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制度【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通过识别、记录、分析和处置不合格品,确保产品质量,减少损失,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企业持续改进,是否能有效防止问题再发生?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篇1:

1 目的

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体系不断改进和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理。

3 职责

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不合格确定,并组织评审和处置。

各部门负责不合格项的识别,技术部负责评审和处置。

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的具体实施。

4 管理办法

不合格的分类

不合格分为体系不合格和产品不合格。体系不合�

体系不合格(不合格项):在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本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不合�

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

不合格的性质:

对不合格视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性质轻微,属偶尔现象,不具有普遍性,造成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200元以下的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性质严重,具有普遍性或有一定的影响力,或造成的影响很大,经济损失在200元以上的不合格。

不合格的评审与处置:

不合格由技术部评审,以确定不合格性质,对不合格的评审与处置应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交责任部门执行。对于严重不合格应分析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并视情况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并应预以验证。

不合格品的处置:

(1) 不合格品的种类:

a)不合格原(辅)料:

糕点和饼干: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起酥油、白砂糖、鸡蛋、绵白糖等。

b) 不合格添加剂:色素、食品添加剂;

c)不合格包装物:包括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品用塑料周转箱;

d)不合格半成品: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

e)不合格成品:各种类型成品;

f)市场退回的不合格品。

(2) 不合格的处置

不合格品评审后的处置方法通常为:

a)原辅料:拒收、让步接收(降级或降价)、报废;

b)包装物:拒收、让步接收(降级或降价)、报废;

c)半成品:返工、报废;

d)成品:报废。

需要让步接收的不合格产品,需返工或报废的半成品或成品由技术部提出处置意见,报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

各生产、贮存部门接到技术部的不合格报告后,立即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标识、隔离。

各类不合格品的控制

原辅料不合格品的控制

技术部依据国家产品技术标准和《采购管理制度》进行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作好记录,报技术部对其进行评审,并填写评审意见,由市场部处理。

a)拒收的原材料由市场部负责办理退货;

b)降级的原材料,由市场部与供货方交涉,市场部按降级后的等级挂牌标识,入库存放。

c)贮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由各相关部门通知技术部复检,确认为不合格品后,作退货或报废处理。

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半成品的控制

半成品达不到检验要求时,如成型、烘烤、装饰工序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生产中出现卫生不洁等情况,应作不合格处理,应做好标识和记录,作返工或报废处理。如出现不合格品数量较多时,应通知技术部,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一般不合格的半成品的评审意见和处置记录由生产车间予以记录。半成品中发生严重不合格需报告技术部进行处置,并采取纠正措施。

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感观、理化、卫生指标与产品标准不符的不合格品,质检员作好记录,通知成品库隔离、标识,同时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送交技术部,评审后进行处置,并采取纠正措施。其它情况发生的不合格,应按规定作不合格处理。

不合格品返工后应重新进行检验。

不合格的记录由各相关部门记录和保存。

5 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篇2:

1、目的

为规范来料不合格品和制程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公司或流入下道工序,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来料检验、生产过程、外检发现的所有不合格的外协、外购件和所有不合格的自制件,以及特殊情况下需要采用的任何原料,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

3、部门职责

质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隔离和记录,协调责任部门完成不合格品的处理;

采购部:负责外协、外购不合格品的评审、特采审批、告知供方以及处理的相关工作;

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技术评审、特采评审,并给出处理建议(意见);

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与施行;

生产及其他部门负责发现不合格品的上报工作、负责提出制程中半成品、成品的特采申请;

销售部:对特采申请提出处理意见。

4、工作程序

来料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质管员按照标准对来料进行检验判定,发现不合格品,在《检验入库通知单》中写明情况描述,对不合格品做好标识,并协助外协或仓储人员做好不合格品的隔离。对于明显不影响使用的,可直接判定回用处理;对判定不了的,将情况报质管部经理和采购部供应商管理员,有质管部经理判别处理方式。原则上不合格品退货处理,但由于生产或采购的原因,有回用或厂内返工的。由质管员开具《不合格评审单》,填写情况描述,报质管部经理处,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

质管部经理对《不合格品审批单》进行缺陷级别评审,送采购部供应商管理员;

供应商管理员查明填写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技术部作出处置决定,交质管部经理处;

质管部对技术部门的处置有意见时,可提请高一级审批人处置。如对A类零部件的处置有意见,可由总工程师进行评审处置。

质管员对退换货以及厂内返工的二次检验,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外协、外购件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生产及其他发现不合格品的部门负责向质管员报告情况,质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并填写《质量异常反馈处理单》,交采购部供应商管理员;

供应商管理员负责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需要供应商更改的,联系供应商更换,厂内返工的,安排厂内返工,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质管员负责对更换、返工的不合格品二次确认。

制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质管员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并做好标识,对于明显报废不能使用的,开具《废品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于明显返工返修的,质管员开具《返工(修)通知单)》,并通知车间主任。对于不好判定的,开具《不合格审批单》,交质管部经理。

责任单位负责编制《返工(修)通知单)》中纠正措施,并安排返工返修,报质管员二次确认,质管员在《返工(修)通知单)》签字确认;

质管部经理对《不合格品审批单》进行缺陷级别评审,送责任单位负责分析原因;

责任单位查明填写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技术部作出处置决定,(技术部同意纠正措施,相关部门安排整改,技术部对纠正措施有异议的,直接给出纠正措施,责任单位执行);

责任单位或部门按照批准后的纠正措施安排纠正工作,报质管员二次确认,质管员在《不合格品审批单》签字确认;

对于有纠正预防措施的,由质量工程师跟进落实情况,未及时落实的,按照《工作、质量事故、质量问题处理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供应商的纠正预防

对于需要整改的质量问题,由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拟定产品质量异常反馈单,要求供应商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跟踪验证

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根据《产品质量异常反馈单》中确认的纠正预防措施与完成时间验证实际执行情况,未及时落实的,按照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进行处罚。

特采的管理办法

特采的原则

在不合格品不能通过返工、返修、更换等方式达到合格品的要求,但因时间、经济以及其它事由,在不影响产品安全及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而降低标准使用该部品。

在申请、审核、批准“特采”时应注明需特采的不合格品的不合格项目及其限度(必要时签定样板)、限定的数量、时间期限

对不合格品的使用,确保没有安全性、公害性、主要功能性缺陷及可靠性隐患,也不影响客户最终使用,不违反相关法规,不引起客户的投诉。

如客户在合约中有规定时,必须征求客户或其代表的同意才能放行使用或出货。

特采的提出

当出现的不合格或来不急检验时,需要紧急使用,根据不同类别,由申请部门先提出特采申请。

特采申请的评审、批准

所有特采必须经过书面的申请、充分的评审和最终放行批准后,才能放行。

特采的评审由主导部门与各参与部门组成,技术部、销售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对特采申请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不合格品对产品最终质量及对客户满意的影响程度审核是否可以特采使用。

特采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并以会签或以会议的形式表达意见,最终由相应决策者决定是否特采。

特采使用时必要的相关措施及过程监控要求应明确填写在特采申请单上。

特采的执行

特采申请单批准后,由申请部门将信息传达相关执行部门,各责任部门根据“特采申请单”上经审核、批准的处理意见执行特采

同意特采产品处理方式有两种:让步接受、紧急放行

a)让步接受接收;

b)紧急放行接收。

不同意特采处理方式

退货/报废/正常检验。

特采的使用跟踪

经批准特采的不合格品放行使用或出货的全过程,各有关部门都必须按规定做好可追溯性的标识。特采材料品质部要在特采品的最小包装上贴特采标识。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质管部门负责对特采品放行后的使用进行监控,并对最终结果进行跟踪记录。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立即纠正或停止放行。已放行的产品按《不合格处理程序》执行。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篇3:

1、化验员检出不合格中间体或最终产品后,应做扩大取样重新分析,确认不合格后,马上报主管领导,同时通知车间不得用不合格中间体投料。出厂产品不合格的,不得签发检验报告。

2、对于货源紧缺、生产急需但又不符合主含量要求的不合格原材料、包装材料,由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协商解决,化验员在原始记录上做好备注。

3、检出的不合格品,化验员填写“检验报告单”留存。 作为原始记录归档和产品可追溯记录。

4、出现不合格成品时,重调或返工后的产成品,需重新检验,合格后入产成品库存放。

5、当不合格产成品为出厂原药主含量等不合格时,可通过营销中心寻找到特殊质量需求的用户后,开具客户要求的指标值的检验报告。

存放在库房的'应通知库官员将不合格产成品做明显标识,并隔离放置。

医疗器械公司管理制度 篇4:

1、全院各科室所需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均由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审批后,交设备科负责采购、供应、调配、管理和维修,并由该科监督其维护和保养。

2、各科室所有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必须一律造册登记,千元以上或进口的贵重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制定出详细的使用操作规则,严格执行一械一卡一档,专人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一般常用的医疗设备要建册登记,专人或兼职保管,如违反操作常规造成器械、仪器的损坏、变质,应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并予以处分。

3、各科需新添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申请单,报设备科审查后做出意见,提交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论证和院领导审批,由设备科会同购置科室、财务科一起集体参与谈判,方为生效。一般常用的器械设备,由科室申报计划,设备科按计划进行采购供应。不准科室或个人私自购置器械、仪器设备,违者财务科拒绝付款。如强行购置造成经济损失,视其情节轻重对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追究经济责任。

4、需要维修的器械、仪器设备,应填写维修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组织维修,如器械未发生故障而擅自停机、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科室负责经济责任。

5、报废的器械、仪器设备,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派员鉴定属实,报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领导批准后才能报废。经批准报废的设备,由科室送交设备科入库保管。

6、各科室领取新添的器械、仪器设备,若无客观原因,一个月内应投入使用,否则,科室负责人要向院领导写出书面检查,并视具体情况给予经济处罚。所有投入使用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须建册登记工作量,以备考查。

7、申报维修的器械及仪器设备,必须由科室负责清洁工作,否则,维修人员有权拒绝维修或退回科室,如科室拒不执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设备科有权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8、大型进口的贵重仪器,到了保养期科室应安排保养,否则,机构损坏造成的损失,应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篇5:

本程序适用于本店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本程序由质量负责人归口管理 本厂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店内不合格品的评审 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店委派的人员负责

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臵决定。若不能处臵,则上报质量负责人处臵,生产人员根据处臵决定及时进行处理。

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臵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车间,质量负责人。

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量负责人。

现场不合格由本店委派专业人员前往用户现场,对标有本店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臵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臵。若有争议,则由质量负责人仲裁。

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臵。

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 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臵。

现场不合格由本厂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篇6:

仓库管理制度 , 是为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物资和成品流通、保管和控制程序,维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资金周转,特制定本制度:

一、物资的验收入库

1.物资到单位后库管员依据清单上所列的名称、数量进行核对、清点,经 使用部门或请购人员及检验人员对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对入库物资核对、清点后,库管员及时填写入库单,库管员、财务科各持一联做帐,采购人员持一联做请款报销凭证。

3.库管要严格把关,有以下情况时可拒绝验收或入库。

(1) 未经部门主管批准的采购。

(2) 与合同计划或请购单不相符的采购物资。

(3) 与要求不符合的采购物资。

4.因生产急需或其他原因不能形成入库的物资,库管员要到现场核对验收, 并及时补填"入库单"。

二、物资保管

1.物资入库后,需按不同类别、性能、特点和用途分类分区码放,做到"二 齐、三清、四号定位"。

(1) 二齐:物资摆放整齐、库容干净整齐。

(2) 三清:材料清、数量清、规格标识清。

(3) 四号定位:按区、按排、按架、按位定位。

2.库管员对常用或每日有变动的物资要随时盘点,若发现误差须及时找出 原因并更正

3.库存信息及时呈报。须对数量、文字、表格仔细核对,确保报表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物资的领发

1.库管员凭领料人的领料单如实领发,若领料单上主管或经理未签字、 字据不清或被涂改的,库管员有权拒绝发放物资。

2.库管员根据进货时间必须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3.领料人员所需物资无库存,库管员应及时通知使用者,使用者按要求填 写请购单,经经理批准后交采购人员及时采购。

4.任何人不办理领料手续不得以任何名义从库内拿走物资,不得在货架或 货位中乱翻乱动,库管员有权制止和纠正其行为。

5.以旧换新的物资一律交旧领新;领用的各种工具均要上工具卡,并由领 用人签字。

四、物资退库 由于生产计划更改引起领用的物资剩余时,应及时退库并办理退库手续

仓库管理制度 篇7:

一、目的

加强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内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和处理。

三、职责

1、食品安全小组,

1)负责原辅料、产品的质量标准标准制定,并负责对公司内控标准的最终解释;

2)理化或微生物指标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如有必要小组需共同与质监部进行评审;

2、质检部门

1)负责对不合格产品、原辅材料的鉴定及信息传递工作;

2)保存不合格品的检测记录;

3)核实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

3、各生产车间

1)执行质检部门处理决定;

2)负责不合格原辅材料及产品的隔离、存放过程中的标识、退货和销毁;

3)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4、仓库

1)负责对不合格原辅材料的退货;

2)负责向供方转达不合格原辅材料的质量缺陷和处理决定;

3)负责索取供方产品的相关技术资料和证件。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篇8:

一、目的

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职责

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

评审职责

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

处置职责

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

工作程序

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

四、评审、记录

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标识、隔离

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

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

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

处置

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若有争议,则由品管部负责人仲裁。

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已经外销不合格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对于制度制定不合理、执行情况不好或有差错等工作不合格,对此类不合格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五、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负责部门根据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严重程度,确定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品并重复发生。

走访或与顾客座谈,结果对产品质量不满意,并有具体事例比较严重时。

收到反馈的质量不合格的记录。

顾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

供方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

质量负责部门负责对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责任部门负责人对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原因和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

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提出的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并确定所采取的措施。

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评价后的纠正措施。

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实施的纠正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经理负责将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提交管理部门进行评审。

质量负责部门保持记录。

六、其它

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上述程序。

若客户要求使用不合格成品时,必须经供需双方商定,并形成书面接受文件,需要时右供销科向客户说明情况,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标识和记录。

45 3580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