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冬奥带动全民上冰雪心得感悟精彩3篇
冬奥会激发了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促进了冰雪文化的普及,增强了国民体质,凝聚了社会力量,是否能持续推动全民健身的热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2025冬奥带动全民上冰雪心得感悟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2025冬奥带动全民上冰雪心得感悟 篇1
一下雪,故宫成了“紫禁城”,白雪红墙琉璃宫殿,将历史、自然和艺术之美熔铸得浑然无暇。而鸟巢、冰立方、雪如意等场馆和奥运村粉妆玉砌,运动员、志愿者和“冰墩墩”们喜气洋洋,闲暇时打雪仗堆雪人嗨翻天。崇礼和张家口,条条人工雪道融入“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无垠壮美,在“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苦寒情境中运动员火热比拼,“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最自然和应景的呈现。
冬奥项目观赏性丝毫不逊色于夏季项目,滑冰项目捷若闪电、瞬息万变,花滑时一首首冰面流淌的美丽诗篇,滑雪在风光壮美的高山雪原大开大合举行,速降项目选手比赛时速超过高速公路上疾驰的车辆,是人类意志力与技巧的巅峰运动……
开展冰雪运动受自然和经济条件限制大,进入门槛高,而今,中国经济体量上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亿人上冰雪,冬奥金牌榜中国排进前三。巴赫热情地宣布: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延庆赛区,海拔20__多米的海坨山峰峦如聚,11条索道架起空中走廊,是连接冬奥村及各个赛道的“大动脉”。C索道海拔最高、落差最大、使用频率最高、运营压力最大,其运维保障任务落在国内第一梯队——黄山索道团队身上。从去年11月1日起,队长许敏带领队员进驻海坨山,他们将持续服务至3月31日。团队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25岁,犹如一棵棵“黄山松”扎根在海坨山巅。“我们将发扬‘黄山松精神’,攻坚克难、一丝不苟,绝对保障冬奥会索道运行安全!”许敏说。
黄山松英姿飒爽、四时各异,但最坚毅最美丽的姿态在冬天——扎根岩缝,顶风傲雪,睥睨冰寒。笃实自信从容潇洒的黄山松,是许敏和小伙伴们的精神写照,是近万赛会志愿者和20万首都城市志愿者的精神写照,也是今天团结合作、创业创新、追求合作的中国人的精神写照。正像冬奥会上那场春雪所寓示的,每片雪花都有培育春天的力量。所有人奋斗拼搏、团结协作,中国正变得更阳光、富强、开放,满眼春意。
2025冬奥带动全民上冰雪心得感悟 篇2
一天,我收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邀请,请我去冬奥会参加比赛。冬奥会的比赛项目有:冰壶、滑冰、滑雪、冰球等等,我选择了冰壶。
可是我还不会推冰壶呢,冰墩墩说:“没关系,我们来教你。”雪容融也笑着说:“对,对,我们来教你。”冰墩墩拿来一个冰壶,我觉得他和冰壶没什么两样。训练开始了,冰墩墩说:“你要先把冰壶推出去,然后我和雪容融到前面刷地,这样冰壶就能滑得更远更直了。”于是我一推,不小心推歪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努力地刷,终于冰壶进了圈,不过离红圈很远。我又试了几次,还是离红圈很远,我灰心极了!雪容融过来安慰我说:“别灰心,一定能中圈的。”于是我站了起来说:“好!”这次我瞄准红心一推,结果还是没中,我又推了好几次。
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冰壶推进了红圈。我开心地跳起来!
2025冬奥带动全民上冰雪心得感悟 篇3
2月4日晚,北京20__年冬奥会开幕式上,绚烂的焰火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升空,将北京的夜点亮。焰火带来了惊艳的视觉效果,燃放安全更是首要保障。“为确保焰火燃放期间场馆内人员及鸟巢附近建筑物安全,我们对焰火产品的炸开面积、升空高度、落火情况均进行了严格把关。”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危管支队副中队长宋洋介绍说。
为了呈现出开幕式上的焰火效果,鸟巢东侧湖景东路南北约500米以及鸟巢顶部钢梁分别架设了多处燃放装置,用于礼花弹及特效焰火的燃放。宋洋告诉记者,开幕式焰火燃放区域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时的燃放区域基本一致。演出时,经专家论证和现场环境评估研究确定的安全燃放标准,事实证明经受住了考验,因此被沿用至冬奥会开幕式上,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更安全、更严格的调整。
“此次燃放仍采用了更适合鸟巢环境的5号和6号礼花弹,既做到安全第一,又保障效果精彩。落火高度要求不能低于80米的离地距离,在此之前火星要完全熄灭。鸟巢顶部装置的最小发射仰角保持在40度,个别产品提高到50度,地面装置则全部采取90度垂直发射,以确保落火高度足够安全。”宋洋介绍,自去年10月底北京冬奥会焰火保障组成立后,北京警方随焰火设计团队多次前往湖南、河北烟花产地,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实地审查把关。为确保鸟巢顶部装置在燃放过程中的稳定性,警方验收时,还专门组织专家进行了两轮满药量的安全性测试,以保万无一失。
燃放期间,鸟巢及周边180米半径范围内还采取了一系列安防措施:提前用苫盖防火布对周边建筑的外露设备进行防护,对鸟巢顶部约2万平方米的重点区域进行防火苫盖;消防部门在阵地周边配置了足够的灭火器材和应急救援力量;环卫、园林部门对阵地周边的绿化带及时开展湿化作业;公安、武警、街道和志愿者实施网格化管理,燃放期间对重点部位进行封控,防止人、车误入等。
“有了演出的经验,我们这次更有把握,燃放安全和燃放效果都要力求最好。”开幕式期间,宋洋就守在焰火阵地上。尽管心里有底,但她仍旧紧盯落火情况——火星多长时间落下来?在哪里灭掉?直到最后一场焰火燃放完毕,各个观测点报告平安,30分钟静默期后,专业人员入场完成哑弹排查,她悬着的一颗心才真正放下来。
一朵雪花贯穿整个奥运会开幕式中,从现场引导员手持的一朵小雪花到所有的小雪花汇集到一起融合成一个小雪球,这也象征着奥林匹克大家庭是由每个代表团融合而成。
这次的冰雪五环看点十足。从一滴水融化从天而降,化为黄河之水,不仅让人想起了黄河之水天上流这句古老的诗词。接着一块巨大的冰块从水中缓缓升起,伴随着过往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历史,冰球运动员与影像冰球的互动,整块冰块渐渐碎裂,雕刻出一个“冰雪五球”,寓意打破隔阂、化解矛盾、走近对方、互相理解。
当“蒲公英”的种子悠然飘散,鸟巢中央,一面五星红旗在12位小朋友手中徐徐展开。随后,他们将国旗传递给176名代表。经由一双双炽热的手,鲜艳的国旗被郑重地交给国旗班……
分场导演陶雯婷介绍,这些代表中,既有祁发宝、景海鹏、郭万刚、许振超、买买提江·吾买尔、盛阿伟6位英模,也有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代表56个民族的大学生,还有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快递和外卖小哥等各行各业的代表。
“国旗入场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环节,它允许举办国去多用一些心思。”总导演张艺谋说。20__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6个民族的孩子簇拥着五星红旗走进鸟巢,“效果很好,这一次怎么办?我们决定从‘人民性’入手。”在张艺谋看来,场上的近200位代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缩影,他们站成两排,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英模也在人群中,因为大家都是人民的一分子。“人民和国旗的近距离接触”这一行为本身没有“伟大的表演感”,却充满了极致的不可分割的深情,能直抵人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走过的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
运动员走过的“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运动员脚下的“中国窗”,窗外是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自然景观,表达“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
上一篇:观看示范课心得体会(通用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