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评审工作亮点【推荐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财政评审工作亮点【推荐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一篇】
阳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在局领导的关心、关爱下,在审计、发改、建设等部门和局内部各兄弟科室的支持配合下,按照服务财政管理、节约政府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这一目标,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职能,拓宽财政投资评审领域,规范投资评审程序,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促进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0xx年,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审查工程预算项目423个,评审金额亿元,净审减金额亿元,审减率%;审查工程结算项目160个,评审结算金额亿元,净审减金额2880万元,审减率%。现将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xx年工作设想做个简要汇报:
一)、拓宽了评审领域、做大了评审规模。
20xx年,除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融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纳入了财政评审范围以外,很多上级专项资金如中央政法补助专款、小型水利建设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土地整理资金也纳入了评审范围。
20xx年,财政投资评审的规模首次突破20亿元的关口,达到亿元,比上年的亿元增长了亿元,增长了%。净审减额亿元比上年的亿元增长了亿元,增长了%。
二)、壮大了评审队伍。
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和投资评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20xx年10月我们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了3家甲级、7家乙级造价师事务所建立了财政委托评审中介机构库,并与这10家造价师事务所签订了业务协作合同。
三)、加强了质量管理。
一是实行了评审报告的“三审两签”制度;二是坚持了现场踏勘;三是保证了工作时效,要求每个事务所出具初审报告的时间,预算最多不超过20天,结算最多不超过50天;四是在投资评审中心和造价师事务所同时建立台账,详细记录每个评审项目的工作进度,并要求事务所每个月的5号与投资评审中心对账。
四)、建立了廉政风险制度,加强廉政风险管理。
一是制定了《益阳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廉政风险制度》并下发到了各有关事务所;二是加强了评审人员的思想警示教育,使广大评审人员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三是严格执行廉政建设信息反馈制度,由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评审人员的廉政情况进行监督;四是对有廉政风险苗头的造价师事务所和评审人员进行廉政警戒谈话,预防廉政风险。
五)、加强了对县、市(区)的指导和帮助。
一是督促、指导县、市(区)评审中心制定评审制度,完善相关办法;二是组织各县(市)区的评审专业人员到长沙参加了省厅组织的业务培训;三是于9月23日召开了全市的投资评审工作会议,交流了各县市(区)的工作经验,讨论、研究了如何加强我市的投资评审工作。
六)、积极参与了市级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园区、交通两大会战”和建立益阳大城市生活圈的有关要求,我们积极参与了创建交通模范城市、“一江三路”建设、东部新区外环路建设、益阳大道延伸线(西线)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我们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及时、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七)、进一步规范了对事务所的管理。
一是规范了对事务所的业务分配。将进入财政委托评审中介机构库的10个事务所按拼音字母排序,200万元以下的评审项目,由评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00万元至5000万元的评审项目,按拼音字母顺序安排;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评审中心提出方案,报局领导批准后安排。二是对于结算审计报告,要求中介机构向评审中心做好口头汇报后出具。三是要求施工单位对于初审报告有异议的必须出具书面对审意见,由评审中心组织对审后出具正式报告。四是禁止各中介机构私自接受施工单位的任何审计资料。
一)、做好迎接省厅组织的考核检查的准备工作;。
二)、招聘好专业的评审人员;。
四)、加强对事务所的管理和考核;。
五)、认真组织开展评审调研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投资评审工作;。
六)、加大对区、县(市)的督促、指导力度。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二篇】
20xx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充分发挥财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着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规范管理、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xx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284万元,占全年任务192600万元100、36%,同比增长30、9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2735万元,占全年任务13万元的108、13%,同比增长40、41%。财政收入的稳步快速增长,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狠抓经济建设,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全力冲刺“全国百强”的发展目标。
市财政局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狠抓经济建设、狠抓财源建设,不遗余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1、力促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工业园区科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达4、91亿元,比20xx年预算安排增加1、26亿元,增长34、43%。全年共兑现财政扶持资金61588万元,其中: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入54752万元,科技投入2919万元,环保投入3917万元。二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已向国家、省厅、宜昌争取企业项目16个,申请到位资金13287万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争取住房保障专项资金4800万元、工矿棚区改造资金1430万元、林业棚户区改造资金16万元、新建廉租房资金4608万元、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457万元,改造危房671户。三是运用财政补贴拉动地方投资和消费。继续加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兑付力度,全年受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974辆,兑付补贴资金443万元;受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41324台,兑付补贴资金1286万元。四是落实无偿资金配套工作经费。今年来,对20xx年度市直各部门和单位对上争取的无偿资金进行了认真清理、审核和汇总。20xx年全市共有31个部门、单位对上争取无偿资金资金55757万元,本级落实配套工作经费862、34万元。20xx年3月我市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
2、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参与决算的18家企业及时完成年度决算编制工作,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家,集体企业1家,非国有企业10家,同时完成了18家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报表工作;在全市101家规模企业推行效益月报网报制,实现了由单机版向网络报送系统的平稳过渡和衔接。二是扶持壮大支柱产业。今年再度对省争取到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光伏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积极支持土老憨、天峡鲟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绿色产业,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汇入到全部37家骨干企业的银行帐户上。
(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落实惠民政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重点支出,公共财政的建设步取得明显成效。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继续深化资金项目建设。我市已连续四年被纳入全省现代农业项目,该项目中央专项资金下达800万元,20xx年根据全省对上年度现代农业项目绩效考评结果另追加我市200万元,今年以来我市抢抓中央现代农业高效标准茶叶项目建设机遇,在潘家湾、王家畈、五眼泉三个乡镇11个村建设高效标准茶园,项目建设投资4095万元,其中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000万元,整合其它财政性项目资金2667万元,引导社会投资及茶农投工投劳428万元。争取到全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市)专项资金1600万元,20xx年建设项目37个,完成推广示范面积任务万平方米,两年内完成推广示范面积任务72万平方米;及时兑现20xx年度乡镇镇区及清洁乡村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0xx年全市乡镇镇区及清洁乡村工程完成投资4372、2万元,兑现“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二是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我市被纳入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1500万元,省级配套800万元。全年拨付农村饮水安全补助资金480万(包括中央投资和省级配套资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畜牧水产贷款贴息资金347万元;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14万元;农业板块基地建设40万;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10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505万元。三是抓好各项财政惠农政策落实,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今年共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2094万元,其中:中央油菜补贴资金18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69万元,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9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60万元;兑现农业机械购置补贴660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08万元。拨付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4万元和以工代赈资金386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64万。四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20xx年向省办申报项目7个,已批复立项7个,其中贷款贴息项目2个、财政补贴项目3个、土地治理项目2个,财政总投资797、5万元,实际到位财政资金797、5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五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其中20xx年全市每个服务岗位平均预算核定基本服务报酬3、5万元,今年平均预算标准达到3、8万元,确保了服务人员报酬的平均水平不低于所在乡镇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顺利通过省综改办对我市20x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考评验收,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名宜昌第一。
2、加大社保投入力度,推动公共卫生、医疗、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全面落实保障待遇。进一步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20xx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1810人,参保率达到90、5%,续保率达到99%。当年实现新农保基金收入4460、86万元,当年实现新农保基金支出5072万元,新农保待遇按月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完成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收入44985万元,实现基金支出31599万元,确保了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城乡低保资金5547万元,其中城市低保4044万元、农村低保1503万元,从今年7月1日起,对农村低保按月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审核拨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2338、68万元,今年,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09户,补助资金150、5万元。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3282万元,帮助全市1205名“4050”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为3、1%。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残疾人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总规模达1656万元;积极争取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88万元,扶持农家乐经营户吸纳就业人员450人。三是大力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20xx年,核定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资金1875、88万元,比上年度1668、14万元增加207、74万元,增长12、5%;拨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资金13490万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777万元;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5790万元,20xx年我市参合农民287356人,参合率达98、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230元;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20万元,对符合条件对象实施医疗救助,帮助全市16610名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免费参加新农合。
3、切实保障重点支出,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教育经费,足额落实教育专项资金8083万元,比上年4979万元增加3104万元,增长62、34%。按全市4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学校规模以及各中小学校所处区域,全年安排新机制学杂费、公用经费、住宿费预算1036、06万元,同时附加安排本级在校学生人数以及在岗教师公用经费预算102、43万元。兑现20xx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06、346万元,兑现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春季国家助学金166、545万元,涉及学生人数2226人,对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按每生1000-2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学费资助并提供助学贷款;对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按每生每月10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20xx年,共资助金额29、5万元,资助名额196人。二是全力保障重点部门经费。优先保证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按照国家和省级财政已出台的工资政策和标准,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等项目全额纳入年初预算,按时足额直达个人工资账户;市财政投入2261万元用于新建拘留看守所、市法院大审判庭、司法业务用房、车管所等建设项目及政法业务专用装备购置和更新;预算安排203万元用于我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60万元用于接访中心改造。三是建立民生保障资金。年初财政预算安排司法救助资金50万元,法律援助资金15万元,专项用于解决农民工和困难群众打官司请不起律师的问题;从20xx年起分别建立了特困老干部帮扶基金10万元、党员创业帮扶基金5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30万元等。
(三)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强化财政监管,加强财政“两基”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
1、部门预算改革扎实推进。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约束力,将年初部门预算编制和年中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依法调整部门预算,同时接受市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检查监督,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力,今年全市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达到202家,真正做到了部门预算编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涵盖了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全市抽选市政府办等18个单位,重点调查摸底单位办公费、水电费等12项日常公用经费指标和交通费(小车经费)实际支出情况,考虑物价水平上涨等因素,对分类分档定员(定车)定额标准进行了适时调整;规范部门财政预算编制程序。按照“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八统一”的编制原则、“三个三”的编制办法,实现了单位编制上报、财政审核汇总、批复下达执行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真正做到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
2、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20xx年向各行政事业单位下达全年任务47455、16万元,全市全年完成非税收入85332万元,为全年计划47455、16万元的180%,同比增加5938万元,增长7048%。进一步强化收入预算管理,将除教育收费以外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市所有政府非税收入分别纳入基金预算、一般预算、部门预算管理,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全年缴库资金82989万元,其中缴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为30335万元,缴入基金预算的非税收入为52654万元。进一步扩大了非税收入征缴面,从20xx年5月起,将松宜矿区、局行资科纳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管理。今年11月23日,在全省召开的财政住房资金和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培训会议上,我局作为县级市的唯一代表,作了题为“强化保障房建设筑就广厦千万间”的典型经验交流。
3、财政“两基”建设不断夯实。一是加强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对我局现有财政专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改,全年共下达预算单位各类财政资金用款额度212578、13万元,集中支付186291、02万元,用款额度结余26287、11万元。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村级双代管资金108881、25万元,支付97660、56万元。二是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对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社会保障统一发放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实时非税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了维护升级,对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开展了全面调研,积极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会计从业人员信息化管理,完成了我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对“会计人员集成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认真组织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力规范了财务行为;完成了20xx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工作,并以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素质为目标开展了会计培训活动。四是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共向上级部门领用财政票据195、04万份,发放234、47万份,结存31、68万份。五是加强基层财政所建设。进一步修订了乡镇财政所量化考核办法,实施规范化管理;招录5名大学生充实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五眼泉、红花套、潘家湾财政所档案管理晋升“省一级”。
4、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创新政府采购方式,采取“限时现场报价”询价、竞争性谈判和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继续推行公务车辆定点维修,公务车辆轮胎、公务车辆装饰,办公设备和公务资料印刷等采购协议供货。今年,全市政府采购总额达到68065、9万元,同比期增长35、23%,节约资金7499、8万元。其中:货物类采购9432、4万元,工程类采购55233、6万元,服务类采购为3399、9万元,政府采购直接支付59219、9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我市对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实行etc电子支付管理,有效降低了公务用车成本。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一年来,我局委托评审项目73个,送审项目金额12672、61万元,审定金额11815、11万元,审减金额857、5万元,审减率达6、77%。其中,预算评审项目66个,送审项目金额11948、94万元,审减金额800、63万元,审减率达6、7%;结算评审项目7个,送审项目金额723、67万元,审减金额56、87万元,审减率达7、86%。
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二次补偿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补偿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是启动农村儿童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对符合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0-14周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及儿童白血病实行“费用包干、定额结算”方式补偿,启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救治试点工作。三是启动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建立起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对村卫生室采取一般诊疗费补助和财政直接补助的方式予以弥补,测算全市139个卫生室年度补助资金876万元,室均63021元。
(四)加大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力度,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市财政局围绕财政中心工作,通过构建公开、公平、民主的财政监督机制,全力打造阳光财政,推动财政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1、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出台《宜都市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内部监督检查行为;成立了乡镇财政监督检查组,初步形成了市乡两级财政监督网络。对各乡镇财政所、机关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20xx年度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开展内审,促进财务行为的不断规范,全年按工作计划安排,对8个单位进行了内审。二是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对全市78个党政机关、138个事业单位、73个社会团体和6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计295个单位开展专项治理检查;组织编写《“小金库”治理政策汇编》,系统详实的阐述了“小金库”治理各项政策规定。三是认真做好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检查。按照宜昌市纠风办要求,组织专班对全市20xx年度各项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清理检查上级强农惠农资金59项23453万元,其中中央项目39个19328万元,省级项目19个4098万元,宜昌市项目1个27万元。四是强化财政信息公开。依托“宜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宜都财政网”等平台全方位公开财政资金、财政职能、财政收入等信息;借助“三万”活动、通过发放惠民政策宣传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中邮专送广告、“送戏下乡”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惠民资金流动查询和两公开网站宣传,咨询服务群众达到10余万人次;抓好来信来访及网评网议,收到网民建议、咨询、投诉26件,均在10天内予以答复,网上答复满意率达到100%。五是积极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情况自查工作。本次纳入自查清理的公务员管理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80个,实行规范津贴补贴发放人员3284人,我市20xx年度共发放各类津贴补贴7704、9万元,无自行新设津贴补贴项目、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和扩大实施范围现象。
2、切实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收益实行预算管理,编入单位部门预算,资金纳入非税收入征收系统管理。各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及承租人缴纳的资产租赁履约保证金,全部缴入指定银行的非税收入专户;对全市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全面登记、清理,重新核定了全市公务用车编制,全市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定编公务用车442辆,其中行政事业事业单位定编315辆,所属事业单位定编127辆;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所办所管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摸底,为脱钩工作做准备。二是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出资20万元包干购买债权,解决我市原房屋开发公司银行债务;对原红花职高债务进行清理认定,来债务本金为101、3万元,由市财政逐年安排资金解决,资产及财务由职教中心接管。三是盘活国有资产。对20xx年拟处理的存量资产分类排队,并将处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报经批准后分期分批进行公开处置;加大组织协调处置闲置资产力度,共组织协调处置国有资产3宗,实现国有资产收益8550万元。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突出服务效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今年来,我们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围绕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服务一流”干部队伍的目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最佳文明单位”,局党委被宜昌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裴学中同志被表彰全国财政“五五”法制宣传先进个人,郑亚芹同志被表彰为全省财政“五五”法制宣传先进个人,李建国同志被表彰为宜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陈凤彪、罗兵同志被表彰为宜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王会玲同志凭借高水平的做账能力被《基层财会》杂志予以推介。
1、倡导良好学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学习型组织制度建设。制定《宜都市财政局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方案》,对局机关全体干部的学习任务进行安排,将任务落实到人;实行学习积分百分制、学习管理一卡制、参学对象考勤制、参学结果定期通报制,将干部职工学习积分作为干部职工年度考评和考核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与年度考核、争先评优挂钩。二是组织参与课堂培训。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两江讲坛”学习活动,加强党的政策理论及国情市情教育;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到局机关授课,加强财政业务知识及理论学习;举办“业务骨干讲业务”等学习交流活动,把讨论交流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制度化;安排组织干部职工赴外地的学习,先后分2批组织财政干部40人参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基层财政人员培训班。三是把实践作为学习的主阵地,结合三万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走访农户796户,发放民情调查问卷金800份,对农村现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撰写了情况全面、内容翔实、分析深入的调研报告,机关干部在三万活动的实践中从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提升了理性认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多家重量级媒体报道了我局“三万”活动。
2、坚持警钟长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建股长套取近亿元公款外逃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以为戒;组织机关全体干职工参观了宜都市公安局看守所、宜都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二是开展宣教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邀请市“勤廉之星”先进事迹报告团给全体财政干部作“勤廉之星”先进事迹演讲;邀请市检察院检察长作法制讲座,局党委书记、局长上廉政党课;组织《廉政准则》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考试。三是填写廉政档案。局机关33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填写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执行情况对照检查表;局党政班子成员如实填写了廉政档案,并向市纪委申报了家庭年收入等具体情况。四是落实好“十个全覆盖”工作任务。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每项“全覆盖”工作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消费、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加强监督检查,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财政政策标准,扩大社会监督层面,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高标准、高质量迎接了省纪委考评验收。
3、以服务为抓手,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更好的服务社会群众。一是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年初制定了20xx年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将机关效能建设植入财政工作的各个领域,使其贯穿全局,发挥更大效用;二是积极开展整风整纪,将治赌工作作为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治理打牌赌博专项行动,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重点场所督查、严肃惩处打牌赌博行为等方式,进一步肃清了机关风气;三是严格执行效能督查,全年来共开展效能督查24次,扣发效能奖7人次800元。
4、巩固文明成果,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了“党运昌、财运兴”的征文演讲活动,以讴歌财政干部在财政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喜人成绩以及涌现出来的典型,李文娟同志被选送宜昌参加演讲比赛并获得优秀奖;评比表彰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勤廉之星”及先进党支部。二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开展了党员亮诺、比诺、践诺、述诺、评诺等活动,部分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各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积极带头公开承诺。三是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创办机关文明创建宣传专栏,并在局机关设立了市民学校;在局机关开展了控烟行动,制定控烟方案并付诸实施。四是展开财政文化建设的大讨论,在全系统开展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进一步做好财政文化的总结提炼和传承创新工作,打造宜都财政文化品牌。
20xx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围绕我市党的代表会、人代会和全市贯彻宜昌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确定的“实现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加大财政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力度,以发展经济为主线,更新理财观念,创新理财手段,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为宜都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冲刺全国百强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一)“四个五”推动全市经济跨越腾飞。
1、定位财政收入目标,财政总收入净增过5亿元。20xx年力争全年财政总收入在20xx年的基础上净增过5亿元,达到24亿元。
2、加大财源建设投入,支持企业发展投入过5亿元。加大培植财源,提高财政持续增收的能力,支持工业园区不断扩容增能;支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巩固和拓展精细化工、新型电子、食品加工、建材、纺织等各产业优势,培育和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支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等,总量投入过五亿元。
3、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民生保障投入过5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支持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政策,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加大对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事业投入。
4、努力促进农村民富村美,新农村建设投入过五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把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科技创新作为投入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要扶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柑桔、茶叶、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规模优势、整体优势和效益优势。要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在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打造新环境、增创新优势上加大投入,推动农村建设科学发展。
(二)“四个必须”推动财政工作不断创新超越。
1、必须增强冒尖意识,高扬争创一流财政大旗不犹豫。财政作为冲刺全国百强的重要部门,不能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希望,不能辜负宜都39万人民的热切期盼,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定地高扬争创大旗,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落实,勇当全省跨越赶超、奋力崛起的“领头雁”;勇当财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大胆地闯、大胆地冒、大胆地试,勇当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创新的“探路者”,财政工作的将在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的基础上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坚持对上各项争取不动摇。以全球的眼光认识机遇,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机遇,以超前的眼光用好机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自觉打好财政对上争取用好宜都进百强这张牌,用心思考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多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为宜都的发展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3、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财政改革开拓进取不停步。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来破解财政前进中的难题。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精神,积极营造鼓励财政管理创新、财政改革创新、财政发展创新,形成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的浓厚氛围。坚持以“敢”字当头,敢担责任,敢冒风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及收支两条线“四项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完善税收级次管理,坚持对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实行月分析月报告制度,以科学化、规范化手段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4、必须增强公仆意识,坚持财政服务工作不缺位。把作风转变作为第一手段,服务企业,当好“小保姆”,设身处地为企业承着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发展,当好“贤内助”。始终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好每分钱,用活每笔款。服务政府,当好“红管家”。牢固树立“财政当好红管家、人人都是小当家”的新理念,全力服务市委、市政府冲刺百强县市目标。
(三)“四个更加”推动财政管理更加科学精细。
1、财政管理更加精细化。市财政局将以冲刺全国百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财政精细化管理工作,从部门预算、财政服务、财政监督、财政绩效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可效的措施,把财政管理夯实,把公共财政做细。
2、队伍建设更加素质化。以提高财政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目标,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继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细化制度管理,以人性、优质、高效、灵活的服务提升财政服务绩效。
3、廉政建建设更加安全化。廉政建设上四个确保,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4、效能建设更加优质化。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集体会办制的“三制”服务体系、专项资金到帐告知制、24小时响应制等制度,努力建设“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节奏最快,办事效率最高”的人民群众满意财政,以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三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财政评审工作也愈发重要。财政评审工作涉及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长期以来,财政评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改进财政评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本文将从规范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实地调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增强风险意识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财政评审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规范制度建设是改进财政评审工作的关键。财政评审工作涉及到巨额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旦出现不当操作甚至诈骗等问题,将对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益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财政评审制度至关重要。制度可以从立法环节入手,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财政评审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同时,还应制定明确的评审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评审工作的公正、透明和高效进行。
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是提高财政评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财政评审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评审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加强对评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财政法律法规、财务知识、审计等相关课程,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评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便更好地完成财政评审工作。
第三,注重实地调研是财政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实地调研,才能真实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从而准确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实地调研需细心观察和认真询问,要充分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项目实施单位和群众的声音。此外,实地调研还能帮助评审人员把握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评审策略,确保评审意见切实可行。
第四,加强财政评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财政评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状况的全面监测和控制。评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快速查询和统计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提升财政评审工作的可靠性和透明度。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建立财政评审工作的数据库,积累和传承评审经验,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最后,加强风险意识是财政评审工作的重要保证。财政评审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利益关系,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评审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做到全面、准确地评估项目的风险,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风险,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改进财政评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通过规范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实地调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增强风险意识等方面的改进措施,相信财政评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四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科普基地(以下简称:科普基地)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由政府投资建设以及社会力量兴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科普固定场所和设施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能够承担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培训、服务功能的场所。
第三条*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v^*市委宣传部(以下简称:市委宣传部)、*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是科普基地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科普基地依照《科普法》规定,坚持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和公益性的原则,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章科普基地的申报。
第五条申报对象。
(一)各类科技、文化、教育场馆。如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站、台)、气象台(站)、地震台(站)、文化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设有植物园、标本馆、陈列馆等科普场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二)具有科普资源的游览场所。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历史人文景观等。
(三)各类企业、科研机构、院校及其他组织内部具有科普教育功能并有条件向公众开放的场馆。如工农业科技园、科技种养场、实验室、生产现场、大型工程技术设施等。
(四)其他具备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展示和示范功能的部门和机构。
第六条申报条件。
申报科普基地的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或受法人正式委托,独立开展科普活动的单位。
(二)面向公众从事《科普法》所规定的科普活动,所从事的业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能发挥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和示范作用。
(三)重视科普工作,有长远的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四)有稳定的科普活动投入,科普经费列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科普活动正常开展。
(五)建有科普展示厅和相对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包括有科普馆、科普画廊、科普演示设备和模型等。科普基地建筑面积一般应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展厅和活动场所面积要达到500平方米以上。
(六)配备有稳定的专(兼)职科普工作管理人员和科普讲解员。
第七条申报程序。
申报单位须经主管单位推荐,按如下程序申报:
(一)须提交的申报材料。
1.*市科普基地认定申请表(表样附后);
3.科普工作规划、计划、管理制度;
4.法人资格、科普经费投入等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一式四份并附电子版。
(二)申报及受理时限:即时申报,受理回复时限为7个工作日。
(三)申报受理部门: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
第三章科普基地的认定。
第八条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科普基地评审小组,负责对申报单位的评审。评审小组根据评审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和现场考察,提出具体认定意见,报送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审定。
第九条经认定的科普基地,由市科技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联合发文命名为“*市科普基地”,向社会公布,并颁发牌匾。
第四章科普基地的主要任务。
第十条科技博物场馆类(科技馆、博物馆、动植物园、自然景区、工农业园区等)的科普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200天;科研机构、院校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类的科普基地,每年开放日不少于60天;各类科普基地每年对青少年实行优惠或免费开放的时间不少于20天(含法定节假日)。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五篇】
20xx年在局领导的正确指挥和带领下,区评审中心秉承“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节约政府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一核心,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能,拓宽评审领域,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潜力,促进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全面开展。现将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20xx年我们以服务于全区财政投资项目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完成评审工作任务。一年来,按照财政的要求,共计完成各类评审预结算项目113个,送审金额为亿元,审定金额为亿元,审减金额为亿元,综合审减率为%。评审内容涉及市政工程、城市绿化、民生工程、科技孵化等项目。此工作成果的取得,为政府和财政节约项目建设资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财政建设项目资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我区投资评审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通知》,为投资评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工作制度,把廉政建设与日常业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规范投资评审工作人员行为,以制度规范工作,以制度提高评审质量,以制度约束评审人员。使投资评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评审中心是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督部门,直接为政府决策,为财政投资项目结算供依依据。评审既服务,在评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监督。为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项目评审上,我们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政策好和规定,严格按制度办事,这样做增强了项目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有效控制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项目立项、增加、施工现场变更签证的随意性,遏制了结算中高估冒算及虚假签证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财政投资评审是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评审队伍。这既是决定财政投资评审质量、提高评审效益的“第一要素”,也是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监管职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队伍专业素质,努力建造一支学习型评审机构和评审队伍。
20xx年,中心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审工作的法律依据还不够充分,评审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还没有实现;评审工作还没有成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程序中一项必备环节;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等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按照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合理设计投资评审的职责和业务范围,继续探索试行投资评审为部门预算编制服务的有效途径。狠抓评审质量,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六篇】
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股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全力服务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完善评审制度,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工作及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一年的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评审队伍不断扩大,评审效率增大。今年投资评审中心继续通过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办式,经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方式招标了6家优秀的中介机构协助财政预算评审工作,经常调动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坐阵辰溪,进行项目预算评审。增加了评审力量,提高了评审效率。
2、评审总量持续增长,节支增收效果显著。20xx年1-11月,投资评审中心累计完成项目评审287个,其中预算评审287个,预送审金额万元,审定金额万元,审减资金万元,审减率为%。通过财政投资预算评审工作,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政府节约了项目建设资金,加大了工程预算的控制作用。
3、评审范围不断扩大,评审领域不断拓宽。我县的财政投资评审不只是单一基建项目的预算评审,预算评审范围已从单纯的预算内投资项目拓宽到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政府融资等所有财政性资金,从新建项目拓展到扩建、维修等所有建设项目,从基建项目到公路、绿化、亮化项目。评审领域已拓宽到房屋建筑、市政道路、公路桥梁、农田水利、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国土整治、综合开发、廉租住房、政府公租房、中小学危房改造、街道的亮化工程等等政府性投资的多个领域。
1、评审中心开展工作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分管领导经常性听取投资评审工作汇报,采纳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建议,尤其是县重点项目:如辰浦公路工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工程、贫困村扶贫项目等重点项目,县领导亲临工程现场指导投资评审工作,针对一些重点、复杂项目,及时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议多次,解决评审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今年我们也把扶贫项目摆到重点项目中的重点工程,优先安排扶贫工程的评审,首先确保扶贫项目先行,确保扶贫项目顺利完工。
2、我县去年11月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了6家中介咨询机构协助评审中心参与预算评审。针对县政府项目多,工程量大,我中心人员不足的困难,采取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方式委托给中介机构参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今年1-11月共委托中介机构预算评审个135项目,累计送审金额89092万元,共评审定案金额68501万元。
3、切实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执行“一项一考核”的制度。
切实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工作,我们严格对中介机构审核工作的考核,安排给中介机构审核的每个项目,都必须经业主方对审,确认其审核结果,认为中介机构审核的结果无异议后,再由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认真复核,复核人员对中介机构审核的每个项目进行严格考核,进行百分制计分,按照打分的结果进行管理,最终按其分值计算其项目的审核服务费。通过百分制考核中介机构的审核业绩,促使中介机构认真负责对待审核工作,对中介机构的审核准确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1、财政投资评审中心高度重视投资评审制度建设,通过健全财政投资评审机制,不断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职能,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实行“二会审,三复核”的制度。根据本县实际,外聘2位专家对评审项目严格把关。评审中心分三组,每组3人,组员评审的项目由各组组长负责复审,组长初审的项目由其他组长负责复审或由总复核进行复审。中介机构初审的项目,全部通过财政评审中心认真复审,以我们最终复审结论为依据下达给建设单位。对于所有项目都进行开会会审,针对问题,以大家会审的结果作为最终评审结论。
2、实行项目台帐管理机制。为搞好评审工作,县评审中心对项目实行台帐管理,对送审时间,送审人员,资料收集时间,评审、复审人员,评审时间,评审定案表逐一进行登记,规范了项目管理。
3、实行项目限时办结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评审效率,保障工程有序推进,评审中心制定了限时办结制度。制度规定预算金额在500万以下的项目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预算金额500万至1000万的项目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预算金额1000万至5000万的项目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预算金额在5000万以上的项目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工作,对于特大及复杂的项目,评审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30个工作日。经评审工作人员艰辛努力,各项目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4、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配合财政局业务股室现场监督建设项目的进度,把握项目建设资金进度拨付关。所有项目都由项目预算评审主审人员到项目建设现场勘查落实,察看项目进度,严格按项目现实进度签出项目资金拨付的进度意见。
1、树立预算评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牢固树立“评审就是服务”的意识,坚持“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执业理念,严格遵循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力求用数字标准和事实说话,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经过不懈努力,财政投资评审的公信力、权威性得到了各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同,评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创新评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随着评审量的不断增大,出现了评审中心评审力量不能满足业务增长需要的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县评审中心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组织方式。一是中心人员简化程序,改进服务,加班加点开展评审工作。二是抓大放小。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评审工作,把有限的评审力量放在刀刃上。例如:9月份县委下达扶贫攻坚战,要求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服务平台等重点工程顺利完成预算评审任务。接到任务后,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三个晚上奋斗到零辰3点多,最后按时完成项目预算评审任务,为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争得了充足的时间。
3、敢于创新,改变评审观念,从思想上解放出来,通过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择优选择6家中介机构参与预算评审,加快的评审进度,提高了服务效率,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困难。
今年是脱贫攻坚工作关键一年,财政评审中心真心扶贫,组织全体人员分批次到贫困村,到各自的贫困户上门宣传政策,帮助结象尽快致富,尽快脱贫,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参加组织的各种活动,完成党组交给的各项任务。
从一年的评审工作看,主要是评审进度慢,具体问题如下:
1、现在问题的重点还在中介机构,委托中介评审后,矛盾也批向中介,如何管理好中介机构,是今后评审管理工作的难点。
2、有部分项目不按评审程序办理,违规操作项目建设,有些项目存在先开工建设,甚至先完工后再送项目预算评审。这就给评审工作难度增大,评审进度也自然变慢。
3、建设单位前期设计和预算存在不完善和不细致,导致设计图纸与项目现场不相符,导致项目无法评审。
4、处理县重点项目的遗留问题花费不少时间,花费不少人力。从前几年起就对六弓塘安置区进行算账,但算了几年一直没有结果,还有几个安置区工程算账、工矿棚户区工程、城南大道算账、育才路算账等等算账问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
一年来,评审中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项目评审时间紧,不能完全把握评审质量;个别送审资料不齐,有边审核边补充资料的情况,有待完善财政投资项目送审制度;工程勘察设计不到位,深度不够,有明显不合理情况;预算编制较粗,少算、漏项情况较多;这些情况都给评审带来难度。我们在将来继续克服不足,发扬优点,努力做好财政预算评审工作。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七篇】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坚持“竞进提质、又好又快”的工作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攻坚破难题,克难奋进促跨越,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坚持攻坚克难,财政收入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20xx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64、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地方税收210、7亿元,分别突破450亿元、3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在全省第三位次徘徊后,阔步晋级全省第二位。
二、全力以赴向上争资金争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紧扣国家产业投资导向、积极策划项目、盯紧关键环节,多次赴省进京汇报衔接,争取资金总量居市直单位第一位。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当年共签约注册南京金龙、湖北鑫博茗低碳发展等3家企业,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三、坚持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强化民生保障。
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事业发展,落实改善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经费保障。20xx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5、2%。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市直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5、2%。
四、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
全年共完成十一项改革任务:一是稳步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二是深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着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四是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制度改革,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五是坚持财政支出管理机制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六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七是强力推进全市政府财务报告试点改革,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八是加快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九是改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落实部门主体责任。十是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启动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十一是扎实推进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和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试点城市工作。
五、坚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一是建立规范的财政制度制定机制。全面贯彻实施新《预算法》,确保财政工作在法律制度基础上规范运行。加快制定完善财政制度,严格执行《市财政局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使我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建立规范的财政预算约束机制。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资源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强化部门在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公开中的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对所属单位财务的监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各项支出须以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三是建立规范的财政国库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已发生的财政借款垫资,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强化财政专户资金使用管理。坚持推进政府性资金存放管理改革,将资金存放与银行对我市贡献挂钩,促进金融企业加大对我市信贷投放力度。四是建立规范的财政内控机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三系互动制衡”和“4+2”财政内控机制,在提高财政效能的同时,强化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健全财政系统内部层级监督。五是建立财政大监督机制。六是建立常态化的财政干部学法用法机制。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20xx年开展以财政法律、法规、政策为主题的集中学习4次,组织财政干部参加法制培训,圆满完成年度学法用法及考试工作,参考率和合格率均为100%。
六、坚持践行“三严三实”,精准发力转作风。
财政评审工作亮点【第八篇】
20xx年我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v^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围绕全局、围绕履职、围绕作风、围绕形象”的要求,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以创建文明和谐机关为重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现将我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思想建设。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中心组学习、办班培训、理论研讨、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财政部党组,福建省委重大工作部署,着力掌握党的^v^以来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组织开展学习党的知识竞赛和专题演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和运用科学理论分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能力建设。把全面提升干部职工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干部进行培训学习,以举办业务培训班,岗前培训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经济、法律、计算机、财政监管业务等知识,今年以来,我办已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多期业务培训班,组织中央驻闽单位领导、财会人员和本办干部400多人进行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在创建精神文明单位活动中,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一是运用典型引路,组织党员深入学习沈浩、王瑛等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开展“廉政月”活动,结合学习贯彻《中国^v^党员干部廉政从政若干准则》,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财苑警钟》录相,进行警示教育,在深入学习《准则》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的部署,开展两项法规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处级以上干部如实报告有关事项档案。三是开展政风行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为重点,树立主动服务理念,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财政工作的重点,特别关注惠民政策和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和调研工作。
四、构建和谐机关。我办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积极向上、创建文明”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服务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服务海西建设为主题,积极推进专员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一是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积极参与省市共建全国文明省会城市的活动,开展了登山、球类、棋类比赛,组织干部职工演唱革命歌曲等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气氛。二是开展献爱心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今年我省闽北地区发生水灾、曲舟地区受灾,我办干部职工都积极参与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三是关心干部职工生活,每年定期组织全体人员体检一次,每逢重大节日对退休老同志和职工家属进行慰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全体同志感受到家的温暖,更好地激发工作积极性。
五、提升工作业绩。在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我办紧密结合财政监管的中心工作和本办的实际开展活动。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财政监督管理职能作用,围绕财政改革和管理的重大决策、措施、健全执行情况检查机制。二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为适应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我办把建章立制作为加强科学管理重点,着手对管理制度办法进行完善修订,并加大对规章制度执行的考核评比力度,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推动规范管理和依法行政行为。三是立足岗位创文明,在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干部职工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作出承诺制订工作目标,形成比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好氛围,今年以来开展了政府二级公路收费债务贷款及里程认定数据,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考核验收等10多项重大项目的检查工作。在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的情况下,我办干部职工发扬“5+2”、“白+黑”的精神,加班加点,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财政监管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著显成效。
20xx年,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xx县委县政府决议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深入推进“四型财政”建设为主线,奋力组织财政收入,保障重点支出需求,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有力支持“纺织强县、幸福高阳”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xx年1-10月份,我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8537万元,占预算的,同比增长。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892万元,同比增长。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7591万元,占预算的,同比增长30%,总体上保障了工资性支出和机关工作正常运转,加大了对民生、社保及农业、教育、环保、卫生、安全支出的支持力度,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和社会安全稳定支出的需要。
预计全年预算执行将出现几千万元的财政赤字,我们将通过合理调度资金确保收支平衡,确保全年收支预算执行良好。
二、全年主要工作。
(一)加大税费征管,收入实现“迎红”“过半”
努力克服全国经济形势下行、纺织行业不景气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的影响,财税部门继续推动综合治税,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着力抓好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收入征管,通过汇算清缴、税收稽查、以电控税和强化分析预测等措施确保了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催收督交并重,实现了非税收入应收尽收,足额入库。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财税部门牢牢把握时间节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了“迎红”“过半”。
(二)合理调度资金,确保财政支出需求。
今年是我县近十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收入短收、暂付款项数额巨大、国库资金紧张、调度困难等因素,按照“先工资、保运转、重民生、促建设”的支出原则,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努力缓解收支平衡压力。一是优先保障工资发放,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提标工作。二是确保了农业、教育、卫生、科技、社保、稳定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三是确保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大气污染防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顺利实施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到位。通过合理调度资金,确保了财政支出需要,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全面落实民生政策。
1、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建立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财政部要求,及早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积极探索创新支持方式和补贴机制,逐步解决好当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共拨付粮食直补资金385万元,综合直补资金3236万元,共计3621万元,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加快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新打机井28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公里,安装变压器5台,铺设输电线路,硬化砖路公里,以上工程均占计划的100%。完成植树4000株,占计划的61%。项目圆满通过了市级验收。高标准编制了项目可研报告。
3、继续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一是按照小麦每亩10元、玉米每亩10元,棉花每亩15元的标准完成了20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共发放补贴万元。二是发放了年农机深松补贴资金75万元,同时完成了20xx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申报和20xx年农机深松的测算工作。三是完成了20xx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申报工作,涉及7个村,财政奖补资金161万元。四是做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截至20xx年6月底,完成了小麦万亩的投保工作,预拨付补贴资金215万元。
上一篇:母爱让生活更美好范例【精选8篇】
下一篇:实用工作与报格式【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