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彩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一篇】

关键词:干部 人事制度 改革 高等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阶段,高校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持久地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干部“四化”方针写入,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民主推荐成为干部选任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民主测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任前公示和考察预告制度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广泛实施。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2009年中央印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高校党委在教育部党组、各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结合本校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干部能力素养不断提升。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有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研究和破解。我们要以十精神为指引,更加突出改革创新的主线,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干部选用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核心权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决定着选什么样的人和如何选人,是干部素质高低的基础。

1.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动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干部工作的基本标准,高校党委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师生员工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干部;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

2.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践证明,干部工作要实现科学化,就必须形成一套能够体现党的选人用人原则的科学、民主、规范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并严格执行,才能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选准人用好人;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公信度,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才能使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走上科学轨道。高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时,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较系统的制度和办法,既注重实体性制度又注重程序性制度,既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又包括程序性的规范,保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常委会(党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任前公示、书面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等各项规定在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效落实。

3.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受群众欢迎的有效方式。高校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将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只要是没有特殊学科背景或专业背景要求的职位,均应该面向校内外,甚至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实践中各高校在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程序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又有很大的不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对高校来讲,就是在各环节上要更加规范,更加体现民主,提高民主质量,更加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程序和办法,积极推行差额竞争,实行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

4.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道关口和关键环节,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无论是何种方式任命干部,均有一个任用提名的问题,谁提名、怎样提名、提名的责任由谁承担,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建立健全科学的提名制度,要跳出“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怪圈,探索实行多种提名方式,根据不同的职位特点采取校党委集体提名、组织人事部门建议提名、校级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提名等。要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合理界定干部提名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和责任范围,明确责任追究的情形、程序、时限和方式等,做到权责明确、失责追究。

5.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进程。高校党委要认真落实师生员工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丰富完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方法、内容和措施,不断提高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公开是民主的前提,要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序、要求、工作过程、干部基本情况等及时向广大师生公布,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中要有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代表作为评委,在民主测评、考察环节要加大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比例,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6.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新时期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各高校应围绕“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认真实行干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发挥纪委、教职工、党代表及校内媒体对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的监督。严明各项纪律,营造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风清气正的优良环境。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既要靠完善的选拔任用机制,又要靠高水平的培养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培训解决好干部政治忠诚问题,在大是大非、重大考验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解决好价值观问题,使干部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解决好思想方法问题,自觉做到讲真话、讲实话;解决好作风问题,做到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不搞形式主义,实实在在为广大师生谋利益。

1.建立分工明确的干部教育管理新格局。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队伍能力和素质的基本途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高校党委首先要根据上级要求构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校领导亲自抓,党委组织部总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二级党组织抓好院级中心组学习及相应培训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做到干部培训工作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有总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2.构建分层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随着学校事业发展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年轻教师走上了管理岗位,这就对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党委应以全面提升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为目标,积极构建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境内轮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新任处级干部、党务干部、行政干部、教学管理干部、科研管理干部、辅导员队伍等分级分类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化解危险的能力,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丰富教育培训内容。高校党委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提高理论素养、知识素养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要依据教育培训规划,结合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等,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历史的系统培训;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习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和国际事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丰富的教育培训内容,激发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完善干部的管理考核监督,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从严管理干部。高校党委要坚持对干部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学校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要求的干部队伍。

1.完善干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相结合,结合日常考察工作,加强与干部的思想沟通,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状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实行干部任期制,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和干部退出机制,畅通干部流动渠道,促进学院、机关和直属单位间干部的有序流动。对不再担任党政职务的“双肩挑”干部采取学术休假方式,帮助他们顺利转回到业务岗位上,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规范院(系)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严格民主生活会程序。

2.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一要科学确定考评指标体系,建立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建立健全分类别、操作性强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组织考核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评有标准。二要着眼于增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形式。要坚持把换届考核和届中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强化经常性考核,完善定期考核,使定期考核、日常考核与任前考察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坚持定量测评与定性分析,静态考核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既看显绩,又看潜质,既看业绩数字,更要看群众反映,防止投机钻营。三要科学运用考评结果,要把考评与培养、使用、激励、监督管理结合起来。要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培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干部考核与干部培训、选拔任用相对接的良性机制,真正做到对优秀者重用、对有潜力者培养、对落后者鞭策。

重视干部考核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导向作用。干部考核结果,不仅作为干部履职情况的评价,还要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和通报制度,在选拔任用和转岗调整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干部日常工作的业绩和群众的评价,在日常管理中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和谈心谈话的主要依据。

3.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干部全方位监督。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和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实现干部选拔、日常管理、离任检查全方位监督。在干部选拔工作中,通过公开信息、全程开通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考察人选书面征求纪委意见,不断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认真落实干部日常监督制度,建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畅通干部监督信息渠道,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认真做好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个人事项报告、出国审查备案、干部个人兼职申报等工作,促使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改进作风、互相帮助、增强团结,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二篇】

Abstract: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cadres, cadres and people to solve the current confusion in the concept of civil servant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develop socialist democracy,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o resolve the current existence of the contingent of cadres in some of the adverse phenomena of great significance. Persist in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focus from "How to selection and recruitment, training cadres for management cadres," the four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cadres.

关键词: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 选拔机制 管理机制

Key word:Personnel system reform selec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mechanism

十七届四中全会主要是解决党的建设问题,为什么在这个决定里,专门提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因为当前在干部人事制度管理方面,在干部队伍自身素质方面还存在不适应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改革。

一、干部内涵的界定

从建国到实行公务员制度之前,“国家干部”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羡慕的称呼。因为有了国家干部这个身份,就有了吃皇粮的资本。那时上到国家主席,下到杂技团演员,都被称为干部。

第一,国家干部的概念。国家干部是指列入干部编制、享受干部待遇,从事各种公共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主要包括以下6类人员: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干部,各派的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在军队中担任排级以上职务的现役军人;社会团体与群众组织的领导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二,国家干部与公务员的关系。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行政编制就是“走”行政级别路线的,如:科员、处长、部长。机关中还有事业编制的人员,这部分人基本都可以走职称这条路。机关中无论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的都属于干部,但只有行政编制,并且符合另外两个条件,才称得上公务员。现在事业单位中,有三类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工勤人员。管理干部的身份最复杂,可以有职称也可以没有职称,在任职前也可能是公务员的行政编制或者事业编制,也可能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或技术干部,如“院长、校长”等。技术干部是“走”职称路线的,如:医生、护士、教师等等。工勤人员是工人身份,如:技工、高级技工等等。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干部”这个身份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了,如果严格来说,过去意义上的“干部”只等于现在的公务员。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干部,主要还是指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包括企业单位中的领导干部。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我国到二二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干部是主要因素,只有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更好的选好用好干部。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是通过组织部门执行的,因此,组织部门的工作对于选拔优秀干部是个关键。20世纪80年代就有个说法:“中国富不富,关键在组织部”。就是看组织部门是否能给一个地方配备有能力、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这样就能带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使一个地方富裕起来。

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拓宽民主渠道,让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干部的评议、选拔、任用,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才不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干部才会拿民众当回事,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从而可以确保党的先进性和长期执政。否则少数人掌握干部的升迁,就会导致干部只对少数领导干部负责。也就是通常说的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

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增强我国政治制度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现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不仅要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而且还要应对激烈的思想竞争、制度竞争、政治竞争。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缺陷,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怀疑,由于中国金融界没有受到重创,而且中国最早走出了金融危机给经济造成的低谷,于是人们开始重新打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及时进行宏观调控,能集中精力办大事,具有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有了一种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并不代表你这个国家就能发展好,必须选好人用准人。

三、如何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不断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的。下面从“如何选人、用人、培养干部、管理干部”这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

1、拓宽视野,完善干部选拔机制

关于如何选人,主要是规范提名权,关键在于提名权向普通党员、民众方面靠近。

首先就是规范提名的范围和方式。总的来说就是范围要扩大,方式要多样。第一,提名的范围。不仅提领导身边的熟悉的人,领导不熟悉的人也应该受到重视。注重扩大选人的视野,让普通党员和民众也参与提名。第二,在干部初始提名方式上,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领导干部个人推荐提名、群众联名推荐提名、各派推荐提名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次,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过去选拔干部全部采用任命制,现在是以任命为主,逐渐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好处是可以使一些年轻有为,有思想,有魄力,很少接触领导干部的人脱颖而出;杜绝了跑官买官的现象,减少了腐败;竞争性选拔上来的干部必然会好好干,以对得起选他上来的广大民众,否则花钱买来的官上来就想着怎样去搂钱,因为他不能做赔钱的买卖。

2、德才兼备,强调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德与才是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品位上。评价一个干部有没有德,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考察领导干部的德,要注重考察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

3、培养造就,具备能力的年轻干部

大力培养年轻干部,是因为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培养年轻干部,一要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方法一个是通过培训,另外就是通过自学。二要加强党性修养,培养年轻干部良好作风。强化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引导他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他们的法纪观念,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要加强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

4、严格要求,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三篇】

关键词 《纲要》精神 国企干部人事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国企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国企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干部人事制度,相继实施了公开选聘企业高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试行年薪制等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干部人事制度不科学,突出表现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党委核心作用不充分。目前,许多国有企业虽然也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公司制,设立了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但运转很不规范,政府掌控重要人事任免权,董事会作用弱化,无法独立聘任总经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权力过于集中,党委政治核心地位削弱,难以有效保证监督,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等诸多问题,甚至部分企业内耗不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干部选拔方式不科学,突出表现为选拔视野狭窄,择优选拔渠道不畅。目前,在国有企业中,干部选拔任用主要通过党组织、董事会和总经理等进行组织选拔,“少数人在人数人中选”的问题比较突出,选人用人的视野狭窄,渠道不畅,难以有效选优用强。领导干部的市场化配置仍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外部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亟待发展壮大。

3、干部激励约束不科学,突出表现出薪酬制度不合理,责任追究不到位。目前,许多国企对中高层领导干部试行了年薪制,也出台相应的监督约束办法。但是年薪制不合理,或者是与绩效考核挂钩不紧,成为变相的提高收入;或者是脱离企业实际,与职工收入差距拉得过大,影响干群关系。同时,在监督约束上,也不到位,考核体系不完善,绩效难以科学核定,责任追究无法真正落实,特别是一把手集决策权与执行权于一身,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

二、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中国特色,以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规范和完善国企领导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依法落实董事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人用人权。

2、规范和完善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职业经理人要求,把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结合起来,切实选优用强企业领导干部。

3、规范和完善企业领导干部考核管理制度。建立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推行任期目标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着眼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

4、规范和完善企业领导干部激励约束制度。健全以考核评价结果为基础,以薪酬激励为主导的激励制度和以责任追究为主导的约束制度。

三、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目标,以完善治理结构与坚持党委领导相结合为重点,构建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方向,突出中国特色是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特色的厂情就是党委的核心领导。构建国有企业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改革完善:

一是要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推荐符合条件的国企党委成员依法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建立起二者有机融合的组织机构。即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中,按照国有股的份额,党委成员依法进入董事会,具备条件的,党委书记担任董事长,董事长与总经理原则分设,由企业党委在董事会中行使国有产权代表人的职能。

二是依法落实董事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人用人权,真正把总经理的提名权与聘任权由政府主管部门交给董事会,从体制上理顺了党委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

(二)围绕“选优用强、职业经理”目标,以完善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为重点,构建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

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用强企业领导干部是目标,实现职业经理人治理企业是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必须符合市场竞争要求,实现职业化。同时,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巩固党执政础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把党管干部原则、党组织依法推荐选拔与尊重市场规律、市场化选聘有机结合起来。

为此,党组织和企业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应做到:

一是以扩大民主、公开选拔为方向,拓宽选人用人视墅,建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

二是淡化初始提名权,重点把握好标准、条件和程序,在此基础上可在本企业范围内,甚至全国范围内、世界范围内实行海选,通过严密的选拔程序,全面考察,好中选优,真正把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选聘到企业中。

(三)围绕“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目标,以完善任期目标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为重点,构建国有企业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体系。

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着眼于促进和谐稳定,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规范、完善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体系。

为此,在国企领导干部考核管理中,必须在国企领导干部中推行任期目标制,明确规定国企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和任期目标,建立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全面反映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以及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表现、廉洁从业、服务职工群众等情况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督促国企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做好工作。

(四)围绕“有效激励、强力约束”目标,以完善薪酬激励与责任追究相结合为重点,构建国有企业干部激励约束制度体系。

深化国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国企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是根本保证。

为此,在构建激励、约束制度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是健全薪酬激励为主的激励制度。要以考核评价结果为基础,按照与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挂钩,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着重在规范和完善企业领导干部的薪酬管理办法上下功夫,探索建立与企业领导干部经营绩效相一致,与市场通行薪酬相符合,与职工群众收入相衔接的薪酬体系,既要避免劳酬不符、低于市场价格,也要避免天价薪酬,与职工收入差距过大。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第四篇】

[关键词]人事改革;检察;队伍建设;方法途径

党的十七大把不断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作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6项任务之一,单独列题进行阐述和部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加强检察队伍道德建设,提高检察执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为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检察机关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检察队伍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提高检察队伍建设水平,防止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干部人事制度和检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一是检察机关的人事话语权少,与地方党政部门的外部交流不够,制约了干部发展的空间。二是内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民主程序流于形式,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真实性不高。三是干部竞争择优机制不够完善。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四是队伍的约束及晋升机制不完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尤其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干部任期制执行不够严格;职级晋升制度不完善,一些干警干到临近退休仍是一个普通科员,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五是干部队伍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与新时期检察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明显。以上问题尽管不是人事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工作的主流,但抑制了干部队伍的活力,阻碍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向前发展。六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困难,供需严重失衡,检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第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为检察工作全面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推动检察政治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人事工作是检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保证用对人,确保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迫切需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吏治的风清气正,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基本目标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检察干部人事制度,健全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广开举贤荐能之路,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拓宽,选拔任用方法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各类人才公平竞争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健康成长的生动局面。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的高素质检察干部队伍。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中长期问题的研究探索。

1.加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同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的研究探索 。研究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党管干部的体制机制,改进党管干部的方式方法;研究探索干部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研究探索适应发展党内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如何丰富内容、拓宽渠道、改进方法,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和落实干警在选人用人中的民利;研究探索在司法改革进程中,如何按照公正执法的要求,推进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建设,完善对检察队伍的依法管理。

2.加强对长期制约干部人事工作发展、检察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探索。研究探索如何立足于未来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求,研究探索如何着眼于解决干部人事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破除“官本位”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巩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基础。

3.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检察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深入研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检察队伍建设的时代特征、历史责任和发展趋势,深化对改革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推进方式的认识;深入研究检察机关重建以来干部人事工作改革、检察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深化对规律的认识;着力构建检察人事工作、检察队伍建设理论体系,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舆论引导,扩大透明度。加强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

改革的决策部署宣传,加大干部人事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干警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切实提高

公选的公信度,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一批适应振兴发展需要、有能力、能干事的优秀领导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打破身份、学历和任职条件等限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把严格监督贯穿始终,将公选的各个环节全部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有利于确保公选公开、公平、公正,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建立有效的对外干部交流工作机制,拓展干部发展空间。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推荐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上级检察机关要加强对下级检察机关干部人事工作的指导,建立两级院干部对外交流工作协调小组,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沟通,解决干警职级待遇问题,减少人才流失,形成人事信息畅通、沟通交流及时、高效的长效机制,破解制约基层干部发展空间的《瓶颈》。

(四)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任用机制,确保选拔任用公信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公信度”三个字出现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受到了十七大代表的好评。公开选拔是竞争性选拔的重要方式,也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效的一项改革措施。当前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基本上是完善的,但在实际操作的某些环节透明度不够,民主性打了折扣。比如面试,很多单位是不公开进行的,这给暗箱操作开了通道,选出的干部往往群众认可度不高。“以公开促公正”不能只挂在嘴上,要将之引入干部任用选拔任用当中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完善程序方法,改进考试测评工作,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质量。

(五)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干部的任、离职工作。一是建立岗位职责规范。根据岗位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干警岗位职责规范及其能力素质标准,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基础和依据。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与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结合起来。三是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施,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六)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队伍管理规范化建设。将学习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学习引导激励机制,把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考察、考核干部和评先评奖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调动广大干警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干警八小时以外的管理。以延伸教育为根本,以制度管理为保障,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防线,以健康文娱活动为载体,建立机关、家庭、社会防范网络,形成管理约束严格,权力责任统一,激励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健全的干部管理长效机制。

积极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加快检察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步伐。认真抓好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按照检察机关的职能需要和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将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事务官(检察官助理)和检察行政人员。要依据工作职能、职责权限,合理设置和划分各类人员职位和职务层次,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分类管理改革,建立符合检察工作特点和司法规律的检察人员管理机制,促进检察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

45 53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