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发展表态发言【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业务发展表态发言【通用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演讲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第一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业务 现状 趋势 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83-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发展对于提升银行整体实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发展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总体上呈现出发卡数量增加、发卡速度加快等特点,但是与此同时持卡消费额较低、信用卡交易次数较少、信用卡特约商户普及率低等信用卡业务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引入期,其业务整体上处于唤醒和了解信用卡产品概念的阶段,而在成长期许多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业务会有着较快发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业务的销售速度会不断加快,更多的发卡机构也会进入信用卡市场参与信用卡市场竞争,导致信用卡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较大程度上处于成长期,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处于成熟期,即我国的大众市场刚刚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接纳。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场划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也尚未形成一个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户结构。目前几个较大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不同领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某些单项信用卡业务中形成了银行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相互比较之下这些信用卡业务特色并不突出,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

在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信用卡业务的有效发展是提升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时应当对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等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了解。

1.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改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进入良性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通过鼓励大众对于银行卡进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银行卡业务,在促进银行卡业务规模有效扩大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能够更快地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虽然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但是因为这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其他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协调与联系,在各司其职、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个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竞争的信用卡业务市场。从鼓励商业银行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效合作的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更好地调动各方的力量进入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建设中,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2.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许多业务上开始追赶先进国家水平并且许多业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之中银行卡业务即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银行卡业务全面规范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业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护持卡人利益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3.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来说,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自己业务操作失误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与业务发展配套的内控措施,片面追求发卡量和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着较大风险。因此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内控制度的有效建设,建立专门风险测控部门,对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的风险进行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标准化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责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层面减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成本。

4.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坚持信用卡业务及时的推陈出新,同时注重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并根据信用卡客户的需求来制定业务目标。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和完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信用卡客户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对不同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和完善与信用卡客户的关系,在设计新服务模式的前提下促进信用卡业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得到不断地扩大。

四、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银行卡业务的有效开展对于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银行卡业务时应当对银行卡业务的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的有效分析、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狄卫平,梁洪泽。网络金融研究[J].金融研究,2000(1)

[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2)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第二篇】

关键词: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经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2-43-03

一、引 言

信用卡作为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替代传统现金流通的电子货币,在减少现金货币的使用、为持卡人提供安全便捷结算服务、方便购物消费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佣金、透支利息、年费等多项收入,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信用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信用卡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最快的一项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政府的重视和各家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信用卡市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发卡量、消费额、透支额等逐年大幅攀升。逐步走上精细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卡用卡环境、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信用卡作为一项产业链和效益链较长、风险环节和风险点较多的业务,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各类银行卡犯罪的猖獗,使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着风险管控难、售后服务难等严峻挑战。给信用卡业务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基本经验,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推动实现我国信用卡业务量质并举、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状况

由于发展起步较早。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银行信用卡已经是一种成熟的金融产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持卡消费和信用消费的普及率非常高,用信用卡支付已经成为居民小额消费活动的主要形式。

西方发达国家信用卡市场较为成熟。产业规模庞大。据统计,美国信用卡的普及率已接近100%,日本信用卡普及率达96%,韩国为78%。2008年,美国亿总人口中信用卡持卡人亿,信用卡发卡量亿张。信用卡交易笔数239亿笔。交易额万亿美元。加拿大人口仅3351万人,但其2008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高达7700万张,交易笔数亿笔。消费额3168亿美元。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很多国外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以信用卡业务较发达的美国花旗银行为例,2004年其信用卡业务净利润100亿美元。占其总利润的1/3。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信用卡业务的利润占其公司全部利润的70%。

中国2008年总人口亿,信用卡发卡量仅亿张。信用卡交易量为亿笔,交易金额为万亿人民币。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自于传统信贷带来的利差收入,以全国发卡量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该行2009年信用卡业务收入78亿元人民币,仅占该行当年营业总收入的%。由此可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基本经验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其独立的专业化运作模式、完备的法律保障和良好的用卡环境。

(一)独立的专业化运作模式

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通常作为集团总部垂直管理的独立部门,实行专业化运作并不断调整完善。如汇丰银行组织架构主要是按地域划分为不同区域的汇丰控股公司。信用卡业务由各控股公司运营。实行统一技术支持、独立区域管理的模式。即由一个统一平台管理其全球信用卡业务,能够为持卡人提供标准化服务,确保客户群的增长。同时降低技术开发成本。信用卡业务由不同区域的各独立团队分别管理,有利于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卡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美国的信用管理行业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也都于20世纪30-40年代建立起信用制度雏形,并不断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这些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灵活的运作机制。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美国银卡业的发达与其相应法制的成熟是分不开的。在《统一商事法典》、《统一商业准则》、《银行平等竞争法》、《银行保密法》、《甘圣哲曼储蓄机构法》、《储蓄机构违规和现金控制法》中都涉及到银行卡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规则。针对信用卡业务所特有的消费信贷问题。美国有《统一消费信用法典》、《统一消费者信用准则》、《消费信用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在这些法律框架下,涉及信用卡业务的具体操作规则,美国还颁布了专门的《信用卡发行法》、《电子资金划转法》、《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公平信用结账法》、《正当收债行为法》等一整套的法律体系。此外,在《公平信用报告法》、《诚实信贷法》、《信贷机会公平法》中,均有针对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法律规范。美国涉及银行卡发行、信用监管、操作准则的法律法规大大小小多达十几个,这为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美国信用卡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和影响。美国政府为此重新审视银行卡业监管政策。出台了新的信用卡法案。2009年5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信用卡履责、责任和公开法》,旨在通过禁止信用卡滥用行为。通过对信息披露、贷款利率、还款日、手续费等关键信用卡要素的限制。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该法案的颁布将影响美国信用卡市场结构和行业盈利模式,标志着美国进入“信用卡新纪元”。

加拿大也十分重视银行卡产业监管,政府部门制定与支付清算有关法律文件时,往往把银行卡产业监管纳入其中,各省以及联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对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三)具有良好的信用卡用卡环境

1.居民普遍具有提前消费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等原因,居民储蓄意愿不像中国老百姓那样强烈,低储蓄、高消费,奉行享受生活,提前消费、超前消费观念盛行。为信用卡走向全民普及奠定了良好客户基础。发达国家居民超前消费观念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以美国为例,首先。美国信贷高度发达,已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美国人消费和投资大都依靠借贷消费来实现。在美国,从小商品到房屋、汽车等各层次消费品均可通过分期付款、借贷来实现。其次。美国人享有完全免费的12年义务教育和收费灵活的高等教育,家庭无需为子女的基础教育大量储蓄。另外。美国人有丰富的投资渠道。股市债市十分发达。造成居民不少收入流向股市和债市。再次,美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美国人无须

为生病、衰老、退休等担忧而储蓄。目前,美国每年有6000多万个家庭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美国人的日常开支中80%以上用信用卡支付。现金只占很小的比例。

2.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信用卡规范健康发展的前提。谣方发达国家信用卡市场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着严格的法律体系保障的个人信用制度。在美国,个人信用制度有着严格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美国的信用管理相关的基本法律框架共包括10余部法律,这些法律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社会征信活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和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美国有关法律还明确规定,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购买某种商品或劳务后,如所购商品质量有问题或对劳务质量不满意。与商家交涉未获满意解决时。消费者可与信用卡公司联系。拒付已用信用卡结账的欠款,避免劣质商品和劳务的坑害;信用卡丢失或被盗。信用卡持有人立即向发卡公司挂失后,信用卡被人盗用欠下的所有债务,原持卡人不承担任何责任。在美国,信用卡持卡人实际上是以自己的个人信用作担保,信用好信用额度就高。相反,信用额度就少。一旦信用破产就需要用至少7年的时间来重建个人信用。在这期间不会获得任何信用卡。不能投资做任何生意,不可以贷款购车买房。在美国,没有信用记录就得不到信用卡,没有信用卡就会遇到诸多不便。租房、租车、网上购物、预订旅馆或机票等都会碰壁。美国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规范、促进个人信用、消费信贷以及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信用卡用卡基础设施优良。在欧美发达国家。ATM机、POS机等用卡硬件设施分布广,特约商户普及率接近100%,’大到五星级宾馆、ShoooingMall、小到大排挡、跳蚤市场、出租车,不论行业和规模,都可以用卡。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ATM机一般都在500台以上。2007年底。美国、法国、德国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数量分别为6220张、1906张、1741张。每台POS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分别为502张、80张、210张。优良的受理环境极大地方便了持卡人用卡,激发了居民持卡用卡积极性。

在我国,ATM机、POS机等用卡硬件设施主要局限于发达地区大中型商场、酒店等,特约商户仅100余万户,普及率仅在5%左右。2008年底,我国每百万人口仅有100余台ATM机,每台ATM机和POS机对应的银行卡数量分别为万张、976张。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确有不小的差距。

四、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信用卡业务与传统的银行零售业务相比,在业务经营、成本结构、收益来源、投资回报率、预算管理制度和经营策略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别决定了信用卡业务必须实行收支独立核算、业务独立经营、机构专业管理的运营模式。因此有必要成立专业管理、独立核算的信用卡业务中心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国际上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了信用卡实行专业化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经营信用卡业务的机构还包括高度专业化的信用卡公司。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非金融业的企业机构。其中,专业信用卡公司是最重要的经营机构类型,也是独立核算、专业运营的典型形态。在美国市场上,排名前10位的信用卡经营机构中,专业信用卡公司占据了7位;而在韩国。排名前两名的独立信用卡发卡公司,其发卡量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5%和%。我国目前尚没有典型的专业信用卡公司,随着各家商业银行改革创新步伐的加快,信用卡专业化经营管理趋势日趋明显。

(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个人征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信用消费的保障和基础,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众多发达金融市场国家的成功表明。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于2006年初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使用,但目前系统内信息仅局限于信贷及信用卡征信等方面,对综合评估个人信用具有较大局限性,使得发卡机构对个人的风险评估难度加大,办卡的风险成本增加。目前我国个人征信数据分散掌握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保险、电信等多个机构手中,彼此间不能共享,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之间还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打破行业、部门之间的限制,建立真正的跨行业、跨部门。内容涵盖个人基本情况、学历、职业、收入、纳税、家庭与财产状况、各类缴费和还贷信用记录等全部资信状况的个人征信系统。提高数据的有效性,推动完备高效的征信体系建设。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多途径加大信用重要性的宣传,唤醒公民的信用意识,加强全社会个人信用文化建设。

(三)加快受理渠道建设

目前,我国ATM机、POS机等自助设备投入及特约商户数逐年大幅增长,但相关投入及市场开发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投入缓慢。加上银行宣传、引导不力等因素。现有设备使用率较低。未能发挥相关优势,特约商户拓展也较困难,且超过10%的现有特约商户因操作不熟练、嫌麻烦或不愿支付佣金而不愿受理甚至根本不受理业务。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些情况。各发卡机构应加强ATM机、POS机等自助设备投入。扩大市场布局。同时,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使更多客户会使用、愿意使用信用卡消费,通过培训。使更多的商户能主动受理信用卡。在巩固已有的特约商户的前提下,积极拓展铁路、航空、医疗卫生、保险和社会公益事业如公路养路费、邮电费、水电费、煤气费、养老金等收费领域。形成一个数量多、质量高、行业齐全、布局合理的特约商户网络。不断改善用卡环境。

(四)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关于个人信用管理的法制建设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政策体系也没有真正形成。《民法通则》、《合同法》、《刑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只是对信用卡业务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具体的规定则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3月l并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2009年7月,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妨碍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信用卡法制建设向前迈出了新的步伐。由于有关信用卡法律体系的不完整。新的银行卡条例还没有出台,导致持卡人或发卡机构利益可能因无法律依据而受到损害,严重制约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和体系建设。健全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银行卡业务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方向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宏,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金融出版社,2007

[2]虞月君,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胡薇、刘磊,2009年国内银行卡市场发展回顾与2010年展望[J],银行卡研究资讯,2010,(01)

[4]刘学玲,美国银行卡市场2008年概况及未来五年预测[J],银行卡研究资讯,2009,(12)

银行的业务发展【第三篇】

关键词: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2-0077-04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由于中间业务具有投资少、风险低、收益稳定和创新空间较大等特性,是现代商业银行中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焦点。但是,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还是与国内同业相比,目前农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不但在业务品种、发展规模、业务范围,而且在业务收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农业银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期有效地改善银行业务收入结构,不断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一、农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

1.增加收入来源渠道。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比例正在不断提高,银行融资中介功能已被大大削弱。大型优质企业更多地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对贷款的需求相应减少,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面临着来自资本市场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我国银行存贷利差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进入微利时代。而中间业务的发展结束了单纯依赖存贷利差获取利润的局面,可在不增加资金来源与资本的情况下,多渠道开辟盈利来源,农业银行要生存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收益渠道和空间。

2.拓展中间业务,有利于优化业务收入结构。在信贷投放困难、资产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的中间业务,可以改变农业银行单一的资产形式和获利手段,优化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培育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保持经营效益的持续稳定。中间业务是世界各国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时选择的主要业务种类。在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银行总收入40%-50%,而目前农业银行超过80%的盈利来自存贷利差,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不到15%,因此必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使农业银行的业务收入结构日趋优化。

3.拓展中间业务,带动传统业务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存贷和结算服务,对诸如、理财、顾问、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质量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银行服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银行只有提供高效率的、优质的中间业务服务,想客户所想,开发和实现客户各种潜在的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同时赢利更多的存贷和结算业务市场。

4.拓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金融市场经过五年的保护期于2006年年底全面放开,外资银行凭借其技术装备先进、服务到位、效率快捷、服务领域广泛等比较优势,将会在信用卡、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风险小、成本低、利润厚的中间业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农业银行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点多面广、客户信息资源丰富等传统优势,更多地介入国际金融市场,加强与国际经济、金融界的联系,全方位地开展中间业务,才能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农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有利条件分析

1.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为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和投资等领域的中间业务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世界制造工厂”地位的不断深化和升级,我国对外贸易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专家预计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在未来三年能够保持30%-35%的增长速度。同时,人民币经常项目已经实现可自由兑换,资本项下最终也将实现可自由兑换,这使市场主体面临的风险随即加大,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金融避险工具和外汇衍生产品。

2.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私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为农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200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城市达到46个,这些城市完全具备推广普及信用卡的客观条件。[1]同时,随着各省分行数据上收总中心和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的顺利实施,行内异地和跨行用卡环境的日益改善以及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建设使用,为农业银行信用卡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农业银行加快拓宽业务收入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纷纷抢滩国内金融市场,而投资成本低、收益可观、风险较小的中间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面对国内同业,工行、中行和建行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其管理和品牌等比较优势日益凸显,这无疑对农业银行奋起直追、加快拓宽业务收入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目前农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1.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偏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仅占银行总收入的7%-10%,有的甚至不足1%,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是17%,2005年农业银行的这项指标也不足15%。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目前一般占银行总收入的40%-50%。[2]虽然近几年农业银行通过加快有效发展中间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业务收入逐年增加但是中间业务收入在全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对全行经营利润贡献太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同时也意味着中间业务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开展的中间业务范围狭窄,服务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农业银行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最大差距之一在于中间业务。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划分为四大类:传统的中间业务(包括支付结算、、租赁、信用卡等)、担保业务、贷款承诺和金融衍生工具。农业银行目前开办的主要是第一类,即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中间业务,而且仅局限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信用卡等业务品种,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银行卡、汇兑结算和代收代付业务手续费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连续几年都占比较高,收入结构尚不合理。[3]虽然近两年来也先后推出基金、保险和结构性存款的代销以及保函(主要是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基金托管、委托贷款等中间业务新品种,业务收入得到逐年提高,但是咨询服务类、承诺类、投资融资类、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等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基本上没有涉足,有些业务品种虽然已经开发使用,但有名目而无内容,而且由于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科技支持不足、缺乏专门的人才,业务量几乎是一片空白。另外,大多数中间业务只注重于面向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而忽视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中间业务服务。

3.中间业务收费缺乏统一规范,存在少收、漏收、免收手续费的现象。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不断改善业务收入结构,是以收取手续费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服务性业务。但在实际经营运作中,有的银行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较弱等原因的影响,对中间业务没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定,缺乏足够的认识,把中间业务当作拉拢客户和稳定存款的一种手段,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有的行工资、代收代付、信息咨询、一般结算等业务,变成了银行的无偿服务,加之对社会的宣传不够,部分客户特别是机构和企业客户对银行收取中介手续费缺乏认同感,致使有的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议价能力不高,能免的则免,不能免的也尽量减半收取,导致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流失严重。

4.各项业务相互分割,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营销资源重复浪费。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相互分割,三大业务各自为政。目前,农业银行各项中间业务的营销和拓展自成体系,未能形成整体合力。例如信用卡业务由银行卡部负责,保险和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归个人业务部负责,企业电子银行业务又由公司业务部负责等,这样设置固然有部门特点,主攻方向明确,但也正因为如此,众多业务内容各为其主,从机构设置上便没有按中间业务应有的地位统一规划和管理起来,分散式的管理只能形成单一的发展格局,不能达到有序的发展势头,营销资源不能共享,甚至重复营销,造成资源浪费。由于中间业务管理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没有彻底打破,许多中间业务品种具体的管理与营销职能分散于各个业务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配合,各部门联动营销的格局与合力尚未形成,这还可能导致权责不明而使业务发生冲突,影响业务规模的发展壮大。

5.科技支撑仍然不足,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人才匮乏,业务规模和服务层次受到限制。一是收费手段仍然比较落后,缺乏计算机系统支撑,手续费自动扣收的中间业务项目占比较小,基本上靠柜员手工操作。目前农业银行除了银行卡业务实现自动收费外,其他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扣收普遍采取手工操作,而由于部分基层行柜员素质参差不齐,手续费少收、漏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发展新的中间业务技术支持滞后,创新能力较低。目前农业银行开办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间业务,如简单的结算、代收代付等不收费或收费低廉的项目,而对于咨询服务、资产评估、资产管理等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由于缺乏科技支撑、软件开发滞后,都没有涉足。三是中间业务人才匮乏。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业竞争的愈演愈烈,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如理财顾问,就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各项中间业务协调发展。

四、农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中间业务具有风险小、收益高、不占用经济资本的特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规避风险,而且能够在不增加资金来源和资本金的条件下提高资本收益率和市场竞争力。一般情况下,用来经营中间业务的资本收益率高达30%-40%,有时甚至高达100%,而银行其他业务的资本收益率则不超过15%。[4]长期以来,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农业银行的重点一直定位在传统的存贷款等资产负债业务和基本的结算业务上,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将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业务的辅助和陪衬,作为拓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增加客户依存度的一种手段,进行所谓的“捆绑”销售,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随着国内外金融形势的日益变化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农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树立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双轮驱动、并驾齐驱”的思想,将中间业务看作与资产负债业务鼎足而立的业务加以发展。要加强内部宣传教育,引导各级员工牢固树立中间业务市场拓展营销理念;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广大客户正确理解和对待银行收费服务工作,支持银行开展收费服务,为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营销资源。一是要完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各项中间业务分散于相关职能部门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中间业务的要求。有条件的省分行有必要成立中间业务专门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边远地区、条件相对差的行也要成立中间业务工作协调小组,但要制定一个职能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和协调各项中间业务的发展,尽快改变目前中间业务管理分散、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二是要整合全行营销资源,彻底改变目前中间业务与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相对分割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整体联动营销的作用,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实效。如在发放房地产项目贷款时,可以同时选定目标客户群体,为其提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信息咨询等一系列的金融超市服务,有效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大中间业务在综合经营计划中的考核比重,把中间业务收人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与人力费用分配挂钩,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要突出重点,根据区域环境和业务结构的需要,将更多的营销资源向管理水平高、区域环境优、市场前景好的营业机构及风险低、收益比例高的业务品种倾斜,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期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而不是全面出击、均衡配置、广种薄收。

3.整合金融市场秩序,统一收费标准,加强金融监管,规范竞争行为。一是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监管规定,为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对扰乱金融市场、肆意进行恶意竞争的行为坚决严惩不怠,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强化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二是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10月1日施行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对市场、客户、风险、成本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收入与支出相匹配、收益与风险相匹配、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坚决杜绝随意肆意降价减收、甚至“免费午餐”的恶性竞争现象。三是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银行监管部门要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同时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

4.加强产品服务,完善产品功能,积极拓宽中间业务产品服务领域。一是要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优化用卡环境、提高服务效益、扩大银行卡交易规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银行卡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二是进一步改善柜台服务层次,尽快实施分层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自助设备开通各种中间业务(如代缴电话费、水电费、煤气费等),通过差异化服务,逐步改变低端客户排挤高端客户的现象,这不仅可以减少柜台压力,提高服务质量和自助设备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三是要加强产品成本效益分析,完善中间业务退出机制,逐渐退出一些占用资源多、收益低的项目。要对现有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全面的梳理,重新评估各项中间业务产品哪些需要加大拓展力度、哪些需要及时退出。四是要充分发挥银行本身掌握的大量丰富经济金融信息等优势,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实施相关人才战略,逐步推出那些适合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产品,尤其是咨询服务类、投资理财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5.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的进程,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平台。21世纪的银行将建立在计算机通讯技术基础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于金融网络的发展,信息科技是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手段。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实力的核心,无论是传统的收付结算还是新兴的业务品种都需要快速准确的电子化系统的支持。一是要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步伐,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二是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中间业务的竞争实力,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益。三是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中间业务的工作效率,实现中间业务手续费由网络系统自动扣收,既可以避免错收、漏收手续费,又能够将人力资源逐步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高端客户的服务和维护中去,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中间业务的经济效益。

6.加强中间业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商业银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根本。银行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服务内容复杂、服务领域宽广,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高附加值中间业务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是要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更加优惠的条件加快优秀人才的引进,为农业银行全面开展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中间业务多方位发展的需要。

7.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中的定义,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从广义上讲,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所以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真实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同时中间业务品种较多,个性差异很大,其风险还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有些中间业务品种,比如担保类和承诺类,银行在经办这类业务时,虽然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收付,也没有垫付任何资金,但在将来随时可能具备了契约中的某个条件而转变为表内资产或表内负债,这时风险就有可能产生。因此,随着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业务规模也就日益壮大,各经营行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一是要规范收入核算,加强收费检查监督。对一些由临柜手工操作扣收的收费项目,要加强事后监督,避免少收漏收,减少差错,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规范核算,及时入帐,防止截留转移,确保中间业务收入全额纳入大账。二是要尽快完善表外会计核算和管理办法,使表外业务透明化,提高中间业务的可控性。三是制订完善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责任,从源头上杜绝中间业务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喜钢,丁文静。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转型对策[N].光明日报,2006-09-19.

[2] 左家盛。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6,(3).

银行的业务发展【第四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顾问;利润增长

一、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商业银行开展财务顾问业务是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运用自身的服务和产品,依托自身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金、信息、客户群、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咨询、策划、理财计划、方案设计服务并从中收取一定咨询费的业务。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业务是顺应社会化、市场化不断进程,资本市场、金融结构不断变化的新兴业务。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业务最早出现在上世纪西方发达国家,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类客户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愈加多元化,业务需求由原先较为单一的间接融资逐步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对一些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等高端客户而言,单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而以“融智”为特征的财务顾问业务能够融合各种金融产品于一身,是综合化金融服务的载体,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综合化需求。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正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传统信贷业务获利空间的缩小和信贷风险的增加,严重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财务顾问业务以其低成本、风险小、对资金无要求、高附加值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商户重视和青睐。数据统计表明:发达国家商业以财务顾问类收入为重要构成的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达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大约20%?30%是财务顾问类咨询业务创造的。在我国,近几年财务顾问业务越来越得到重视,获得较快发展。银行传统的结算、、卡等业务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容易被同业竞争者复制和替代,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其价格会趋于接近甚至低于成本,所以收益不高的这类产品不能长期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财务顾问类业务由于是智力密集型产品,且需依托大量信息资源,因此,其相互替代性较弱,赢利能力较强。商业银行正是看准这一特点,在大力发展财务顾问业务以获得新的利润增长。财务顾问业务有助于密切银企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通过调阅企业信息,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为企业发展和防范风险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牢固银企关系。

(二)商业银行应加快财务顾问业务发展

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今年,人行8次降息,大多数商业银行为了稳定存款,自己“贴钱”支付浮动利率进行调节,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经营成本增加,赢利空间一再收窄,传统的低成本揽储,高利息放贷的盈利模式正日益远去,开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尤其是投行业务已成必然趋势。财务顾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重要业务品种,各银行对于此项业务也愈发重视。

二、商业银行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对策与措施

(一)重视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真正理解发展财务顾问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占比越来越重,企业对银行传统金融服务需求萎靡的同时,在企业并购、重组、上市等方面的咨询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此外,面对日趋纷繁复杂的金融变化和投资风险,企业需要商业银行为其提供更多的金融咨询服务。而财务顾问业务正好能满足客户这些新需求。

(二)结合经济环境和市场因素,适时完善商业银行财务顾问制度

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和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需求的财务顾问业务经营战略,适时完善业务管理制度,规范其业务健康、良性发展。

(三)注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质量,切实为企业提供帮助

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客户需求,及时跟踪客户需求变化,并根据客户需求组建专业的业务部门和指派专业的客户经理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方案和产品,切实履行“金融管家”和咨询顾问责任,提供实质性、差别化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财务顾问是一项智力、技术密集型业务,人员素质是决定业务

成败的关键因素,开发和培养财务顾问专业人才是发展业务的基础与根本。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专业人才的欠缺与拓展业务的紧迫性形成突出的矛盾,为此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二是加大财务顾问业务专业人才的引进,扩充队伍;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这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财务顾问业务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类型,不断满足企业需求

银行的业务发展【第五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7-045-02

一、客户导向策略下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两极化趋势

从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实践来看,与客户关系的形成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2005年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初期,投资银行业务较为单一,短期融资券主承销是最主要的业务品种,投资银行业务与客户的关系以提品为主。2008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创新产品的推出,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两极化趋势,短期融资券主承销成为标准化产品,银行间市场中长期债券品种、股权市场、并购贷款、银团贷款、中小企业顾问服务等业务创新的空间逐步扩大,为投资银行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高附加值型业务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对于维护长期客户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构成了客户为导向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经营战略的主要部分,针对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目前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布局提升竞争力,面对市场新的发展形势,投资银行业务与客户的关系将由简单的产品为主转向提供满足客户具体需求的、特色化、智能化的服务,以客户的需求来决定融资方式、融资费用、配套服务和后续业务。

二、投资银行业务促使客户需求向层次化、个性化转变

投资银行服务能够引导和培育客户需求向层次化、个性化转变,从国际全能型商业银行和独立投资银行经验来看,为了寻求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实现业务和产品的定制化,普遍重视引进和培养行业高端人才和能够掌握全面金融服务的投资银行经理,在专家与企业高层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得客户从被动的产品接受者,逐步转变为能够主动提出产品创新、顾问服务需求,在满足企业层次化、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企业对于投资银行的依赖程度得到了显著增强,确保了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服务的层次化集中体现在对高端客户(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机构、各类协会及市场平台、中介机构)长期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投行业务涉及企业的战略层面,通过维护大型国有企业投行客户关系,可以加强高层对于银企战略合作方面的共识,成为双方持续合作关系深入的契机,提升投资银行的战略合作效果;在发达城市建设和提升金融产业的过程中,银行可以利用密切的“政银关系”,积极发展政府支持项目的投行类业务,继续扩大在地区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投资银行的中介服务功能;为了进一步加强投行业务对于特定客户群体需求的满足,通过加强与协会的沟通协作,加快投行类产品的开发进度, 建立多方共赢的业务模式,以金融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投资银行的行业领导目标。

三、投资银行业务定位对于市场发展方向的响应

随着金融脱媒深化和直接融资的发展,大型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将逐步降低,对于资金管理、价值链管理、资产管理、融资安排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蓬勃发展,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竞争的主战场,银行通过深入拓展咨询顾问服务,打造资产管理平台、股权投资平台、低成本融资平台,发展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为深入推进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有效融合,投资银行可以发挥链接的中枢作用,银行利用投行业务撬动资产业务,拓展新的利润来源和增长点,利用过桥融资、担保资源作为撬动并购顾问、承销等投行业务的手段,通过投行业务来拉动贷款和其他融资需求,从而在商业银行内部逐步打通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资金、资产和负债的利用效率,促使银行利润率的显著增长。

四、当前市场形势下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

(一)国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的功能定位

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普遍重视投资银行部门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财务顾问和股权直投四方面的业务发展,为抢占金融脱媒、金融创新、混业经营、产业链整合、海外并购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带来的市场机遇,普遍将投行部的功能定位由利润中心调整为战略型业务部门,即包括经营功能(利润中心)、服务功能(与公司业务协同)、战略功能(契合银行战略转型)三大功能,业务发展重点相应放在研发与自身实力和条件相适应的业务模式、开发适用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储备技术和人才之上。

(二)投行部作为中前台部门对于客户营销的支撑

商业银行通过将前台和部门之间进行有机组合,可以推动对于集团大客户和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的交叉销售、联动营销与收益分享,能够实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在组合过程中,前台部门侧重于客户关系管理和业务营销,部门侧重于提品和技术支持,为了确保的产品和技术支持能够与客户及前台部门的需求保持一致,需要在前台和层面之上设定关键角色实施更大范围的协调、组织和管理,从立体角度实现对于集团大客户和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的有效开发和维护,投行部的业务性质、专业团队、市场品牌等因素决定了具备成为这一关键角色的特质。

从国内外券商、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成熟管理经验来看,投行部在发挥协调前台和部门,对于客户开发和营销方面,能够发挥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目前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大型客户越来越要求投资银行在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同时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的配套金融服务和管理服务,包括完整的覆盖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平台、为企业并购提供咨询和融资服务、房地产和矿产等专业的行业金融服务、股权直接投资金融服务、结构化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此类业务上,投行部门可以通过独特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特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培育出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和管理服务的品牌。

二是投行部门的作用体现在对于目标客户信息流、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投行部由于能够广泛接触券商、信用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并通过尽职调查方式针对公司不愿披露的问题展开深入了解和调查,在开展顾问类(如财务顾问、投资、理财顾问)、操作类(并购、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和融资类(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结构融资、过桥贷款等)业务中,掌握了大量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持续追踪、资料分析、建立数据库等基础性工作,在营销及产品方案的设计方面,投行部门能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全力拓展现有业务,增加市场份额,创造财务资源和市场声誉支持中长期战略目标。短券、中票、金融债等主承销业务属于债权融资,要全力做好此类业务,为其他业务发展起到品牌和渠道支撑作用。

其次,利用客户资源和资金优势,积极拓展表外融资(含应收账款类)、结构化融资、过桥贷款、小型俱乐部贷款、资产证券化、私募安排等产品创新,与市场主要股权性投资者(私募、产业基金、社保、国有资产管理平台企业等)、主要债权性投资者(保险、邮储、城商行等)加强合作,建立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在对接同业与市场、客户与市场、境内与境外等方面完善现有投资银行产品线。

再次,设计与投行业务配套的贷款新品种和相关政策,以资金业务促进投行业务和信贷业务的互动发展。信贷资金优势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有利条件,在投行部开展咨询顾问、私募融资安排、结构性融资、表外融资等业务时,需要利用过桥贷款、担保等信贷资源去撬动业务,利用自营或理财资金池去促进债券主承销业务,提升银行在企业直接融资中的参与程度和角色地位,提高银行的整体收益。

47 2411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