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优推7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新课标强调美术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研讨会各位专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做了全面的解读,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总目标都在强调新课标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

通过学习新课标的颁布让我清晰的意识到“美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高要求。教师不但具备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美术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以后怎么应用,这都是在专家解读后我需要慢慢消化深入学习所要理解的内容。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今天上午有幸参加了北师大《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一一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线上学习。新课标是教学的航标、是教学的指南针,第一时间熟悉掌握新课标要求是每位教师的责任。现将这次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1、美术学科是艺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艺术为大众服务,艺术审美担负起新的使命: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2、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为导向;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开展课程。

3、面临的三重挑战:从聚焦“教”转向聚焦“学”、从“个人学习”转向“协同学习”、从“教案“转向“学案。”不仅需要我们在美术教学转变自己的身份,更多的在课程中关注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贡献和运用美术的方式进行创新,从而达成目标。

4、课程标准标题以及课程标准内容的变化,跨学科教育的趋势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自己进一步详细了解和学习。

艺术点亮生活、美育丰盈人生。新美育时代已经开启,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久的,我将把学到的知识和感受,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投入教学中去,在反思中所获,在反思中成功,积极发挥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引领作用,让美术教学获得新的生机。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随时成为学生们需要的美术教师。如今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新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课标中人文性的确立,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对美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的反思,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获得知识,通过实践恰当的绘画方式。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是有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对教材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同时注重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要贴近学生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合理多样的作业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老师们也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实践在探索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一定是轻松,愉悦高效、和谐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新课改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有些美术教师在自身修养方面不能产格要求自己,新课改之后,美术教师地位提高,给教师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调的空间。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去为美术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这次义务阶段新课标的学习,我清晰地了解了本次艺术课程标准的设定是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而定,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精髓。艺术核心素养的重点是指向过程,关注孩子在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我们也看到了美术课程内容结构框架,四项艺术实践活动,20项学习任务在每个学段的呈递进关系,核心素养指向明确,为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课标理念指明方向。同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媒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了合理的建议,为我们一线教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在这其中,我们美术教师也随之面临着相应的挑战“深度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思考如何设计适合学生学情的大单元美术课程,使学生体验深度学习的乐趣,形成相应的美术核心素养。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今天上午在鲁凤华老师的组织下,“名师”共同体成员齐聚“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对20__版新课标进行了深刻的学习。

此次会议中,课标组各成员对新课标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深入解读,对一线教师而言犹如雪中送炭。其中钱初熹教授通过一系列课题项目向我们直观的展示了在新课标下,我们该如何教学?胡知凡教授系统的说明了核心素养与新课标的关系。陶旭泉教授通过四部分全面的说明了美术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标。

最后,引用胡知凡教授的一句话,适应新课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可以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但只要我们厘清思路、找准方向,通过学习提高,查漏补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就可以逐渐地适应。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美术课程遭遇了百年未遇之大变化,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没有美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而是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我们再认识美术学科。

一、核心素养的变化

学校美育课程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二、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三、条理性更强

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

四、四大学习领域脉络更清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的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2025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今天上午,在鲁凤华名师研修共同体的组织下,我有幸参与了《“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的学习。会上各位专家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对美术新课标做了深入解读和分析,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受益良多。新课标的提出,使美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理念上进行了转变,每个学段的学生学习之后应该知道什么,能做到什么,需要理解什么都值得我们深思。

而新课标中“大概念”的提出,恰恰是一线教师教学参考的依据。老师引导孩子们从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进而更加从容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新时代大环境的能力。

39 4431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