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业务 业务发展表态发言【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发展业务 业务发展表态发言【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银行的业务发展【第一篇】

一、中间业务的基本内涵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或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

中间业务品种繁多,一般分为六大类:1.结算性中间业务,这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收付有关的业务,如结算、信用卡业务等。2.担保性中间业务,是由商业银行向客户出售信用或为客户承担风险引起的有关业务,如担保、承诺、承兑、信用证等。3.融资性中间业务,是由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传统信贷以外的其他融资服务引起的有关业务,如租赁、融通等。4.管理性中间业务,是由商业银行接收客户委托,利用自身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引起的有关业务,如各种代保管、理财业务及现金管理等。5.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由商业银行从事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交易引起的业务,如金融期货、期权、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6.其他中间业务,是指除上述中间业务以外的各种中间业务,如咨询、评估、财务顾问、计算机服务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传统经营观念和经营思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受传统银行经营理论影响较深,在经营观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认为存贷业务是银行的“主业”,中间业务只是“副业”,单纯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传统业务市场的工具,而没有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支柱加以发展。因此,中间业务无论是在业务品种的开发上,还是在市场营销的管理方面上,均缺乏总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业务品种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中间业务多为创新的产物,业务品种众多,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服务,仍以传统的接受客户委托、不占用自己的资财和收取手续费为特色,大多以代收代付为切入点,开展工资、代缴水电费等传统业务,代收付业务成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虽然也相继推出了许多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如保函、信用承诺、代客买卖外汇,担任基金托管人等,但从整体上看仍以传统的结算、汇兑、收付等业务品种为主,咨询类、承诺类、代客理财等新兴、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品种较少,金融衍生类工具则基本是空白。

3.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中间业务领域宽广的特点,使得中间业务的开展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因此事实上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多数银行采取指定委托处作为中间业务的主要协调管理机构。然而,在中间业务缺乏统一操作规范和科学有效的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并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此外,由于管理松散而导致各项中间业务之间不能相融,无法形成联动合力,甚至业务操作前后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开展,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4.技术支持不足,技术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虽然计算机网络已普遍推广应用,但一方面各银行在软件开发上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规模效益较差;另一方面,现有的技术支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全国性跨行通兑、大面积网上支付和客户资料实时查询等),这些约束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正因为如此,中间业务市场存在着过度竞争的现象:成本意识淡薄,为抢夺客户竞相杀价,中间业务变成了银行的无偿服务,银行甚至不惜倒贴费用。

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若干对策

1确立发展中间业务是一项战略措施的观念。发展中间业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银行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从战略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业,高度重视,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中间业务。要统一和提高各级经营管理者和银行员工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确立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思想;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使两者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机制。

2.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基于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强的现实,应制定统一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以便规范运行;加强对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领导,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各级行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中间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研究确定中间业务的政策措施,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将中间业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整个考核指标体系;健全中间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包括操作规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监督管理在内的各项中间业务管理制度。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第二篇】

银行卡可谓是20世纪最成功的零售产品,问世后的短短40年时间,信用卡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信用卡业务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业务之一。因此,全面把握信用卡业务发展,深入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制订应对策略,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根据国外的经验,发展信用卡业务,除了银行及相应配套服务商的努力外,政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部门通过立法、政策、指导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政府政策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一)完善法规,规范运作: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每个月的信用交易和消费信贷都在200亿美元之上,美国也是世界上信用管理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那些与信用建设有关的制度和规范。

美国是奉行自由市场体制的国家,信用立法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如公平授信问题、保护消费者隐私权问题。美国的法律属于法系,法案往往一事一定,针对性强。美国关于信用管理的法律,开始制订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不断的修改、补充,80年代趋于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框架体系。

这些法规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稳定经济秩序。如《信用卡发行法》规定除非客户的书面申请,银行等发卡机构不得主动发卡,这项规定主要是针对当时各发卡机构为扩大市场份额,主动投递大量的未经申请的信用卡而造成风险上升的现象。该法律也明确规定:持卡人对于卡片被盗或丢失以后产生“盗用”情况可以不承担责任。又如《公平信用记账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高利贷法》、《贷款真实性法》、《公平信用和记账卡公开法》、《资金转账法》等,对信用卡业务的各个方面都作了规定,确保其规范、稳健运作。二是保护消费者隐私权,信用卡业务是以社会征信制度为基础的,要对个人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而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是非常强调个人隐私的保护,因此,在《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信用记账法》等法规中对个人隐私数据和社会征信数据加以明确区分。三是解决信用卡业务发展中涉及的其他问题。如歧视的问题,《平等信用机会法》规定:银行不得因信用卡申请人的性别、婚姻、种族、宗教信仰、年龄等采取不同的授信标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银行向中低收人群体发卡,满足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这些关于信用发展的立法,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银行的信贷、发卡的规范,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执法、监督;另一类是关于信用行为的规范,由联邦贸易委员会执法,主要是对征信、催收等的规范,

高度发达的信用卡业务发映出成熟的信用文化和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而法律规范的配套和“与时俱进”是其稳健发展的前提。

(二)积极引导,促进发展:以韩国、英国为例。

这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在采取引导性政策,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方面措施是多种多样的。

从1995年开始,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韩国政府认识到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是解决经济衰退、漏税瞒税现象等问题的一剂良药。一方面抓监管,制订新的发卡守则,严格规范营运资格,对信用卡贷款的利率和额度进行限制,避免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则是积极采取一系列鼓励持卡消费、鼓励商家接受信用卡的措施,如:为了改善受理环境,强制要求每年营业额达到35000韩元的商户必须接受信用卡,否则就对其进行审计,若发现有限制使用信用卡行为的就加重税收处罚,而对于积极接受信用卡的商户,则给予抽奖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普及用卡,增加用卡人数量,政府明确要求降低申请条件,废除各种限制,强制减低向用卡人的收费。对持卡消费,除了规定免税奖励以外,每次持卡消费40韩元以上的都可参加全国性的抽奖活动,政府为此开发了信用卡抽奖系统,每月的抽奖活动都通过国家电视台现场转播,以提高公众的觉悟。2002年后,韩国的信用卡产业出现新的特点,信用卡现金透支款项增加过快、比例过大,拖欠率上升,风险管理的压力增大,政府与时俱进,颁发新的法律和守则,开始实行有限制的发卡活动,阻止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过快增长。限制透支现金款项,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提现与整体应收款的比例从65%降到50%;改善信息和数据共享,避免多重欠债的情况。

英国是伪卡欺诈比较猖獗的地区之一,从伪卡损失绝对量排名来看,2000年一季度排在前十名的发卡银行伪卡损失共计2500万美元,收单中的伪卡损失为1800万美元,分别较同期增长66%及50%.发卡银行的伪卡欺诈损失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从收单损失来看已占整个欧洲地区的70%.针对这种大幅度增长的风险损失,一方面政府加大司法力量,对诈骗犯进行打击;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组织出面,努力推进带个人身份信息资料的IC卡的发行。加快收单终端机具的改造,主要是银行增加投入,对商户的终端改造给予适当的补助。在政府推动下,各发卡银行和相关机构达成了实施责任转移的一致意见,即从 2004年开始,凡发卡行不发行带芯片的银行卡,则由此产生的伪卡风险损失由发卡行承担。同样,如果受理终端不能受理带芯片的银行卡,则产生的伪卡风险损失由拥有受理终端的银行和商户承担。责任转移措施的实施,加快了英国银行发行的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转换。目前英国已发行IC卡1000多万张,占整个银行卡发卡量的10%,预计2005年国内的4400万张贷卡将全部转换成IC卡。

(三)保护民族产业:以地区为例

在信用卡业务的初期,中国台湾地区有关监管部门就认为发行信用卡若不加强保护,盲目地对外开放,易滋生流弊。于是,台湾当局积极介入到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中,走了一条先联合后竞争的道路。

早在1983年台湾地区正式成立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负责处理信用卡消费受理及资金清算等,并通过规定收单业务必须由该中心独家经营,所有特约商户的拓展与管理由该中心统一负责,商业银行只负责发卡业务,这对规范信用卡受理市场、发展民族支付产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非常重要。尽管1996年以后允许各发卡银行发展了自己的收单业务,但该中心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收单业务处理中心。,该中心拥有会员42家,发展特约商户万家,安装POS5万多台,通过该中心信用卡消费额占全岛信用卡总消费额的63%.

同时,台湾当局通过成立于1984年的财金资讯公司(原名资讯服务中心),建立ATM共同服务系统,实现各银行14863台ATM交易的联网通用,为岛内所有发卡银行提供24小时的信用卡跨行提款、转账、余额查询、跨国提款、缴纳税费、信用卡预借现金服务等功能,为信用卡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岛内还设有联合征信中心,为各银行发卡审批提供信用查询支持。

通过台湾当局的积极引导和近10年的努力,既培育了良好的信用卡(贷记卡)市场,大家对信用卡服务及其透支消费已经非常认同,促进了信用卡业务整体上的成熟,又促进了本土信用卡机构的快速成长,在开放的同时保护了民族产业。

二、几点启示

我国各商业银行尽管已发行了4亿多张的银行卡,但真正属于信用卡(贷记卡)的才百万余张,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经营和市场潜力需求的规模,仍处于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起步阶段。

目前,我们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的主要障碍有:一是受理市场发展缓慢,联合发展的机制不健全。能够接受银行卡的商户10万多个,仅占商户总数的%.银行卡的联网通用虽然经历了“314”212程,进步非常大,但跨行、跨地区的通用仍不够普及,交易成功率不够高。多数银行的ATM功能较为单一,跨行转账、自动缴费等服务项目尚有待开发。二是对信用卡的认同度不高。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传统习惯的,持卡人和商家对信用卡交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存在较大的不信任,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持卡消费占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很小,目前还不及3%,而在美国,该比例为25%,中国香港地区也达到18%.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客户追求超前消费、使用信用卡贷款功能的还不多,信用卡的功能体现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缺乏有效的全社会个人征信体系,信用卡的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信用卡贷款是信用放贷,无抵押担保,在缺乏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的情况下,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不得不为申领者制造繁琐的手续、严格的条件,这又打击了申领者的积极性,使信用卡业务陷入一种僵局。

结合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上述弱点,各国政府在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我国监管部门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制订政策,采取措施:

一是要有远见,明确发展规划,制订统一标准,提高宏观管理能力。第一,要加快《银行卡条例》的起草和颁发,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信用卡的发行、使用、受理等各个环节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第二,继续按照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化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银行卡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彻底完成ATM、POS等受理系统的标准化改造。

二是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扶持“银联”标识卡和银联网络的发展,实现各类卡片、受理终端、业务处理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和规范,建立合理的业务收费和行际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尽快扩大持卡消费和信用消费量,共同打造具有民族品牌的支付产业。

三是介入用卡环节,通过抽奖、征(免)税等措施,促进持卡消费的比重。持卡消费是信用卡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连接发卡、受理两大市场,促进持卡消费对加快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作用非常大。我国上海、北京等地纷纷制订了信用卡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目前的5%提高到25%,这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均衡发展表态发言【第三篇】

“双高双普”评估验收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2015年11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刚才,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XX做了陕西省评估验收XX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暨督导考核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工作报告,认为我县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投资力度大、工作措施实、成绩突出,符合“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合格县”的称号,刘桂芳总督学代表省政府为XX县颁发了省级“双高双普”达标县奖牌。

这次,我县能成为今年全省第一家“双高双普”验收达标县,是我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后,又一次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省市长期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特别是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我县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全县教育事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今后,我们将以此次验收达标为契机,努力进取,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切实履行教育职责。XX县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尤其在学前教育、义务教 1

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突出亮点特色,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二是落实整改措施,扎实抓好提高工作。这次“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工作,也是对我县教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听取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事要事,夯实工作责任,切实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三是夯实教育基础,全力巩固创建成果。加大教育资金支持和拨付力度,继续实施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推进区域教育资源整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双高双普创建成果。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把优化师资结构作为战略重点来抓,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完善教师培训和培养体系,加强城乡教师轮岗交流,采用多种形式配齐体、音、美教师,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短缺问题,使城乡教师配制均衡。

五是重视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为主题,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论坛,规范学校常规管理,深化高效课堂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搞好校本研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

总之,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与时 2

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办XX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富饶文明和谐新XX。

最后,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XX的厚爱表示诚挚感谢!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继续关注XX、关心XX、支持XX!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第四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 分期付款

一、引言

在国家大力促进内需、鼓励消费的背景下,信用卡分期付款作为一种对客户、银行、商户三方都有益的新型消费信贷产品,正逐渐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流。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研究报告称,“未来增速最快的消费金融产品,将会是一般性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和信用卡”。对商业银行而言,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调整加快的影响,以贷款为主的盈利模受到巨大挑战,如何抓住消费金融这块市场蛋糕,完善银行盈利模式,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业务的战略转型,成为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二、商业银行分期付款业务发展的特点

(一)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不断提升

分期付款收入以手续费形式产生,全部计入中间业务收入,对调整银行收入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银行的分期业务收入已经占到整个中间业务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部分行甚至能达到四分之一,而且这一占比还在逐年提高。

(二)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和完善

国内较早推出的是邮购、账单、消费、商场等占用客户固定额度的分期,后逐步又发展了购车、装修、家居等大类的分期,它们的特点是银行单独审批,给予客户专项额度,满足了客户临时的大额资金需求。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客户诉求的进一步丰富,分期产品将覆盖更多的渠道和领域。

(三)信贷模式稳中有变

为防范行业风险,分期付款业务始终立足个人短期消费信贷领域,不介入生产和经营性行业,期限最长一般为3年,汽车分期人均贷款在10万左右,账单、消费等分期产品则要更低,人均贷款在1万左右。分期付款以信用模式为主,贷款审批以客户信用评价为依据,无需客户办理抵押或担保,主要是为突出流程上的优势。但近年,为防止客户套现,大部分银行也开始引入抵押或担保模式来防范风险。从实践操作来看,抵押或担保虽然增加了流程,但在防范套现风险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四)与商户合作关系日益深入且错综复杂

提升各自产品销量这一原始动力,使得银行和商户双方在宣传、销售、客户服务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但也因为最终利益的不同,银商之间呈既依赖又排斥的复杂关系。一方面,银行有可能会被动卷入商品的纠纷。如商品出现问题,部分持卡人会很自然的认为银行是商户的人,把与商户的纠纷转嫁至银行。另一方面,部分大商户会以提供客户渠道为由,从银行谋求更多利益,蚕食银行利润。

三、当前困惑分期付款业务发展的焦点问题

(一)银行与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博弈

当前,占据银行分期业务重头的是汽车分期,其交易额一般要占银行分期总额的六成以上。汽车金融市场,也是银行、金融公司、汽车厂商及经销商四大利益集团博弈的战场。汽车金融公司是银行直接的竞争对手,通过高风险高收入策略与银行争夺客户资源。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控制着渠道,银行90%以上的分期客户都需要汽车经销商推荐,商户在选择与哪家银行合作上占绝对主动权。为获取客户源,各家银行不得不向经销商额外支付一笔费用,这已经成为行业默认的规则。近年,为在汽车金融市场获取更多利益,一些大品牌厂商开始向银行收取品牌管理费,进一步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汽车经销商虽附属于汽车厂商,但实际对分期业务的影响更大。因为除需经销商推荐客户外,为确定购车的真实性,银行需要经销商协助提供客户购车证明材料,而经销商则以此为由,将之转化为谋利的渠道,再向银行和客户各收取一笔服务费。这不仅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更将分期的流程捆绑于经销商,极大的限制了业务发展。银行这种既依赖商户又希望摆脱商户层层盘剥的矛盾,是当前分期业务发展的一大困惑。

(二)风险容忍度的选择

信用卡业务遵循的是大数原则,其风险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一定风险状态下的收益的最大化,不良率过高固然不可取,但风险控制过严也非最优选择。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信用卡不良的容忍度在4%左右,国内国有银行的容忍度要低一点,特别对分期持相对审慎态度。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政策要更灵活,容忍度相对更大。由于国内分期付款业务发展时间较短,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和数据证明,不良容忍度到底确定在什么水平比较合理?影响不良和收益对应关系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这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三)网点产品多元化销售模式下,如何满足分期付款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渠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分期付款宣传和营销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点是银行降低商户依赖度,发展壮大自身产品的重要渠道。但与网点销售的其他产品不同,分期付款相当于一笔小额贷款,营销人员需了解申办、准入、审批等一系列比较专业的知识。目前,在网点前台,柜员和大堂经理要销售存款、电子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卡、保险等大量产品,大部分员工不管从精力、还是能力上都很难满足分期产品专业化销售的需求。

(四)对分期付款收入形式的界定

在商业银行大举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大旗的背景下,分期付款业务由于能够提供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各大银行的高度重视。但分期业务手续费从本质上讲,是对资金占用的利息收入,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分期付款收入全部是以利息形式入账。如果将来有一天,监管部门也参照国外做法,把分期付款收入界定为利息收入,那么产品发展还能否得到像现在这样的重视,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四、商业银行分期付款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深化认识,从战略转型的高度推动分期业务发展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亟须转变,分期付款作为个人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对中间业务收入有着很高的贡献度,将在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前文提到分期付款收入的本质是利息,但它与传统贷款又有区别,它涉足的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个人消费领域,不仅是对目前银行盈利模式的极大丰富,而且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不管分期付款收入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银行都应该从战略转型的高度来正确认识这个产品。另一方面讲,分期付款业务发展又极大的契合了银行战略转型中综合营销的理念,是银行内部开展联动营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和多样化服务的重要产品。客户办理分期后,会有3个月-3年的还款稳定期,在这期间,可以跟进营销电子银行、理财等一系列的产品,实现对客户多产品的绑定,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更深入挖掘客户价值。

(二)加强创新,降低分期业务对商户的依赖度

分期付款立足于普通消费领域的定位决定了其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商户,银行、商户两者间既依赖又排斥的关系将一直存在。在正确认识这一关系的基础上,银行要加快业务创新,提升技术力量,发展商户依赖度低的分期产品。一是改变传统汽车分期模式,开发直客式的购车分期产品。客户贷款不通过经销商,直接向银行申请。这样做的好处是弱化了银行对经销商的依赖,扭转经销商向客户及银行收取高昂服务费的不利局面。当然,这对贷后管理有很高要求,需开发强大的后台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客户资金流向,如发现客户资金并非在按照申请用途使用,立即发送预警,停止客户分期。二是加快发展后台分期业务。账单、现金等后台分期产品的特点是完全不依赖商户、营运成本低,目前越来越受到各银行的青睐。账单分期贷款金额在客户固定额度内,不放大风险,且分期行为发生在客户消费之后,贷款用途可控,是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分期产品。现金分期是对传统信用卡取现业务的突破和延伸,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三是依托于新的支付渠道,开发新的分期产品,如网购分期、电视分期、手机分期等。也可以与其他行业的产品融合,探索发展类似黄金分期、保险分期等产品。

(三)点面结合,构建分期业务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网点产品销售多元化是银行业务向综合性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分期付款发展也必须符合这种转型的趋势。在此前提下,银行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化团队来尝试解决网点分期销售难的问题。这个团队由信用卡部门牵头成立,成员为分期付款专职营销人员,每人包干负责一定区域内若干网点的分期服务和营销支持。在网点,柜员和大堂经理主推流程简单、客户可自助办理的账单、现金等后台分期。至于购车、安居等专项分期,网点仅需做好宣传和客户推荐工作,进件受理及以后的工作全都交给分期团队来处理。这种将专业人员作为支撑点,将网点作为客户接触面的“锥形”服务支持结构,可以较好的解决网点人力资源有限和分期专业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经营策略,快速的推动分期业务发展。在条件具备的银行,可以成立类似个贷中心的分期付款中心作为支撑“点”。比如,在汽车经销商集中区建立一个分期付款中心,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从选车、购车、征信审核,银行审批、到放款、车辆保险等一条龙的服务。分期付款中心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分期业务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银行可以进一步整合渠道和资源,将以信用卡作为主要载体的中短期信贷产品和以房贷为主要产品的长期类贷款业务结合起来,合并成立消费信贷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把握规律,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念是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就分期付款而言,银行要多研究分期业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无视风险,也不惧怕风险,把握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和风险偏好,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体系,从风险管理中创造利润。因此,做好风险防范的第一层就是严格客户资信审核,充分运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核查等系统,核实客户身份信息,对客户收入、资金用途进行多渠道的验证,在确保“身份、收入和交易”三个关键点真实的基础上,给予客户一个合理的额度,不主观放大也不缩小对客户的授信。实际操作中,部分银行会简单的将“严格审核”理解为提高准入标准和降低客户授信额度,把一些潜在优质客户也拒之门外。做好风险防范的第二层是加强分期商户管理。要严格商户准入制度,加强日常监控,对可疑和异常的商户交易要及时监控和调查处理,并建立商户退出机制,对违法违规操作、财务状况恶化的商户应及时退出。在做好以上两个基本面的基础上,银行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来增加风险防控网的密度。比如对部分分期金额较高、稳定性较差的购车分期客户,可以采用抵押模式,有效防止客户变卖车辆套现;还可以通过后台系统关联客户卡号和MCC码(或商户编码),限定客户分期资金用途;或加强对客户、商户资金情况的实时监控,对客户额度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白蓉,刘欣。商业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比较分析。中国信用卡[J],,29-34.

47 2415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