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纪律意识,推动作风转变,确保政务清明,促进干部责任担当。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纪委书记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纪委书记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在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我们组织这次读书班,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查找解决贯彻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今天,我就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谈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举和突破口,以钉钉子精神紧抓不放,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增强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
第一,深刻认识"四风"不除、正气不彰的政治风险。当前,从国际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国内看,我们正走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处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千钧重担之下,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斗争本领。"四风"不除、正气不彰,会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严重影响政治生态,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政治风险。作为纪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第二,深刻认识反弹回潮、卷土重来的现实风险。"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经过持续高压整治,特别是享乐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作风顽疾土壤未消、病根未除。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疲劳综合征",认为现在作风问题少了,监督检查可以适当"松口气";有的"四风"问题转入地下,花样翻新、隐形变异;有的基层干部存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问题。这些都表明,一旦松口气、歇歇脚,"四风"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第三,深刻认识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演化风险。不正之风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与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实践表明,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破窗效应",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往往源于小事小节失守,违法犯罪大多始于"四风"问题。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显示,"四风"问题与腐败案件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很多腐败案件都是从吃喝玩乐、收送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开始,最终演变为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纠治"四风"事关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巩固拓展。如果不抓早抓小,"四风"的病原体就会演化成为腐败的大祸患。
第四,深刻认识盲目乐观、懈怠松劲的疲态风险。经过长期努力,纠治"四风"形势不断向好。但面对取得的成绩,要特别重视"疲劳综合征"的问题,始终保持警惕警醒,防止出现麻痹大意、警惕性下降,敬畏减弱、侥幸心理滋生,定力不足、较真不够等问题。我们要清醒看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定力、寸步不让,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抓下去。
二、把严的主基调贯穿纠治"四风"全过程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精准把握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特点和表现,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保持高压态势。
第一,针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享乐奢靡之风实质是贪图安逸、物欲膨胀、追求享受,积习深、花样多、惯性大,必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坚持抓顽疾治通病,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顽瘴痼疾,严查快办、猛药去疴,始终保持强大震慑。坚持抓在早治初病,紧盯"会所中的歪风""天价茶中的乱象"等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坐大成势。坚持抓隐形治新病,紧盯变着法子"吃老板""吃公函"、在行业协会违规报销"打掩护"、借快递物流"隔空收礼"等新动向,创新监督执纪方式,打好明察暗访、数字赋能、部门联动的组合拳。近年来,我们通过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行为,有力纠治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的苗头倾向。
第二,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靶向纠治、综合施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披着政治正确的外衣,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消磨的是奋斗意志、损害的是党群关系、贻误的是发展时机。坚持"恒温""恒劲"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政策执行有温差,严肃查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罔顾实际乱决策、空喊口号假执行、敷衍应付打折扣等问题,以有力监督推动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政绩观有偏差,注重推动从思想观念、领导方式上找根源、抓整改,严防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的功利行为。聚焦基层减负有落差,把作风建设基层观测点作为识别风向、精准预警的监督前哨,以下看上、上下共治,形成监督、整改、治理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文山会海、检查考核过多过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第三,以监督执纪问责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作风问题。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取信于民。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强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整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建立健全"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集中有效纠治吃拿卡要、挪用侵占、虚报冒领等"微腐败"和推诿扯皮、久拖不办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做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群众在作风建设中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以系统思维统筹纠"四风"与树新风,促进作风建设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机制。
第一,以"关键少数"引领新风正气。领导干部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也是社风民风的引领者。只有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转变作风,才能以上率下、上行下效。要推动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发挥"头雁效应",带头轻车简从调查研究,带头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带头廉洁治家、廉洁修身,注重小事小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作表率、当示范。
第二,以制度机制培固新风正气。纠治"四风",落点在"治",关键靠"制"。要重点聚焦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四风"问题,深入检视背后的制度、机制成因,以建章立制促常治长效,推动完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津补贴发放等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让制度规定"长牙""带电",不断压缩"四风"生存空间。当前,要结合学习教育,深入梳理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机制,查漏补缺、健全完善,强化制度执行,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
第三,以监督检查保障落实。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用好"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要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结合起来,不断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加强通报曝光,发挥警示震慑作用。特别是要紧盯重要节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节日期间"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要保持惩治"四风"问题的高压态势,对顶风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第四,以廉洁文化涵养新风正气。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弘扬时代新风正气的基础性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更好把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洁教育贯通起来,进一步创新载体、建强阵地、丰富供给,特别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自觉修心修行、严格家教家风,以实际行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根本上解决"不想腐"的问题。
第五,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推进纪检监察系统作风建设。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要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持续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防止"灯下黑"。要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着力打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坚强保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任重道远。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持续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以优良作风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组织部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专题研讨发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