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在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三领三创三融”工作模式,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先后获评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兴边富民行动创建示范单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国家级、自治区级表彰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构建“三领”模式,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创建步伐。**县牢固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紧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党委统领、思想领航、基层组织引领的“一根线”串联发力,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工作。一是推行“上面一根针下面一根线”党委统领机制。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少于2次。厘清任务分工,明确每年民族工作任务和创建工作责任目标,制定印发《**县贯彻落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县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教育思想领航工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平均每年在各类党校主题培训班上开展民族理论实践授课2场次以上。健全国民教育载体创新,通过课堂教学、研学活动、校园文化展示等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中小学校教育范畴,并通过“三月三”、“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假日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歌舞比赛及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各民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采取党群共建模式,由屯级党支部牵头,引导党员群众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节日,如“侬侗文化节”等。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体系列活动,开展喜闻乐见的游园活动,增进邻里关系,促进交流团结。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把敬老爱幼、捐资助学、守边固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打造“三创”载体,共同铸牢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充分开展宣教阵地建设和示范点创建工作,以及共建互促形式,打造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载体。一是创建多元化民族团结宣教模式。制定《**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方案》,组织各部门、各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利用桃城镇正月十五非遗闹元宵、宝圩乡二一九非遗侬峒节、硕龙镇元春建街节等节庆活动发放宣传材料,通过在办事窗口、文化广场、街道、学校等公共场所悬挂壮汉双语宣传标语、LED屏滚动播放标语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理论、民族基本知识,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在县人民政府网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宣传媒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广泛宣传**县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二是创建一批民族示范点。2020年以来,**县把实施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同心结”,凝聚各族群众民族团结向心力,累计投入中央、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916万元,完成138个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建设。成功创建2个乡(镇)、6个村和1个社区共9个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示范点;2个自治区兴边富民创新推进试点;1个边境民族村寨高质量发展示范点;1个特色村寨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3个**少数民族特村寨;6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6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县博物馆获评为第一批**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基地。**县2022年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三是创新打造守望互助模式。为缓解少数民族地区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县通过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机制,与百色市、靖西市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作协议书》,按照“属地管理、信息互通、维护稳定”原则,实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双向服务、双向管理,创造有利于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迁徙流动的社会条件。加入桂西南大德天边关旅游营销联盟,培育打造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品牌,在花炮节、侬侗节等一些民俗节庆期间联合举办各类民族文艺演出20余场,实现打造两地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新样板。

创新“三融”机制,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有效破解开展各民族团结活动融合度不够高、互促互融活动形式内容单一等问题,结合本土民族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一是创新以旅促融发展机制。利用县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旅游景区在促进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依托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和国家级明仕旅游度假区,通过将壮族民俗文化融入到“夜德天”情景表演和明仕丰收节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景区讲解和活动互动式体验当中,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知晓、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互嵌共融发展机制。探索推行嵌入共融发展模式,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工作,继续完善**县明仕旅游景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计划、**万承—江海银泉携手共进青少年交流计划、**和乐城小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等三个示范点建设,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今年来,组织开展**县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活动暨**县2024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县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暨**县与新疆乌什县“石榴花开成长路共话卫国戍边情”主题云队会等活动,组织榄圩乡与**区**镇、硕龙镇与**县金龙乡开展“三项计划”协作交流,实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三是创新壮族山歌文化融合交流机制。通过举办山歌比赛、成立山歌协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等形式,加大对“高腔诗蕾”、“潘山歌”、“抓山顶”、“诗三句”、“诗喔喔”等主流山歌类型的保护和传承。2010年**县“高腔诗蕾”成功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积极培育民族歌手,支持民族歌曲创作,培育出远近有名的本土乐队“木棉组合”。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47 3434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