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
加强学习是提升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班为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提供了良好平台,推动全县发展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在2025年全县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在2025年全县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读书班这一思想殿堂,共同研读党的创新理论、探讨县域治理实践、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我结合近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部署的体会,围绕“以法治力量护航现代化进程”这一主题,从“理论武装明方向、法治实践强根基、代表履职聚民意、自身建设树标杆”四个维度,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法治建设思想根基
党的二十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人大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一是把握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我们不能止步于碎片化阅读,而要构建“理论+历史+实践”三维学习体系。近期,县人大组织专班系统梳理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法治建设的论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编制了《法治思想学习手册》,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核心论断融入具体工作场景。例如,在审议《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时,我们要求全体组成人员从“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代际公平”等理论高度审视方案,确保决策既符合上位法要求,又体现时代特征。
二是突出实践转化的“创造性”。理论学习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我们针对基层反映的“执法检查走过场”问题,创新建立“三查三审三公开”机制:查法律依据是否充分、查执法程序是否规范、查社会效果是否显现;审执法主体资格、审自由裁量权行使、审整改措施落实;公开检查计划、公开典型案例、公开整改报告。去年在《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中,通过这一机制推动整改问题23项,3家违法企业被责令停产,真正让法律“长出牙齿”。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理论武装必须转化为制度刚性。我们修订完善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评价办法》,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效纳入述职评议内容,对连续两次测评靠后的同志进行约谈。通过建立“学习积分—履职档案—考核运用”闭环链条,推动理论学习从“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二、紧扣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彰显人大监督刚性效能
人大监督是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必须聚焦县委“十四五”规划实施、重点改革攻坚、民生实事项目等关键领域,做到“监督与决策同步、支持与纠偏并重”。
一是紧扣“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我们把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监督首要任务,建立“三单一函”监督机制:制定任务清单明确监督重点,建立问题清单靶向发力,形成整改清单跟踪问效,对进展缓慢事项发送监督提醒函。在粮食安全监督中,针对耕地“非粮化”问题,向县政府发出整改意见12条,推动完成2800亩耕地恢复,相关经验被市级媒体专题报道。
二是围绕“民生实事”深化精准监督。我们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监督方式,创新实施“项目化监督”:将每年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分解为38个具体指标,每个专业代表小组认领1-2项开展全周期监督。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代表们通过“三进三查”(进社区查需求匹配度、进工地查工程质量、进家庭查群众满意度),推动解决底楼住户补偿、电梯运维管理等矛盾,使项目完成率同比提升40%。
三是针对“难点堵点”开展穿透式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我们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代表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发现财产查控联动不足、失信惩戒标准不一等5类问题。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建立执行联动机制,促使全县执行到位率提高18个百分点,相关经验被省高院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三、搭建平台激发代表活力,凝聚共治共享强大合力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必须创新代表履职机制,把“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打造成反映民意的主阵地、解决问题的前沿哨。
一是构建“网格化+数字化”履职体系。我们将全县划分为58个代表履职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属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向代表反映问题。同时开发“民意直通车”小程序,实现“群众@代表—代表@部门—部门@群众”的闭环处理。去年以来,通过该平台收集意见建议432条,办结率97%,其中关于“优化公交线路”的建议使山区群众出行时间缩短40分钟。
二是建立“专业+专长”代表履职模式。根据代表职业特点组建6个专业小组,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专题调研。比如农业小组针对“菌菇滞销”问题,协调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带动销售300余万元;法律小组参与信访积案化解,成功调解5起长达十年的矛盾纠纷。
三是完善“激励+约束”代表管理机制。推行代表履职“星级评定”制度,从提出议案建议、参与视察调研、联系服务群众等维度进行量化评分,评选“十佳代表”并优先推荐连任。同时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年履职考核不合格的代表进行劝辞,去年已调整代表3名,有效激发代表履职动力。
四、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锻造新时代人大铁军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的新使命,县人大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着力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硬核”机关,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铸魂,锤炼忠诚担当政治品格。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党组会、常委会首议议题,去年累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28次,覆盖干部400余人次。创新“沉浸式”红色教育,组织机关干部赴井冈山、延安等红色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实践,通过现场教学、情景党课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双百分”考核机制,将学习成效与干部晋升、评优直接挂钩,去年有3名干部因理论测试不达标被暂缓提拔,倒逼学习走深走实。
二是强化能力建设赋能,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实施“人大干部五年锻造计划”,构建“理论+实务+实践”三维培养体系。开设“人大讲堂”,邀请全国人大法工委专家讲授立法法、省人大研究室主任解析监督法,开展“每周一课”业务讲座36期;组织“每月一题”调研竞赛,围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主题形成调研报告12篇,其中《山区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获省级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举办“季度法治擂台赛”,通过模拟质询、案例推演等方式提升实战能力,去年2名干部在全市人大业务技能大比武中包揽冠亚军。建立年轻干部“一线淬炼”机制,选派12名“85后”干部参与征地拆迁、信访积案化解等急难险重任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9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质量同比提升60%。
三是严抓作风建设护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制定《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十严禁”》,明确“禁止违规干预司法”“禁止利用职务谋私”等刚性约束,配套建立“黄牌预警、红牌问责”制度。组建作风建设督查专班,开展“四不两直”突击检查15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去年对2名会风散漫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对1个窗口单位服务不到位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构建“廉政风险点”三级防控体系,梳理干部选拔、经费使用等关键领域风险点32项,制定防控措施98条,通过全流程监督节约行政经费18%,干部选拔任用群众满意度达99.6%。开展“清廉机关”建设,打造“清风长廊”廉政文化阵地,去年组织“家风助廉”活动4次,开展“微腐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3场,查处虚报差旅费问题1起,持续释放从严执纪信号。
同志们,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实践呼唤新作为。让我们以此次读书班为新的起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以更高站位把方向、更实举措强监督、更严作风树形象,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精彩答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