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街道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会上的发言
在2024年街道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共绘基层治理新蓝图。突出党建引领,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双网融合”创新治理新模式。发挥村党总支统揽全局作用,以“党建红+网格蓝”,推进“组织链”“治理链”双链联结,立足基层“村—片—组—户”治理体系,建立完善“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的党建组织链条,推进“一网格一支部”精网微格建设,成立综合网格党支部3个、精网微格党支部17个,推选党员中心户17户,推行“党建+网格+项目”工作模式,细化村庄建设、治安维稳、村容村貌、民生需求、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6大类38项网格服务清单,通过党建引领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推动党建网与治理网全覆盖、全融通。二是“跨村联动”开拓治理新视野。以党建为纽带,通过组织搭台、资源联用、治理共管,集聚共建共治合力,通过“机关+村居”“企业+村居”的方式,与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信访局、区卫健委、紫金农商银行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共建,依托街道与市委组织部“双结对、双促进”,加强资源统筹利用,同时汇集创业青年成立青创联盟,凝聚发展合力,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三是“先锋引领”注入治理新活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吸纳“两代表一委员”、致富能人、乡土人才等力量,围绕志愿服务、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成立“580”志愿服务队、“宁播播”特色宣讲队、“和事佬”矛盾调解队,形成以“1+5+N”(1名村“两委”成员、5名党员、N名群众)组成的服务队伍,通过集体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逐步培育释放乡村治理力量。
立足自治基础,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挖掘人民群众智慧的“富矿”,积极探索群众议事载体、机制建立,集聚乡村治理“大智慧”。一是“板凳夜话”听民声。由**村党总支书记带头,发扬“泥腿子”精神,村干部每月深入农家小院、桥头村口、田间地头等“小场地”,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入户串门开展“板凳夜话”,与村民拉家常、议民事,在“小板凳”上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把“村民找上门”变“村干部送上门”,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说村民关心的事,讲村民愿意听的理,增进村民的理解和信任。二是“板凳议事”聚民智。设立板凳议事堂、党群微家、渔村茶馆等阵地,由村党总支牵头,组织村民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等召开村民议事会,对涉及村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项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协商解决,通过“一月一议”“一事一议”,做到“村民的事商量着办,大家说了算”,切实提高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板凳机制”解烦忧。坚持“村民的事就是自家事”,运用“板凳坐下来、袖子撸起来、群众带起来”工作法,对走访了解的问题、协商收集的建议、集体议定的事情,实行清单管理、对账销号,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探索“村党总支主导—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委会具体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务管理运行机制,激发村民监督活力,形成“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群众管、群众评”的自治格局,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强化法治保障,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村以构建“零访社区”为抓手,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让群众的每一项诉求有人办理、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一是优化一种模式。作为**市首批“零访社区”试点村,**村不断优化“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运行模式,形成1个中心N个平台的“1+N”工作格局,构建了联合接访、矛盾调解、信访代办、法律援助、诉讼服务“五位一体”多元化解平台,做到“一扇门进出、事情全办清”。二是凝聚一股合力。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抓统筹、“党员+网格员”抓溯源、“法律明白人”抓调处、“五老乡贤”抓测评的作用,凝聚合力,持续打造“零访社区”,健全源头预防、个案处置、跟踪评价的全闭环流程,在解决“找得到人”问题的同时,理顺“找得对人”和“办得好事”的联动机制,推动矛盾化解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三是打造一个品牌。进一步整合“法律明白人”、老党员、老干部等资源建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人民调解+法律明白人”工作机制,成立乡村融合法庭,组织“三官一律”进乡村、进网格,打造何家洼“援法议事工作站”品牌,联动法治长廊、普法小屋等载体,常态开展法治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为群众面对面释法,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以“法”解纠纷,引导村民学法守法用法,推动法治观念在乡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发挥德治支撑,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村全面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理念,提升村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是“好家风”涵养大文明。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广泛宣传“全国最美家庭”、“光荣之家”、老支书老党员的先进事迹,切实发挥榜样作用。二是“小切口”焕发新风尚。围绕“红白事新办”“移风易俗”“文明家风”等内容,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多渠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村文化的内生动力。三是“小积分”激活大效能。围绕乡村治理热点、难点、堵点,探索出“小积分DI家”积分管理体系,将文明行为清单化、具象化,制定管理细则,进行量化赋分扣分,开展积分换购,让“小积分DI家”兑出大文明,推动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双提升。
基层治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村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乡村治理,着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