购置荧光定量PCR仪等仪器设备资金、PCR实验室建设资金及检测试剂耗材经费共计120余万元,目前已批复,仪器设备正在招标中。3、辖区内养殖场、屠宰场自检自控,第三方委托检测开展情况。县级兽医实验室设置建设情况,尤其是隶属关系、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经费保障、监督监测等情况,摸清已经开展工作、尚未开展工作的县级兽医实验室数量以及未开展工作的原因。

五、生猪运输车辆管理情况。我市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生猪运输车辆必须使厢壁及底部耐腐蚀、防渗漏,要有防止动物粪便和垫料等渗漏、遗撒的设施,便于清洗、消毒,随车配有简易清洗、消毒设备,要安装车载一体的定位设备等,符合一辆,备案一辆。目前我市已通过备案申请生猪运输车辆19辆,我市严格按要求进行时刻监控。

六、餐厨剩余物(泔水)收处监管情况。目前,我市没有建设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体系及处置设施。为进一步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今年年初,市城管局组织人员赴章丘、莱芜等地考察学习餐厨垃圾处理先进经验做法,并将考察情况及建议上报市政府,建议我市建设一处餐厨垃圾处理场,同时配套建设餐厨垃圾收运体系,以便更好的推动我市餐厨垃圾处置工作。同时,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市要求建有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环保督查对非法收运泔水的冲击较大,也需建设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鉴于以上要求,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议市政府建设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场,与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处置,项目设计日处理规模100吨,主要建设湿式发酵车间、沼气储存、生物气利用车间、生物滤池等构筑物等,概算投资5000万元,采取PPP模式由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同步配置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辆。

生猪养殖行业调查报告【第四篇】

为加强全县生猪产业减量提质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县局成立县农业部门生猪产业减量提质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县农业系统生猪产业减量提质工作,成员如下:

二、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全县生猪产业减量提质的目标任务是:到2015年,全县生猪出栏量应降至73万头以内;规划、整合、提升、建设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生态环保标准化养猪场10个以上。其中,2013年完成5个,重点扶持1个以上年出栏3万头以上的生态环保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2013年6月底前,各乡镇应重新划定本辖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并颁布实施;2014年底前,各乡镇禁养区内现有生猪养殖场应完成搬迁、关闭、拆除、清理工作。

三、强化工作措施

(一)规范生猪养殖行为

县畜牧办要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作用,指导各乡镇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重新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通告》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划定工作。各乡镇站要在当地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积极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工作,进一步规划限养区生猪养殖行为。

(二)强化生猪存栏减量工作

全县生猪存栏减量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县畜牧办要牵头各乡镇站紧密结合实际,及时制定符合实际的生猪存栏削减计划或方案,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对各养猪场逐一核定可养存栏数,下达削减责任书,并在养殖场醒目处公布监督牌。超出可养存栏数的,及时提请当地政府采取强制削减措施。

(三)制定提质增效计划

(四)加强技术培训

县局将联合有关部门计划于9月份、11月份各举办1期禁养区内养殖场转产、转岗技术培训班,支持生猪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发展山地养鸡、养兔、养羊;鼓励专业户和房前屋后生猪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调整产业方向,发展二、三产业。

35 847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