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在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强调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性,推动政策落实,增强服务意识,促进社区发展,凝聚群众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在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在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我们齐聚在此,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紧密结合街道实际,共同探讨如何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要时刻牢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为街道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下面,我围绕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路。

一、深挖文化基因,用历史的脉络串联景区街巷、唤醒记忆,让古城因文化而焕发新生

(一)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建立文化遗产名录。组织专业团队对街道内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深入挖掘。详细记录每一处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信息,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名录,并进行数字化管理,方便后续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例如,对辖区内的明清古宅,我们不仅要记录其建筑结构和装饰特色,还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家族故事和文化传承,让这些古宅成为讲述历史的生动教材。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潜在的文化价值,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二)打造文化主题街区,重现历史风貌。根据街道的历史文化特色,规划打造若干个文化主题街区,将分散的文化资源有机串联起来。在街区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和格局,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提升街区的品质和吸引力。例如,打造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街区,集中展示和传承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技艺,让游客在欣赏技艺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街区,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活动,让居民和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体验民俗文化的乐趣。通过文化主题街区的打造,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增强文化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制作高质量的文化宣传视频、音频节目,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了解街道的历史文化。例如,拍摄关于街道历史文化的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讲述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转发;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积极举办文化活动,邀请知名学者、文化名人来街道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升街道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擦亮生态底色,借自然的馈赠营造诗意空间、治愈身心,使山水因生态而彰显价值

(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街道内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加大对违法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生态环境动态。例如,加强对河流、湖泊的水质监测,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确保水环境质量;加强对山体、森林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科学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为居民和游客创造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

(二)打造生态景观节点,营造诗意生活空间。结合街道的自然地形和生态资源,规划打造一批生态景观节点,如公园、绿地、湿地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放松的空间。在景观节点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充分利用自然元素,营造出富有诗意的生活空间。例如,建设城市森林公园,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和地形地貌,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观景台等设施,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享受运动和休闲的乐趣;打造湿地景观公园,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吸引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为人们提供一个观赏自然、了解生态的好去处。

(三)推广生态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生态理念,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如环保讲座、垃圾分类宣传、绿色出行倡议等,引导居民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社区设置环保宣传栏,定期发布环保知识和信息,提高居民对环保的认识;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监督活动,帮助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减少碳排放,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

三、深耕产业沃土,凭融合的智慧培育新兴业态、延伸链条,令经济因文旅而迸发动能

(一)推动文旅产业融合,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充分发挥街道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街道特色的文旅品牌。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例如,开发文化旅游线路,将历史文化景点、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串联起来,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深入了解街道的历史文化;举办文化旅游节、民俗文化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参与,提升街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体育、康养等产业的合作,开发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延伸文旅产业链条。

(二)培育新兴文旅业态,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新兴文旅业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关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发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发展文创产业,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开发具有街道特色的文创产品,如文化纪念品、手工艺品、文化创意食品等,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增加产业附加值。同时,积极培育夜间经济、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等新兴文旅业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对文旅产业的资金投入,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旅项目建设、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等。例如,对新引进的重大文旅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文旅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担保支持等,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文旅人才培训基地,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旅专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文旅人才来街道创业发展。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街道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精织服务网络,以温度的细节完善设施配套、优化体验,促口碑因细节而深入人心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街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电、通信、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优化交通网络,加强道路建设和维护,合理规划停车位,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加强水电供应设施建设,确保居民和企业的用水用电需求;提升通信网络覆盖和质量,实现5G网络全覆盖;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优化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感。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优化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在景区和旅游线路上设置完善的标识系统、休息设施、卫生设施等,方便游客游览。例如,在景区入口处设置清晰的导游图和景点介绍牌,在游览线路上设置足够的休息座椅和垃圾桶,在卫生间配备齐全的卫生用品和无障碍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游览环境。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例如,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和礼仪培训,提高导游、售票员、景区工作人员等的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三)建立健全服务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服务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服务质量。通过设置意见箱、开展问卷调查、开通投诉热线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和游客的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针对居民和游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例如,对于游客反映的景区餐饮价格过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及时与相关商家沟通协调,加强监管,督促商家整改;对于居民提出的社区服务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同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将评估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挂钩,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同志们,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街道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街道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谢谢大家!

47 4558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