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管理制度【汇集4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培训机构管理制度【汇集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培训机构管理制度【第一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机构;危机管理;品牌维护
一、绪言
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以非学历教育作为主要业务给非学历人群进行充电。他们不同于传统型学历教育,较多采用现代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因为其运营管理的日趋复杂使得教育培训机构无论是在声誉、人才、信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压力与危机,使教育培训机构的形象、品牌、人员、设施、资源等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品牌形象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何有效地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危机管理,如何维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关系到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死存亡,有必要高度重视并探寻其有效的发展策略。
二、教育培训机构危机管理和品牌维护概述
(一)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危机而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的一个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或者消除可能出现的危机给组织所带来的威胁与损失。”“危机管理”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学科,他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危机事件或者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到最低点。
(二)什么是品牌维护
品牌维护指的是一个企业针对外部环境可能引发的变化而对企业品牌所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维护,主要是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尽量避免品牌的负面影响,消除品牌的负面影响给品牌所带来的损害,维护该企业的品牌的市场地位与品牌所具有的价值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状况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能够使该企业于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地位。因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也需要经营和维护。
三、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类型
(一)品牌上的危机
首先,缺乏品牌带来的危机。因为有些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在教育培训特色上有出众的品牌,再加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起步时间较短,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的教育培训品牌,这些因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缺乏品牌,而其带来的危机是缺乏知名度、缺乏大众的认同感。
其次,虚假品牌带来的危机。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费主要是自己筹集,所以他们在践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时,为了效益的最大化,难免出现失衡,导致社会公众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负面印象。往往缺乏战略性思考,导致对培训机构里的师资鱼龙混杂。并且对该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认识不到位,总是在宣传单上虚假罗列名师,往往忽视培训机构师资对教育质量的对应性,使得该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及地位下降。
(二)经营上的危机
首先,规模太小带来的危机。规模小的教育培训机构资本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旦遭受到经济危机或者市场变故,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会导致停产或倒闭,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一时难以抵御风险,难以恢复元气。
其次,管理粗放带来的危机。其培训机构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简单,缺乏科学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经营管理上往往带有个人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环节、步骤、程序,这就导致了教育培训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其抗风险能力不强,一旦该培训机构遭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巨大冲击时将出现严重的经营管理危机。
(三)诚信上的危机
首先,师资以次充好带来的危机。例如,在一对一的教育辅导中,有些本应该配置专职教师,却配置了普通大学生,这就造成了客户对师资的不信赖等问题的出现。其次,教材粗制滥造带来的危机。教材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事关民族的未来。现在教材中虚假的东西参差不齐,有些根本找不到出处,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有些东西是东拼西凑,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最后,教学偷工减料带来的危机。 例如“教学过程偷工减料与粗制滥造”、“敷衍学生”、有时出现收了钱之后不负责等现象,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机构的诚信危机的出现,人们对此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四、如何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管理和品牌维护
(一)强化危机意识
有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来于教育培训机构所面临或者发生的危机,通常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部分人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公关”或者危机出现了才需要管理等,这就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所以不管是宏观上还是细节上都应该两手抓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意识。尤其在组织教育培训活动时,需注意细节,居安思危,对教育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危机隐患要坚持“预防为主,惩治结合”的方针,及时做出预案,进而使危机防患于未然,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构建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管理机制,消除不和谐的因素。
(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的理想状态是把一切具有可能发展成为危机事件的情况消灭在潜伏期,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将“危机预警体系”引入到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营管理上来,通过教育培训机构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实现不定时或定时地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控,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且结合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状况及时调整有可能会出现的危机事件,展开预测、分析、评价,并启用预警方案来应对危机,尽可能地把问题遏止在未然状态。可以尝试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由领导班子领导负责并设立协调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完善日常危机管理工作机制,对每天培训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危机评估、筛选、识别、及时报告、初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态扩大或者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此外还要做好危机信息反馈,防止负面舆论向谣言和事实背面转化;加强危机管理的预案与流程的健全,熟练掌握应对媒体报道的方法等。通过完善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从而提高应对危机的意识。
(三)协调情感、利益与价值的关系
一旦危机发生了,大家通常会重点关注到利益、情感、价值三者身上。首先,及时协调好利益关系。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本着诚信的态度,多想想公众的利益,并且能够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心态,重新挽回公众对其的信任。在利益纠纷上,教育培训机构应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权衡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实现双赢效果。其次,及时照顾好情感。对于情感问题,教育培训机构对公众表示安慰,并通过一定渠道对其公开道歉,从而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的问题,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教育培训机构也不宜过多追究,应该宽容一点,消除公众的误解。最后,及时体现好价值。对于价值问题,教育培训结构在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培训机构的公益性与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适当对公益性做出贡献,并且能够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将更有利于教育培训机构价值的实现。
(四)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加大对整体运营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监管,需要完善其运营方案,严格落实监管职责。制订有效的监管配套措施,建立扶优限劣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经营、规范教育培训等,最终确保整体运营的有效性。其次,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对教育培训机构的重点、主要教育培训项目加强监管,防止危机的出现或者降低危机对主要、重点业务的危害。可建立预警机制,重点加强监管,充分了解权责以及风险,明确争端解决机制,有效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加大对品牌业务的监管力度。要真正形成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坚决维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遏制弄虚作假的宣传、以次充好的师资、教材东拼西凑等行为,并且在与第三方合作时,避免因合作关系处理不当而对教育培训机构品牌产生伤害。
参考文献
培训机构管理制度【第二篇】
1.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层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方面,仍然以人事劳资等日常工作为重点,而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员工的需求做相应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这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自身管理存在的不足,从而没有采取改进的措施,人事管理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缺乏合理、科学性,因此员工容易出现负面的心理,对工作心生不满而消极怠工,甚至会跳槽导致金融机构人才的流失。这不仅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人力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有效培训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有良好的综合业务素质,这是行业的性质所要求的。但是我国目前很多金融机构存在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并且缺乏有效培训的问题。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部分员工属于非专业出身,年龄低,因此在工作中业务水平不熟练,给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员工的培训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一方面管理层组织培训的内容较单一,主要是业务技能的培训,缺乏深层次的培训;另一方面员工对工作的性质认识存在偏差,或者业务工作繁重,因此缺乏气我提升的动力。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科学绩效考核一方面起到督促员工工作态度的作用,另一方面主要是给员工提供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励机制其实和绩效考核机制是相似的,不同点是激励机制更侧重地是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竞争意识。但是我国大部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都存在制度不科学的共同的问题。第一,岗位职责的分类混乱,造成员工对本身岗位职责的不明确;第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关键业绩指标不明,指标繁多也过高,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员工的感受的利益,因此会打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第三,薪酬分层明显,收入差距过大。
晋升用人机制不合理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岗位晋升制度,作用是充分开发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的用人机制和岗位晋升机制是为了吸纳人才、开发人才、充分利用人才而建立的,但是我国金融机构晋升机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最明显的一点是晋升的渠道过于狭小,而且大部分仍以资历作为晋升的标准,因此导致很多有能力的员工觉得晋升无望而选择跳槽,或者在长时间的熬资历过程中逐渐失去工作的热情。另外一是可晋升的岗位数量少,并且多数只在管理干部层中选拔,普通员工晋升机会较小。
2.加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分析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管理层人员要改变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金融机构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进而按照机构内部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有关的认识制度,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人员的录用、考核、激励、培训、晋升等一系列的相关机制作科学合理的调整,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提高金融结构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体系第一,将偶尔进行培训的培训状态改为定期培训,进行连续性的培训。第二,改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单一的培训传统,在培训内容方面要在培训业务技能的同时加强员工工作态度、心理素质、抗压能力、职业规划等各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在培训方式方面可以增加培训的形式,比如讲座式培训、视频会议培训、分组短期培训等,在确定培训方式时可以根据要培训的内容和客观条件灵活转变。第三,改变传统的统一培训为针对性地培训,比如每个员工的在职时间、业务技能熟练程度、抗压能力等各方面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工作多年的老职员和新职员差别更明显,如果在业务技能培训时将老职员和新职员放在一起统一培训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培训时应对职员工作基本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再确定需参与培训的职员名单。另外每个岗位需培训的重点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制订培训计划时还要考虑岗位因素。通过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还可以促进员工责任意识、抗压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从而为金融各机构培养具有优良综合职业素养的人才。
建立科学且接受度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包括很多方面,以往的绩效考核一般会有“德、勤、能、绩”等几个要素,分有季度、年度的考核,并且与薪酬挂钩。建立科学且接受度高的绩效考核与机制激励首先要明确考核的指标,比如“德、勤、能、绩”等几项是很难有明确的标准等,因此应该将其改成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绩”等方面的考核,同时设定的标准应以大部分员工都能为宜,标准过低没有设置的意义,过高则会打击大多数人的工作热情。在激励机制方面最直接有效地就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遵循“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原则,避免出现因不平衡而导致员工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心里不平衡,进而消极怠工的现象。
实施竞聘制度,增加员工晋升的机会针对金融机构岗位晋升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实施竞聘制度,增加员工晋升的机会。首先要改变以资历作为晋升条件的传统晋升方式,可以设为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均可参与某一岗位的竞争,让有才、有能力的人上,而不是单纯让有经验的人上。实施竞聘制度时一定要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选拔条件、参与竞聘人员的名单均公开、透明化,做到公平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提高员工们的良性竞争意识,不断挑战自我。竞聘制度不将资历作为主要的晋升标准,这就增加了很多员工晋升的机会,才能使员工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给金融各机构注入活力,促进其更好地发展、运行。
3.结语
培训机构管理制度【第三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增强培训针对性、有效性,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素质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制度,是指对承担行业培训任务机构的基本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专业优势等方面进行审查,确定有关机构的资质条件和培训范围,以形成比较合理、稳定的行业性培训实施网络体系。
第三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须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未经审查认定,任何机构均不得以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的名义开展培训活动。
第四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一般设在已具有相应办学条件,愿意承担行业培训任务的水利类院校(系)、培训中心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章定点培训机构的基本条件
第五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在组织管理方面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领导班子健全且熟悉培训工作,主要负责人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教学组织机构,主要管理人员具有组织管理培训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有较完善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后勤管理等规章制度;有举办所申请培训项目、专业的成功经验。
第六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在师资方面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有与所申请培训项目、专业及层次相适应的专职教师,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和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0%,且持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书;有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处级以上行政职务,在兼课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数量的培训项目主持人和专职开发研究人员。
第七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在场地、设施和经费方面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有容纳40人的培训专用教室2间以上;有音像、投影等基本的电化教学设备和20台以上的计算机设备;有2万册以上图书资料和培训学员专用的阅览室;能提供同时容纳80人以上的住宿、就餐等学习、生活方面的基本条件;有独立的银行账户或能进行独立核算,有专职财会人员和正常、稳定的经费收支渠道。
第三章定点培训机构的职责和权利
第八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须履行以下职责:
根据水利人才规划、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在规定或计划范围内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在培训管理方面接受部人事劳动教育司的归口管理和指导检查,在培训项目内容方面接受有关业务司局的业务工作指导;根据培训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报有关部门审定后组织落实;认真做好组班教学、研讨和学员的考核、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和培训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做好专职教师、培训项目主持人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制度和学员档案、培训业务档案建设,逐步实现培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第九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享有以下权利:
优先获取与培训有关的信息资料;优先承担列入部培训计划的培训项目;在规定项目、专业范围内自行组织开展培训;符合规定的培训项目可申请颁发统一印制的培训证书或在已有证书上登记培训内容;申请增加新的培训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优先参加行业组织的国内外学术研究、经验交流和学习考察等活动。
第四章定点培训机构的申报与审批第十条凡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愿意承担行业培训任务的机构,都可按规定向部人事劳动教育司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申请机构需提供以下材料:
《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资质申请登记表》(见件);书面申请报告(包括申请理由,拟承担培训任务的项目、专业范围,现有条件及专业优势,以往承担相关培训的主要情况,可行性分析等);领导班子成员、管理机构、专兼职教师及培训管理人员情况;机构发展规划及主要管理制度情况;现有固定资产、场地、设施、设备等培训条件情况;主要经费来源渠道与财务管理状况;举办(主管)部门的证明或意见;审查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第十二条申报材料每年受理两次,时间为上半年3月和下半年10月。由部人事劳动教育司组织有关单位或专家,对申请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评估论证(包括实地评估考察),并根据审查、评估结果进行审批。
第十三条经审核批准的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颁发由部人事劳动教育司统一印制的定点培训机构证书和标志,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第十四条定点培训机构资质的有效期为三年。
第十五条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逐步实行资质等级制度。
第五章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
第十六条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归口负责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审批工作,具体审查、评估工作委托部人才资源开发中心等机构承担。部机关有关司局负责对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方面的业务指导、咨询工作。
第十七条定点培训机构的举办单位或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有关机构的协调、管理和监督,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八条经审查批准的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应于每年11月底前向部人事劳动教育司报送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并于12月底前将本年度培训工作总结报部。
第十九条已批准的定点培训机构有关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书面报审批部门备案,或申请调整培训业务范围或申请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质。
第二十条已取得资格的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每3年进行一次复审,复审合格的机构换发新的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有效证书。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格:
拒不接受主管部门管理、指导和督促检查的;擅自以定点培训机构名义开展规定范围以外培训活动的;教学管理混乱,办学效果差,经责令整改仍无明显转变的;连续3年不承担或不能完成规定培训任务的;违反办班管理或财务管理规定,发生乱办班、乱发证、乱收费等严重违纪问题的。
第二十二条部人事劳动教育司将根据需要,定期组织总结交流经验、评选表彰,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评估工作,对不合格的机构,随时可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格。
第六章附则
培训机构管理制度【第四篇】
1、校区负责人、教师和都必须有安全意识,把学员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制定学员安全教育的制度与措施,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2、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对校区房屋、设备、环境、教玩具等进行安全检查,严禁使用危房,国企安全防范物品。
3、建立学员花名册、家长花名册,做好校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学员进校、离校交接工作,每日上课期间做好学员点名工作,对缺課的学员要马上跟踪、查询、查明缺課原因,并做好记录。
4、严格执行学员在校期间的安全责任制度,做好防范工作,防止学员受伤。特别是强台风、地震、大暴雨等恶劣天气,提前做好安全保护通知、工作。
5、定期向学员及家长进行安全教育(防火、防电、防水),教育学员不单独到河塘边玩,不登高、爬树,不戏耍猫、狗。
6、教育学员之间不打架,友好相处,不说污秽言语,文明交往。
7、要求教师尽职尽责,全力做好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夏季要做好幼儿的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上一篇:快餐店员工管理制度(精选4篇)
下一篇:酒店管理制度(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