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2024年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云海 分享 时间:

强调农牧民增收与转移就业的重要性,推动政策落实,提升技能培训,促进产业发展,确保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在全市2022年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动员各级各部门紧盯年度既定增收目标任务,严格按照《XX市关于促进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要求,坚定信心、踔厉奋进,确保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刚才,XX县(区)和XX个相关成员单位分别汇报了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大家谈得很好,我都赞同。下面,我就如何持续高位推动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代表市委、市政府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促增收

2021年,全市农牧民增收和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增速为XX%,农牧民增收、转移就业增收考核均为优秀等次,分别荣获"2021年度全区农牧民增收XX"和"2021年度全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XX"荣誉称号。2022年第一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XX%,高于全区XX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实现了开门红。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离不开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的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与合力推动,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XXX主要领导嘱托,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牧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任务的异常艰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家、自治区、兄弟地市仍有差距。如2021年与全国平均水平(XX元)相差XX元,与全区平均水平(XX元)相差XX元,与全区倒数第二的XX市平均水平(XX元)仍相差XX元;从第一季度全区XX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看,尽管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区前列,但增量不及其他地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XX元,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差XX元、与最高的XX市相差XX元、与倒数第二的XX市仍相差XX元,在全区垫底,这就说明绝对量与XX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高度重视,增速仍需提速。二是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仍存在思想重视不够、部门协调不顺、工作联动不畅、工作举措不多等问题;个别单位、部门对农牧民增收工作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县(区)工作专班未成立,农牧民技能培训不够精准,培训内容与市场岗位需求街接不够紧密,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在落实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目标上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宣传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县(区)人民政府对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政策宣传的广度、深度、频次不够,乡(镇)、村(居)对农牧民转移就业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致使农牧民转移就业积极性不高;部分农牧民群众故土难离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接受技能培训,不愿走出农田牧场,不愿自主就业创业,仍存在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四是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和转移就业基础数据台账及综合性数据库亟待建设,以促增收和转移就业为目标的调查研究亟待开展。这一点全市各县(区)、相关部门要学习八宿县的做法和经验,从县到乡(镇)、村(居)建立了一套套图文并茂的台账,清晰明了,很有见鉴作用。五是农牧民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县(区)、乡(镇)层面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仍有待提升,群众主要以自发性、零散性、短期性、体力型就业为主,向组织型、规模型、长期型、技能型稳定转移就业转变难度较大,有市场无劳力、有岗位无技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劳务输出组织建设仍需加快推进,劳务输出组织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为此,我们要大力实施民生安市战略,紧密结合"XX工程",持续推行XX计划、"XX"、"XX"和XX工程,认真把握农牧民增收和转移就业工作形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农牧民就业、增收工作,推动工作重心向一线下沉,在稳就业、保生产、促改革、强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确保各项增收任务圆满完成。

二、细化目标任务,多措并举促增收

自治区明确提出,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XX以上,XX市也明确了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为XX以上。为此,我们要持之以恒落实好就业增收措施,引导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一)围绕"一个主题"抓增收(即:增收致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唯有扎实做好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盯增致富目标任务,牢固树立"走在前、做表率,跳一跳、摘桃子"的工作思路,真正把自身工作的职能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切实把群众增收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里、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群众受益上,全力以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二)突出"两个方向"抓增收(即: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富脑袋是精神财富的繁荣,让百姓"心有所寄",是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富脑袋一定要持续解放干部思想,深入研判形势,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增收举措;要千方百计转变群众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补齐"精神短板",摒弃"等靠要"、歧视服务业等落后思想,引导群众逐步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努力通过提升劳动技能水平,自觉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要树立"节约开支也是增收"的意识,培养理性消费习惯,补齐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精神短板。富口袋是物质财富的积累,让百姓"身有所栖",是物质条件的改善,不排除存在致贫返贫的危险。富口袋要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力度,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要立足全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筑牢安全屏障、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发展布局,配套建设一批种养业、加工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短平快"的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实现增收;要推行各级政府、施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劳动力"六位一体"劳务输出模式,通过"政府+劳务市场主体+务工联队"和"政府+企业+劳务联队"的模式,持续增强农牧民群众组织化转移就业程度。

(三)紧扣"三大抓手"抓增收(即:产业、就业、创业)。一是聚焦特色产业抓增收。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产业促增收。紧扣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促增收,2022年全市XX、XX、XX存栏量务必要达到XX万头、XX万只、XX万头目标,确保牲畜出栏率达XX%;葡萄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产量达XX万吨;XX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XX万亩,粮食产量保持XX万吨,其中XX产量XX万吨;蔬菜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以上,上述工作任务分解已在《方案》附表中做了明确,各县(区)、相关单位要以此为依据,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围绕绿色发展促增收,2022年全市计划投资XX亿元用于XX、XX等清洁能源开发,各县(区)、相关部门要抓住XX产业发展的历史性契机,认真谋划、主动对接,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XX服务业(类)的专合组织,带动群众增收就业。依托开放融合发展促增收,立足"东融、西接、南联、北拓"开放发展策略,提升XX产品入XX能力,年内新增XX家外贸企业,力争进出口额增长XX%以上;实施"XX"计划,力争2022年旅游接待人数达XX万人次,实现收入XX亿元。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促增收,2022年,全市计划新增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XX家,总数达到XX家,经营收入再提高XX%,带动农户XX户以上,人均增收达到XX元;新增培育龙头企业XX家,总数达到XX家,经营收入再提高XX%,带动农牧民增收XX万户以上,人均增收达XX元。推行扶贫产业分类定级、提档升级,按照"巩固提升一批、扶持做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转产止损一批"的要求,明确每个产业项目的县(区)包保负责人,压实责任、定期调度,推行扶贫产业分类定级、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XX个产业扶贫项目后续运营管理能力,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造血"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二是聚焦群众就业抓增收。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抓就业就是抓民生的就业理念,积极构建就业大格局观,坚持从全市大局出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群众就业增收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2022年全市计划开展农牧民培训XX万人次,其中"以工代训""订单定向式"培训人数不低于总培训人数的XX%;拟建立农牧民转移就业基地XX家,每个县(区)成立XX劳务派遣公司,转移就业XX万人,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XX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XX%,力争实现劳务创收XX亿元。大力提升工程领域务工量促增收。2022年全市XX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XX个,XX建设项目XX万亩、农牧业防抗灾物资储备库建设XX座,XX项目XX个标段预计需混凝土工、机械司机、汽车司机、修理工、模板工、钢筋工、木工等工种XX人,挖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机械XX台,转运土方XX万立方,转运车辆XX辆,XX工程二期建设可提供XX余个用工岗位,各类机械、车辆XX台。结合上述项目实施,各县(区)要主动作为、切实担当尽责,积极联合人社部门、用工企业等开展岗位需求对接、技能培训、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提高组织化转移程度,配套建设一批餐饮服务业、加工运输业等"短平快"的家门口产业,带动群众增加收入。致力于培训新型农牧民,2022年要完成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XX人,培育农业农村致富带头人XX人,激发群众参与增收的热情。还要加强培训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农牧民培训考核办法,提升培训质量,做好就业推荐,着力提高参训率和就业率。加大服务行业岗位开发力度,2022年全市开发各类就业岗位XX万个,其中,吸纳农牧民就业XX人次,确保吸纳农牧民用工量达到XX%以上。做好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要精准摸排全市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建立毕业生就业创业数据库,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统筹好市场就业和区外就业,确保本年度区外就业率XX%以上、总体就业率XX%以上,积极做好XX区2022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XX市XX人的招录工作。三是聚焦群众创业抓增收。按照"抓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思路,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采取"意愿摸排+创业指导+创业鼓励+资金补助"的路径,鼓励农牧民(含返乡农牧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以创业促就业。结合各县(区)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县(区)级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差别化、定制化创业指导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型能人、劳务组织型能人、私营商贸型能人、工匠技能型能人、合作社带头人等,打造一批增收领军人才,带动群众增收,争取年内培养经济型能人XX人,实现"人才强福"。

(四)提升"四大收入"抓增收(即: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各县(区)、各部门要采取具体的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增收管理水平,将增收目标细致梳理,合理分解落实增收指标任务,确保实现均衡增收。一是持续巩固提升经营净收入。2021年全市农牧民经营净收入XX元(较2020年XX元增加XX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XX%,在四大收入来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位列第一。目前全市农牧民群众经营性净收入来源偏向村集体经济收入,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收入、牲畜出栏等方面。如2021年村集体经济数量XX个,参与经营群众XX人,增收XX万元;全年牲畜出栏量XX万头(只),实现收入XX亿元。2022年,我们要在进一步摸清全市农牧民群众经营性收入来源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已产生增收效益的产业和项目,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的产业和项目,拓展农牧民群众经营净收入增收渠道。在交通、水利、住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开发、绿色工业等项目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吸纳本地大学生、农牧民群众就业。积极与辖区内涉旅企业协调,鼓励景区景点、家庭旅馆、宾馆饭店和旅游产品加工等涉旅企业通过旅游项目建设、生态岗位安置、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等方式,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旅游经营服务,吸纳更多本地群众就业。要提质发展高原生物产业,继续推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等运营模式,围绕XX养殖、XX养殖、XX养殖改良、XX产业发展、XX建设等目标任务,积极培育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围绕市委确定的XX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园区建设,符合群众的项目交给群众实施,群众能自办的产业交给群众自办,确保群众享受到园区建设发展的红利。

二是多措并举提高工资性收入。2021年全市农牧民工资性收入XX元(较2020年XX元增加XX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XX%,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位列第二。为进一步拓展农牧民群众工资性增收渠道,我们要立足全市就业市场需求,开发各类就业岗位不少于XX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达XX万人以上。要不断扩大"以工代赈"范围,大力培育"1+N"高资质农牧民施工队(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农牧民施工队共计XX家,其中XX区XX个、XX县XX个。。。。。。),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尤其是XX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承建能力,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实施技能精准培训,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技术工种)XX万人以上,其中"以工代训""订单定向式"培训人数不低于总培训人数的XX%。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争取年内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XX家,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达到XX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XX个。三是稳步提高转移净收入。2021年全市农牧民转移净收入XX元(较2020年XX元增加XX元,增速为XX%),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XX%,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位列第三。如何提高农牧民转移净收入是群众增收的一个"热点"和"关键点"。要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农牧区全面推行惠民政策主动告知到人机制,推动政策精准覆盖和便利兑现。要完善产业奖补政策,对优势产业、生态产业实施重点倾斜;继续实施好民生兜底保障性工程,建立健全财政对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市本级掌握资金的X%和XX资金的XX%以上向农牧区倾斜。目前我市可以预测的农牧民转移净收入主要增长点为:2022年涉及惠民补贴民生项目共XX项,其中直接补贴XX项涉及资金XX亿元,间接补贴XX项涉及资金XX亿元,直接补贴资金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预计为每人XX元/人,这取决于要看我们工作是否到位,在按时足额发放上需要发力。四是千方百计提高财产净收入。2021年全市农牧民财产净收入XX元(较2020年XX元增加XX元),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XX%,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最低。主要原因在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推进相对迟缓,如2021年全市耕地面积XX万余亩,农村土地(耕地)流转面积仅XX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XX%。为此,我们要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趋势,针对闲置土地、集体统管土地和农户所承包的荒山、荒坡、荒田,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采取返租承包、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合股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进行开发利用。要加快推进集体产权抵押融资、集体资产股份转让与退出等改革探索,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对农村集体资产更多权能。要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保障促增收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起使,注重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监督考核、统计分析、典型引领服务保障增收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和乡(镇)要比照市级增收专班,对应成立农牧民增收专班,定期研究分析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保障,明确任务分工。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紧盯目标、实干苦干,确保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增收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二)强化责任落实。县(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定期研究,抓好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县(区)、各部门要围绕市级下发《工作方案》,结合各县(区)、各部门实际,制定本县(区)、本部门增收工作方案,紧盯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画好施工图、时间表、路线图,认真履职尽责,确保农牧民增收工作落地见效。

(三)强化监督考核。市、县(区)、乡(镇)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督导方案、细则,加快建立健全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督查制度,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会商、定期一通报"制度,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将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纳入各县(区)、乡(镇)、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年终党建考核等重要内容,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倒逼落实,实行半年通报、全年考核制,对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目标任务未完成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约谈和问责。

(四)强化统计分析。统计调查部门要全面贯彻"应统尽统"法定职责,按照《关于做好XX市城乡居民收支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别是要以今年样本轮换为契机,科学合理布局新抽样调查样本点,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对此,新样本点被抽中县(区)、乡(镇)要高度重视、大力配合,全力支持,确保调查点有亮点、有特色、做到数据准确可靠、全面。要准确掌握全市农牧民收支的具体内容和详实数据,健全农牧民收入统计调查机制,提高统计调查的科学性,如实准确反映全市农牧民收入情况,并做好收入分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全面加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统计,系统掌握劳动力转移动态及具体流向。还要加强农牧民增收情况调查研究,密切掌握增收动态,及时发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共享。

(五)强化典型引领。要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定期召开全市农牧民群众增收工作总结研商会,对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县(区)、乡(镇)、单位进行表扬,对进度滞后、效果不佳的县(区)、乡(镇)、单位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发挥榜样示范和激励引领作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运用网络、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按照"电视上有解读、报刊上有文字、站台上有摘要、公路沿线有标语、县(区)有实措"的宣传工作理念,突出宣传好中央、区党委、市委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转变农牧民群众增收观念,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致富理念,全面宣传兄弟省市及周边地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重点推广本市农牧民增收工作中的先进典型事例,为全市农牧民增收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同志们,坚定不移推动共同富裕,持续稳定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我们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援藏省市的鼎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进下,发扬"XX精神""XX精神""三牛精神",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围绕"增收致富"这一主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实现,以实干快干破除千难万难,以知责担责创造增收奇迹。

47 3662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