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和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热情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协同推进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有助于破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难题。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浅见。
全方位发力,促进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就业观念决定就业行动。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首先应深入开展好就业观教育。把就业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观教育不是就业前的“临门一脚”,而是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高校应把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挖掘思政课程的就业育人元素,加强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传承弘扬,引导学生向时代楷模和行业先锋学习,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树立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建功立业的职业志向,争做积极就业的行动者。把就业观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应注意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择业观教育。首先,父母应摆正自身定位,尊重子女的就业选择。孩子找工作,父母应该当参谋,而不是指挥官。如果父母总是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所从事的职业为参照来干涉子女的就业选择,难免会使子女背负沉重压力,甚至成为逆反心理的来源。其次是适时校正孩子偏颇的择业观。当下一些年轻人或是一味追求精英职业、或是信奉“事少钱多离家近”的择业观,这都是导致“慢就业”的重要原因。家长应教育引导孩子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在就业观教育中强化媒体引导。主流媒体的舆论宣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优先战略,解读各级党委、政府的务实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毕业生就业的良好环境。同时,加大对于就业形势的客观分析,引导“慢就业”毕业生以理性的心态对待就业,提高他们早就业的意愿。
全过程着力,促进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培养质量决定就业竞争力。破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难题,需关口前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统筹发力。聚焦人才供需矛盾,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毕业生供给与用人单位需求错位,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慢就业”的重要原因。高校应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变化,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推动学科专业布局与地方发展、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科专业布局与产业体系、技术体系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聚焦提升应用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供需“榫卯”式精准对接,才能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减少毕业生就业碰壁的现象。比如,通过校政企协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紧贴需求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课程实习,推进产教融合,协同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聚焦就业指导实效,以贯通为目标推进改革。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合理规划与个人兴趣和特质相匹配的职业生涯,对于青年个人成长成才和提升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碎片化、浅层化,一定程度上导致毕业生职业生涯认识模糊、职业决策规划能力不足。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应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分年级设立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课程学时学分,构建从入学到毕业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改变普遍只在大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现状。贯通课程体系全领域。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与思政理论课、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有机融合,打造“金课”。贯通师资建设全类别。吸纳实务专家、行业骨干,设立专任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全链条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环境更加优化。就业环境影响就业信心。应从政策供给、精准服务、优化环境等全链条推进,打通积极就业“最后一公里”。更加突出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更好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切实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大促进就业专项支持力度,积极拓展岗位资源,吸引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健全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社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精准摸清“慢就业”毕业生底数。建设就业服务技术平台,通过思想动向、求职意愿等关键指数掌握“慢就业”群体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用好就业部门和就业平台数据,分类构建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数据库,以此为依据访企拓岗。精准实现岗位推送。将毕业生数据和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数据精准配对,为“慢就业”毕业生量身定制就业岗位。重点关注来自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劳动力缺失家庭的毕业生群体,优先提供指导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优先开展培训和就业实习。营造更加平等的就业环境。就业歧视是造成毕业生“慢就业”不可忽视的因素。应以问题为导向,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司法救济机制,畅通维权渠道,筑牢就业平等的法治屏障。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通过政策性补助等方式,让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自觉消除就业歧视。加强市场监管。职能部门会同招聘平台对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监管,消除性别、学历、身份、资历等就业限制。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应发挥示范作用,带头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