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诚信管理制度范例优质4篇
【导言】此例“科研诚信管理制度范例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第一篇】
一、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常抓不懈,效果突出。
本学期在原来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反馈。
一方面: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到每节课都检查课堂纪律,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而且对课堂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反馈方式1,每半个月对一轮的课堂以班级为单位,将减分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为校长在班主任会上进行的总结和点评准备了第一手数据。反馈方式2,将检查问题及时反馈给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相关任课教师。所以,从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都很重视,各班学生也很重视,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尤其是第三节晚自习初二、初三年级的课堂秩序有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反馈及时,引起值班老师的高度重视,他们巡视认真,教育到位。从四月份三位年级主任上岗,他们很快投入状态,对年级的全方位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徐洪祺老师在初二二班的课堂管理方面卓有成效。
另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大屏幕教室、微机室的公务保护和卫生维护。每个班的安全委员上课前到教务处领取《教学设施使用报告单》,课前、课后由安全委员协助任课教师检查教学设施情况,监督上个班,提醒本班,凡出现问题的在本班或上个班进行量化减分。初一一班开始连续减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有了变化,没有再减分。公务的维护很好。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方面:从本学期开始,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文化墙,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由教务处组织,坚持检查量化,每一期都有主题,较好的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有事做,有兴趣做,为了本班的荣誉愿意做。初一年级比较重视,初一三班的质量高,版面和谐统一。初二年级班主任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五月份运动会举行之后,由于有期中考试和运动会等大量素材,初二年级的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六月份的文化墙,初二四班以期末考试动员和感恩学校为主题,思想鲜明,教育意义深刻。
二、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洋思,学永威,听课、评课,学生学习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学至三月中旬是推门课。
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所听课程共同学习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材料,共同探讨。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学生学会什么”的问题,“怎样学”的问题,“老师明确掌握学生是否学会”的问题。
第二阶段: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赛课阶段。
人人参与,经过近一个月的赛课,评课,老师们有了很大提高。依据评分标准得分如下:
80分以上的有7人,60--70分以上的有5人,70—80分以上的有10人。通过赛课更坚信:教学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师的基本功过硬,就能够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就能准确把握知识点,有效突破难点、有效学习重点。老师们对“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有了观念上的变化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
第三阶段: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为研讨展示课。
老师们精心准备,学生学习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且老师们的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学生活动进行了大胆尝试,且能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实效性。
各教研组的特点:英语、语文组优势:采取小组活动,量化计分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理化生组:老师大量的时间在学生中“帮助、辅导”学生,解决一层问题,再解决一层问题,不仅是堂堂清,而且是层层清。史地政组:在赛课阶段面临如何把知识点转化为应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展示阶段米慧娟老师课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教学效果突出。
每个阶段都认真组织学习和评课,每次评课都是一次深入的探讨。贾校长每次亲自参加,她作为教育专家,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老师们受益匪浅。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三、本学期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本学期组织中考、高考、会考;期中、毕业班模拟、期末考试;三、五月考等各级各类考试合计十次。每次考试教务处都认真、科学的组织安排,严格考试中出卷、阅卷、评卷等过程管理。在考场设置、考生编座、监考等每一个环节中正规化,和中考、高考接轨。统一出卷,统一登分,考后都有成绩统计分析,及时召开各级各类教师会议,寻找问题,商量应对措施,要求教师及时讲评,对学生实行个别面谈,帮助学生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一来,既严肃了考纪,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训练了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每次考试都有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优异和取得进步的同学颁发奖状进行鼓励。初一、初二年级的表彰会共进行了四次,让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学习最重要”的舆论氛围。
在四月份期中考试,我校初中部取得了突出成绩。
初一年级刘博、丁萌萌同学在区名列第一、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初一年级的重点班,七科三率21项有17项名列区第一,达标率是81%,英语特色班,21项有16项达标,达标率是%。初一的政治、语文、生物达标率较高,分别为:政治,达标率是100%,语文,12项11项达标,达标率是%;初一生物,达标率是%。
初二年级英语特色班八科24项有20项在区名列第一,达标率是%,初二、三班进步很大,达标率是%。
初三全市模拟考试文综、理综成绩突出,北市区排名第一。英语特色班三班的数学、文综、理综成绩突出。二模中,全年级的整体成绩提高,总分平均分名列区第二。
期末考试成绩与期中相比,大部分学科又有了提高。其中初一、初二年级达标率为100%的有7位老师。达标率最高的是初二四班,除了地理优秀率为第三,其他各科均为区第一名。初一三班、四班达标率分别是%。,各班达标率都有提高。
期末考试中,初一年级总分平均分为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分;初二年级总分平均分为分,北市区第一名,高出第二名分。初一年级丁萌萌、聂玉洋、刘博三位同学成绩优异,总分分别在区名列前茅。
《保定晚报》2010年7月9日记者唐靖茹报道:在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全市统测中,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均以绝对优势夺得市区第一,十多年来扎实而严谨的办学历程,已将保定东方双语学校打磨成一颗具有国际化气魄的教育“明珠”——一所国际化学校在古城崛起。
成绩的取得与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息息相关的。初一年级坚持每天中午加半小时的午自习,四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张丽丽老师中间接的二班和四班的英语课,为了让学生们提高成绩,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冯艳茹、杨占全等很多老师利用中午或回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初二一班自觉上好午自习。
初二四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在班主任的科学管理下,每天中午,第三节晚自习都能自主学习,学习效率高。
老师们采取了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激励、鞭策学生学习。初一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走在了前面,这些老师做了很多有效地探索和尝试,产生一定的效果。
本届初一有刘博、丁萌萌、聂玉洋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学生。为了提高优秀生的综合素质,初一年级本学期组建了“向保定市前一百名冲刺”提高班。利用活动课时间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提高课,目前有43名同学入选。这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语文教研组每次大考有一本作文专辑,学生自己设计封面,而且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初一一班李倩文、初一三班聂玉洋、杨颖、初二一班张苗、初二四班董文伟、李松六名同学荣获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成长历程。
为了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校于暑假放假日举行2010-2010学年度奖学金颁发仪式。初中共有30人荣获奖学金,初一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同学分别是丁萌萌、聂玉洋、刘博;初二年级获得年级一、二、三等学金奖的同学分别是孔还庆、董文伟、杨碧兰;另外韩笑、杨柳等24人分别获得班级一、二、三等奖学金。高中有6人获得班级奖学金,他们是高二综合班李同乐、刘亚楠、高源,高二美术班马威、赵丽娜、安静。奖学金的颁发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烘托“谁学习最棒,谁进步最大,谁最光荣”的学校氛围。阿克毛、巴哈顿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分别获得成绩优秀奖和热爱集体奖。两位留学生也异常激动。 相关专题:第二学期工作总结教务处工作总结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推门课阶段,对于青年教师,听课之后立即评课,逐字逐段学习相关的材料,交流体会,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之后再听,再评,通过反复的听评课,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在不断提高。如:冯艳茹老师、张立老师、杨占全老师等。
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和统一评卷等活动,我校老师积极参加。六月初,教务处把市教科所语文组两位语文教研员请到学校,为全体语文老师分析今年的中考形势,指导教学方式,为语文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
六月份,各教研组推出五节展示研讨课,当时没有上课的全体老师参加听课。目的就是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五、本学期,初中教师教学业务档案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性提高。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是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直观体现。考核内容的丰富性避免了内容单一带来的偏颇;根据统一标准进行的量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通过增加检查次数,克服偶然性带来的不平等因素,从而使各项数据公平、公正、合理。这些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真正爱岗敬业,成绩优秀的老师凸显出来。
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需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还需探讨,有的班级学生有睡觉、趴桌等现象,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查看更多>>
2、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还要落到实处。
3、,部分学科的考试成绩与期望值相比差距较大,还需进一步加强。
4、微机老师经过与联通的多次沟通,下学期对全校各部门的网络使用情况还需加强监控和管理。马庚明、张珊老师对联通建议“重新铺设一条光线线路到综合楼,以解决旧线路网络不稳定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此建议可行,可在搬迁机房时一并实施。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多项式拟合 相关系数 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最小二乘法的定义
二、最小二乘拟合的误差分析
由于在数据采集时出现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常设想所寻求的曲线与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在某种度量意义最小,令
其中i代表拟合值;代表观测值的平均值;yi代表观测值。Se,R2,s分别代表残差平方和,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其中残差表示描述的是预测值(估计值)的期望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残差越大,越偏离真实数据。当R2越大,说明残差越小,回归曲线拟合程度也就越好。当s越小,说明残差越小,也可以说明曲线的拟合程度越好。相关系数,剩余标准差都与残差,取决标准是一致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上述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三、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经济走向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一个社会的良好发展取决于经济的总体发展,这个是取决于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如若供给大于需求,会有产品闲置,间接导致失业的结果;如若需求大于供给,增大对进口的需求,导致资金外流。所以,对于供求关系的把控是需要一定的估计,那么最小二乘法就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将损失最小化,将社会发展最大化。经调查和数据收集,某地区2015年3~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亿元)如下表格所示:
对应的拟合函数图像:
计算出来的3个对应残差平方和。s1=,s2=,s3=,C合以上结果,三次拟合偏差最小,即经过3次拟合得到的拟合效果是相对较好的拟合方程,其方程为:
Y=104(+),x∈(1,26)
代入x=13,得到y=29621即2016年一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为29621(亿元)
代入x=14,得到y=31070即2016年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为31070(亿元)
代入x=15,得到y=31517即2016年三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期值为31517(亿元)
可见,如果销售品较为稳定,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趋势预测。
以2016年1月份为例,经过计算,y的残差为,相关系数R2=,剩余标准差s=69601,我们知道,当R2越大,证明残差越小,回归曲线拟合程度也就越好。当s越小,说明残差越小,也可以说明曲线的拟合成都越好。与其它拟合曲线相比,该拟合曲线的残差平方和最小,相关系数最大,剩余标准差最小,三者统一,共同说明拟合的效果最佳,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法对我们运用于实际中来分析问题是有参考价值的。
通过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预估未来年份的当期值,对应这个我们可以生产相应的产品来满足,就避免了过大的供求差异关系,即2016年一月份、二月份及三月份社会消费品总额分别约为29621亿元、31070亿元及31517亿元,根据各消费品的比例分布,生产相应的产品,使得供求基本一致,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在处理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对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进行趋势预测,分别对问题运用了一次、二次和三次三种不同的多项式拟合,通过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当拟合的多项式次数较高时,多项式拟合的误差平方和小,则拟合的效果会较好。相关系数能够揭示生活问题两组数据间的关系,再通过选取好的拟合函数,得到预测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更好制定方案。
参考文献
[1]宣明主编。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刘玲。王正盛。数值计算方法[M].科学出版社,2010.
[3]陈秋玲。最小二乘法在汽车销售量预测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0:82-83.
[4]陈利萍。最小二乘法在出院人数预测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13-15.
[5]彭新宽。最小二乘法的应用。智富时代[J].2016(第三期),242.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经济增长;教育投资;人力资本;西部经济;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一、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西部经济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为了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成为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自2000年3月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正式开始运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了11年。在这11年里,西部12个省市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并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东西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要实现西部经济的全面崛起,除了实行各种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外,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至关重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裕或资本存量的多寡,而人力资本的形成又离不开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教育才是西部经济崛起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的11年里,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实现了西部“普九”的突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增校舍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两免一补”政策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这些成就使广大农村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在国家实施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计划、“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一系列专项工程中,中央累计投入的360亿元多数投向西部地区,带来了西部办学条件的显著改善。
考虑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西部教育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我们不禁要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既然教育对西部经济发展这么重要,那么政府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到底能对西部经济增长起到多大作用?二是教育投资属于长期投资,那么在短期内,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是多少?第三是教育基础设施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是怎样的,到底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还是经济发展后产生了对教育基础设施的需求?回答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鉴于此,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利用贵州省195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有许多经济学家、哲学家及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描述过教育能够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但是真正把教育当作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来分析的经济学家是索洛(Solow, 1957),他把资本和劳动力这些传统生产要素作用外无法解释的“残余”贡献归功于技术进步,间接地肯定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然而在索罗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决定的,这个假定限制了该模型的解释力。[1]随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自此该领域涌现出大量相关文献。Schultz(1961)、Denison(1962)及Becker(1964)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3][4]罗默(Romer, 1990)和卢卡斯(Lucas, 1988)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明确把教育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并认为教育通过两个主要的途径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5][6]曼昆(Mankiw, 1992)提出了“扩展索罗模型”,巴罗(Barro, 1991; 1997)提出了“扩展新古典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人力资本作为独立的投入要素被引入到总量生产函数中,通过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导致产出的提高,从而导致经济增长。[7][8][9]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斯宾塞(Spencer, 1993)成功地将信息不对称的思想引入到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中,提出了“教育甄别假说”[10]。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理论也被用于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人们发现教育具有类似于出口的性质(Haveman and Wolfe,1984; Wolfe and Zuvekas, 1997),换句话说,教育除了可以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外,还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其他部门的生产,产生外溢效应。
除了理论研究,许多经济学家也对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舒尔茨(1961)对美国1929—1957年教育投资增量的收益率作了测算,结果发现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丹尼森(Dennison, 1962)采用因素分解的方法,计算出美国1922—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大约有1/5应归功于教育。[3]乔根森和弗朗梅尼(Jorgenson and Fraumeni, 1992)对美国1948 —1986年的增长进行核算表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经济增长的26%。[13]曼金、罗默和韦尔(Mankiw、Romer and WEil, 1992)对98个国家1985年每个工人产出的跨国差异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对跨国差异的贡献为49%,每个工人人力资本提高1%将导致产出增长028%。[14]克鲁格(Krueger, 1998)发现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平均受教育年数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峰值为年,而1990年这些国家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龄为年,意味着这些国家进一步扩张教育将会得到负的收益。[15]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崔玉平, 2001; 宋华明、王荣, 2004; 宋华明, 2005; 李雯, 2006; 周平、徐晓艳, 2007; 樊华, 2006; 刘林, 2007; 周祥, 2007)。[16][17][18][19][20][21][22][23]
分析以上参考文献,不难发现:第一,大部分文献都是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该种方法存在着模型设定和参数估计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就会产生“伪回归”现象。第二,大部分文献都没有进一步考察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默认教育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忽略了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的反作用。第三,大部分文献都只是研究一定时期内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平均作用,而忽略了教育的长短期回报率。第四,大部分文献都是以教育支出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无法全面地反映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利用贵州省195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教育对西部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所作的改进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本文将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有效地克服时间序列数据的自相关和伪回归等问题。第二,本文将使用协整理论找出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找出这二者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第三,本文将从政府、学校及学生三个角度描述教育发展水平,从而全面地分析教育对西部经济的增长作用。
三、方法介绍及数据描述
(一)方法介绍
目前,大部分学者都利用生产函数法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该方法存在着模型设定和参数估计等方面的问题,比如由于时间序列共同趋势引起的“伪回归”问题。不仅如此,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也无法确定。向量自回归法(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不过多拘泥于经济理论分析框架,而是以有限数目的当期变量对变量自身和其他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也就是说“让数据自己说话” [24]。换句话说,该方法是依据数据自身的内在特征来探讨数据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
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我们首先会对本文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这些数据都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从而获得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构造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VECM),从而得出变量间的短期波动关系。
(二)数据描述
本文使用贵州省195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所以选择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第一,贵州省的经济发展程度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属于中等水平①①以2007、2008年为例,贵州省的生产总值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排第六位。;第二,贵州省的教育水平也大致处于西部12个省市区的中等位置。因此,贵州省的情况基本上能代表西部12个省市区的情况,研究其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反映整个西部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25],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将用贵州省历年的生产总值(Y)表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并根据GDP平减指数进行调整以去除价格因素。教育投入指标是本文重点考察的变量。为了更加准确地估计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关系,本文拟从政府、学校及学生三个角度入手衡量教育水平。从政府角度出发,本文用政府教育支出总额(G)来表示政府的教育投入;从学校角度出发,本文用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N1)表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②②由于没有找到学校数量、教学楼数量等指标,所以本文用高校专任教师数量表示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程度。从广义的角度讲,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因为教师数量本身就是学校软件设施建设的衡量标准之一。;从学生角度出发,本文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N2)表示该地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总产出不可能仅仅只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还与其他很多经济变量存在联系。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考虑其他经济因素对总产出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真实关系。但是,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又不能太多,因为过多的变量会使得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的待估参数大大增加。鉴于此,本文只添加地区总人口(POP)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I)这两个变量。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以消除价格因素。另外,在进行平稳性检验前,我们会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这样做不仅会使数据的波动幅度变小,而且处理后的数据会具备一些良好的特性,同时还不影响变量之间存在的协整关系。在变量符号前加L表示数据经过了对数处理。
(三)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在构造VAR模型和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只有当相关变量都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时,才能进行协整分析。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上述变量的平稳性,在滞后期数的选择上,参照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 Criterion, AIC)。①①由于该检验过程比较简单,为了节省篇幅,此处省略检验过程。从检验结果来看,时间序列LY、LG、LN1、LN2、LPOP、LI的水平值均为非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之后变得平稳,因此它们都是I(1)序列。
四、实证分析结果
协整关系的检验通常有两种方法:Engle-Granger两步法(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和Johansen检验法。Engle-Granger两步法使用方便,但小样本下协整估计具有实质性偏差,而且该方法只适用于单一协整关系的估计和检验。多变量协整关系检验通常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检验法。[26]一般来说,Johansen检验方法具有相对较高检验势。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是VAR模型,下文将采用Johansen法进行协整检验。
(一)VAR模型的确定
为了进行后面一系列实证分析,本文首先构建VAR模型。VAR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列向量②②该模型本来包含外生变量列向量,但由于本文中不涉及外生变量,所以在模型中省去了。,p是滞后期,T是样本个数。Φ1,…,Φp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Φt是k维扰动列向量,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相关且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确定两点:(1)内生变量列向量y包含哪些变量;(2)确定滞后期p,使模型能够反映出变量间相互影响的绝大部分。
由于本文主要考察的是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这二者可能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因素包括人口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所以VAR模型中主要包括教育指标变量(LG, LN1, LN2)与总产出(LY)、总人口(LPO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LI),因而建立3组VAR模型系统。③③这3个VAR模型系统分别是:y1=(LY, LG, LPOP, LI)′、y2=(LY, LN1, LPOP, LI)′、y3=(LY, LN2, LPOP, LI)′。在建立VAR模型时,除了确定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确定滞后期p也非常关键。在选择滞后阶数p时,一方面要使滞后阶数足够大,以便能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另一方面,滞后阶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会减少。因而通常在进行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既要有足够数目的滞后项,又要有足够数目的自由度。 [26]根据AIC信息准则,本文选择最大滞后阶数为2。
(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模型实际上是对无约束VAR模型进行协整约束后得到的VAR模型,该模型的滞后期是无约束VAR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由于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p,所以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滞后期为p-1。另外,根据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本文假定序列yt没有确定性线性趋势,而且协整方程只有截距。协整检验从检验不存在协整关系这一零假设开始逐步检验,3个VAR系统Johansen协整检验具体结果详见表2至4。从协整检验的结果看,每一个VAR系统的变量之间都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说明贵州省的总产出与各类教育指标、总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在样本期间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已经证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那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由于本文重点考察的是各类教育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接下来将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确定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变量X过去和现在的信息有助于变量Y的预测,则变量Y是由变量X的Granger原因引起的。表5为各类教育指标与总产出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根据检验结果,本文发现各类教育指标确实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反之,从长期来看,总产出对类教育指标也有显著影响。
Granger因果关系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详见表6)写出各VAR系统的协整关系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则包含全部变量在内的协整关系就为所求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果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超过一个,则以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协整向量作为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表6,各VAR系统的协整关系式为:
从表6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就长期而言,各类教育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第一,政府教育支出的产出弹性最大,而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其经济含义是政府教育支表6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出每增加1%,贵州省总产出将增加%。这和大部分研究结果类似。政府增加教育投入会大大改进教育基础设施,使得各层次的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第二,高校专任教师数的产出弹性为,但只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才显著。其经济含义是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每增加1%,贵州省总产出将增加%。此产出弹性小于教育支出的产出弹性,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教育支出可以用于很多方面,增加教师数量只是其中一个。第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的产出弹性最小,不过非常显著,其经济含义是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每增加1%,贵州省总产出将增加%。学生数的产出弹性不高说明单单依靠增加学生数量,比如说高校扩招,如果相应的教育基础设施无法跟上的话,其效果不一定理想。
另外,在3个VAR系统中,人口的产出弹性都为负,而且都比较显著。这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人口增加,虽然一方面会增加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数量,但是另一方而也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考虑到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人口增加的综合结果很有可能是总产出下降。3个VAR系统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产出弹性为正,而且非常显著。这与西部落后地区劳动力丰裕,资本稀缺的现实相吻合。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结果证明了总产出、各类教育指标、总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短期波动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下面,本文将借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波动模型。由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滞后期是无约束VAR模型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前文确定的所有无约束VAR模型的滞后期为2,所以对应的VECM滞后期应为1。回归模型时,我们还是假定序列没有确定性线性趋势而且协整方程只有截距(详见表7)。
为了节省篇幅,表7中只列出了3个VAR系统中以ΔLY和各类教育指标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方程。从回归结果来看,以ΔLY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方程中,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都很显著,它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其经济含义是,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3个VAR系统的ECM将以-、-、-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另外,以各类教育指标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方程中,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也比较显著。其经济学解释和上面相同,故不再赘述。表7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各类教育指标与总产出在短期内的因果关系。首先,我们看一下各类教育指标对总产出的短期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政府教育支出的回归系数为-,而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就短期而言,政府教育支出增加1%会使得总产出减少%。教育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从长远来看,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会非常高,方程(2)就是一个佐证。但是由于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在短期内增加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会太明显。不仅如此,教育支出的增加意味着其他有利可图的投资减少,因此,综合的结果有可能是总产出下降,正如本文的回归结果所示,不过总产出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大(仅仅下降%)。第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和上面分析一样,教育投资具有长期性,因而,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效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也不显著。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高校扩招的经济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在短期。 接着,我们讨论一下总产出对各类教育指标的短期影响。第一,总产出在短期内对教育支出没有影响。西部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政府财政收入不是很宽裕,但政府需要投资的项目非常得多,考虑到教育投资的长期性以及发展经济的急迫性,政府在短期内不急于增加教育支出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二,总产出在短期内对教育基础设施(用高校教师数表示)也没有影响。正如上面分析的一样,教育基础设施在短期内没有经济效益,所以政府倾向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在短期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中。第三,总产出在短期内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校学生数反映的是西部地区居民对教育产品的需求程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后,他们倾向于让自己的子女多接受一些教育,因而高校在校学生数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相关结论
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利用贵州省195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具体结论有如下两点。
第一,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发现经济增长与各类教育指标、总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在样本期间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本文证实了各类教育指标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具体而言,政府教育支出每增加1%,总产出将增加%;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每增加1%,总产出将增加%;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每增加1%,总产出将增加%。反之,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各类教育指标也有显著影响。
第二,从短期来看(一年以内),只有政府教育支出对总产出有显著影响,不过该影响为负,即政府教育支出增加1%会使得总产出减少%。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和在校学生数的回归系数在短期内都不显著。就总产出对各类教育指标的短期影响而言,只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的回归系数比较显著,说明在短期内,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他们增加对教育产品的需求。另外,其他两个教育指标的回归系数都不显著,说明在短期内总产出对这些教育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在西部经济崛起中的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三点政策建议。
第一,根据回归结果,政府教育支出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但在短期内它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根据上述分析,政府教育支出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主要是因为在短期内政府财力不足。因此,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一定要确保西部欠发达地区拥有足够的教育投入,否则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财力既无法保证正常的教育投入又会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另外,地方政府也应该拓宽渠道,从多方面筹集资金,以保证教育的正常投入。
第二,就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设施(本文以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表示)而言,虽然从长期来看,它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显著,但在短期内,对其进行投资具有一定的时滞。因此,西部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必须保持适当地超前性以应对未来西部地区居民对教育产品的需求。政府在对教育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硬件设施,包括修建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引进高科技的教学设备等;二是软件设施,包括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等。
第三,由于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短期内增加在校学生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即使这样,地方政府也应该采取各种政策让更多的人接受到应有的教育,因为一方面这些在校生毕业后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可以提高整个西部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值得庆幸的是,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后会自觉地增加教育消费。因而,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部分人接受教育——经济增长,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经济更加快速的增长,人们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只需要给一个推动力,即采取各种政策让一部分人先接受教育,就可以让这个循环运转起来。
参考文献:
[1]Robert M. Solow.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s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7(2).
[2]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1).
[3]Denison, E. F. 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R], New York: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1962.
[4]Becker, Gary Stanley.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M]. New York: National Bureau Economic Research, 1964.
[5]Romer, P. M. Endogenous Growth and Techn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3).
[6]Lucas, 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tary, 1988(7).
[7]Mankiw, N. G. The REincarnation of Keynesian Economic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2(4).
[8]Barro, R, J. 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5).
[9]Barro, R, J.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M]. MIT Press, 1997.
[10]Spencer, L. M., Spencer, S. M.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3.
高二数学期中总结范文【第四篇】
2002年教育部印发《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称《纲要》)(教体}: [2002] ,要求个全国高等院校依据纲要精神推进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字2016 184号)文件中提出,高等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认典研究本地本校师资、课时、场地等条件,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要根据学校和专业实际,为学生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和学分,开好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逐步过渡成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于各高校的发展不同,造成体育课程结构模式也齐具特色。区内和国内部分高校课改的相关资料一显示,目前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类刑大致有普修课、选项课、保健课、运动训练课几种。而其中,体育必修课程设置的主要形式,是传统的体育普修课模式,二是普修课加体育选项课模式,即年级普修、二年级选项或者第学期普修、第二至四学期选项的选课模式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普修加专选的教学模式内容杂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收益差,但很多高校傲仍在沿用究其原囚,大多是囚为受到场地、师资等现实条件的局限,而不能实现完个的体育选项课模式而选课制的建立对开设课程的类刑、数量、场地设施、及师资等课程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如币弹吉合本地、本校师资、课时、场地等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模式,有效推进二自主选课改革,提告学生学习的兴趣,处理好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有效有着现实的意义。
2 包头医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几年来,包头医学院体育部H.致力于探讨研究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体育选项课模式我院体育基础性师资较多、而专项水平更高的专业化师资不足。受此现实条件的限制,我校体育工作一直也受到“年级递进应伴随专项水平递进”这一思路上的困扰而陷于想改革但难以运作的局。而这也是处于发展期的很多高校师资的现实情况2014年9月,包头医学院体育部经过多方调研,跳出了递进刑的体育选项课设置思路,在自治区很多高校还同于师资条件、场地的限制而沿用旧的普修加专选模式的情况下,包头医学院体育部在公共体育课中试行了二年级“}听于选课,实现了个校体育必修课个部开设选项课的课程改革,成功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院课程改革进程的囚索,顺利完成了体育课程模式的初步改革截至目前,公共体育课完个选项化模式已运行三年
包头医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运行方法在选课周期的第学期,二年级开课17周,囚大一的学生入学较晚,故一年级开课14周。一二年级以年级为单位齐自独立开课,主要教学内容相同,只是年级的教学时数略少
在个选课周期的第二学期采用打破年级界限、二年级棍合选课模式,实现二年级同班同步授课二年级的网上选课工作提前进行,在上学年的学期末结束,开学H.接叫以按选项班上课新生在入学的军训期间进行选课选课工作叫进行两到二轮,J}x大限度保证学生的选课自主在选课制、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下,现行公共体育课的修学方式上学生有权决定自己学什么内容。并按自己的修学计划安排选修的时间,修学时间有伸缩性如果课余时间较多,个学生每学期叫以选择多个项目进行学习在毕业前完成两个项目的学习。
课改效果的问卷结果2016年5月,为了了解学生对我院齐项体育工作的意见,包头医学院体育部对)开设体育课的15, 16级本专科学生展开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724份按参与选项的84个班(年级44个班二年级40个班)每班40个人计算,调查人数样本量为总人数属有效问卷。
其中,涉及到体育课程设置及与选项课相关的问题有}项调查结果如下:
在关于一体育选项课是否提i},}了你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了你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一的问卷调查中,持肯定态度的473人,}},一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 0 ;回答一效果般一的为220人,一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持否定态度的31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
在“你通过体育选项课的学习,是否能够做到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中,持肯定态度的611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持否定态度的110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
这两项的调查数据表明,体育必修课全部实现选项模式后,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积极的变化。学生对实行“下行选课后的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效果是认可的,认为通过一年的体育选项课的学习达到了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方法的目的。学生对体育选项课效果满意度较高。
在关于目前我院实行的体育选项课模式中,本专科和一二年级混介选课上课,是否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和、介作等综介素质的发展调查问卷中,持肯定态度的562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持不积极态度的有146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
结论:我院体育选项课本专科和一二年级混介选课上课的课程模式,不仅有利于网上选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交流、交和等方而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平行选课模式的缺点和应对措施平行选课是相对于提高性选课而言的。一学年为一个学习周期,大一学习一个专项内容,大二换项目学习。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两年的体育课较为系统地学习到两个体育项目。但仅就教学模式的层次性而言,缺点是没有分级教学,即缺少专项的提高性学习阶段。这就需要提高性质的选课制作为补充。
我校在关于你及你周围的同学在经过一年体育选项课学习之后,是否愿意在该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的调查中,持肯定态度的615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持否定态度的56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持无所谓态度的53人,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
在关于“在经过一年体育选项课学习之后,如果学校准备开设体育选项提高课,你觉得采用何种形式好”的调查中,490人选择体育选修课形式,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 234人选择为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提供体育指导,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
这两项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达%的学生在经过一年体育选项课学习之后,希望在该项目上进一步提高技战术水平;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选择体育选修课的形式,另外三分之一学生希望通过体育教师对体育社团提供技术指导的途径来提高。
据此,包头医学院体育部确立了通过公共体育选修课作为选项课提高模式的设置思路。此种方式一方而可以解决平行开课模式缺少专项的提高性学习阶段的问题,另一方而,可以与体育社团活动产生联系和影响,形成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运作,同时在解决计算教师工作量的问题上也有了介理的渠道。
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后的课程设置特点我校体育课程在过去旧的模式中,只有普修、选项、体育保健课三种类型。通过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做到了关注学生体质和能力差异,进一步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层次性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我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特点,一是立足本校实际,在全校体育必修课中全部采用选项课模式,教学收益较高;二是为残疾学生和有特殊疾病或者不适宜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山体育保健理论和低强度体育保健类活动两方而构成;三是通过体育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四是为具有较高专项水平的学生开设运动训练课,完成了课余训练的课程化。使各层次学生有适介自己水平的学习模式。
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在我院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课改运行初期,因网络支撑不足,选课难的问题突出
去年我校投资改善了校园网络环境,该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缓解。
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的自山度加大,出现很多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和交叉选课等新情况,给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很多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教学管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因此要注意做好教学管理人员和各级教学部门的分工协作,做到科学安排和配介协调工作,及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选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在校园网上进行教学管理。
学生因选不到课而造成学习过程中断的问题
学习周期为一学年的选课模式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是,如果学生在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内未选到课程的,只能在下一学年再参与选课。如果以一学期为一个学习周期,可以有效解决这种情况的发生。但一学期为一个学习周期,会影响选项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学习效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更科学介理的选课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
选项课可选性一般
山于场地设施、班容量限制、选课时间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选到满意的课程,不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介理保证课时、场地和师资的需求。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介理安排课程,开展各类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体育课程和活动,利用学校周边的公共体育设施,分段分区利用场地,多种途径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
选课竞争负面影响
选课制的实施一方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对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选课制的实施,加大了同行竟争尤其是对于专业项目较为陈旧、已适应传统模式的老教师造成了定的心理冲,易出现不良情绪,给管理工作带来定的影nh}学校方而要通过建立竟争机制激发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另方而要加强对教师专业丙发展}=} I'}J 5 I :}和关II=.,增强教师N身的竟争力,完成好转刑期师资的顺利过渡。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制度(最新5篇)
下一篇:办公大楼管理制度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