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质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质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第一篇】
关键词: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75-02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备工具,也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仪器设备,使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宁夏大学农学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对农学类院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购置情况严重。许多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全局认识,一些实验室追求“小而全”的现象还存在。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教师往往只根据个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或某一个项目的需要,但学院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时,对设备购置前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对本院其他实验室或本校二级学院同类设备的配置情况缺乏统筹安排,导致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各学院在资产管理上的相对独立状态,学院与学院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重复购置。
2.闲置率高。随着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实验室为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弃用相对便宜的国产仪器设备而选用较贵的进口仪器设备,造成了国产仪器设备的闲置;有的实验室采购前论证工作不到位,导致所购置的仪器和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不符或因空间不够等原因无法安装,使用率很低或者长时间放置不使用;仪器设备之间没有共享,各个学院之间的仪器不能相互借用,即使是同一个学院的各实验室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也造成仪器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上述这些只注重购买和使用而忽略了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以及重复购置而导致的仪器长期闲置,使用率低等现象,是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3.仪器报废不及时。仪器设备的报废和再利用是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和学院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对仪器设备报废重视度不够,有的教师还存在“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属于个人所有”的观念,对待报废仪器随意处置。由于使用者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忽视、学校报废手续繁琐及学校存放报废仪器的存放地有限,对已达到报废要求的仪器设备的不能及时报废注销,造成待报废仪器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
4.缺乏仪器设备维修专项资金。仪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延长,日常使用的损耗,零部件的老化,易发生故障和损坏。但许多学校只给学院和实验室批准仪器设备购买资金,没有配套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的维护和维修经费,也没有成立专业的维修队伍,造成仪器损坏时没有维修经费和专业人士维护和维修,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故障的减少,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维修费用的降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现实中学院设备管理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变更频繁不稳定,学校和学院也对设备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不重视,加上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无法与专任教师相比,严重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6.账目不清。学校人员调动和学院内部实验室的调整,造成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归属变动频繁,而仪器设备账面上的信息调整不及时;退休教师使用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收回,仪器设备仍旧在其名下,造成管理脱节;有的已办过报废的仪器设备却未将仪器设备上缴学校资产部门,仍留实验室中,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物无账等。这些原因都造成学院仪器账目不清,账物不一致。
二、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x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仪器设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想要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制度、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等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分为:精密和贵重设备使用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及报废设备再利用制度、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在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对学院、学院对实验室和实验室对使用人的监督力度,要采用多方法和多渠道的监督手法,层层对仪器设备采购、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大仪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
2.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加强购买前论证规划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首要措施,要全校统筹安排,从全局出发,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行使其职责,充分了解学校现有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严格执行审核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重复购置的仪器进行删减,对价值高的,但使用方向单一、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大幅度地压缩购入量,避免资金浪费,又能促使学校仪器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
3.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设备资产大清查,掌握好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在配置、管理、使用、处置工作中长期滞留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实验室和使用人变更的设备仪器在学院和学校的设备账目上进行调整;对盘亏的仪器设备说明盘亏原因,责任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对在本实验利用率低但其他实验室或学院可利用的仪器设备可进行调拨;对使用年限长,已损坏无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和使用程序,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4.提高对管理人员的重视。设置专职或兼职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使每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责任到具体使用人,这样可解决仪器多且分散不便管理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待遇,可通过绩效考核等办法,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可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5.设立维护维修专项资金。设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仪器设备专业维修队伍。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可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利用率,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维护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6.做好仪器设备报废工作。严格执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报废制度,学校每年2次进行仪器报废工作,对使用年限长、乐厮鸹滴尬修价值要及时报废。待报废的仪器设备处置要行技术检测、鉴定区分状态,对于有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要充分挖掘待报废设备的使用价值,进行再次利用;无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则及时处理。
7.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人多、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仪器设备的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可通过网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性、动态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系统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的模式,学院和实验室可过网上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的把本单位仪器设备的新增、变更、维护、调拨、报废等信息反馈给学校,减少仪器设备账物不符现象;学校也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各学院的仪器拥有情况,以便从整体上对全校的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也可以克服手工对账因疲劳等方面因素出现的错误,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系统获取全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全校仪器共享。
参考文献:
[1]范一文,余永强。高校院级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浅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163-165.
[2]李浩荣。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利用有关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31-133.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第二篇】
1、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做到购置有计划,有验收,使用保管有责任制度,购进、发出、报废手续完备清楚。保证帐、卡记录健全,帐物相符。
2、建立健全保管、维修、校验等技术管理制度,使仪器设备经常保持完整可用状态。
3、仪器设备的范围: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规定执行。
4、仪器设备的购置:由研究室主任会同有关人员,根据研究室发展规模、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按经费指标,提出购置仪器设备计划,经实验室主任审查、汇总平衡后,报设备主管部门。
5、仪器设备的验收:实验室设专人对仪器设备统一办理登记、验收、领用等手续。对新增加的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由实验室验收人会同请购研究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验收,并建立档案。仪器设备必须经过验收、建立帐卡并办完财务报销等手续后,方能交付使用。
6、仪器设备的保管和使用:精密、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操作人必须经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作用办法,并有详细的使用记录。公用仪器设备委托有关研究室代管。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仪器设备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自行作用、移动或调换。全室人员都必须尊重管理人员的职权。实验室主任有权对全室公用仪器设备按需要进行合理调配,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用。
7、仪器设备的维修: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所管理的仪器设备的技术检查、校验、常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保持仪器设备经常完好可用。管理人员不能排除的故障,由管理人员提出维修报告,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第三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40-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促进下,一般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的地位正在提升,仪器设备的增加,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明显加重了仪器设备管理任务,加大了管理难度。普通高校的设备管理相关部门面临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保障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就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些意见。
二、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不足
1.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近几年来,普通高校为了弥补过去对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的缺口,设备购置经费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制订大批量设备购置计划时缺乏调研、论证,过分追求设备配置的全面性、系统性、先进性;由于设备配置方案的论证不充分,致使设备购置经费的投入效益下降,购置设备的使用率低下,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仍时有反映,理论课程比例比较高,多数学生也习惯于“从听中学”而不是“从做中学”,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所占比例、设计水平以及支持力度都有待全方位的提高。实验室较多采取封闭管理,开放时间短,有的不对外开放,学生只有在实验课上才能接触到实验仪器设备,导致实验仪器设备闲置严重。
2.设备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长期以来一般普通高校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以前由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多,很少配备专职维修人员,而实验室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力有限,缺乏维修能力,随着仪器设备的增加,现有的工作人员人数及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仪器设备的管理需求;从事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的同志仍列为教辅队伍,地位低,待遇低,致使在实验室队伍老化的问题越来越大,人员年龄老化,专业队伍老化,新鲜的补充少,青黄不接,年轻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致使新引进仪器的维修不及时,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加大了学校的负担。
3.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凸显。过去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型仪器很少,多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近几年随着设备经费投入力度的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的有效机制滞后,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从而造成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够。在已有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各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还在积极申请购置性能相同的大型仪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挫伤了相关实验室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方法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以仪器设备作为管理对象。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论证、购置、使用、调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实施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通过管理队伍来实施,因此,为了使有限的仪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管理体制、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实现科学的全过程管理为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仪器管理模式的改革,仪器使用方法的普及,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管理解决方案。
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仪器设备从配置到报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确保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良性运转。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校级管理由校长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完成学校仪器设备的计划审批、购置、验收、使用,直至报废全过程的系统管理;负责制定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具体指导、检查实施情况。院(系)级管理由院长和设备管理员负责,进行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编制、申报;制定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并具体实施;做到仪器设备账、物、卡相符,设备状况良好。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从配置到报废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每个过程都有责任人,职责明确。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保证高校仪器设备真正实现高效管理,必须有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既要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从事分析测试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人员、维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因此,要重视相应人才队伍的建设,把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大化。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开放仪器设备对人员组成、人员配备、人员结构的要求;研究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的队伍建设模式,引进优秀人才、特殊人才,提高队伍的地位待业,稳定技术队伍。随着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多,需要招聘新的技术人员,而新进人员多是一些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融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入职导师制”是由有技术专长,资深和品行优秀的老员工担任导师,对新入职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室规范指导,期满后进行理论技术水平的业务能力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开设专题讲座,专业的精密仪器开设面向全校的仪器技术讲座,通过讲解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拓宽师生的视野和对新研究技术手段的了解;成立设备维修中心,中心负责一般仪器设备的维修,使得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协助专业人员完成大型设备的维修;配合有关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功能开发,扩展设备的功能,使老设备发挥新作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办法,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鼓励先进,批评落后,调整工作,推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放共用。
3.构建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管理,专管共用,构建大型仪器设备的网络共享信息平台,增加开放时间,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实行严格的预约上机制度,有了良好的预约制度保证仪器可以满负荷运行,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管理平台是实施开放共享模式的基础。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工作模式,可以公布仪器设备的名称、性能、收费标准等信息,设立网上预约使用仪器,提供对外开放服务。
4.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管理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仪器管理水平、促进仪器开放共享,已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仪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仪器设备实时信息的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为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系统对仪器使用情况的多方面数据统计,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每台仪器的使用绩效。这些数据为学校仪器的建设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仪器资源,更有效的分配仪器资源。将仪器的实时信息公开、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财务管理、预约管理、授权使用、计费收费、数据共享、报表统计等工作整合,结合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对仪器的日常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使仪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
四、结语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表示,在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十分宝贵的资源。高校要管理好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要从政策法规、管理机制、有偿使用和工作模式几个方面来促进高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
[2]张慧娟。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14.
[3]林瑜华。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71-274.
[4]陈欧。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8-30.
[5]杨万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仪器管理系统设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5):134-136.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第四篇】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关键词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开放共享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开放的现状
1.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高校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主要依据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及《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等部门规章,其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忽视了仪器设备的自身特性和功能,没有对仪器设备与其他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和差别化管理。重管理,轻使用,闲置浪费现象比较突出。不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潜力,也制约仪器设备对外开放,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2.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封闭化、部门化较严重
高校普遍设置了仪器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便于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也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普遍实行院(系)、校两级管理体制。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一级的大型仪器设备和共用平台管理,其他的仪器设备由各院(系)负责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便于管理,但制约了仪器设备在校内的流通和共享,在使用上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存在程序复杂、手续繁多、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即使在一个院(系)内,由于人为因素,仪器设备也不能共享使用,甚至一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由某些研究人员长期占有、使用,存在部门化、个人化倾向。依托仪器设备,对外开展有偿科技服务时,审批过于严格,有的高校规定须上报主管校领导签字同意,方可进行相关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工作。
3.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高校建立了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单一,作用有限。信息管理系统仅体现管理形式和手段的简单变化。只不过由传统的手工、纸质管理变成了计算机管理,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其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依然是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人、生产厂家、型号、功能介绍、购买时间、维修次数、单价、保管单位等简单的数据罗列。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客观反映仪器设备的动态数据,比如,哪些正在使用,由谁在使用,用于什么项目研究,哪些在院(系)流动转移,哪些处于闲置状态,闲置原因、闲置时间等等信息。也不能对上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分析,进而做出科学决策,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实现与外界互联互通,仍然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即使由教育部牵头建立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也只是全国部分高校的局域系统,也没有完全实现与外界互联互通,功能不足,不能完全解决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对外开放问题。
4.高校存在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盲目购置现象
仪器设备是高校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手段,高校通过仪器设备的购买和更新换代,提升了办学质量,促进了学科快速发展,改善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和环境。高校科技人员发表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研究出创新性的科技成果。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发挥团队作用,联合攻关,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原创性成果,并引领世界在该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但是,高校在购置仪器设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第一,高校在仪器设备购置方面,没有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人才引进、教学科研、中长期规划等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尖新、大而全、小而全,相互攀比,重复购置、盲目购置,致使有限的科技资源被浪费。第二,在购置仪器设备时,因人而异,一些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先享有购买仪器设备的资源。有些专用仪器设备使用率极低,甚至存在一次性使用的现象。一旦具体项目结题验收通过,该仪器设备就被长期闲置。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学校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急需的仪器设备不能及时购买和更新,影响高校办学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加剧仪器设备的部门化和个人化。第三,高校在采购仪器设备时,缺乏科学论证。高校职能部门依据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等情况制定仪器设备的采购清单和计划,有时因为某些领导或者科研人员的不当干预,购置计划可能随时被修改变更。高校职能部门虽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由于校内专家居多,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论证流于形式,不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购买了大量无用的仪器设备。例如,武汉某高校,为了引进一位海外人才,匆忙花费150万元购买一台“蛋白质纯化系统”,因人才引进未成功,至今该仪器设备原封不动闲置在实验室的走廊。又例如,华南某高校,没有充分论证仪器设备的功能属性,盲目花费450万元巨资采购一台“全自动数字彩印机”,除印制了几册精致的地图外,再无任何其他用途。上述现象的存在,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对外开放服务。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开放的建议
1.解放思想、创新制度
2015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校的仪器设备应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原有的规章、文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高校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变管理制度和观念。首先,高校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文件进行清理,废除不合规、不合适的管理规定,同时,制定、修改、补充管理规定。其次,高校应建立自用与开放并重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既是重要的国有资产,亦是教学、科研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为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用户服务。最后,高校严格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制度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仪器设备采购程序,有利于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强化监督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减少人为因素,防止暗箱操作。避免重复购置、盲目购置,杜绝有限的科技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2.建立完善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目前,高校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仍然处于封闭状态,不能解决仪器设备的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基本问题。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第一,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高校应按照应用领域,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分类。比如,电子测量仪器、分析仪器、医学科研仪器等等,有利于社会用户与高校有效对接,提高使用效率和技术服务水平。第二,高校仪器设备除了纳入国家统一的网络平台服务体系外,高校应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的共享网络平台建设,及时实现仪器设备的数据交换,积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同时,高校要结合学科、人才与仪器设备的存量等具体情况,加强与全国相关行业的网络互通,做到仪器设备信息共享。例如,武汉纺织大学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依托纺织行业,利用科研基础和仪器设备,攻克了纺织领域的许多技术难题,极大促进了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最后,高校应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及时解决社会用户的技术难题,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3.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客观要求仪器设备不仅在校内实现资源共享,还要对社会用户开放共享,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首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操守,强烈的事业责任心,遵纪守法,才能保证在仪器设备使用、采购、培训与维修等管理过程中坚持原则,排除干扰,公开透明,秉公办事,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流失。其次,管理人员应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比如,化学、物理、电子信息、机械、自动控制等等,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准确了解进口仪器设备的厂家和仪器设备的型号、特征、性能、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情况。再次,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既要熟悉学校的教学、学科、人才、科研等基本情况,还要了解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更要跟踪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应洞察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提高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学科、教学、科研对仪器设备的需求信息,便于科学规范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购置、调配等。最后,管理人员应具备组织、协调、培训的能力。高校历来不重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管理薄弱,亟待加强。尤其在进口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较突出,甚至存在说明书、操作手册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管理人员应积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操作培训活动,要求厂家严格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履行培训义务。只有熟练操作仪器设备的专家、学者越多,才能保证其使用效率,减少人为损坏和降低维修成本,有效避免仪器设备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该校制定了严格的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制度,要求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全体研究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操作培训,才能操作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极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4.建立利用效率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心应该转移到提高利用率和开放共享水平上来,把利用效率和开放服务作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同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用户服务。主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各级政府在审批高校采购、更新仪器设备时,重点审查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尤其是进口仪器设备),作为是否批准的主要指标。第二,国家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技项目申报、立项时,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预算严格把关,减少重复购置。鼓励与已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项目,促进资源的相互开放与共享,避免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第三,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尤其是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仪器设备的需求,提高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例如,2015年3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出台《武汉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武科规20151号),该文件鼓励企业与高校的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给予奖励。高校的研究基地拥有大量的先进科学仪器设备,为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可以极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后,国家制定开放共享的补贴和奖惩政策。高校在满足教学科研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仪器设备的对外开放,提高利用效率。对于开放程度高,社会服务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高校,政府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于限制、抵制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以及服务效果差、用户评价低的高校,政府部门对其在仪器设备采购、更新、科技项目申报、立项等方面予以限制和约束。对于超出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咨询等范围的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相关高校和具体责任人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