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汇集11篇

云海 分享 时间:

深化医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确保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健康保障。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综合医改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合集)

福建省三明市就整合医保体制推动综合医改,福建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就综合医改工作,海南省就医改工作,甘肃省庆阳市就医保管理体制改革,陕西省延安市就医改工作,北京市就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广东省深圳市就加强综合监管工作,浙江省宁波市就医用耗材采购工作等10个地方以及国务院医改办负责同志先后作了发言。现予刊发发言材料,请各地学习借鉴。

福建省三明市市委书记杜源生

近年来,我市以勇于改革的担当、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继续改革不停步的精神,探索医改"三医联动"的有效路径,取得初步成效。

一、建立医改责任机制,为改革和改革者担当

改革进入"深水区",医改必须是"一把手工程"。5年多来,我们在改革推进机制上,注重"三个坚持":

(一)坚持上下并行"一把手"负总责。我们注重市、县、乡、村"四级联推"抓医改,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统一分管涉及"三医"的职能部门。在改革中,我们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下基层调研必看医改的点、必问医改的事、必解医改的难,特别是对重大改革方案,要亲自组织调研,大胆拍板决策。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医改工作20余次。

(二)坚持破立并举为改革开道。医改是既要敢于"破"又要善于"立"的过程。在医改初始阶段,我们"破"字当头,敢破敢立。医改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大胆试、大胆闯,几年下来,医保"九龙治水"局面被破除,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医保体制;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利益链条被切断,建立了价格补偿新机制;药品招标建立了阳光限价采购的新机制等等,通过破立并举,不断推进改革深度和广度。

(三)坚持正反并重为改革者担当。我们对医改一线干部以正向激励为主,制定出台改革创新容错纠错9条措施和提振干部精气神16条措施,多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同时加强反向约束,对医改部署"不冷不热、不急不忙、不疼不痒"的干部予以问责。改革过程中,坚持正面宣传、鼓舞士气,多渠道、多形式营造医改的浓烈氛围。目前在三明,医改已深入人心,全社会支持、参与医改蔚然成风。

二、抓住医改关键环节,敢啃体制机制"硬骨头"

医改涉及多方利益调整,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涉及基本民生保障,必须有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的勇气和精神,持续深入推动改革。

(一)抓住医保"牛鼻子"。"三医联动"医保是关键。我们看准了医改关键,坚定不移刀刃向内,改革先改政府。2013年合并"三保"、药品招采等职能,成立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挂靠财政,实行基金市级统筹,市县机构垂管。以此为基础,去年在全省第一个成立市医疗保障管理局,为全省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重拳出击"治药"。挤压药价虚高既是"三医联动""腾笼换鸟"的先决条件,更是解决百姓"看病贵"之急需。对此,我们多措并举,坚决挤压药价虚高水分。一是建立跨地区药品采购"三明联盟",通过区域联合采购优势以量换价。二是严格执行"两票制"、"一品两规",遏制流通领域灰色交易。三是建立严格药品监管机制,规范诊疗行为,减少大处方、大检查。2011年全市县以上22家公立医院的药品耗材费用亿元,2016年下降到亿元,为实现"腾笼换鸟"腾出空间。

(三)激励和约束医疗行为。以药养医机制下,医院工资总额按医院收入的相应比例划定,推动医院做大医药收入盘子。医院要回归公益性,必须改革现行的绩效分配制度,加大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创新制定了工资总额核定办法、院长目标年薪制、医院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并向公立医院派驻总会计师等,在制度上规范医疗行为,同时,利用"治药"空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医疗劳务技术收入。改革后,医务人员收入大幅增加,22家公立医院工资总额从2011年的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亿元。

三、改革永远在路上,向全民健康再出发

福建省将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放在三明,我们在借鉴深圳罗湖区和安徽天长市等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数县域规模小、人口少的实际,以总医院的形式开展县域医联体建设。目前,12个县(区)除永安市外均已形成紧密型医联体。

一是建立内部管理高度统一的医联体,整合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打破行政、财政、人事等方面的壁垒,赋予总医院办医自主权;将医保资金、财政投入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等,捆绑作为总医院的经费,并建立"总额预付、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机制。明确总医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即总医院和中医院),保持中医机构设置、行政建制及法人单位"三不变"。二是推动医疗资源从"往上聚"向"往下沉"转变。在人才下沉上,建立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把医生到基层服务的时间和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在病种下沉上,合理确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目录,实行病种工分浮动制,下派医生一般诊疗费按下级机构标准收,差额部分由医保基金全额补足,引导群众到基层就医。三是促进医疗行为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统筹推进居民健康促进行动、"全民健康四级共保"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等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增加健康服务供给,同时实施中医振兴发展工程,提高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及康复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建立基层中医服务区,中西合璧为群众提供卫生与健康服务。四是推进医疗机构关系从"竞争型"向"协同型"转变。总医院组建后,一个医联体内的医院由过去的争病源,变为利益共同体。设立远程医疗诊断、县级心电诊断、医学影像检查等平台,逐步实现检验、影像资源共享、结果互认,避免医院盲目扩张床位、重复购置设备。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红

2015年福建省列入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两年多来,我省不饶弯子,不回避矛盾,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

一、创新医改领导机制,加大统筹力度

医改进入"深水区",需要强有力的机制推进改革。我省在三个方面创新医改领导机制: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每半年听取阶段性工作汇报。二是我省将医改办划转到省政府办公厅,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三是发挥"两会一委"的作用。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我省各级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会),代表政府履行办医和监管公立医院资产运营的职责。去年9月,我省整合医保体制,成立了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简称医保会)。至此,形成了在省医改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省医改办总协调的"两会一委"(医管会、医保会和卫生计生委)的改革推进机制。

二、"三医联动",探索改革有效途径

"三医联动"的关键在把握医保基金、医疗收费、财政补偿、百姓负担等多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尽可能实现多方共赢。具体体现在医院收入结构和增幅趋于合理、医保基金可持续、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合理提高、群众就医负担减轻等方面。

2012年三明启动医改,首先整合医保体制,形成监管合力,重拳打击药价虚高,腾出空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三明经验示范带动下,2015年上半年,我省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要求各地医疗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偿要"三合一",同步出台、同步实施。全省公立医院价格调整补偿亿元,医保基金跟进投入约8亿元,各级财政专项补助亿元,改革总体平稳,没有增加百姓负担。

三、改革医保体制,解决管理碎片化问题

我省借鉴三明经验,将省人社厅管理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生育保险,省卫生计生委管理的新农合、红十字会政府专项经费以及省民政厅负责的医疗救助等6项职能进行合并,成立了省医保会,下设省医保办。更重要的是,将药品采购和价格职能并入省医保办,实现医保相关管理职能由一个机构统筹,各方利益在一个框架下平衡,医药资金链条在一个平台上衔接。

(一)"药价保"联动建立医院价格补偿机制。医保整合后,我们利用省级基金结余盘子增大以及医院控费的空间,对省级医疗项目分类进行4次价格调整,金额达5亿多元,医保全额跟进,不增加百姓负担,为价格补偿新机制建立提供保障。

(二)以医保支付为手段,加大挤压药价虚高水分力度。我省医保以基金当家人的身份走到"前台",成为药品谈判定价的主要角色。今年3月,我省启动新一轮药品采购,采用医保支付结算价的方式,分类对药品进行限价和限量采购;采用"超支自付、价差留用"的机制,将省药采谈判结余资金亿元返还医院作为绩效奖励经费,激励医院参与新一轮药价谈判的积极性;建立了采购、配送、结算和使用一体化的平台,解决医保、医院、药商之间长期存在的"三角债"问题。

(三)按病种收付费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今年4月我省出台了《按病种收费工作暂行规定》,首批在省属医院实施100个按病种收费(支付)项目,明确医保支付和医院向患者收费的标准,今年还将增加500个左右收付费病种改革项目,并在全省推广。三明市等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DRGs收付费改革试点。

(四)发挥医保利民便民综合效应。一是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制度。2017至2020年每年筹集资金亿元,对全省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医疗费用补助。二是畅通医保异地结算。建成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电子结算系统,实现货款、基金、省内外异地就医及时结算。三是向医院派驻医保服务站或医保服务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

(五)实施全程监管医药行为。我省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打击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和侵害患者权益行为、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等文件,建立全省统一的医师代码库和省医保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对医保基金安全、医生医疗行为、药品流通领域实行全面监管,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四、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促进医务人员回归看病角色

三明创造了以院长目标年薪制为龙头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经验。从去年起,借鉴三明做法,我省省属公立医院及各地市县医院陆续进行薪酬制度改革。一是切断药品耗材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改革医院工资总额核定办法,医院工资总额仅与医务性收入挂钩,不与药品耗材收入挂钩。二是实行院长目标年薪制。明确院长年薪由政府全额负担,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建立院长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医院人员工资总额挂钩。三是改革内部绩效分配制度。推广三明的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年薪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组成,打破了医院长期以来人员工资与科室创收挂钩的逐利机制,体现分配以技术劳务价值为导向。四是建立适合医院特点的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逐步实现编内外人员同工同酬,同时改革新进人员审批制为备案制。五是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实行派驻总会计师制度,年薪由政府发放。推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健全财务报告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内部控费机制。

我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2016年全省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增幅%,个人住院平均医药费用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增幅;个人次均门诊费增幅%,与2015年同比增幅下降%;省属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在55-66万元之间,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

五、"强身健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去年9月,我省印发《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两重点,三覆盖"的基层改革任务。"两重点":一是重点打造县级综合医院技术、协作、信息三大医疗服务平台,发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重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工资总额核定办法,明确基层医疗机构80%以上的医务性收入,以及扣除成本后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可用于薪酬分配。"三覆盖":一是推进县级医管会全覆盖。二是推进由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一个公益性村卫生所全覆盖。三是以福州、厦门为重点,推进家庭医生慢性病签约服务工作全覆盖。

目前,全省深化基层医改各项举措正在积极推进,特别是启动改革较早的三明市,乡镇卫生院院长平均年薪达到15万元,医务人员年均收入达10万元左右,开始出现城市医院医学人才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骨干的良好势头。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广祥

安徽省作为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坚持改革创新,统筹"三医联动",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改革支付方式,引导医疗资源配置

(一)巩固促进医共体建设。总结推广天长市经验,制定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明确医保基金对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预算包干资金超支部分原则上由县级牵头医院承担,结余资金经考核后由医共体县乡村三级机构原则上按6:3:1比例分配。全省医共体建设现已扩大到66个县(市、区)。

(二)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定远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上级医院医生和基层医务人员"1+1+1"(1家县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1名乡村医生)组合团队签约,共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付费等分担。在落实免费服务包的基础上开展有偿签约服务,服务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目前,全省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2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33%,129万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强化制约监督,调节医疗服务行为

(一)引导规范诊疗行为。推行"临床路径+按病种付费",确定21个专业171个病种临床路径表单,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今年上半年,74所县级公立医院共完成临床路径病例60余万次,占总出院病例的50%以上,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同比降幅%,出院人均药费同比降幅%。

(二)衔接保障"腾笼换鸟"。根据药品带量采购腾出的空间,今年对基本医保限价目录4874个药品中的3780个药品价格进行调整,整体降价%。按照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国家鼓励政策的原则,兼顾医院反映急需理顺的突出问题,计划调整八大类、千余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支付范围。

(三)协同实施综合监管。将医保监管纳入医疗服务综合监管范畴,将监管结果运用于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审核或协议管理,建立监管力量协同、监管内容清单、不良执业记分、监管结果应用联动等制度。每季度排名通报同级同类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次均三费"(药品费、检查费、材料费)水平、结构和涨幅变化等数据,对涨幅超标、按病种付费执行率靠后的机构予以扣款或约谈。

三、完善医保制度,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一)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制定关于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统筹推进"六统一"。

(二)建立贫困人口医保政策体系。实施健康脱贫工程,逐步建立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体系。三保障是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性补偿政策,并提高保障待遇。一兜底是指,划定贫困人口就医个人年度自付费用"351"上限,即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累计自付分别不超过、、1万元。一补充是指,实行"180"补充医保政策,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今年上半年,全省贫困人口住院平均报销比%,较普通参保人提高约25个百分点,"180"补充医保平均补偿比95%左右,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口看病负担。

(三)创新医保经办服务。在25个试点县市开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医保业务试点,探索推进管办分开。参与试点的商业保险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审核控费力度,改进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打造经办基本医保、承办大病保险、协办民政救助和代办贫困人口补充医疗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四、不断探索创新,协同推进综合医改

(一)建设智慧医院助力医改。应用智能语音、医学影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影像辅助诊断、智能辅助诊疗、智能医学随访等服务,医生工作效率和影像检出准确率得到提高。安徽省立智慧医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心)于8月20日挂牌运行。

(二)加强制度创新深化医改。探索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支点、以下派高年资护士为纽带,建设城市医联体。成立省属公立医院监管委员会和监管中心,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县管乡用"用人机制。全面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扩大带量采购实施范围,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强化绩效考评,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翁铁慧

上海自开展试点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系统配套,着力破解构建科学就医秩序、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医改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筑牢基层基础,构建科学分级诊疗制度体系

在综合医改试点中,上海以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制度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科学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上海所有社区,1100余万居民自愿签约,其中"1+1+1"签约居民超过235万。通过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优先预约转诊等举措,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处就诊获得感普遍提升。2016年,质量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上海行业满意度测评,社区卫生服务位列十大行业之首。同时,签约居民在"1+1+1"组合内就诊比例近80%,在签约社区就诊比例超过60%,社区已承担全市40%的门急诊量,三级医院门诊量出现下降,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初见雏型。

我们着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分解具化为141项服务项目,并按项目制定每位家庭医生的标化工作量以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化工作总量,在此基础上制定岗位设置、财政投入、绩效工资总额核定等标准,并据此进行投入和考核,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对家庭医生实施目标责任制,由其承担资源调配、团队组建、任务分配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并根据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进行考核分配。

我们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一手抓培养人,依据区域卫生规划,补齐全科等学科"短板",抓好全科医学生的源头培养。同时,把全科医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90家专门的全科住院医师标准化培养基地、制定专门的培养课程。一手抓留住人,推进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上重点向家庭医生倾斜,目前基层骨干全科医生收入已与一些综合性医院同年资医生相当;提高社区高级职称比例,评审中适度放宽学历、科研项目等条件,强化具有社区特点的技能、业绩考核。

二、立足公益导向,建设现代公立医院治理机制

上海着眼于转变政府卫生行政管理职能、完善现代公立医院治理机制,于2005年设立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和办医主体责任,推进"管办分开"改革。在这一体制下,上海的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市级医院自2005年以来,住院次均费用年增幅3%,明显低于全国三级医院平均水平;2016年平均住院日为天,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药占比逐年降低,12年来下降近9%;每万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支出与2005年基本持平,11年零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坚持"转方式、立秩序、建机制、促联动"。

转方式,就是把医院发展方式和目标,从做大业务量的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鼓励公立医院专注于临床能力、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与运行效率。为此,我们一方面以区域卫生规划为依托,凡不符合规划的新增床位、新建分院一律不予审批;另一方面以医保控费为支点,实施医保总额预付,节余可留存、超支不补足,引导医院从做大向做强转变思路。

立秩序,就是努力构建各级各类医院合理分工、有序转诊的科学医疗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运用DRGs原理与大数据方法分析2013年以来积累的800万份住院病案信息,测算公立医院病种组合指数,对其服务效率、工作负荷、技术水平、费用控制等进行评价,并逐步与政府投入、医保支付、床位规模、绩效工资总量等挂钩。通过评价标准这一杠杆,撬动公立医院转变行为模式,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各司其职。

建机制,就是建立公益性导向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重点抓住医院内部绩效分配机制这个核心,推行"两切断、一转变、八要素"改革,即切断医务人员考核、收入分配与科室经济收入之间的直接挂钩关系;转变以科室收减支结余分配的模式;建立以患者满意度、岗位工作量、工作难易度、服务质量、费用控制、医德医风等"八要素"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趋向公益性的内部良性管理机制。

促联动,就是通过统筹医疗与医药、医保、价格的联动协同,支撑公立医院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运行模式。在医药方面,重点推进"质量保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药品招采体系,从根本上挤压流通领域水分。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等措施,形成系统性改革合力,从根上实现医药分开。在医保医疗联动方面,上海从2011年起即由分管卫生副市长分管医保,在医改平台上医保、卫生等部门紧密合作、综合施策。在价格方面,对三级医院4000余项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比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年行动计划,小步快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路

海南省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强化政府责任,精心部署,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一、大力推进医保制度整合

2016年底,海南省印发《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提出在全省范围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实现"六统一",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经办服务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医保、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衔接。省委、省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拿出"多规合一"改革的劲头,舍得放权让利,尽快把这些分散的职能整合在一起,彻底改变医保部门分割的局面。进一步制定了医保管理整合方案,在实现政策"六统一"的基础上,着力在整合力度和机构设置上下功夫,提出组建省医疗保障管理机构,专责全省医疗保障管理,相对独立运行。目前,该方案已经省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省编办草拟了《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海南省医疗保障管理局的通知》,正在按程序报批。省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原则同意筹设省医疗保障管理机构,挂靠省财政厅,保持相对独立运行,设立综合处、医保基金管理处、医疗服务价格处和药械采购配送监管处等4个内设机构,下设省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2个事业单位。我省将加快推进此项工作,细化工作方案,着手工作经费划拨、机构设置和划转、人员安排等事项,争取机构早日成立运行。

二、加快推进医改重点工作

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于2014年底实现全省全覆盖。2017年8月底,全省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三亚市还探索实施了院长年薪制。实施"一市县建设一所省级水平医院"工程,全省70%的市县医院与国内优质医疗机构建立了帮扶关系。

二是以陵水县为试点的"三医"联动改革效果初现。实现"一升两降一涨"目标,即乡镇、社区首诊率上升至70%以上,住院病人县域外转诊人数下降、药品价格下降,医务人员工资上涨。同时,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得到提高(报销待遇就高不就低、三大目录就宽不就窄)。全省自2015年9月推行乡镇卫生院新农合限费医疗政策,参合农民按起付线标准缴费后,其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费用予以全额报销。

三是异地就医结算工作率先推进。截至2016年12月底,已与全国30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31个统筹区签订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我省参合农民通过联通国家平台在全国288家综合医院实现联网即时结报。同时,我省医疗机构为辽宁、吉林等8省份的参合农民提供跨省就医联网即时结报。陵水县探索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慈善会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报销平台,简化居民就医结算程序。

四是多种方式吸引卫生人才资源,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省政府面向全国为二级以上医院引进"好院长"和"好医生"。启动全省"妇幼双百"人才引进工作,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儿科、妇产科医生。启动"京医老专家百人团"智力帮扶海南项目,先后有3批58名老专家参加。实施津琼人才战略帮扶项目,已选派2期35人赴天津学习。出台《海南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全省"备案制"、"区域注册制"、省外医师多点执业、团队多点执业等举措,促进人才流动和资源下沉。

五是医疗健康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上半年全省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速%;招商签约项目23个,签约额445亿元,超过上年全年%。三亚市中医院作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机构)建设单位,筹建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努力将中医打造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新名片。

此外,配合海南农垦改革,农垦医疗卫生机构移交地方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建设进展顺利,率先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全覆盖、医疗责任险全覆盖,成立医疗纠纷法庭和医患关系研究会。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朱涛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以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把医保体制改革作为医改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全民健康保障服务的新路径。

一、创新管理体制,突出"三医联动",全面整合服务职能

一是整合机构,搭建联动平台。今年4月,以原市城乡医保经办人员为基础,组建了市政府直属的健康保障局,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工作平台。

二是整合职能,夯实联动基础。将分散在人社、卫计、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制定调整和集中采购配送结算、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监管、医保基金支出管理、大病医疗救助等多项职能,一次性划转整合。

三是整合规范,明晰联动流程。以医保基金的管理作为"三医联动"的基础,把药品采购结算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将医疗服务行为监管与医保综合管理统筹进行,努力解决制度衔接和经办程序繁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

二、健全运行机制,强化统筹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基本医保统筹协调机制。按照政策一体化、服务一站式的思路,健康保障局有机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职能,全力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实现"六统一"管理;全面简化优化报销程序,实行一个窗口办结,使城乡居民享受公平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二是建立定点机构协议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健康保障局围绕人员资质、管理制度、设备配备、医疗行为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签订年度服务管理协议;实行严格定期考核,对不合格的采取警告、扣款、取消定点资格等惩处措施,推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三是建立药品耗材供应保障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和使用监管制度,落实药品分类采购、高值耗材阳光采购,对价格高、疗效不确切的临床用药重点监控,挤压价格水分。在2012年全面实现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从今年7月1日起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2012年下降了7%。

四是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控机制。按照总量控制、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坚持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对全市3148项医疗收费项目进行了有序调整,降低大型设备检查及化验费用,提升体现技术劳动价值的收费标准。科学确定公立医院费用增长控制指标,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和医生"八八排队"评估监测制度,医疗费用增幅较2012年下降12%,百元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费下降到元。

三、用好基金杠杆,推进分级诊疗,全面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推行基于不同病种的分级诊疗。通过开展医联体试点改革、市县乡一体化管理、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多项措施,基本实现"技术、基金、患者"三下沉。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分级诊疗病种,明确市级、县级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诊治的病种,符合诊断标准的医保患者,原则上首先在参保地相应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实行逐级转诊,越级诊疗大幅降低报销比例,引导形成合理的就医秩序。

二是推行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以单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支付方式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单病种已达到450种,探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三是推行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执行统一的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基金由健康保障局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独立核算,防范运行风险,提高使用效率。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实际补偿比%。

陕西省延安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矿玲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深化医改,通过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负担。

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紧密型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

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统筹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2013年12月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和洛川、延长、志丹、宜川4家县医院,实行人、财、物和业务一体化管理。制定了医疗集团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理事会、总医院两级管理体制,总医院设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理事会主要对总医院进行年度考核,并对集团成员资产、服务和价格进行监管。通过组建延安医疗集团,探索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使集团内县级分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实现"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二、实行管办分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按照"政府监管、管办分离、自主办院"和"放权、让利、支持"的原则,总医院自主管理和运营各分院,决定分院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分院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由总医院商县政府聘任分院行政领导,组建分院领导班子,由分院聘任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赋予总医院、分院充分的自主办院权和经营管理权,有效盘活基层医疗资源。一是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与2013年集团组建前相比,2016年4家县级分院总门诊人次增长%,出院人次增长%,出院手术例数增长%。二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效显现。帮助分院建成市级重点专科13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76项,指导手术500余例,培训业务骨干650余人次。与2013年相比,2016年各分院县域外转诊率平均下降25%。三是就医秩序日趋合理。大医院患者回流,市域内三级医院就诊压力缓解。与2015年相比,2016年总医院门诊人次下降%、手术量下降%,分院门诊人次平均增长%、手术量平均增长%。

三、强化运行保障,推动医疗集团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保持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不变,保障分院基本建设、人员工资、运行经费和政策性亏损,支持分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医学科研工作。政府对分院历史债务审核认定并逐年消化。集团组建以来,市财政安排集团专项资金4300余万元。定期对分院经营收益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建立发展激励机制。总医院可从分院业务收入增长部分中筹措集团发展基金,统筹用于集团和总医院及分院的发展建设。总医院和分院在医疗信息网络、业务指导中心、优势学科专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实行共建共享,搭建了总医院与分院医疗卫生综合信息平台,集团内医院远程影像会诊、教学、培训系统建成运营。三是建立人才培养流动机制。依托总医院和延安大学医学院,建立全市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和集团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实行分院领导和下派专家公开选拔,对下派人员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总医院向分院常年派驻专家,分院常年选派业务骨干到总医院进修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经过努力,4家县级分院成为市级医疗服务区域副中心,对县域重点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延安医疗集团带动下,正在组建以延安市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第二医疗集团,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彦

2017年4月8日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总体平稳有序,符合预期,反响良好。基层诊疗量、技术劳务收入、可分配收入、医保保障和医疗救助力度出现了"五上升"局面;药费和药占比、二三级医院诊疗量、大型设备检查费、医保患者负担则出现了"五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调查显示,%的患者支持改革,%的患者认为医改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患者对医疗收费持肯定态度,90%以上的患者满意就医状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健全高效运管体制。成立了北京医药分开改革协调小组,李斌、蔡奇同志担任双组长,有关部委、军队武警和北京市共同组成,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有关部委和军队武警及各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改革,广泛动员群众,立体深入宣传,形成巨大合力。

二是坚持三医联动,强化部门协同。围绕医疗、医药、医保,统筹制定了近30个改革文件,包括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实施药品阳光采购,挤压药品价格的虚高空间;按有升有降和发展短板原则,规范调整435项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使价格反映成本等,还包括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改善医疗服务、加强综合监管、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综合改革措施。

三是系统整体谋划,同城同步推进。坚持属地原则,按照统一部署同步启动改革。除市区所属公立医院外,还包括社区卫生机构、军队武警、国企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所管医院,政府购买服务和城乡基本医保定点的非公医疗机构采取协议方式自愿参与改革,改革规模达到3700多所。

四是提升保障水平,加强救助力度。将医事服务费纳入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生育保险报销范围,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实施按床日付费,规定支付上限,减轻个人负担。将社会救助对象的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封顶线提高50%。城乡医保患者个人负担总体下降,社会救助对象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人均负担减少30%左右,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五是加强科学监管,践行精细管理。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精心设计监测评价指标,全面及时掌握改革态势。加强对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价格与收费、医院管理、费用报销等监管力度,巡查医疗机构近6000所次,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

六是改革改善结合,提升服务体验。从群众预约挂号开始,到知名专家团队服务,优化诊疗程序,改善服务设施,再到推送诊疗结果信息,加强营养配餐等都进行了设计和安排。全市16个区社区卫生机构实行了"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新方式;减免了850万60岁以上本市老年人医事服务费个人负担部分;打通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患者在一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就诊的用药目录,使300万人受益,减少了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

七是改革成效显现,费用稳中有降。分级诊疗建设成效显现,与去年同期相比,三级、二级医院门急诊量分别减少%和5%,一级医院及基层机构增加%。门急诊副主任、主任医师号就诊减少%和%,看专家难问题有所缓解。医疗机构总费用上涨仅%,门急诊次均药费和住院例均药费下降。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得以优化,二三级医院药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2%下降到34%,技术劳务收入占比增加,可分配收入增多,且趋势良好。通过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中医、儿科、妇产、护理、传染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

广东省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

近年来,深圳在深化医改中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多元化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加强支撑保障,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管理。

一、健全政府、社会、行业"三个主体"监管体系,强化综合监管

一是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将卫生行政部门从对公立医院微观事务管理中脱离出来,突出行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制定等全行业监管职能。推进公立医院政事分开,成立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履行办医职能,协调政府各部门落实财政投入等政策,实施绩效考核,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

二是强化行业自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累计取消转移下放医疗卫生行政职能事项34项。鼓励行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事项,以立法形式明确医师协会承担执业注册、医师考核等职能。市医师协会、医院协会引进保险经纪公司,推动医师执业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公立医院综合评价,以更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全方位公开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收费价格、医疗质量评估、服务满意度、卫生监督执法结果等信息,拓宽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二、创新标准化、信息化、常态化"三化"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

一是打造行业监管"深圳标准"。以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率先制定中医馆、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设置标准;编制13项中医药标准,其中7项获得ISO标准立项,3项成为国家标准。出台医疗卫生质量评价、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服务等规范标准。制定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化标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是构建信息化监管网络。以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收付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等信息编码规则对接,实现对医疗行业服务规范、质量管理、费用控制的精准监管。建立基本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实现对医疗机构及参保人医疗行为的全流程智能监控。建立公立医院综合监管平台和"五权"(决策、人事、财务、采购、设备)监管系统,实现对公立医院的实时监控和常态化考核。

三是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联动,强化注册登记、执业许可、日常运营等动态监管。实施医疗机构、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和"黑名单"制度,依托卫生综合监管系统,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公共场所、职业卫生等领域推行量化分级监督,防范管控行业关键风险点。

三、加强立法、制度、执法三大保障,夯实监管基础

一是突出立法先行。出台地方综合医疗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对执业管理、纠纷处理、医疗监管等作出明确规定。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先后制定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控制吸烟条例、心理卫生条例等法规,以法治固化医改成果。

二是突出制度约束。严格落实处方点评、阳光用药信息登记报告等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定期通报机制,推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引导医院主动规范诊疗、控制费用。开展药品集团采购改革,1046种常用药品采购价格综合降幅超过%,预计一年可降低药品采购费用亿元。

三是突出执法支撑。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强化"网格化"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印发管理办法,开展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

浙江省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南芬

2012年以来,宁波市把耗材采购机制改革作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突破口,从规则创新入手,探索推进耗材集中采购工作,使患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创新实施"三步评审法",以保证耗材质量、降低耗材虚高价格为目标,将采购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资质评审。对供应商资质设立若干审核要素,赋予相应的分值,由计算机对供应商资质要素进行评分,按得分从高到低确认入围名单,避免供应商入围环节的人为因素干扰。

第二步:品牌遴选。由监督部门当日随机抽选25名专家,独立对资质入围品牌进行投票,按得票多少遴选价格谈判的入围品牌。这种做法充分考虑了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尊重临床医生的意见,提高医务人员在采购中的参与度。

第三步:价格谈判。由价格谈判专家按同质低价、降价幅度、价格谈判结果满意度进行现场议价。议价采用"多轮报价、逐轮淘汰、现场公布"的方式,确定拟成交产品,充分调动供应商竞争降价的主动性,确保优质低价产品成交。

二是设定产品成交四项原则,促进公平交易,防止投机取巧。包括:成交产品价格不得高于同规格淘汰(出局)产品价格;非全系列产品成交,在同一系列产品中,选择临床常用低价品规,防止供应商投机;同一产品的成交价格相差一般不超过5%,防止高价产品抢占市场;可替代,对高价位竞争不充分的产品,尽量选用可替代的低价位产品。

总的看,我市耗材采购机制改革成效显著,实现了"三降一升"。一是医用耗材采购价格明显下降。共组织完成五批次1436个产品的集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为%。同时,在市级医院对单价2000元以上的高值医用耗材实施零差率销售。据测算,实施集中采购后,全市公立医院每年可节省耗材费用亿元。二是耗材均次费用显著下降。随机跟踪抽查市、县(区)8家医院,颅骨修复术耗材均次费用平均下降幅度达%。三是耗材使用数量明显下降。集中采购在降低虚高价格的同时,也减弱了部分医务人员滥用耗材的动力。如手术用止血材料,每手术人次止血材料使用数量平均下降%。四是国产耗材使用占比明显提升。第三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成交的404个产品中,51%为国产产品。

二、主要体会

(一)要克服来自各方的阻力。耗材采购机制改革是对既得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多方利益,需要面对和克服系统内外来自多方的强大压力。改革者要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担当精神,严格按规则办事,才能保证耗材集中采购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要强化购销合同管理。一是加强对供应商和配送商的日常监管,要求按成交结果及时足量配送。二是加强对医院日常采购行为的监管,坚持"网上监管、每月通报",提高医院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三是有效限制目录外采购,明确提出"不备案采购为原则,备案采购为补充"的要求,严格耗材备案采购程序。

(三)要制定配套政策支持。深化耗材采购机制改革需要"三医"联动,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同步协调推进。我市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本医疗保险付费管理、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和控制医药费用经费补助等方面制定了配套文件,这些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医院参与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政策的叠加效应。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改革。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医改经验和做法,并亲自与世界银行商定在福建、安徽两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刘延东副总理多次亲赴一线深入调查研究,要求我们在更高层面、更广深度强化医改经验总结和推广。国务院医改办与有关部门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调推进福建等11个省份开展综合医改试点,聚焦重点、找准痛点、放大亮点,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力提升了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有力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我们积极发挥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鼓励和支持试点省份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研究解决改革中的瓶颈问题,总结提炼好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改革成效。去年,我们总结提炼了包括福建省和三明市等地区在内的8个方面24条改革经验,形成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已由中办、国办转发。同时,形成15个典型案例,由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各地正在贯彻落实。

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路,着力推动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进而推动实现"三医"联动,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为其他综合医改试点地区和全国树立了样板。按照"功能整合、机构相对独立、三医联动、提升效能、多方受益"的思路,福建省将医保政策、药品采购和配送、医疗服务价格等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相关要素和管理监督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集中行使,实现政策的顶层融合,为联动改革提供了有力抓手。医保已在实践中发挥出重要的杠杆和引擎作用,"腾笼换鸟",带动了各项改革。福建省的改革做法符合实际,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我们已在三明召开3次现场会、举办19期培训班,5500余人次参加培训和现场参观学习。目前看,地方普遍认可福建经验,一些省份和地区正在积极借鉴推广。

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推广医改典型经验十分重要,十分及时。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刘延东副总理重要指示精神和本次会议要求,发挥典型经验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医改纵深发展。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国医改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和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医改在基础性、关联性、标志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二、进一步推动医改典型经验落地见效。一是抓典型培育。跟踪掌握各地医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细致解剖"麻雀",指导地方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并加强对更多医改典型经验的挖掘和培育。二是抓宣传推广。加大对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全面介绍典型地区的具体做法和主要成效,使各地学有榜样、干有模板,更好地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协调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凝聚共识、政策配套、增强合力,支持地方大胆突破,树立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四是抓督促指导。推动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地区推广福建等地典型经验,发挥试点探索、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进一步推动各项医改任务全面完成。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国务院安排的70项年度具体医改任务和刘延东副总理在今年全国医改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10件实事,建立台帐,加强督察督办和考核评价,对账销号、到点验收、定期通报,确保完成"立柱架梁"任务,确保重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47 3777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