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突出三个聚焦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突出“三个聚焦” 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突出“组织建设、多维扶持、典型引领”,结合全县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聚焦组织建设,夯实发展主体。一是发挥组织优势。建立县领导联系村集体经济工作制度,县领导每人联系1个薄弱村,每年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2次以上。截至目前,79个村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79个,产业合作社42个;成立产前、产中、产后功能型党小组132个,培育党员示范户364名,带动1.2万余名群众参与发展。二是建强头雁队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608名村“两委”成员、后备力量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2次、赴县内外考察学习4次,受训156人(次),拓宽村党组织书记视野。三是组建发展联盟。探索村党组织跨区域联建,在松新镇五一村、幸福镇茶岭村等建立联合村党组织,按照“联村组、联产业、联农户、联企业”发展思路,整合土地、产业、人工上的“碎片化”资源,将集体经济发展“单打独斗”转变为“组合作战”,紧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全县目前已建立联合党总支9个、党支部4个。

二、聚焦多维扶持,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加大技术扶持力度。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墩苗历练”计划,鼓励支持66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晋职晋级,全力为79个村提供智力服务。建立驻村共享专家工作站(点)91个,为集体经济扶持村匹配27名农技专家,不断提升项目经营者生产技能。二是激发干事创业激情。用好《我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根据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情况,设年度目标奖、突出贡献奖,对村集体经济收益连续三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且超过10万元、20万元、50万元的,分别允许从连续计算的第三年度收益中拿出不超过5%、10%、15%的资金进行奖励。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村“两委”班子发展热情。三是抓实加强人才保障。从县农业农村、林草、水利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73名,加强政策法规、技术服务等方面帮带指导。建强村后备人才库,从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培育后备力量,确保每村至少动态储备5名后备人才。目前,全县共储备后备力量445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聚焦典型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一是突出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畜牧、康养旅游”等特色产业,发挥“党建+旅游”特色优势,发展“周末经济”“节会经济”,举办桃花诗会、明前采茶节、核桃开杆节等乡村文化旅游节,培育推广“幸福茶”、桑枝食用菌等特色品牌10余个,助农增收1.4亿元以上。二是扶持示范强村。围绕“集体经济消薄提质”行动,抓好“1+3”集体经济发展措施落地落实,采取抱团发展、异地置业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特色,带动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7个。用好各级专项扶持资金2500万元,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主、多业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增收体系,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53%。三是凝聚人才智慧。组织“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建立5个片区“智囊团”,分片包抓13个镇79个村,通过田间教学等方式,培训群众4.5万人次。推行“结对帮带”培育机制,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模式,构建起专家人才与乡土人才的梯次培养链条,培育储备村级“三农”人才600余名,有效推动大同蔬菜基地、竹寿肉牛养殖基地等10余个项目落地见效。

47 3135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