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交流发言巧聚社会资源为基层赋能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交流发言:巧聚社会资源为基层赋能
今年以来,我区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慈善资源,以社区基金为小切口,巧聚社会资源,为基层治理添人气,助力基层减负赋能。
建机制破难题。为充分发挥社区基金作为公益项目“资金池”的作用,区通过在区慈善总会设立“社区·益基金”,破解社区经费紧张问题。一是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区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关于设立“社区·益基金”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为社区基金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机制促动。通过项目化申请、规范化评审、社会化评估、信息化公开“四化”工作法,健全基金运转机制。按照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社会组织“接单”、志愿者“办单”、居民“评单”的闭环流程,确保了社区基金的规范运转。三是监管加持。制定《社区·益基金项目运转流程》,按照“有协议、有管理、有成果、有审计、有公开”的“五有”标准,建立“区—镇(街)—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分工协作、共建共管,真正把基金用到难处、救到急处、落到实处。承接全省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现场会,推广“社区·益基金”经验做法。
聚资源增人气。为满足社区居民日趋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改变社区“单枪匹马”、独自作战的局面,区以社区基金为载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一是慈善资源聚力。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动员辖区内企业、共建单位、爱心商户、党员群众等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城区47个社区募集资金70余万元。在捐赠活动中增强了社会各界对社区的关注度,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二是社会组织发力。社会组织通过承接“社区·益基金”项目,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项目的策划、实施、监管,在实战中增长才干,提高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能力。目前,全区共有25个社会组织承接了35个“社区·益基金”项目,充实了社区力量。三是志愿者助力。通过“社区·益基金”项目,聘请专业老师,对社区工作者及报到党员、热心居民、外卖配送员等志愿者进行赋能充电。截至目前,培育1100多名志愿者骨干,为社区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办项目拓服务。为解决社区服务面广、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通过“社区·益基金”项目,把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办,减轻社区负担。一是实施特色项目,解决社区急难愁盼。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人群,实施养老、助残、抚幼、心理抚慰等8个项目,其中新城社区以“幸福银龄乐”为主题,实施“巧手折纸”“戏曲大家唱”等项目,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接,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社区事务,开展便民项目,提升居民参与意识。二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实现社区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初心。北山社区“坐”享幸福项目,在居民小区安装了12组便民座椅,成为居民休闲拉呱的好地方,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三是开发矛调项目,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着力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开发矛调类“社区·益基金”项目,培育了40多支社区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纠纷调解和热线处理等工作。入驻学苑社区的弘正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了国学、心理、调解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普法宣传30余次,调处纠纷60余起,切实减轻了社区矛盾调解压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