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14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湘江战役展现了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奋勇拼搏,历史的教训与启示值得深思。如何传承这种精神?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1

非常有幸参加南宁市五金机电商会党支部学习并观影《血战湘江》,影片主要讲述的是85年前中央红军为了北上,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封锁,粉碎围歼计划。影片取材于真实的战争,红军付出了巨大牺牲,依然不忘初心,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部影片给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次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党课,让我们时刻谨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同时应当继续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2

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

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

那燃烧的军旗,那战士们的声声呐喊,那是前辈们的热血青春。究竟是何种的勇气,竟在密集的炮火下英勇前进,可炸点的连续引爆,火光四起,焦土四溅;究竟是何种的毅力,竟在双方无休止的拉锯中顽强屹立,而那拉锯如磨盘,尸横遍野;究竟是何种的信念,誓死守住浮桥,为大部队成功转移,即便战壕中已然血水倒灌。

硝烟炮火混合扬起的尘土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渡口上空的飞机肆无忌惮的俯冲投弹和射击,江面上水柱冲天而起,士兵成批倒在浮桥之上,那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赤水河”。一曲英雄凯歌至此奏响!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3

《血战湘江》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句台词就是“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铸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说出如此壮烈的言语,先辈们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给了我们年轻一代巨大的鼓舞!影片中留下断后的战士们为了掩护中央主力军渡过湘江,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面对源源不断看不到尽头的敌人,那一声声“坚决执行命令”的嘶吼,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我们这一代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我们要时刻心怀感恩!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4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林维、杨琼 摄影:谷君义):电影《血战湘江》6月底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观众期待已久的年度战争大戏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自上映以来,《血战湘江》不仅赢得了好口碑,而且收获了较高的上座率。14日,《血战湘江》剧组来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记者、编辑们分享、交流创作体会和感受。这部电影有哪些精彩之处?主创们在现场又透露了哪些拍摄细节?我们一起来看看。

《血战湘江》讲述了红军长征中冲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故事,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左倾”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顾全大局、勇于牺牲,奋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英雄事迹。

导演:湘江战役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起点

湘江战役,不像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红军其它著名战役那样早就被创作成各种文艺作品,为大众所熟知。史料记载,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很多人看来,湘江战役对于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场败仗。

不过在导演陈力看来,湘江战役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起点,湘江战役直接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正是有了湘江战役,才有了长征的胜利,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拍摄湘江战役的故事,本身也是对理想的历练和坚守。

电影拍摄:真枪实弹 + 真实细节 = 史诗巨制

导演陈力还透露,《血战湘江》的战争场面全部是演员现场真实拍摄,动用兵力7600余人次、群众35000余人次,2吨TNT炸药、80吨汽油,包括保剑锋、张一山、耿乐等在内的许多青年演员都经历了受伤等严峻考验,但都坚持拍了下来。

片中毛泽东的扮演者王霙在演艺生涯中曾60余次饰演毛主席。在他看来,《血战湘江》这部戏是导演抠戏抠得最认真的,包括姿态、形体甚至说话的逻辑重音,她都会注意到,有一场走路的戏甚至拍了11条。而这样的细致也成全了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用王霙的话说,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毛泽东、一个得民心、得军心的毛泽东”。

知名男演员孙维民饰演毛泽东身边的老裁缝,是本片中的“温情担当”。他在电影中奉献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客家歌曲,让观众印象深刻。孙维民说,片中的老裁缝带着自己4个儿子参加红军是出于坚定的信仰,要把这种信仰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并传递给观众,正是演员的责任。

电影党课:让今天的年轻人和昨天的英雄对话

在现场,近百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员工与《血战湘江》的主创人员就电影本身以及长征精神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上了一堂生动的“电影党课”。年轻的记者、编辑们表示,在电影中牺牲的烈士很多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生命虽然戛然而止,但通过《血战湘江》这部电影,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再次被激活,能够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5

近日,公司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了以党史为题材的电影《血战湘江》。看完影片后,让我感慨颇多。周末,为了让两个女儿也经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一下这个电影场面的震撼,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更具体的了解和深刻认识,我们娘三在家也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34师官兵付出巨大牺牲掩护党中央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

当看到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确保党中央渡湘江,高声怒吼着“死守第一道防线”时,我们被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打动了;当看到毛主席不顾伤病,将自己的药给了其他的红军战士时,我们被他爱兵如子的无私精神感动了;当看到裁缝老林和他的大儿子,毅然用双手举起机枪支座而壮烈牺牲时,我们被他们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当看到红军战士子弹打光之后,用血肉之躯继续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时,我们被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了。红军战士们满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在“誓死保护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下,紧密团结,顽强战斗,指挥员前一个倒下了,下一位立即补上,继续指挥战斗;战士前一批倒下了,后一批继续向前冲,正是这些钢铁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牵制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掩护了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及时渡过了湘江,艰难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胜利。两个女儿被感动的哭红了双眼。

小女儿说:“妈妈,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有美食吃,有衣服穿,还有漂亮的房子住,而红军们呢,整天为了战争而奋斗。所以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像影片里面的战士一样,报答祖国。”

是啊!中央红军远去了,几万名红军将士永远的躺在了湘江之侧的土地上,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一个传奇。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名字。人们只知道他们叫——红军。观看这部影片,我收获的不仅有震撼与感动,还有伟大的长征精神和忠贞信仰。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奋斗。

坐在沙发上沉思了一会的大女儿走向前,面对银屏中的红军战士深深鞠躬说:“妈妈,一个个红军战士流血牺牲,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让我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能告诫后人——我们应该要更加珍惜;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所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时代新青年更要牢记历史,勿忘使命,开拓创新,勇做时代弄潮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接好前辈长征火炬的同时,也一定能够传递好新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继续前进。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6

近期,我们xx市委党校20xx年春季科干班学员在党校报告厅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该片塑造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红军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深刻揭露了李德“左倾”冒险主义战略战术错误给红军造成的惨痛损失,生动反映了1934年红军将士特别是红军三十四师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很多党员和同志们在观影时流着眼泪,内心受到了无比的震撼和感动,红军将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巨大困难和强大敌人面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个人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影片充分揭示了什么是大局意识、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干部的表率作用,让我们从中很受教育。

这是一场保卫中央,合力突围的战争。蒋介石要在湘江合围中央红军,调动50万军队进行伏击,毛泽东与彭德怀同志,面对困境,曾经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决。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的固执己见导致红军进入了包围圈。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战场从雷口关血战,到新圩争夺战、再到枫树脚争夺战、蒋家岭突围战等大小战役。红一军团在林彪的领导下,打响觉山铺狙击战,阻挡从全州沿桂黄公路南下的湘军。红三军团在彭德怀同志领导下进行的光华铺狙击战,全力阻挡从桂林沿桂黄公路北上的桂军。还有就是新圩狙击战,由李天佑师长指挥,防止桂军将中央红军截断。中央纵队行军,红三十四师在枫树脚狙击桂军。不管是阻击战还是突围战,无论是中近距离攻守还是近身搏杀,我军战士都无惧生死,合力保护中央红军突围并抢渡湘江。

这是一场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战争。“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退路,我们必须英勇献身!”影片中,大战在即,彭德怀同志给指战员作战前动员的场景撼人心魄。上万将士齐呼:“誓死保卫党中央过江。”营长林有国血战中歼敌无数,中弹后与给他当枪架的父亲林裁缝一起倒地,他给父亲整好军帽,两人为同是红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要求大家:“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阵地共存亡。”大家高喊:“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整个师团5000多人全部牺牲,让人心痛,而师长的自杀是湘江战役中的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前几个月我曾到道县采风,听当地老百姓说陈树湘师长受重伤昏迷,他被两个敌军用担架抬着去领赏,在途中醒来后,气息奄奄地他竟用尽自己最后一口气绞断肠子,现场相当惨烈。牺牲后他还被敌人砍下头颅,头颅被敌人悬挂在城门上,老百姓夜里悄悄把他的身体掩埋在了现在的道县潇水河畔,他誓死不当俘虏,至死捍卫红军尊严……他们每个人都为伟大的长征精神增添了耀眼光芒!

这是一场体现担当,执令如山的战争。“漫漫长征路,滴滴红军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红。”“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我看完此片才有了对这段话真正的感触。整片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娃娃兵一个个倒在水里,江水里全是血,那死去的可是活生生的少年人啊!据了解真正的湘江战役比影片还要惨烈,信仰让他们义无反顾,理想信念让他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要说世界上什么最可怕,那就是死亡了。敌军50万人,我军仅8。6万人,其中两个团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娃娃兵,一万人的娃娃兵只有3000把步枪,敌军空中有飞机,地上有装甲车,围追堵截我军这一支武器装备和人数都无法抗衡的队伍。在影片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坚决执行任务”!为了等待和掩护中央红军过江,他们一次又一次打退了多自己几十倍甚至百倍的敌人,这一支队伍有着一种怎么样的顽强毅力、不怕牺牲的决心啊!我感慨万千。

这是一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战争。此片更让我倍感钦佩的是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智慧和过人的军事谋略。此湘江战役,敌强我弱,李德、博古反而要我军走大路,要求我军以一当十,以十当百,集中兵力硬拼,这是主观主义、拼命主义、冒险主义战略战术。在电影中,毛泽东同志说:“战士抬辎重走,走得慢还累吐血。”博古说:“那就加快步伐。”朱德同志说:“走大路,遇轰炸,伤亡严重。”李德则说:“红军不是胆小鬼。”博古、李德只知纸上谈兵,他们使部队陷入蒋介石的圈套,辎重大搬家的决策使红军行动缓慢,选择走大路致使部队在敌机轰炸中伤亡惨重……毛泽东同志质疑李德、博古的决策,博古竟然说:“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他能错吗?”通过这些对话,进一步揭示出,比一个个教条主义行动更可怕的,是其背后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也使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变得锋利而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李德把中国红军对国民党作战看成跟苏联内战相同,机械地纸上谈兵运用所谓“经验”,没有看到中国革命战争有许多不同于苏联内战的特点,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导致了红军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李德是军事最高领导,他左倾严重,毛泽东同志没有掌握领导权,无权决策,但是毛泽东同志表现出的大局意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面对无法改变上级决定时,毛泽东同志尽量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情况下仍然不折不扣执行上级决定,对下级,未表现出任何消极情绪,积极引导,调动士气,使广大官兵能够仍然以饱满的斗志和大无畏精神冲锋陷阵。毛泽东同志在湘江战役中不断抗争,最终湘江战役的惨败引起了领导层思想的改变,通过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时转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围。为我军减少伤亡和突围争取时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湘江战役中胜负明显,但是意义深远,国民党表面上赢了,大获全胜,红军可以说惨败,但是中央红军主力却成功突围了,仅仅15年后,红军就打回来了。一代伟人周恩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支持毛主席回到最高的军事指挥层。再度出山的毛主席力挽狂澜,开始了他的军事传奇。我深深体会到干部决定一切!

——领导干部要善于科学决策、正确决策。看完影片,感触颇深:影片中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使我们的红军五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历史的教训决不能忘记!

当今社会还有李德与博古式思维的残留和身影。由于思维和认知水平有限或者缺乏领导智慧,有些党员干部不知不觉地充当了“李德与博古”,使我们的工作和改革措施不能顺利实施。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必须深刻反思现实问题。

一个部门或单位领导,实行正确的决策,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对取得改革成功至关重要!尤其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决不能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只有实事求是、及时修正错误、改变落后的观念才是改革制胜的法宝。

——领导干部要乐于开门纳谏、调查研究。在现实中见到一些领导,看到一些表面一些枝节,就指手划脚,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可恶。这种领导一定会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有些领导搞工作不做调查,而是在办公室会议室拍脑袋想办法打主意,这种主观形式主义,就是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完全深入群众的原因。离开实际调查就去指导工作,一定会弄出错误,领导的威信也会丧失干净。我们必须深入实际调查调查,才能防止一切的盲动主义错误。

——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负责、不忘初心。初心起于理想,信念源自担当。我认为长征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强国的动力。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之所以在如此困难的境地,依然能绝处逢生,靠的不光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领导人的正确灵活的作战方针,还有一心想着群众,敢于直面困难,甘于奉献,团结一致的基层干部群体。

广大干部要甘于无私奉献、恪尽职守。斯大林说:“干部决定一切”。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许多多的优秀干部,这些干部要懂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能够忠心耿耿地为中华民族为党工作。作为党的干部,我们应不断加强学习,把自己改造得更好一些,使自己成为肯干、能干、善干、恒干、敢干的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勇于担当责任、引领行业发展的开路人。我们必须百倍珍惜今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以先辈为榜样,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出优异成绩,交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7

读《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我把速度放得很慢,期间还去了一趟桂林,到兴安、全州、灌阳,瞻仰了三个纪念馆。这三处呈等边三角形,分布在三个方向,三个点都是湘江战役的主战场,那场发生在八十多年前的惨烈战役,至今仍鲜活铭刻在桂林人的记忆里。“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这句话里的悲壮。

《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带给读者的疼痛感是鲜活的,这更多来自书籍的作者刘玉,他离那段历史很近,离那些人很近,带来的记忆便是鲜活有温度的,带来的疼痛感也是鲜活有温度的。

刘玉是桂林市兴安县同仁村人,塘坊边、过江铺就在那个位于老山界脚下的村庄。熟悉湘江战役历史的人都知道塘坊边、过江铺,这几个字,在无数的史料里出现,在中革军委、朱德的多份加急电报里出现。

刘玉在过江铺出生、长大,八十多年前,红军中央纵队就从他家门口经过,而红军战士修建的工事,就在他家后山一百多米的地方。他的长辈,见证了那场战役的惨烈。老梅仔,《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里,那个蹦蹦跳跳把红军带到老山界山脚下的少年,就是他的大伯;那个背着奶崽,给饥肠辘辘的红军熬一大锅稀饭的村妇,就是他的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家在塘坊边,翻越老山界前,红军总司令朱德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塘坊边衡州会馆,距离曾外祖母家仅300来米;而那个把红军队伍送到雷公岩,红军首长回赠一把环首刀的汉子,就是他的外公。还有很多很多人,同仁村的父老乡亲,那些把受伤红军偷偷背回家医治的人,那些偷偷收留失散红军的人,那些偷偷掩埋红军遗体的人,都是他的街坊邻居。刘玉见过那些因为伤残追不上队伍,留在村里做上门女婿的红军战士,见过因为伤残找不到队伍,留在村里默默守护红军墓的红军战士,也见过伤愈后,追赶上队伍,继续战斗,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又回到湘江边寻找恩人的红军战士后人。同仁村的山野里,随处可见子弹壳,刘玉曾和小伙伴们钻山林,捡子弹壳,在长满荒草的战壕里,玩打仗游戏。

八十多年里,这段往事被无数次提起,在父老乡亲的嘴里,滚烫炽热。刘玉听着红军故事长大,在有革命信仰和执着追求的氛围里,从孩提的懵懂,走向成熟。八十多年前,那场染红湘江水的惨烈战役,以及红军战士的刚毅,在不知不觉中,凝成他内心深处的结。2000 年,刘玉历时数年,凭一己之力,在老山界脚下建起“老山界红军长征纪念馆”,20xx年,他应当地政府之邀,创作了几组大型长征雕塑,其中那组再现红军翻越天险老山界的大型石雕,就命名为《征服老山界》。

打捞民间记忆,铭记湘江战役,这个念想在刘玉心里翻滚过无数次。作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他聆听过太多战火里的故事,知道老兵内心里,最不舍和最牵挂的东西。刘玉曾沿着红军足迹,以中央红军出发的江西于都为起点,一路追寻到贵州遵义;从中央红军进入广西的地方——永安关开始,向灌阳新圩、湘江各大渡口、全州脚山铺、兴安光华铺、西延油榨坪、兴安锐炜、华江老山界、资源塘洞、龙胜侗寨等,一遍遍寻访。

足下是红军走过的艰险,耳里是村人讲述的旧事,成年之后的实地走访和采访,与童年所见所闻叠加重合,所有的鲜活感受和疼痛汹涌而来,令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潸然泪下——几乎是,刘玉创作这本书的过程,我都知道,那时候我在写一本有关扶贫的书《后龙村扶贫记》,我们常常在微信里交流创作感受。

二十多年的执着坚持,零距离的跟踪采访,刘玉连续出版了系列口述历史《烽火青山》《抗战老兵口述历史》,长篇纪实《征服老山界》等,采访的扎实,史料的严谨,使得他的口述历史作品翔实可信,而《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除了以往的严谨翔实外,还多了一份鲜活。跋山涉水的实地走访,以及对48 位当地老百姓和红军后人的细致采访,大量图片的展示,通过对细节的记录,还原了血脉生动的历史原态。在《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一书里,民间记忆是以亲历者口述的方式存在的,讲述人独特的桂林方言韵味,甚至是讲述间沉重的叹息,都被原汁原味保留下来,这些带有印记的细节,猛然把读者拉进时光深处,进入八十多年前的场景中去。为了弥补记忆所容易造成的跳跃、缺失,刘玉以“历史回闪”的方式,将严谨的历史事件,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进行回溯还原,对民间记忆进行补充。

民间记忆的忠实记录,真实还原了那段历史的悲壮,而严谨的史实回闪补充,拓展了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全局认知。阅读《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读者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以及看到人性里的阴冷和温暖。

鲜活,疼痛,感叹,崇敬,铭记,《湘江战役的民间记忆》是一部有温度有筋骨的作品,作者刘玉体现了一个写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8

这一段时间的时间里,我在各方各面的进步都有提高,现在我就对这段时间的个人工作,作一个总结。湘江战役感想心得体会2000字(12篇)

我是一名在校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和我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个人比较喜欢思考问题,这是我的一个优势。所以我觉得思考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我的思路开阔,另一个是我的视野开阔了。在这半年里,我从对学校学生的迷茫到现在的从容,我从一个对未知世界的迷茫,我感到很充实和自豪。

在学习生活方面,这xx年来,我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学校期间,我认真学好专业课程,掌握做好笔记,并在课余时间积极查阅资料。这些课程我很少看书,我都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书籍,认真阅读报刊,并且把其中的一些内容运用到工作之中。

在生活习惯方面,我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生活上我很注重形象,从不会说脏话,并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志愿活动中。我也会在每天中午,和同伴一起打扫一次街道。

我在生活和学习上很节俭,在寝室中我也努力做一名合格学生,做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作为一名学生,我一直严格地要求自己,并努力学习,争取在这个学生的成绩和名次上能够有较大突破,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9

在看完这部感人的革命电影后,我深刻感觉到: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电影讲述了于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开始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于1934年12月1日强渡湘江。虽然只有几天的奋战,但中央红军为了粉碎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个个都拼了命地战斗。电影内容把湘江当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与代价: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表现了红军三十四师官兵勇于牺牲,视死如归,拼尽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伟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红军们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掠,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有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在电影中,我深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中有个片段最令我感动: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了,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其实不只他一人是这样,战场上有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多少中华儿女为此感动落泪,这属于中华的胜利归功与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啊!战争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至名归的胜利!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我们给那些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们最好的报答,也是对新中国最好的报答!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10

1949年10月1日,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刻全中国人民的血液都是沸腾的,这意味着经受了百年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如今,我们的祖国母亲历经70个春秋,迎来了70年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歌唱祖国,我们也不会忘记,缔造我们祖国母亲的那些伟大的革命先辈。

《血战湘江》讲述了一个关于我们革命先辈的悲壮故事。电影以长征前最大的一场战争一一湘江战役为背景,由李德、博古、周恩来组成中央领导小组,带领8万多红军从江西出发,进行战略转移。

蒋介石在红军转移的路上,设置了重重封锁。由红一二军团和红八九军团拖住敌人,为中央纵队争取渡江时间。在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指导下,千万名红军将士“光明正大”的抬着家当“搬家”。一天下来,不仅行军缓慢,还有不少人被那些“铁疙瘩”砸伤累病,加上西南蚊虫肆虐,战士们都病痛加深,疲惫不堪。在越过前三道封锁线后,牺牲了2万多红军将士,而那牺牲的战士们用生命争取来的时间全都耗在了这些冰冷的“铁疙瘩”上,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啊。

毛泽东主席为这样的惨状痛心疾首,他觉得他辜负了乡亲们的殷切希望,辜负了年轻的战士们对他的信心。由于没有了指挥权,他四处奔走呼告也徒劳无功,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2000多年前,赵括的纸上谈兵,使赵国在长平之战被秦国打败,秦将白起坑杀了赵国40万俘虏。哪怕昔日赵国输得起,可如今,中国共产党面临内忧外患,兵力不足,武器落后,我们如何输得起你李德的纸上谈兵。

这一天,为了保证党中央能够顺利渡过湘江,红五军团的战士一个接一个的倒在血泊中;这一天,18团在枫树脚和敌人竭力拼杀全军覆没;这一天,34师赶去支援十八团,在枫树脚尽数牺牲,师长陈树湘腹部受伤后被敌人俘虏,为了不当俘虏他扯断了自己的肠子……

看到这一幕幕景象,我不相信能有一个中国人还会无动于衷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心痛!心痛啊!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而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要残酷的多。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我们革命先辈之间的战友情,父子情,军民情。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只能离开妻儿,为穷苦人争斗出一方天地;在战争中,红军父子只能隐藏对儿子牺牲的悲痛,继续赶路,为了革命胜利而不屈不挠。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和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精神和品质。

我爱他们,我敬佩他们,我想念他们,我感恩他们。我相信每个人中国人都会记住他们,我相信革命烈士的英魂和精神将永垂不朽!

当你在打着游戏放纵青春的时候,林觉民在写《与妻书》,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毛泽东在组织秋收起义,鲁迅在《呐喊》,黄继光在抗美援朝……当其他人都在为理想努力拼搏的时候,您却在不思进取,懒惰苟且……

70年了!这70年来,大部分中国人都在默默的为自己国家的进步而努力。爱国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行动。我想对于我们的先辈来说,我们的努力,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

都说“哪里有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罢了。”我们总生活在舒适圈内,不懂得居安思危。《血战湘江》让我回到了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让我更加感念为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付出了汗水和鲜血的先辈,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您好啊,祖国!我的母亲。距您的诞生已经70周年了,衷心的祝福您生日快乐,并说一句,我们永远爱您!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11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从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回来已百日有余,可这句话萦绕在我脑海里久久不散,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复。在湘江边参观“红色足迹”,我被红军将士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被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所震撼。

在敌我条件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国民党自以为湘江围剿战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囚笼,英勇的红军将士却成功粉碎了敌人看似必胜的计划,成功渡江。红军将士是如何做到的?

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已连破国民党3道封锁线的红军抵达湘江边时已成疲惫之师,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占据湘江有利地形摆出一副围剿决战的架势。在危难面前,红军将士们坚信千条路,万条路,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出路,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一定能打胜仗,农民就一定能翻身当主人,为了胜利无不表现出无我的战斗精神,英勇奋战。

“快走!快走!快突围!”浮桥上,没有工事的依托,没有飞机大炮的掩护,英勇的红军不畏艰辛,以执着的革命信念,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垫起浮桥,任凭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浮桥一次又一次断了又连。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压制住饥寒和恐惧,在枪林弹雨下出色地完成了架桥任务。

靠的是铁的纪律。在小小的山头上,红5师死守阵地奋战3昼夜不退半步阻挡敌军;红34师为完成护卫任务坚持到了最后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人做逃兵;身负重伤的将士在疗伤过程中坚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是用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交换……。他们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宁肯为共产主义献身也不愿做逃兵,宁肯战死沙场也不踩底线不跨红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纪律的力量筑起了一面面铜墙铁壁,拦住敌人,为大部队抢渡争取了时间。

靠的是榜样的精神。陈树湘负伤被俘,他以断肠明志的方式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身负重伤的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宁肯自尽也不愿拖累战友;危急关头为保阵地视死如归的耿飚拔刀冲进敌军拼杀……这场渡江战役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弘扬了榜样的精神!激发出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在兴安县革命纪念碑下,面对党旗,面对长眠于该地的烈士们,我每跟读一句入党誓词,脑海里就跳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心中装着人民却没装自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是把青春献给扶贫事业的基层干部黄文秀;是年过花甲的战“疫”先锋钟南山……

他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先进典型人物,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们一样坚守初心结合岗位英勇奋战,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

兴安之行,我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被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擦亮“初心”底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意志所征服。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压舱石”,是克服困难的伟大力量,只有坚定不移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照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强烈的对比照出了自己的不足。

抽调到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开展宣传工作快半年了,每当看到同事们在媒体报刊上发表的1篇篇信息稿件时,每当看到武鸣区在南宁市纪检监察新闻信息工作通报排行榜上又前进一位时,同事们白天忙业务晚上加班加点写稿改稿的场景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深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自己也暗暗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但总因文字功底不够等而迟迟难以下笔。

领导多次鼓励我、开导我,自己似乎还是摆脱不了“本领恐慌”的窘境。现在想起来,我的这点困难在许许多多的优秀党员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导致攻坚克难乏力。

每段历史,每个典型,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我想,当我再次遇到困难时或迷茫时,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以上就是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介绍,每1篇文章都是小编精心审核准备的,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关注该网站哦!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12

在中国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爆发时期中,中国志愿军在解放战争中发扬“敢打必胜,敢打必胜”的气魄,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我是中国人,为我是中国人,我们要永远和平。”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前进。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有着先进的武器,有着良好的军事力量。我们的中华儿女,是在祖国的领导下生产和建设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应该不骄不躁,积极学习们创造的精神和先辈们的优良作风,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党和对我们的期望,才能更好的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以优秀、优秀主义青年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正错误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以实际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13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际,我们阳光公司组织大家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观影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影片结束后,我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通过这次观影,让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更是一次令我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影片很快把我带入了战争场面,由于我离得音响和画面都比较近,声光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中,首先就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他当时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这次渡江途中,展现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记得他们在渡江路上,战士们都身负重物,依然不抛弃,不放弃。路过村庄时,老百姓们也纷纷拿出自己的粮食给予征途中的战士们,更是有位满脸沧桑,满头银霜的老奶奶,摘下自己门前的红辣椒,给毛主席路上吃!毛主席却说:让大家拿出钱给老百姓,补贴这里的红军家属。

其次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林老先生,他有三个儿子投身革命,而自己更是以一名裁缝身份参加革命,转战途中他的两个儿子的生命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更让我忍不住泪目的是:红二方军正在渡过湘江时,国民党的轰炸机在上空不停地狂轰乱炸,红军战士只能以血肉之躯扛着机枪防御,一位红军战士中弹数发倒下的那一刻,林老先生不顾一切,毫不犹豫的顶了上去,最终他成为了一名令人钦佩的烈士。在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刻他第三个儿子都不忘为他戴上“红军帽”!瞬间让我潸然泪下……,最后他四儿子明知前路艰难,依然投身革命,就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祖国人民的儿子前赴后继,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决然赴死!

最让我深感痛心的是,落幕时,中国红军从开始的86000人到最后只剩不到30000人,此次渡江中,献出了56000多人的宝贵生命。

正因为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英雄所怕的不是牺牲,是遗忘,是他们生前赴死不顾所追求的东西,在身后被历史的灰尘所湮没。我们的今天是用多少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牢记革命前辈的初衷。虽然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我身在国旗下,也会为社会贡献我的一份微薄之力!看着我们现在的新中国,只想高喊: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想想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篇1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世代有一个世代的使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湘江的战斗注定会被历史记住,它反映了老一代革命的先烈为了追求真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勇敢前进的奋斗献出精神。

血战湘江是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革命需要随时准备流血牺牲,这是共产党人的勇气和责任。然而,它不应该是盲目和无用的出血牺牲。它需要智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只有热血,可能处于非常危险的状况,最终失去了前途和希望。作为共产党人,随时都需要勇气和智慧。事实证明,历经28年艰苦卓越的战争和流血牺牲,新中国诞生,我党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考验,突破了三座山,获得了人民的解放。

千淘万岁很辛苦,但把狂沙吹到金钱上。在湘江之战中,我们年轻的党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从此我党成熟了。

迄今为止,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不忘前辈们的初心,逢山开路,遇到水桥,以勇气和责任,引领时代潮流的改革智慧,争夺创新时代中国的繁荣。

39 3940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