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常委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一次集中学习上的发言
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增强纪律意识,推动作风转变,确保全体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维护良好政治生态。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在县委常委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一次集中学习上的发言相关资料,供您学习参考!
在县委常委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一次集中学习上的发言
同志们:
按照集中学习安排,我结合工作实际,就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化政治自觉,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总有一些时刻标注着文明的刻度。十年前,中央八项规定如春雷乍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十年后,当党的二十大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时,作风建设依然是这场伟大征程的"压舱石"和"风向标"。作为管党治党的"施工队长",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不是简单的纪律约束,而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政治工程。
从嘉兴南湖红船到延安窑洞灯火,从西柏坡"两个务必"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百年党史反复印证着一个真理--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作风正则民心聚,作风实则事业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一论断如黄钟大吕,叩击着每个党员干部的灵魂。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以抓铁有痕的韧劲荡涤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沉疴。
作为组织部长,我时常自省三问:选拔的干部是否经得起作风"透视镜"的检验?基层党建是否筑得起作风"防火墙"?人才政策是否守得住作风"定盘星"?这些叩问时刻提醒我们,组织工作与作风建设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唯有将"严"的主基调贯穿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聚才汇智的全过程,才能让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作风建设胜势。
二、感悟思想伟力,从党的自我革命高度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早已超越具体条文约束,升华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标识。这十年间,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会所中的歪风"到"节日里的红包",一个个曾经司空见惯的"潜规则"被打破,一条条触碰不得的"高压线"被架起。其精髓在于"三个统一"。
一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既以"徙木立信"的决心破除陈规陋习,又以"制度治本"的思维构建长效机制。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文件,形成了"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的治理闭环。这些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既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作风突出问题,又为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破与立是相辅相成的,破是为了立,立才能更好地破。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敢于打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习惯,又要善于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制度、新机制,以制度的力量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是上与下的贯通统一。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既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更是示范者、引领者。必须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政治生态和整体形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头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以实际行动为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同时,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分管领域和部门的监督管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内与外的协同统一。作风建设既要靠党内监督的"探照灯",也需群众监督的"广角镜"。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纪委最新部署,将"规范网络言行""整治'新形象工程'"等纳入监督重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问题导向。党内监督是确保党的作风优良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纪委监委的专责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作风问题。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作风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监督成为作风建设的有力补充。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坚守初心使命,以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主动扛起"双重责任":既要以严的标准锻造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更要以实的举措推动作风建设融入组织工作全链条。
一是思想上要"固本培元"。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首课",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才能自觉落实。我们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近期,我们将结合学习教育最新要求,在全县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干部从党的光荣传统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以良好作风展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二是导向上要"激浊扬清"。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干部考察的"必答题",建立政治素质"负面清单",对"躺平式""套路式"干部坚决"亮红牌"。在换届选举、职级晋升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坚决防止"带病提拔"。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选拔任用那些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者流芳。同时,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对那些作风不实、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敢于亮剑,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切实维护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是机制上要"夯基垒台"。深化拓展基层减负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方案》,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敢为善为"成为新时代干部的最亮底色。基层是党的事业的根基,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精文减会,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保护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强化政治担当,以躬身力行的实践品格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在抓具体、具体抓,贵在反复抓、抓反复,关键要从三个维度精准发力。
一是在"深学"上下功夫。学习是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把《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5年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最新修订内容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修教材",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专题研讨,让党员干部在交流碰撞中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推动党员干部从思想根源上破除"例外论""小节论"。要精心组织各类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头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抵制不良风气,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二是在"严管"上动真格。作风建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的深层特征,必须清醒认识其本质是权力运行失范与制度约束弱化的叠加效应,需以系统思维构建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要着力完善动态化治理体系,紧盯重要节点和新型变异问题,建立"常态监测-智能预警-靶向整治"的工作闭环,重点强化"八小时外"监督网络,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干部社交、消费、行为轨迹等多维度信息,形成立体化监督格局。要创新建立作风问题联防联控机制,深化组织监督与家庭监督、社区监督的协同联动,探索家属廉洁承诺、邻里观察员等制度载体,同时健全教育转化机制,将苗头性问题处置与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分层分类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形成思想自觉、制度约束、文化浸润相结合的治理生态。
三是在"促改"上求实效。要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修订完善。系统梳理选人用人、考核评价、基层党建等领域制度漏洞,年内出台《领导干部"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指引》《组织工作风险防控三十条》等制度,以"制度升级"推动"作风迭代"。制度建设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治本之策,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制定出台新的制度规定,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约束权力运行。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地生根、发挥作用,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