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整改措施(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整改措施(汇总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安全整改措施(完善精炼版【第一篇】

双乐集团安全整改措施

1、加强集体及个人防护意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形成强大的安全思想攻势及安全文化氛围,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实在在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实,多形式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敲警钟、“紧螺丝”,防止思想下滑,事故冒头。

2、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安全,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和自我思想制约,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形成安全生产管理人人有责,层层把关,全员互相监督协作的格局,实现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减少或杜绝各类违章事故发生的目标。

2、彻实抓好教育培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认真学习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安全技能培训为主,重点解决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怎样操作最安全,掌握操作要领,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将异常控制在源头,实现人人尽职尽责,保障“零违章、零事故”。

3、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无论是日常办公设备还是车间生产设备,定期对其维护保养,使其达到规定的完好状态,保障正常运转状态,对损坏或危险部位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尽快修复或设置警示标志及防护装置。

4、从办公及在生产作业环境上控制安全问题。尤其是生产车间方面,原料、半成品等如放置不当将成事故隐患,创造干净整洁的作业环境,不仅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同时能给操作者心理带来良好的舒适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促成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5、定期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统一思想。同时加强安全信息交流工作,及时总结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不断的补充完善,使安全工作更具有操作性,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6、从外围帮教上加强安全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安全教育延伸至职工家庭亲属中。消除员工安全抵触心理,自觉拥护安全管理工作,让员工对企业有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完善制度建设【第二篇】

特殊的自然条件构建了兴安盟特色鲜明的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兴安盟生态旅游资源别具一格,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在自治区名列前茅,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修复能力高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兴安盟建设生态文明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生态文明建设刚刚起步,经济总量偏小和整体素质薄弱的制约并存,统筹发展与保护难度较大;工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和辐射水平都有待加强,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有待提高;农村环保设施滞后,面源污染范围广、治理成本高等等,这些都对兴安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对此,必须正视现实、抢抓机遇、破难而进,突出生态优势的保护、转化和提升,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从制度上划定生态红线,运用政策法规、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逐步完善生态保护制度,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一、 建立法律监管机制

一是依法制定政策。立足兴安盟实际情况,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污染防治、循环经济、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绿色消费等地方性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脆弱区、敏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制度,重点在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依法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清理、修订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性政策和文件。依法制定政策措施,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是严格执法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实现生态环境的“刚性制度、铁腕执法”,严厉打击破坏草原、乱开滥采、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住建、经信、发改、环保、国土、水利、规划和农林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环保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联动配合,建立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情报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生态环保案件专业化审理,联手打击各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环境问责制度,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事故的责任主体,实行严格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二、建立环境经济调节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生态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政府投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支出增长高于全盟经济增长幅度。整合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二是贯彻落实区域生态补偿制度。设立配套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符合盟域规划的粮食主产区、生态涵养区,其经济结构及功能调整后影响镇街财力和村集体收入的,盟级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完善水稻、湿地、公益林、市级饮用水备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探索流域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建立水质目标交接责任制,在洮儿河、归流河流域开展上下游污染补偿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扩大生态补偿的内涵和范围。

三是试行环境资源市场交易机制。试行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兴安盟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政策支持。积极进入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系统,通过碳排放总量控制实现创收。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适当提高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和重污染行业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尽快开征郊区街镇污水处理费用。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模式,开展垃圾收运和清扫保洁。规范污水、垃圾等收集处置费的征收与使用,严格专款专用。对能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限额标准的行业和企业,加大差别化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当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气价制度。全面推行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制度,实施有差别的信贷政策。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和污染事故理赔机制。

三、建立生态决策和考评机制

一是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兴安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推进政策环评、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城市规划、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和生态效益,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事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对涉及到影响群众环境权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执行集体决策、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环境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环境信息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重大决策失误,实行问题追溯和责任终身追究。

二是完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到重点行业和单位,确保约束性指标落实到位。强化对党政领导的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将环境保护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对不重视环保、不能完成环保任务的领导干部不予提拔重用。

四、建立生态监测机制

一是完善生态监测覆盖体系。启动生态监测体系项目建设,有效整合全盟监测资源。建立全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评估体系和生态环境数据平台,实现全盟生态监测信息有限共享。设置生态监测地面定位监测站点,基本形成覆盖全盟、布局合理的生态监测站网体系,为全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撑服务。

二是提高环境监测应急能力。专门设立应急监测队伍,服从应急现场指挥组统一指挥。加强应急事件监测工作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应急监测能力。增加应急监测仪器,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实战检验队伍,积累经验。改进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环境信息,特别是公共环境信息的范围,建立健全环境舆论预警机制和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完善制度建设【第三篇】

所谓的行政审批制度,就是法律准入门槛,符合要求的予以进入,而不符合要求的则不准进入,是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中重要的制度之一,具有确保市场准入的公平以及公正性、监督资格合理性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在建设项目的开展中,行政审批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为此,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完善,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缓解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第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开始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因此也就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势在必行,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范围,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完善。第二,强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最大程度上规范公共权力的使用,并且加强监督作用,有利于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1]。第三,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与国际之间交流增强的同时,不仅给我国政府管理带来机遇,而且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推动建设项目得到良好的开展,而且也有利于规范审批行为,减少暗箱操作、不合规审批行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推动社会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带来新的因素,由于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在改革过程中面临多个方面的问题,这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人员是参与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部分行政审批人员特权思想浓重,存在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发展中,由于在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活动得不到良好开展。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副主任就提出要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解决行政人员方面的问题是必要的途径之一。第二,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活动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行政审批监督体系,导致监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使得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一些有损群众公共利益的行政审批行为经常发生,从而影响整体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在江苏省南通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活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行政审批监督体系,导致滥诉行为的普遍。第三,在建设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建设项目的审批,诸如建设用地、勘察内容、建设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这些方面的内容都是与建设项目的良好开展必不可分的,因而也就导致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难以得到有效开展。比如说,广州的建筑项目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强调将企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进行不同的审批管理,从而推动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3完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可以推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得以完善发展。

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机制

要想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活动得到完善,首先要从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入手,一方面,要对行政审批人员服务意识予以加强,在强化服务理念的过程中,要引导行政审批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审批人员与申请人之间的关系,真正意义上的发挥行政审批人员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为了促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取得真正的成效,必须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比如说审批人员的行政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办公能力等,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可以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优秀经验的交流与借鉴等多种途径来进行,从而推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活动得到良好的发展。其次,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机制,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所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因此,采取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电子化运行和全过程监督以及建立行政审批档案管理和案卷抽查制度,以此来加强对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力度,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正确对待利益问题,创新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管理模式

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第一,创新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管理模式,首先内部管理完善信息化发展,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批管理模式,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行政审批系统化的管理创新,推动内部信息化的建设[2];其次外部管理需要实现社会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以社会需求为主导,从而推动整体的进步与发展。第二,合理设置行政审批管理机构,而这里所指的行政审批管理机构在人员的配备、制度的建立、资源的配置等方面都要予以完善,使得在管理机构的作用之下克服审批项目出现繁多、杂乱无章等现象,并且合理规定行政审批的事项和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行政审批的事项和范围,要从建设项目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来进行有效的制定,以此来防止越权行为的出现。规范行政人员的审批行为,从而推动行政审批改革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湖北省对全省各级部门的行政权力进行了新一轮清理,制定基本信息表和运行流程图,明确权利实施的条件、程序以及责任,规范一定的标准,从而解决行政审批项目中杂乱、无章的现象。

4结语

促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从而可以在建设项目的开展中,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制度的作用。因此,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解决存在改革中的问题,加快推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而促进建设项目得到良好开展,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赵智慧 单位: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污水处理厂

参考文献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第四篇】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的研究,分析了摩检所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执行和监督等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 完善基层央行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国库内控制度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农经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市公司内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关于完善基层院检委会工作机制的思考 关于在企业实施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集团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内控评价绩效体系的构建思考 推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中国石油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的思考 基于内控的供电所“安风”体系建设探析 公司内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企业资金管理内控体系的完善 论高校财务内控体系的完善 关于农信社财会内控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海关预算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途径的思考 关于完善长沙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关于完善摩检所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完善摩检所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作者: 樊艳琴")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第五篇】

关键词: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策

一、引言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党新时期的工作主旋律之一。现阶段,农业升级发展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其中资金短缺现象严重、融资成本高且渠道少等问题是多数涉农经营主体绕不过去的发展难题。在此背景下,以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和缓解农资赊账痛点为初衷的金融组织机构--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但是,农业金融长久以来是国家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而且农业融资平台公司起步晚且缺少成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营发展本身存在较大难度与风险,难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因此,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足,并思考改进优化对策,助力农业融资平台公司提升内控水平、实现安全高效运营,实属当务之急。

二、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业务流程不清晰,内部控制有待强化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亟待完善的板块之一。现阶段部分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存在业务流程不清晰、不合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一方面,一些公司虽然建立了系统化的业务流程,但存在盲目系统化现象,使某些不需要系统化支撑的业务被刻意嵌套上系统化模式。一些公司在设计会计业务流程过程中未能深度把握核心业务逻辑,一味增加新流程,而忽略了流程的共性,从而导致企业会计系统林立且错综复杂,大大增加了内控建设和系统维护的成本。另一方面,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并未有效对接融资业务活动,即与资本方和被融资方沟通不畅;且缺少全面预算管理,对资金配置和成本控制缺少有力管控。

(二)内部分工不明确,不利于融资行为规范和业务水平提升人本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任务,现阶段一些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由于人本控制不力、内部分工不明确,从而拖延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度,不利于公司融资行为规范和业务水平提升。投融资公司具有资金流量大、资金来源多样、资金流转速度快等特点,要求相关业务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资金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部分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相关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相对不足,非但无法切实胜任岗位工作,反而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诸多经营风险。同时,一些农投公司内部分工尚不明确,对岗位权责范围缺少明确、细化的规定,职能岗位之间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制衡约束关系,不利于融资行为规范和资源有效配置。并且存在业务办理程序不清晰、授权审批融为一体的现象,极易滋生舞弊、融资不到位等行为,致使公司业务水平难以提升。

(三)风险控制不到位,不利于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的安全、高效运营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质,现阶段部分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尚未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不到位,既不利于公司安全运营,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一些农投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笼统,并未针对不同业务制定配套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和控制力度相对不足。同时,农投公司现行风险管理体系缺少必要的审计和监督环节,控制活动缺少有力的引导和约束,内控执行力低下。且现行风险管理多侧重事中、事后控制与静态控制,风险控制滞后性较明显,很多风险因素错失了最佳的管控时机,从而限制了整体风险控制水平。此外,信息技术支撑不足,即使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梳理业务流程,设计并实施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应及时梳理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并据此设计与实施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要加强业务流程再造,避免会计业务流程盲目系统化,充分提炼流程共性,取缔重复环节,保证每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作用;并将不需要系统化支撑的流程按照最简方式执行,以降低流程的复杂性与运行难度,切实推进会计业务流程精简化。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深入把握公司的核心会计业务逻辑,清晰业务流程的着力点;注重强化业务流程的线性化、数字化表达,从而有效对比、合理判断会计业务流程的趋同性与差异性,推进会计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提高内部控制效率。还要强化会计业务流程的延展性,一方面要深入对接公司管理流程,尤其做好会计业务流程与预算管理、战略目标的紧密对接;另一方面要深入公司融资业务活动,实时获取融资信息,支持融资业务决策,规范融资活动,规避财务风险。

(二)完善内部分工制度,促进规范融资行为,提升业务水平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应通过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完善内部组织体系、明确细化岗位责任、优化授权审批程序等措施强化内部分工,加强人本控制,促进规范融资行为,提高平台业务水平。要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之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并帮助工作人员树立端正的职业态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主动规避、防范舞弊等不良行为,从而确保公司各项经营活动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要梳理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组织体系,强化用人制度,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凝聚和提高内部执行力,推动公司经营效率提升。要明确岗位责任,细化职责权限,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度,促进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形成良性监督制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授权审批程序,确保授权、签发、核准、执行、记录等工作由不同岗位的人员负责,从源头上加强融资监管,消除潜在风险,保证资源配置到位,切实惠及涉农经营主体。

(三)优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运营风险控制,保证融资效率与质量农业融资平台公司还应通过细化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等方式优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公司风险控制,促进公司安全高效运营。要梳理现有业务,分析业务特点,针对不同业务特点设计、制定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提炼分析业务活动中的共同风险因素,找出平台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围绕主要风险因素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风险层次化管控。要在风险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增设审计与监督环节,促进体系完善,并在体系运作过程中自动发挥监督作用,推动体系自主完善优化,从而螺旋式提高体系的实效性与科学性。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内部信息系统的升级,使其能够切实负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运行,助力平台公司早日搭建完成实时、动态的风险管理系统,切实实现风险管理信息化,最大化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45 3019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