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2025年全市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编制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浩渺 分享 时间:

强调全市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重要性,推动精简人员编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政务服务更高效便民。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长在2025年全市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编制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市长在2025年全市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编制工作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市级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编制工作动员会议,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部署的关键举措,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也是破解当前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迫切需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党组,就扎实推进这项改革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改革重大意义,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民生改善需求、风险防范挑战等多重任务,另一方面市级机关内设机构存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人浮于事等问题,部分领域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现象并存。

这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厘清职责边界、精简人员编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从政治层面看,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从发展层面看,这是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内在需要;从群众期待看,这是解决推诿扯皮”“层层加码”“政策空转等突出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需求。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牢改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的意识。要认识到,这次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和人员裁减,而是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实现职能配置更科学、权责关系更明晰、运行机制更顺畅。要坚决破除改革就是动奶酪”“精简编制就是甩包袱等错误认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二、准确把握改革重点任务,确保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精准优化

这次改革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重点把握好三个维度:

第一,突出职能转变,构建权责清晰的职责体系。 以三定规定为依据,对市级机关内设机构进行全面梳理,重点解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权责脱节等问题。比如,在产业发展领域,整合分散在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的同类职能,组建产业链服务专班;在民生保障领域,将教育、医疗、社保等部门的审批服务职能集中至民生事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同时,建立职责清单负面清单,明确每个机构的职责边界,杜绝缺位”“越位”“错位

第二,强化协同联动,打造运行顺畅的体制机制。 针对跨部门、跨领域事项,建立扁平化+专业化的协调机制。例如,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由市级领导牵头成立项目攻坚指挥部,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在应急管理中,整合公安、消防、气象、水利等部门资源,构建大应急指挥体系。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第三,坚持精简效能,实现人员编制的科学配置。 以严控总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目标,对人员编制进行精算管理。对职能弱化、任务饱和的机构,按一定比例核减编制;对新增重点领域,通过内部调剂解决编制需求。例如,将市直机关5%的行政编制和10%的事业编制纳入周转池,用于保障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同时,建立编制使用评估机制,对连续3年考核末位的单位,按比例压缩编制,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改革中,要处理好的关系,既要做减法精简冗余机构,也要做加法强化重点领域;处理好的关系,既要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处理好的关系,既要确保改革平稳推进,也要鼓励基层创新突破。

三、稳妥推进改革实施步骤,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有效落实

这次改革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摸底调研(即日起至2月底)。 各部门要成立改革专班,对照改革方案开展自查,重点梳理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人岗不适等问题。由市委编办牵头,会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市级机关内设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穿透式调研,形成问题清单”“改革清单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组织实施(3月至6月)。 各部门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三定调整方案,明确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重点把握三个环节:一是职能重构,对相近职能进行合并同类项,对交叉职能进行明确主责方;二是机构重组,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该转的转,确保机构数量精简15%以上;三是编制重配,打破编制部门化思维,建立编制跟着职能走、人员跟着编制走的动态调整机制。

第三阶段:评估验收、巩固提升(7月至12月)。 由市委改革办牵头,对改革成效进行量化评估,重点考核职能优化度、协同高效度、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对改革不到位、群众意见大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同时,建立改革后评估机制,定期跟踪改革效果,防止反弹回潮

改革中,要处理好改革力度干部承受度的关系。对精简下来的干部,要通过转岗培训”“挂职锻炼”“职级晋升等方式妥善安置,对临近退休、符合政策的干部可实行弹性离岗,既保证改革力度,又体现组织温度。

四、强化改革组织保障,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这次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注度高,必须强化组织领导、责任担当和纪律约束。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市级层面成立由我和市委书记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专班推进。各部门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对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领导小组研究解决。要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机制,确保改革按照时间节点推进。

二是强化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 市委编办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做好政策解读、方案审核、督促检查;组织部门要加强干部人事统筹,确保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确保改革成本可控;审计部门要加强编制使用效益审计,防止编外循环”“吃空饷等问题。各部门要树牢一盘棋意识,主动配合、协同攻坚,杜绝推诿扯皮”“各自为政

三是严明纪律规矩,确保风清气正。 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红线要求,严禁借改革之名增设机构、提高规格、超配干部。市纪委监委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改革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借机突击进人、违规设置职务名称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同志们,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这次改革是动奶酪更是强筋骨,是刮骨疗毒更是固本培元。全市上下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我相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改革攻坚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47 450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