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副书记在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镇党委副书记在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代表**镇党委,在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上分享我们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我镇紧扣"选育管用"全链条,创新实施"青蓝工程",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目前,全镇35岁以下干部占比达42%,其中85后科级干部5名,90后村支书3名。在2024年全县"攻坚擂台赛"中,年轻干部牵头的项目占比达65%,3项创新成果获省级表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具体做法:
一、思想引领强根基,培育"信念如磐"的青年铁军
(一)政治铸魂,扣好"第一粒扣子"。建立"党委书记面对面"机制,我本人每季度与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结合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活动,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12次,举办"青年说・初心讲堂"28期。2024年,在防汛救灾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2个,26名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火线入党。**村90后村支书***,带领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72小时加固堤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二)理论强基,筑牢"思想防火墙"。实施"理论学习积分制",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原著学习纳入考核,开展专题研讨18次。创新"田间课堂""夜学小组"等载体,组织年轻干部到茶园、车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36场次。建立"理论学习+实践调研"双轨机制,2024年年轻干部提交调研报告42篇,其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研究》获市领导批示。(三)实践赋能,锻造"多面手"能力。推行"双导师制",为每名年轻干部配备1名党政领导和1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2024年选派18名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岗位轮岗锻炼,其中5人在3个月内化解历史遗留问题7件。开展"业务大比武"活动,设置公文写作、应急处突等6个竞赛项目,评选"岗位能手"12名。
二、一线淬炼磨利剑,打造"攻坚破难"的青春方阵
(一)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勇担当。组建"青年振兴突击队",承担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2024年,年轻干部牵头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培育"**云雾茶"等特色品牌5个,带动农户增收25%。在**村试点"数字乡村"建设中,85后副镇长***带领团队研发"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实现茶叶种植全流程数字化,该项目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二等奖。(二)在基层治理第一线显身手。推行"全科网格"管理,选拔32名年轻干部担任网格长。创新"村民说事+青年议事"机制,在**社区设立"青年调解室",2024年化解矛盾纠纷98起,成功率达95%。开发"智慧乡镇"APP,由年轻干部主导设计"随手拍"功能,累计处理群众诉求600余件,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三)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暖民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年轻干部领办民生项目36个,解决饮水安全、道路硬化等问题28个。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助老扶弱、科普宣传等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在疫情防控中,24名年轻干部主动请战,承担流调溯源、物资保障等任务,连续奋战60天实现"零感染"。
三、严管厚爱促成长,构建"选育管用"的培养体系
(一)精准"选苗",拓宽来源渠道。建立"人才储备库",通过选调生招录、人才引进等方式,近三年引进硕士研究生8名、专业技术人才12名。实施"乡聘村用"计划,选拔15名优秀青年到村任职,其中3人已成长为村"两委"主干。2024年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2名,均为30岁以下年轻干部。(二)精心"育苗",创新培养模式。开设"青年干部成长学院",设置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8门核心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基层干部授课48场次。推行"上挂下派"机制,选派6名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跟班学习,安排12名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到我镇挂职锻炼。建立"成长档案",对年轻干部实行跟踪管理,2024年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2名。(三)大胆"用苗",树立鲜明导向。打破论资排辈,2024年提拔重用年轻干部9名,其中35岁以下正科级干部2名。在"攻坚擂台赛"中,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优先晋升职级,2名干部因成绩优异被纳入县委组织部"青苗计划"。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1名因改革创新出现失误的年轻干部澄清正名。(四)悉心"护苗",优化成长环境。落实"五必谈"制度,在年轻干部职务变动、受到挫折等关键节点及时谈心谈话。建设"青年公寓",解决28名外地干部住宿问题。成立"青年之家",组织读书分享、文体竞赛等活动24场次。2024年,我镇被授予"全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奉献而升华。**镇党委将继续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用心用情做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最后,用我们镇年轻干部创作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扎根沃土汲养分,风雨磨砺铸铁肩。
青春向党践初心,不负韶华不负民。
谢谢大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