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新质生产力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强调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新质生产力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新质生产力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标志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进展,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位推动国家强盛、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战略遵循。全县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三点学习体会,共同探讨学习研讨主题。
一、深化科技变革,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层含义
生产力乃人类改造与运用自然力量之能力,是促进社会前进最为活跃且充满革命性之要素。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皆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新兴产业驱动下的自然演进与历史结晶。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劳动生产力伴随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而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创新概念,于20xx年9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其新颖表述令人耳目焕然。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上,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明确界定:一种以创新为先导,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与生产力发展途径,具备高科技内涵、高效能运作、高质量发展的特质,契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状态。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法则,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与时代化,为我们激发发展动能,启动发展引擎,打造发展优势提供了宝贵的指南。
1.从本质上看,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呈现全新质态的先进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呈现全新质态的先进生产力,关键在于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智能设备等新劳动资料、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以及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和数据新要素等。特别是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链接、渗透、赋能万物,赋予了劳动资料数字化的属性。比如,智能传感设备、工业机器人、光刻机、云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劳动资料,在算力、算法上所展现出的高链接性、强渗透性、泛时空性,都是以往任何技术革命无可比拟的,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与生产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推动着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和高效匹配,日益形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同时,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的是质态,而不是业态,具体来讲,即使是最传统的农业,如果通过革命性技术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2.从表现上看,新质生产力是依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具备高度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更加强调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特别是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和演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迅猛发展,实现了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渗透和赋能,给当今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着生产力的跃迁。与传统生产力不同的是,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领域主要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为代表,在国民经济中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就X来说,我们已经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例如,我县拥有以X为代表的X产业,以X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森林碳汇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以X、X企业为支撑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以X、X为支撑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等等。这些产业都蕴含着新质生产力,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从特征上看,新质生产力是体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强调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将催生新型生产关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区域发展的差距,客观评估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和差距。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基础还较薄弱,条件还较滞后,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态度、客观立场和足够定力,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和优势,改造好传统产业,培育好新兴产业,谋划好未来产业,逐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加快发展动能转变,以便能够顺利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有效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新质生产力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不能随意将任何想法、任何举措都打上新质生产力的标签,甚至不顾实际条件,强行将其与新质生产力联系起来。特别是泛化和滥用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空谈和喊口号,不仅容易迷失发展方向,更会错失发展机遇。
二、深化思想变革,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价值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正以全局视野审视民族复兴的战略征程与世界历史性的巨变。我们必须洞悉时代的变迁,深刻理解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深远意义,持续增强思想、政治和行动上的自觉性。
1.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围堵、打压和遏制,无所不用其极,试图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实现"脱钩断链"。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核心关键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的竞争本身便是国际产业链分工话语权的体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和赛道,塑造新的发展动能和优势。从根本上说,这依然要依靠科技创新。以X为例,如果不发展新型生产力,将难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更多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责任,坚决承担起政治责任,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新型生产力,努力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X贡献,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以赢得X发展。
2.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然而,当前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我们将更多地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深度转型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就X而言,不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力以赴做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X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3.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教育更优质、工作更稳定、收入更满意、社会保障更可靠、医疗卫生服务更高水平、居住条件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等等。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扩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日益凸显,收入差距和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势在必行。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高质量和更多数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关键动力,是构建人类美好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不仅能够推动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改善劳动条件,还能够决定性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X而言,如果不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群众将难以实现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也无法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深化发展变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果断出台了一系列关键决策,将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党及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和自发实践,确立其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调。面对此情此景,我们需精确掌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具体需求与实现途径,结合本县实际,坚守以改革创新作为先导,产业升级作支撑,资源禀赋作依托,人才队伍为基石,持续在追求"创新"和"品质"中捕获新机遇、拓展新境界。我们将以此为引擎,不断助力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不断推动科技迭代。当前我县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我们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主导产业,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培育发展新型生产力的新动能。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也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我们要强化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要引导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角。要积极打造一批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和科研平台,大力谋划实施系列重大科技项目,扎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完善相关政策,缩短创新成果转化周期,促进更多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2.不断做强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是我们的重点任务。我们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面落实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以技术改造和数字化为抓手,对优势轻纺、新型建材、特色食品、电子信息、生态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根据县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如新能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大数据及电子信息等,同时推进风力发电场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钒矿资源,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积极发展新材料全屋定制家居、大健康药食同源产品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这些产业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领域。工信部在今年1月发布了《关于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们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带来了机遇。我们要认真研究《意见》精神,结合自身产业实际,提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3.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新型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创新的发展方式,切实培育优良的绿色生产力。要积极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要持续深化"双碳"行动,全力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的盲目发展,逐步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促进绿色制造业的壮大,发展绿色服务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拓展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建立占用补偿、损害赔偿与保护补偿的协同推进机制,积极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做好准备。
4.要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正是关键所在。我们需持续深化经济、科技、财税金融、教育医疗以及国资国企等重要领域的改革,聚焦关键环节,努力消除制约新型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加速打造促进新型生产力增长的体系框架,确保优质生产资源畅通无阻地汇聚于此领域。例如,企业改革、园区改革、医疗改革及机械改革均属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应通过精准的小切口实现重大突破,每年聚焦几项重点任务,解决几个突出问题,积小胜成大胜。同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利用"桥头堡"政策的机遇,专注于服务与融合两大核心,聚焦于产业培育、园区共建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寻找政策红利与本县实际相结合的契机,强化产业承接和互联互通,积极吸引大湾区的人才、转移产业和合作项目。我们还需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外贸倍增计划和产业培养行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进一步推动新型生产力的发展。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将专注于县域主导产业及潜力产业、未来产业的链条建设、延伸和强化。绘制详尽规划,不遗余力地招引一系列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和企业。对标大湾区,营造一流的商业环境,大力整治营商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特色品牌,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各类经营实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5.要夯实人才基础。发展新型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而人才则是推动科技创新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型生产力对生产力要素,特别是对人才要素的跃升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与新型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要建立优质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搭建以县内重点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高校为主的创新平台,统筹配置科研项目攻克、建设人才基地等资金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要建立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要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要以贯彻落实省、州"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为抓手,不断整合完善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深入研究产业薄弱环节和高能级平台建设的科技创新人才缺口,制定优化引才目录,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要持续优化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准确把握重点领域、行业培养对象,强化后续扶持和跟踪,积极构建以县级专家、"三名工程"为主的人才梯队培养体系,让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向发展新型生产力流动聚集。要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要建立健全"产学研"联动机制,持续加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各层次、各领域的技能竞赛,着力打造与新型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X大地蔚然成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