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云海 分享 时间:

县内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乡村面貌显著改善。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2024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组长,各位领导: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时期,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三方评估组的各位领导,莅临X检查指导工作。在此,向X组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评估组接下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X地处大别山腹地、X最北端、X结合部,因踞二省门户名"通"、扼四方咽喉称"江"而得名,幅员面积3292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3个乡镇,户籍人口万,常住人口万。X是红色之城。苏陕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唯一成建制建立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当年全县仅5万多人,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500多人参加长征,470余人牺牲在长征路上。X是生态之城。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有各类动植物4855种,森林覆盖率达%,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X是宜居之城。年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23℃,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最高达3万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60天左右,是"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全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X是开放之城。X高速、X高铁穿境而过,是X地区双城经济圈和X平原城市群的桥头堡,连接X、X、X、X四个特大型城市,区位独特、市场广阔。X是重点帮扶县。20xx年2月,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X县委、X乡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xx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市委、市政府量身定做"一县一策"帮扶政策,持续加大对X发展的支持。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山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篇章。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固投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一、以更高站位坚决扛牢巩固衔接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巩固衔接作为首要任务,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抓好各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社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县领导具体负责、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属事责任、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落实驻村责任、村支两委落实直接责任,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制度。今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24次、县政府常务会议10次、领导小组会议4次,全面传达学习党中央、市委对巩固衔接工作的最新要求,专项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2.强化压力传导。坚持结果导向,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三落实"责任、严明巩固衔接工作纪律等工作措施,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乡镇捆绑考核、帮扶集团与帮扶乡镇捆绑考核机制,对20xx年巩固衔接考核结果靠后的乡镇(街道)进行约谈。坚持实干导向,把干部进退留转与巩固衔接工作结合起来,调整部门乡镇"一把手"3名,重用提拔5名,形成干部关心工作、组织关心干部的鲜明导向。

3.抓实问题整改。成立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分级分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时限清单,定人、定责、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挂图作战、打表推进。针对国家20xx年度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06条,已完成整改172条。针对20xx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反馈问题47个,已整改完成44个,其余3个问题序时推进。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36项,推动问题真改实改、标本兼治。

二、以更高质量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来之不易,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抓实动态监测帮扶。坚持常态化监测,健全"线上监测+线下走访"动态监测机制,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截至11月13日,全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411户4867人,消除风险632户2203人。开展集中式排查,聚焦"10类重点人群",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推行问健康讲预防、问收入讲门路、问产业讲政策"三问三讲"工作法,全县共走访排查农户万户万人,2024年动态新增识别监测对象371户1286人,消除风险X户X人。突出精准性帮扶,针对"两类群体"分类施策,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政策措施,低保兜底2206户5372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补贴X万元;累计发放供养金X万元、临时救助金X万元。

2.保持政策持续稳定。教育保障方面,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在校就读学生"应助尽助",2024年累计兑付教育资助资金13102人、X万元,发放大学生助学贷款4160人、X万元。医疗保障方面,分类落实基本医疗参保政策,保障慢特病、重大疾病及"两病"门诊用药万人次,医疗救助万人次,"一事一议"专项救助有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76人,救助资金X万元。住房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监测,改造农村危房10户、兑现补助资金X元,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饮水保障方面,严格按照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国家标准,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及产业供水工程13个,投入资金X万元,有效改善万人的供水保障水平,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达标率达到93%。搬迁扶持方面,创建就业帮扶基地3个、帮扶车间10个,落实安置点到户产业资金X万元,搬迁群众就业规模达5730人。加强4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千方百计为搬迁群众提供社区融入、爱心关怀、文体康乐等服务,有关做法在2024年全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上作书面交流发言。

3.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到户产业促增收,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开展"联合种养·共同致富"行动,鼓励发展"五小"庭院经济、"五小"非农经济,按照一般户、脱贫户、监测户最高补助600元、1000元、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全年全口径兑付到人到户政策资金亿元。推动稳岗就业促增收,创建就业帮扶车间13个,设置在职在岗公益性岗位6725个,分别帮助116名、6459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加强务工信息发布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放跨区域就业交通补X万元,推动实现务工就业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万人;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建就业见习基地69个、拨付见习补贴X万元,脱贫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落实惠民政策促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惠民补贴和民生保障资金兑现,累计为132名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为158名"两类群体"人员发放就业创业补贴X万元,发放"小额信贷""富民贷"X亿元帮助农户发展产业。推广以工代赈促增收,建立完善区域规划衔接、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务工就业、后续产业培育"四强"工作体系,2024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8个,吸纳务工群众5910人次,发放劳务报酬X万元,人均增收万元。X以工代赈经验入选全国新时代以工代赈工作指引,有关做法在全市以工代赈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三、以更大决心坚决完成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我们坚决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

1.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发挥领导小组统筹调度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6次,专题研究全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压实县乡村三级属事、属地、主体责任,制定印发2024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清单、2024年党政同责工作要点,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打表推进,常态化做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日常管控,确保责任落地落细。

2.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坚持"防控流出"和"恢复补充"两手抓、两头紧,认真落实占补平衡工作任务,集中攻坚式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全县实际耕地保有量万亩,高于底线目标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现状耕地万亩,高于目标任务万亩;违法占耕面积亩、比例6%,超过考核目标9个百分点,违法占耕问题整改综合成效排名全市第4。

3.切实稳定粮油生产。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实施"稳粮扩油"工程,安排耕地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资金X亿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产量达到万吨。积极推动撂荒地核查整治,完成存量"非粮化"整改管控万亩,实现复耕复种万亩,复耕进度达到89%。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万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万吨。

4.加强粮食收储监管。落实粮油储备任务,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立健全"1+1+4+4+23"粮食应急网络,县级原粮储备3500吨、成品粮油储备155吨,市场应急粮油日均库存827吨。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完成2024年度市级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并搬迁。落实X粮食流通协同监管机制,参加X"X"粮食安全联席会议和联合检查2次,与X省X区签订《关于加强X毗领地区粮食流通协同监管的协议》。

四、以更实举措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我们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强化改革赋能,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提质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大别山药谷",培育以淫羊藿、苏贝母、天麻等为主的"城八味"大品种,建成GAP基地2个,中药材在地面积稳定在3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推动X老腊肉"再出发",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带动全县60%以上的农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成功入选《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赵孝春牌X老腊肉入选"中华老字号",《老腊肉全链升级促进"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案例在全国帮扶产业发展暨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会上予以书面经验交流。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培育"两品一标一品牌"农特产品7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0个,食用菌、灵芝孢子粉、香菇等特色农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

2.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积极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建设坪坝农副食品加工及中小企业集聚区项目,建成一期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培育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深入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培育市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十佳企业"1家、百强领军型企业1家、成长型企业2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2家、46家、6家。前三季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增长%,企业亩均税收增长%。

3.全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成功创建土城红军老街、亢谷市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施乡村文旅融合提升行动,建成中国西南国际写生基地,提档升级7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大别山森林人家超2200家,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个。前三季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增长51%。X县、X镇、X景区成功入选"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巴山原乡农旅融合之路"入选20xx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4.持续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抱团发展型等6种增收模式,努力实现"村强"带"民富",前三季度,全县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48个、占比%。《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之路》在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作交流发言。谋划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件事"进入区县典型应用"三个一批"复制推广名单。推进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试点,创新"国储林+"发展模式,累计兑付林地流转租金X亿元,带动2万余户林农户均增收X万元。"强化金融赋能发展林业经济"经验做法,在全市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4年第四次季度例会上获家军书记点名肯定。

五、以更高标准推动巴皖和美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我们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努力绘就巴皖和美乡村新图景。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X高铁(X段)工程量完成%,X高速(X段)X隧道形象进度超88%,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50公里。深化农村公路建管改革做法入选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X推进交通强市建设获20xx年度市政府激励。优化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布局,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推进数字乡村工程,新建5G基站163个,自然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88%。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建成1个县级电商产业园、3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开通乡村物流配送线路13条,打通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

2.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左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获评"2024中国最美县域"称号。扎实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1%、100%、%。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创建垃圾分类先锋乡镇14个、先锋村121个,自主谋划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一件事",进入区县典型应用"三个一批"复制推广名单。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巴皖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四共四同'治理打造百果小院"荣获成皖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居环境整治十大典型案例。

3.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力办好家门口的教育,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安徽X育才中学建成投用,可容纳90个班、4500余名学生,2024年全县高考重本上线391人、同比增长%,本科上线1143人、同比增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1名医生下沉村社,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患者18230人次,县内就诊率达%,近3年提高19个百分点。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县域"助医+养老"格局初步形成,第五老年养护中心投入运营,第六老年养护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三星级评定。

六、以更高水平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我们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治理呈现新局面。

1.推进基层整体智治。健全"141"基层智治体系,完成25个乡镇街道基层智治指挥中心建设,按照"1+3+N"配齐配强网格力量,划定网格602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团队1803人。网格"前哨""探头"作用得到市委组织部高度认可,并作为市基层智治组在全市数字安徽建设推进会上发言中的典型案例。大力推广"清单制""积分制""院落制",持续涵养优良乡风民风,打造市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X乡X村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X镇"星光夜校"纳入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2.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讲"、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00余场次,推选出中国好人3名、安徽好人1名。持续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举办"强国复兴有我""红心向党感恩奋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100余场次,开展"村歌嘹亮"乡村文化旅游展演季等文艺活动800余场次,服务群众15余万人次。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举办"抵制大操大办'升学宴''谢师宴'"等主题活动20余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立管惩引'治理无事酒"工作经验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

3.深化平安乡村建设。落实"一村一警""一街镇一法官""一乡一检察官""村(居)法律顾问"等制度,建立2个诉讼服务站、25个便民诉讼联络点,服务覆盖万余人次。完善信访制度和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探索线上线下"双网格"基层治理新模式,迭代升级"群众说事、干部答题"机制,建立乡镇说事处25个、村级说事站204个、网格(院落)说事点230个,打造"荷塘竹话""鸡鸣茶话"等调解品牌,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以上。"农村征地养老保险矛盾纠纷化解"做法入选国家信访局优秀典型案例。

七、以更严要求推动项目资金规范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我们着力以更严的要求推动资金项目规范管理,为巩固衔接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规范项目库建设。树牢"项目为王"鲜明导向,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重点,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基本程序,实行行业部门归口管理责任制,采取"三上两下"方式,规范建立巩固衔接项目库,2024年储备项目725个,资金亿元。

2.规范资金使用。今年共到位衔接资金X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X万元、市级衔接资金X万元、县级衔接资金X万元),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分配安排项目388个,做到力度不减、持续用力。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中央资金用于产业项目215个,占比达%,全力推动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截至10月底累计支出X万元,支出进度达%。

3.规范项目管理。组建衔接资金规范提升专班,成立5个专项督导组,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衔接资金项目清理,实行分片包干管理,做到每个项目细化到村、责任到人。制定《衔接资金使用和管理操作指南》,从项目入库申报、公示公告、招投标等全流程规范项目档案。开展项目规范提升"回头看",清理规范近3年衔接资金、整合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项目1384个。

4.规范资产管理。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扶产业发展"四个一批"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巩固、提升、盘活、调整"进行精准分类,全面开展项目资产再清理,做到"资产清、情况明、责任实、管到位、有效益",基本完成20xx年以来1137个项目资产清理工作,其中产业项目718个。

八、以更大力度深化各类帮扶协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我们用好用活各类帮扶资源,主动加强工作对接,健全帮扶机制,持续推动帮扶协作走深走实。

1.持续深化水利部定点帮扶。在水利部统筹指导下,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入选20xx-2024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深化水利部定点帮扶"八项工程",投入水利资金X亿元用于农村供水保障、水土流失治理、城市管网治理等项目,定点帮扶资金95万元帮助X乡X村产业发展,引进帮扶资金X万元实施山洪沟及城市管网治理。积极实施水利项目以工代赈,吸纳就业1460人次,发放劳务报酬X万元。创新消费帮扶模式,累计采购和帮助销售农产品X万元。

2.持续深化X对口协作。深化协作项目推进,到位省市县级资金X万元,安排项目40个,资金拨付率达%。推进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农产品在临沂销售额达到1877万元。深化人才技术交流,临沂市完成3名挂职干部和85名专技人才选派,我县完成4名挂职干部和20名专技人才选派。深化两地劳务协作,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3期、培训383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91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50人)。改造提升帮扶车间6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15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5人)。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围绕"一主两辅多支撑"的产业布局,累计共建产业园区5个,招引X、X 2家企业新增投资X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08人(其中脱贫人口49人)。

3.持续深化九龙坡对口协同。强化产业协同发展,成功举办X·九龙坡对口协同消费帮扶暨X老腊肉年货节活动,签订农产品订购协议X亿元,完成各类消费帮扶X万元。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签订协同发展工作协议,落实教育、医疗等领域帮扶资金X万元。深化教育合作,校校结对28所,援助X万元资金共建X育才中学,选派23名教师赴X支教任职。深化医疗合作,加强管理输出、学科建设等合作交流,互派15名技术骨干,培训基层医护人员749人次。深化劳务协作,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开展就业培训200人次。

4.持续深化"组团式"精准帮扶。建立"四个一"对接帮扶机制,加强技术攻关,引进茶叶、油菜、食用菌等新品种17个,累计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25个。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300余人次,通过专题讲座、现在咨询等方式,帮带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500余人、本地技术骨干60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部署,聚焦"三县一城一枢纽"发展目标,守住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分答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

35 3829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