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的读后感悟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自我实现者展现出高度的独立性与创造力,积极追求真理与美好,是否值得每个人努力追求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的读后感悟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的读后感悟心得体会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1

这是伟大的人本主义者马斯洛的伟大作品,这本书花了很多时间系统地讨论了五个层次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人。

在很多情况下,我真的认为人本主义不是一个心理学流派,而是一种哲学。这是一门让人看了之后感到阳光和积极向上的哲学。

其他心理学学派重点研究的是“病人”,而马斯洛开创的人本主义学派关注的是“完美的`人”。在我看来,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延伸,这是我近年来非常喜欢的。它也研究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人就像身在异乡的异客,自我实现的人的想法特立独行,并不一定按照世俗的要求和别人的眼光行事,对待有制度有瑕疵的社会时,他们更愿意从内部去改良,而不是在对外部的叫嚣中去试图毁灭“,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马斯洛说:“每个人都天生都有潜力,但有些人受低级需求如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不能自由的追求更高的需求,而只有高级需要爱和归属感、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需要,才是人之所以感到幸福的源泉。”

这些都是我的团开办小组的幸福根源,在当今社会,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衣食无忧后仍旧感受不到幸福,其根源在于更高级的需求――“自我实现”没有满足导致,所以如何“自我实现”就是她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是我幸福课的一个重点。

我认为每一个现代人都可以阅读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著作,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2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 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 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 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 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 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 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 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 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 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 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 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 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 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 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 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 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 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 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 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 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 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 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 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 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友好等特征;也可能具有与众极其不同的人格特征,如喜欢干奇特的 事情,且不顾危险等。

2.内一外向(E)维度:测查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高分反映个匕外向,具有好交际、热情、冲动等特征,低分则反映个性内向,具有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特征。

 3.神经质(N)维度:测查情绪稳定性。高分反映易焦虑、抑郁口较 强烈的情绪反应倾向等特征。

 4.掩饰(L)量表:测查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

(二)艾克森人格测试结果及分析

精神质(P) 46 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解人意。

维度善于交际,喜欢参加聚会,有许多朋友,健谈,不喜欢独坐静处,学习时好与人讨论,寻求刺激, 善于捕捉机会,好出风头,做事急于求成,一般来说属于冲动型;喜欢开玩笑,回答问题脱口而出, 内一外向 74 不假思索,喜欢环境变化,无忧无虑,不记仇,乐观,常喜笑颜开;好动,总想找些事来做;富于

(E)维度 攻击性,但又很容易息怒。总之,他不能时时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因此,他往往不是一个足以 信赖的人。

神经质(N)

倾向于情绪反应缓慢、轻微,即使激起了情绪也很快平复下来,通常是平静,稳重,性情温和,即使生点气也是有节制的,并且不紧张焦虑。

掩饰(L) 36 您对本测验问答可信度高,或者表明您比较直朴自然,为人真实,也可能预示您的社会幼稚性。

艾克森人格测试使我第一次全面而科学的认识自我,从前我并不 是很了解自己,没有一个专业的分析,我只知道自己很爱说话,有时 浮躁,有时安静,在熟人面前很疯狂,在陌生人面前很文静。而看过 测试结果后,我才了解了自己真正的人格,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 我的确是比较会与人相处,也喜欢与人交往,做起事来会冲动,无忧 无虑,不爱记仇,伤心的时候我会自我调节,很快就会忘记烦恼。但测试同时显示出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使得我不足以信 赖,这一方面的测试结果使我懂得了自己目前人格中的缺陷,并且知 道了自己今后的改正方向,希望自己能不断提升,学会控制自己的情 绪,并在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的超我中,不断接受社 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逐渐形成的更加完善的人格。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3

读了这本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著作《动机与人格》,让我有很大感触,坚信健康人格对当代学生有效地避免心理疾病并促进其心理卫生,让我坚信从人格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作为学生的成长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前,我对健康人格的认识是错误的,我认为从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的角度看待一个人的人格。现在,我发现自己以前的观点是错误有偏差。从《动机与人格》里让我逐渐明白、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与动机是有密切的联系。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学说的奠基作,书中内容丰富,我主要是围绕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来阐述其基本观点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需要层次论: 动机理论是马斯洛学说的精髓。我认为动机理论的基点是需要,而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似本能的需要:一是沿着生物系谱上升的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 要;一是随生物的进化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们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 (二) 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中最高层的需要,自我实现论是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经验总结,它在马斯洛的人格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有人甚至把马斯洛人格理论等同于“自我实现理论”。正是出自对人性高级层次孜孜探索的浓厚兴趣,才使马斯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量结果。 马斯洛以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48位历史和现代人物作为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对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人格和成就进行非正规的观察、整体论分析,发现了自我实现者的一些特征:(1)他们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2)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整个自然的最大认可。(3)他们表现出自然、朴实和纯真的美德。(4)他们常常关注各种社会疑难问题,而不是他们自己。(5)他们具有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6)他们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7)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8)他们较常感受到神秘和高峰体验。(9)他们较易具有一种全人类的同一性。(10)他们建立了仅与少数人深厚久远的人际关系。(11)他们易于接受民主的价值观。(12)他们具有很强的伦理观念。(13)他们具有完善的、非敌意的幽默感。(14)他们具有创造性。(15)他们抵制文化适应。 最残暴自私的人往往也是心灵最脆弱卑怯的人。我并不信奉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我相信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人性本善。一个真正自我实现的人才是心灵最平静的人,他擅于内省,懂得快乐的源泉并不产生自财富与名望的累积,而是对知识的追求,对善的信仰。 真正符合人性发展的道德标准不是对个人的束缚,而是解放。细细回味自己的人生,到底有哪些事是真正令自己刻骨铭心的呢?我想大部分的回答不会偏离爱情,亲情和友谊。而这一切的一切终归离不脱两个字“得失”。热恋的情侣们,将付出视为最高尚最美好的快乐,并从爱人的每一次付出汲取最摄人心魄的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来自于代代人无私的关爱与付出,孩子的茁壮成长与饮水思源的孝顺便是父母乐透心脾的灵丹妙药。生死之交的友谊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他或她甘愿将最宝贵的生命都付托与那位知己的时候,我们如何不应赞美这份伟大的信任――信任便是付出。反观失恋,亲人的逝去,友谊的破裂,这种种令人撕心裂肺噩梦般的过程,便是失去的极端。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邪恶,它给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困难与无奈。而每一次的过错便是每一次噩梦的素材,作恶多端阴险狡诈的人为什么害怕睡眠?因为内心的折磨会化作梦魇将他吞没,在梦中的他无论现实生活中有多么权力熏天,多么富可敌国终究抵挡不住良心幻化成梦境的谴责。宽容是自信的表现,而残暴源自于自卑。 人类的艺术,制度,道德以及他所创造的’种种无不在追求对称,追求和谐的完满。心灵的安宁源自于和谐,高尚的生命敢于面对一切丑恶。朋友们,当我们享受着锦衣玉食,享受着暖床高枕之时是不是应该思索着回馈于他人?!得到的终究会失去,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谁都曾希望轰轰烈烈地走完它,然而最炙热的火焰也有熄灭的一天,恶人在世也许一切顺利最终颐养天年,但是历史和后世的评价会让他付出代价,反之善良的人终会得到历史最公正的报答。你知道吗,当你秉着一颗平静的心灵走完你的一生,你的事迹必然是轰轰烈烈的! 宗教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早已经贴上了神秘主义的标签,然而当我们能已超越自我的心态对待世间的种种之时,我们又何需那个时刻注视着你我的神灵呢?心灵便是人类永恒的上帝!自从一个生命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便不停地经历着得与失的交替,在伴随着悲伤与快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始终没有学会如何取舍,最终便会为失去而笼罩余生。须知,这个世界永远是平衡的,有得必有失!你的得到便是他人失去的结果,反之亦然。盈则溢,当一个人志得意满而目中无人之时,也往往是他将要失去一切之刻。朋友们,细细地深究过往的所作所为吧!我无意让每个人永远无私地付出自己而不索回报,因为这显然也有悖自然的运转。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在内心付出与获得和谐持平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我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动机要一致、向好的方向发展,在遇到不如意的事中,要有积极态度对待,要用科学方法、明智方法处理问题,让自己的人格向上健康发展,动机要积极向上,让我们作为大学生有健康的人格和纯洁的动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这书本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心理学书,值得要推荐给我的朋友阅读。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4

自我实现者的15种共同人格特征我总结出了一些结论。

1,准确地认识现实

自我实现者能够采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世界,因而他们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更能发现事实的真相。这是由于自我实现者的认识主要受成长动机所驱动,这就是存在认知,简称B—认知,而不是受缺失动力所驱动,即缺失认知,简称D—认知。当我们缺少某种东西时,我们的认知活动就定向于这种东西,而难以顾及其他事物,因而不能客观地和全面地把握周围世界。相反,自我实现者主要是受求知、自我实现等存在需要所驱动,因而能够客观地把握现实,不受主观需要的干扰。

2,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

自我实现者能够承认和接受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事实,他们不否认任何人和任何事物的消极面,因为对此有较大的宽容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不足,因而能够悦纳自己.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自我实现者坦率、自然,倾向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行为具有自发性。他们有什么想法,就讲什么;他们有什么感情,就表达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不娇柔造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问题为中心。他们一般不会关注个人,而以工作、事业为重,能够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工作不是为了金钱、名誉和权利,而是工作本身就是享受,能够是自己的潜能。 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是自我决定,自我负责的个体,他们不依赖他人,不害怕孤独.常常主动追求独处的环境.

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处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自我实现者更多的受成长动机驱动,而非受匮乏动机所驱动,因而能够摆脱对外界环境和他人的依赖,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和反复欣赏的能力,在他们眼里,每一次朝阳都是那么灿烂,每一个婴儿都是那么令人惊奇,每一朵花都是那么美丽馥郁。他们带着好

奇、敬畏、喜悦和天真无邪的心理去欣赏和体验对他们来说是陈旧的东西和例行公事的日常生活。

8,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者通常都是经验过强烈的神秘体验,一种狂喜、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空的情绪体验,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自我实现者所独有的,所有人都有享受高峰体验的潜能,但是只有自我实现者才能经历更高频率、强度更大的、更充分的高峰体验。

9,对人类的认同、同情与关爱

自我实现者对所有人都有强烈的而深刻的认同感、同情心和慈爱心。他们的关爱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亲戚朋友,而是包括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所有人。

10,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

自我实现者比一般人具有更融洽,更崇高和更深厚的朋友关系。由于交往需要占有时间,他们的 朋友圈子比较小,更倾向于寻找其他自我实现者作为亲密朋友。由于以共同的价值观和人格特征问基础,他们的朋友索然不多,但感情上却非常深厚

11,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自我实现者具有民主思想和民主的行为风格,他们尊重一切人,不管他们的种族、地位、宗教、阶级和教育的不同。他们能平等待人,极少偏见,尊重别人的意见,随时倾听别人的说话,虚心向别人学习。

12,具有强烈的道德感

自我实现者有明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明辨是非,遵循自己认可的内在道德标准,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3,具有哲理的和完善的幽默感

自我实现者具有很强的幽默感,他们常常会开一些有哲理的玩笑,但不愿意开一些庸俗和伤害他人的玩笑。他们可以取笑自己,甚至取笑人类的愚蠢。 14,富于创造性

自我实现者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他们的创造性与儿童天真的、异想天开的创造潜力一脉相承。我们一般人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这种与剩俱来的潜力,而自我实现者却能够保持开放、新鲜、纯粹和直率的眼光

来看待生活和世界,因而能够破除陈规,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显示出创意和独特性。

15,具有抵制和批判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自我实现者不墨守成规、不随波逐流,他们自主独立,能够抵制和批判现存的不合理和不完善的社会文化,突破这些社会文化的限制与保卫,其思想和行为遵循自己内心的价值与规范。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5

读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有感 “假如你有意象低就,那么我要警告你,你的余生将会非常痛苦,你将逃避自己的能力及可能性” 就这样一句话,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辑的痕迹,没有所谓的教化,但每次慢慢品味,简单,却渐次深入,每一点,每一面,都如一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将自我折射出来,让我不断意识到他的思考正是长久以来我无法释怀的困惑,他所解答的问题正是心中长久萦绕的烦恼,他所建立的理念王国正是纷扰我长马斯洛久的观念,字里行间,不断敲击着我的心灵,让自我的身影在心中越长越长,不断充实,逐渐成熟。

本以为马斯洛讲述的应是一个路遇艰险的人如何的越过荆棘,排除万难,不断成长,渐渐变强,最终到达人生的终极目标,实现自我,取得辉煌,但渐渐品味过来,却发现自己的思考是怎样得狭隘,坐井观天怎能达到如马斯洛般深刻而警醒自我的感想。实际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是马斯洛提出的一个理想的、健康的人格模型,那么,在马斯洛看来,究竟自我实现是什么?从马斯洛自我需要层次来看自我实现,它是继人的生理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等基本需要的优势出现后,其优势才才一般会出现的最高层的基本需要。自我实现大致可以描

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也就是说,“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基本需要,要在其它相对低级的基本需要得以实现后,才有实现的可能。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那么实现马斯洛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有哪些意义呢?兴许这才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所更关心的。

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道德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人们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价值观正走向分裂,在追求单纯的物质上陷入了一个无可自拔的困境,而在物质世界派生的精神世界里也苦苦求索,苦于找不到正确的航向,人们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十字路口,以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人类将会走向自我戕害的迷途。也正是如此,以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为指导,获得拯救人们灵魂的力量,将人们引入正确的征途,正是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自我实现独立于物质而存在,是人类最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当人们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勇于自我实现的人,就会本能地向人自身的灵魂拷问,刨除一切虚伪自私,走向本真的自我。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也应该不断拓展生命的内核,坚持自我实现的人能不断地获得自我的解放,无论何时,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为自己而活。

另言之,就现实具体领域来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念,在心理学、美学、管理学等领域都独领风骚,成为各学科的研究基础。就美学而言,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而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各种特性,例如形象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也正是通过对自我的不断审美,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完善最内心的需求。

言而总之,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考,对人们的未来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不管是某个具体的领域还是人的精神上的拯救。但在马斯洛看来,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这种自我精神上的拯救,正如马斯洛所言,自我实现的本质是人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当今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创造力,人们的潜力究竟在哪丢失了,在哪受挫了?在我看来,正如亚伯拉罕马斯洛这样说“一个能够实现自我的人首要的素质就是完全的诚实和客观的对待自己”,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完全而诚实地面对自我,人们不仅惧怕自身最坏的东西,也惧怕自身最好的东西,这便是一种逃避,逃避成长,逃避现实,必然的是,这也就成为阻碍通往自我实现的首要途径,难以实现自我灵魂的飞跃,从而从根本上而言,这些人根本连自我实现的门槛也没有踏进过,也就自然难以实现自我,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拥有一个理想而健康的人格。

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套用尼采的一句话,就是要成为你自己。人的自我实现价值不在于世界在我眼中是什么,我能从这个世界得到什么,我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我能在别人眼中得到什么等等,不需要扬名万里,不需要人死留名,用一句《长江七号》电影中的名言:我想做一个穷人,因为爸爸说“我们只要不打架,不骂人,不去偷,不去抢,再穷,也能得到尊重”,或许,有了这样的态度,当我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离自我实现的彼岸也就不远了。其次,如何实现潜力和创造力的最大发挥,简单的说,就是要达到创造力面前毫无惊鄂之感,但达到这一境界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地,一种是:人们的意识状态根本就没有创造力的存在,在此之下,或许要达到自我实现,根本就是一种奇迹,一种幻想;而另一种则截然相反,在此种状态下,人们的创造力思维已成为一种潜意识,简单的说,创造力已融入人们的思想,融入人们大的生活,成为生存下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食粮。这两种极端的创造力思维,要做到自我实现必然是后一种,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做到最高程度的发挥自我潜力和创造力。

生命既然属于苍天对人的珍稀馈赠,人对自身生命当无理由不珍惜。珍惜生命之关键,就是要活出意义,用马斯洛的话说,便是“自我实现”。何谓“志存高远”?这就是。人生有涯,难道还有什么比渴望“自我实现”更高远的么?没了,“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因此,不断深入品读马斯洛的作品,以以上个人对自我实现理念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确立以自我实现为目标,充分、忘我去体验生活,集中全力、竭尽全力地挖掘我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这种时刻就是自我实现的时刻。我会把生命看作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前进与倒退的冲突关头实现自我,我不会有意想低就,我也不会逃避自己的能力及可能性,我会选择不断地实现自我,我会选择成长。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6

由于人格差异,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模式,或者说,人格给个体的行为打上了独特的烙印。人格包含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其中性格为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特征,主要由于后天学习和生活锻炼而形成的,是人格重要组成部分。气质俗称“脾气”,主要指由于先天遗传,加上后天影响,形成一般较小的特征,如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以及动作反应的敏感迟钝,就属于气质范畴。它不能决定人格特征的内容,只能使人的人格带上一定的色彩。

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不但可以预测个体在特殊情况下的行为反应,而且,不同的人格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患病倾向。例如,近代研究表明,A型行为与冠心病明显相关,被认为是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精神病学临床上,病人的人格不仅决定了他患病后的行为,而且为某种精神疾病的发生准备了基础。例如,强迫病人常有某种焦虑、刻板、固执、自信不足的精神衰弱人格,癔症病人常有情感不稳、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的表演性格。有时,人格所表现的独特行为方式可能和精神疾病混淆起来,导致论断错误。

人格的差异有不同的程度。有些人的人格较为健全,在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依然能够很好应对,

有些人的人格较为脆弱,在应激性事件作用下,易于发生神经症性障碍。对于细小的事情总是忧虑的人,在困难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焦虑障碍,而相同的情境对其他人却没有这种影响。如果人格更为脆弱,那么,异常行为可能在没有应激性事件的情况下出现。有时,这种异常行为表现非常明显,以致难以判断这些行为是由于人格还是由于精神疾病所致。

人格和疾病在概念上的区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但这种区分并不都容易。核心在于能否确定行为异常的病程。如果一个人以前行为正常,以后产生了异常行为,他被认为有病。如果他的行为以往和现在一样反常,他被认为可能有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这种区分在行为改变急速显著时容易做到,如急性躁狂症。但在行为改变缓慢不显著时,这种区分就有困难,例如,某些精神分裂症。

由于人们的人格特征存在许多差异,于是就产生了人格类型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类。孤僻好静,自负清高、不苟言笑、不善交友、不爱劳动、不肯合群、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对人冷淡、胆小怕羞、生性多疑、多思多虑、怕负责任、有时想入非非、脱离现实,是“内倾”人格的典型特征。而“外倾”的人格特征则与此相反。Kretschmer曾将病人的人格、体型与所患的精神病联系起来研究,提出了所谓“分裂症型”和“情感性循环型”两种。实际上“分裂症型”类似Jung的“内倾型”,“情感性循环型”类似“外倾型”。他认为内倾人格患病多为精神分裂症,而外倾人格多为躁狂抑郁症。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7

根据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特征的描述,我试着对东方历史上以及现如今的著名人物作一番粗放性的筛选,看看有哪些人的人格类型吻合这些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而筛选的结果诸如尧、舜、孔子、管仲、包拯、王守仁、周恩来、稻田和夫等人的人格特征都符合了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的特征的描述。

由此试想,东方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圣(人)贤,不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吗?一个被马斯洛称之为真正健康的`人、全面得到发展的人,实现了人的最高级需求的人。

深入透析后我们会发现中西方的文化其实是互为交融、相互联系着的。

让我尤为深刻的观点还有一个: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这部分极少数的人是真正的健康人,而绝大多数人是病态的、发展不健全的,正是由于这一点,因此,社会才呈现出一副病态的样子,而人与人之间也在不休止地上演着矛盾、争执、冲突、怨恨、痛苦、悲剧……

另外让人感到兴奋的一点是,不管是东方的儒家学说,还是西方马斯洛学说,都明确的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每个人都可能达到自我实现者的高度――在这个高度的个体,体验着作为健康自由人的所有的美好与幸福。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8

马斯洛出生的时代是一个“人性一直被低估的时代”――在当时的心理学领域中只有两大势力:行为主义方法,临床的心理分析方法。更准确的来说,人类行为被限制在了机械论和病态模式中。而这本书所要展现的便是对人性更丰富的研究,全书分为四个板块:动机理论,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自我实现,人类科学的方法论。阐述马思想的在前三个板块,最后一个板块是描述他研究人类科学时的心得体会,也就是方法论部分。下面简要的谈谈个人对这些部分的理解。

马斯洛的研究是一个体系,所以非常有层次和逻辑。文章开始的部分有这么几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竟是本书探讨的核心:什么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个人,什么样的社会才是良好的社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金字塔的形状划分出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常见翻译是社交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正是他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架构,自下而上的需要逐步出现,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便让位于高层次的需要。尽管这只是它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却显得非常生动,尽管不能夸赞科学,却一直被人们重视。

马斯洛同样也有给动机进行了分类,让需要和动机从结构上有了结构上的联系。

动机理论部分对个人的详细阐述正是对第二部分心理病态、正常状态(心理是许多个人造成的规律,也就是社会层面)做好铺垫。回到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才是良好的社会。尽管马斯洛并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但从他的逐步分析上来看:由剥削、威胁和冲突所造成的个人需要的受阻暴露出个人病态、从社会的广泛视野上看,病态社会由此诞生。可以见得,病态是无论那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存在,包括读者个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肯定一个良好的社会的存在。就像是人无完人一样,社会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同社会一样,他接纳我们的不同,我们同样应该接纳他的病态。

文中,马斯洛向五个所谓的“正常”发出质疑之声,并预言新概念的发展趋势。正常的人,最重要的是相信人都有一样有生来的天性和心理需求,然而也有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特质;其次是内在的顺从天性轨道的发展。

社会没有完善的存在,人也没完美的存在。但是自我实现的人确是不在少数。马斯洛同样对自我实现者也有一个层次划分,运用前面的理论,从他们需要满足情况观察发现他们的创造性、专注力非常之强。通读全文,我受益匪浅。尽管个人已经足够渺小,但是需要却仍然有那么多层次。小到人际关系当中的微妙变化也好,大到商业大亨们的巅峰体验也罢,都透露着相似的规律。我们是相同的人,有着相同的思想结构,但是因为对于顺应内在动机却做出了不同的响应。必须接受,任何人之间都有不同的差异。

另一方面,马斯洛的思想带给我的是另一种人生观,他人所追求的,是和我一样人所追求的。病态社会正是基本需要受到阻挠:不充分的爱、感情、保护、尊敬、新人、真是与过多的敌意、侮辱、恐惧、轻蔑和驾驭。要造就一个没有病态的社会恐怕男有可能,但是如果从这几个方面下好功夫,或许也能让他人幸福。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9

人的自我实现,是人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以满足自身较高的精神追求,使自己趋于完美的行为。

重于,更重要?对未来的自我实现的成功影响更大,更有促进的积极意义。

结果与过程在具体事情上的“重”是不同的是否能激励人克服自我实现的障碍,引导人向着理想状态前进(目的)//目的?手段 是否对未来的自我实现有可借鉴意义(收获)//收获来源于过程||结果

人对结果的预期激励人克服自我实现中的障碍(激励作用)

从结果中提炼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未来的自我实现的成功(借鉴作用)

过程与结果,孰轻孰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有定论。

这就像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谁都可以说出一种答案个数种理由。人们既崇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忠贞,又震惊于秦始皇的千古功业,对于前者,人们重于过程,而多余后者,人们重于结果。谁说一个人既能重于过程又能重于结果呢?又何须自找麻烦,争个你死我活? 其实过程与结果并不矛盾过程是结果的前提,结果是过程的延续,他们合二为一,则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过程与结果本身都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就像一个人的头和躯体,他们共同构成人,而把头砍下来,放在一边,争论是头重要还是躯体重要,就与 争论过程和结果谁重要是一样的了。

我们追逐的不是割裂开来的过程与结果,而是一个整体,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因为它也拥有过程与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的读后感悟心得体会范文合集的相关模板,读后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和记录方式,能够促进读者的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也希望这些模板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10

战胜自己的潜意识得先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

看到武志红老师的这篇文章,不禁想到了武志红老师在本专栏的开篇文章,也是讲的关于自我实现理论,当时读过后,对我的内心触动挺大的,在读 文章过程中仿佛就是在对自己的一个深度剖析的过程。

自我实现理论说白了就是自己意识和潜意识的之间的交锋,虽然我们对潜 意识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是什么时候的意识是潜意识我们却并不十分的清 楚,最可拍的是明明是我们的潜意识在作祟,而我们却以为是天意或者其他外部因素。

而往往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都是自己意识和潜意识不匹配造成的,外加自己的自恋情结作为推手,最后走到了一个与自己的想法适得其反的结果。

有些人就纳闷了什么叫意识和潜意识的不一致,这里的不一致并不是简单你本来喜欢吃牛排的,但是因为在乎大家的意见最后选择吃了羊排。举一个恋爱中的例子更能说明这种意识与潜意识的不匹配的情况。

很多男生都想自己有魅力能够自信的吸引自己喜欢的女生,所以就会想办 法提高自己的魅力,不管是提高自己衣品还生活品质,亦或努力工作升职加 薪。想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当然挺好的,但是你想过么,你想让自己变得更有 魅力和自信的起始动力就是你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够有魅力和自信。你的潜 意识里已经认为当下的你是没有魅力和自信的,不能够吸引自己喜欢的女生, 所以必须通过其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自己魅力和自信,从而改变自己。

你感受到这里面的一个矛盾点了吗?你若不上进,不学习就永远不会变的 有魅力,但是你现在上进,你的潜意识默认了自己当下是低的社交价值的身份 认同,自带不自信和没魅力,而且在这个知识焦虑的年代,学到什么时候才算有魅力?赚到多少钱才能算成功?这些仿佛都是一个无底洞,所以你会一直处 在一个知识焦虑中,所以你潜意识也很难扭转对自己一个没自信和没魅力的身份认同。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学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这里也可以作一个角度解读,学了那么道理虽然在表面意识层面上你感受到了重要性,但是你内心的潜意识却还没有扭转过来。所以这些道理你就很难强迫自己真正的 去实际运用。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也就是哪个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神 秘的潜意识。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11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这本书详细阐释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行为背后的需求、需求背后的动机,对于理解我们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从动机和需求出发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迷惑就能拨云见日,而曾经视之为问题的结就自然而然就松开了。

本书对于了解人类动机理论及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者、需求层次论都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人的介绍或引用往往有误解、误读或者断章取义的成分,比如对于需求层次论就有一些机械或片面的`解读或理解,而且被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所接受所误解、误传。另外,阅读此书对于观察与认识自我也是一面较好的镜子,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进一步洞察自我的人性,就像作者从自己研究对象――自我实现者身上所学到的。

该书提出了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人类动机的需求层次论,即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对大多数人说这五个层次是由低到高需要予以满足的顺序,但是也有例外,也就是说满足需要的顺序不一定是这五个层次呈现出来的固定的顺序,优势需求并不一定是在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转移到更高一级,在低层次需求未得到满足之时,高层次需求也可以成为优势需求。“某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再起积极的决定作用或者组织作用”,一个新的需要在优势需要满足后出现,是指新的需要成为又一个优势需要,由次要需求转为主要需求,这个出现是逐渐的而非突发的,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而且作者所说的一般情况下这五个层次是,一个需要得到满足则另一个层次的需要相继产生,但这并不是说,一个需求必须百分之百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产生。事实上,社会上的大多数正常人其全部基本需求都部分得到了满足,同时又都在某种程度上未得到满足。称为基本需要的东西大部分是无意识的,而且需要本身具有文化差异性,但是“基本需要比表面的欲望或行为更为人类所共有”。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级基本需要经过长期的满足后,可能变得既独立于它们的更强有力的先决条件,又独立于它们本身的满足,正是那些坚强、健康、自主的人最能经受住爱和声望的损失。是的,小时候缺爱的人,长大后往往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经常觉得孤独、无依无靠,很难从内心自主产生积极情绪,对他人的接近与离开很敏感,遇到不顺容易崩溃钻牛角尖。因此,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如何接受别人的爱,也知道如何爱自己、爱别人,这样的人即使遇到打击,会把它看作挫折而不是灭顶之灾。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12

我最初想给本书起的书名是《人性的高境界》。试图通过深入探索人性的“高级”层次来扩展我们对人格的理解。是这样的一句说明使我稍稍释然地将书重又放回。

马斯洛的高境界

“高级”层次的人性人格是怎样的呢?那一定是健康的人格: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工作、活动有胜任感,对父母、朋友、自然界有爱的能力,有安全感,有创造性,有自由感,以问题为中心、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高级层次的人在本书中也就是自我实现者: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得到满足再加上最起码的天才和丰富的人性。马斯洛临终前四个月在日记中写道:“既然我的一生已经如此丰富,再抓住生命不放则是贪恋的和不知感恩的”尽管他享年仅62岁,足以看到他的满足感、不贪恋、不畏惧死亡。

这种高境界是自我实现者的情怀。

马斯洛的“以人为本”

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并称为三大思潮或三大势力。其人本心理学和“以人为本”在字面上有些接近,其实际上也有着内在的密切关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幸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而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研究要以人为中心,强调不仅要研究人的低级本能,还要研究更高的本性,强调自我实现是人的高级需要。

无论是高级需要还是低级需要都具有类本能的’性质。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一切活动的动机或驱使。以人为本就是以人需要本性为本、为根、为目的。

马斯洛在本书中提出了““类本能”的概念,批评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与传统的本能理论的绝对两分法,即:不是本能的,就是学习的。

质疑马斯洛

马斯洛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健康或自我实现者人群,所以他的感情世界里没有悲观,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专注于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症者、精神变态者、罪犯、违法者、意志薄弱者,他对于人类的希望会越来越有限制,越来越目光短浅,越来越退缩。针对研究者他提出一个简单积极的措施:就是淘汰精神病人、精神变态者、神经症患者……只选择相对完善的人类代表作为试验对象。他称这是积极心理学。

“淘汰”是一种丢弃、回避,不负责任,是一种知难而退。“选择”是一种明智,是成功的保障。那么未被选择和被淘汰者要被社会弃绝吗?由此,我更加赞叹以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弗洛伊德代表者们,他们对那些不被理解、被边缘化的人不离不弃。

也许这正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的表现:敢于说实话?!

一个全面的心理学应该涉及到“善”与“恶”两方面,而马斯洛在本书的研究中只看到善的一面,邪恶和人性黑暗的一面的心理状况是如何的,他并没有提及。也许他以后的研究中会涉及到这方面,但最起码在本书发表以先没有看到。

人本心理学,既然以人为本,那自我实现者的男性和女性的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会不会有差异呢,我作为一名女性,目前不是一个自我实现者,但心理是健康的,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路途中,感觉对被爱的需要、依附和亲密关系的重视会更强烈一些,这方面在人本心理学中也值得关注。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13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许多历史上伟人共同的人格特质之后,更详细地描绘出“自我实现者”(成长者)的画像。自我实现者有15个特色,这里列举几个来说一说。

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

1、自我实现者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全面的和准确的,因为他们在感知世界时,不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成见,或带有自我防御,而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与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则是以自己的主观方式去知觉世界的,他们试图使世界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焦虑和担心相吻合

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2、自我实现者能够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与缺陷,而不会为这些缺陷而忧心忡忡。当然,对于可以改造或可以调整的不足与缺陷,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而对那些不可改变的不足与缺陷,他们能顺其自然,不会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过不去。

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

3、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实现者具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他们不会装假或做作,他们的行为坦诚、自然。一般而言,他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这就使得他们足以真实地表现自己。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4、自我实现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献身于某种事业或使命,并能全力以赴。与常人相比,他们工作起来更刻苦、更专注。对他们来说,工作并非真正的劳苦,因为快乐恰恰寓于工作之中。

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5、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他们一般都喜欢安静独处。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害怕别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减少干扰的条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较,以便去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他们平静安详,保持冷静,安然地度过或顶住各种灾难和不幸。

具有自主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6、自我实现者行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部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B一驱动),而不是来自于因缺少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东西需要外部的补充(D一驱动),因而他们更多依赖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能够抵制外部环境和文化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自我实现者的15个人格特征》读后感 篇14

在一次面试的时候听到面试官说起过九型人格,说它是风靡职场的识人指南,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必修的课程,还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培训教材,所以对它一直充满着神秘感,在那次面试结束后就去图书馆借了这一本书,来研究看看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对世界那么多的企业有如此大的影响。

在打开书的第一章,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是天使,也是魔鬼。我的内心一震,应该没有人把自己看成是魔鬼吧,在我看完这一章后,我就明白了,它这一章中讲述是的一个美丽的姑娘因为人长得漂亮而遭人嫉妒,而被恶作剧,因为姑娘内心善良,去满足丑陋无比的老婆婆的要求,不仅没有被整到还得到了一条漂亮的项链,这让那些人很惊讶,她们也去找项链,结果因为她们不但不帮助别人还恶言辱骂别人,而最终被河魔吃掉。这个神话故事,它其实暗示了我们的内心,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有一个幽暗的山洞,面在山洞口都站着一个丑陋的自己,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天使与魔鬼同在。天使代表积极向上,是人性的光辉;魔鬼代表消极负面,是人性的弱点。如果想认识自己,就要勇于面对自己丑陋的一面。

九型人格是经验不是理论,它的由来是一个俄国人到阿拉伯一带探索人类文明时在山洞里发现的,9种性格以前是用数字代表的,因为数字是中性而客观的,所以有人觉得这样有点不够人情味,于是又根据各个类型的物质给它们冠上了各,这就是九型人格的由来。它们分别是1、完美型。2、助人型。3、成就型。4、感觉型。5、思考型。6、忠诚型。7、活跃型。8、领袖型。9和平型。每个号码内心的动机是不会变的,只胡外在的表现在顺境和逆境中会有改变,九柱图拆分一下,可以分解为圆、三角形和六边形。圆代表性格的整合,也就是说无论做哪一行,只要你找到自己的使命,你就可以把自己擅长的东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你的生命获得圆满。事实也就是这样,如果找到了自己所擅长的,你做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就会很轻松。就好像你口袋里的银行卡,如果卡上就有几千元,你怎么都觉得钱不够用;如果卡上有几亿元,你就再也不会捉襟见肘了。三角形代表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些东西是天生比如长相、性别、出生日期等,这些一般是我们无法改变、无法创造的;有些东西是后天的,比如说配偶、工作、方式生活等。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六边形代表六六变化无穷。光看九型人格的书是无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因为九型人格是一种经验,而不是理论。九型人格的复杂性,不仅仅表现各种类型的不同,还表现在各种类型在顺境和逆境中的表现也不完全正确相同。另外,心态不同也会完全不同的表现。所以,我们经常会差异:为什么同一种性格类型的人,表现怎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在九型人格中,1~9号都有着不同的使命,1号说,我的使命是公正和善良;2号说,我的使命是把爱带给人间,我的世界就是爱的世界;3号说,光有公正、善良和爱还不够,我的使命是建功立业,我把成就带给了这个世界;4号说,我的使命是把独特的美带给人类,我的一生都在不断创新,创造独特、另类的东西;5号说,你们做了这么多事,谁来帮你们归纳总结呢?我来吧,我把所有人的经验归纳总结成书,把知识带给世界;6号说,我带来了一个算式,1加1等于几?1加1用好了就等于无穷大,所以我把忠诚带给了这个世界;7号说,我把快乐带给大家吧,我的使命就是快乐;8号说,你们干这个,干那个的,谁来领导你们呢,我来领导你们吧,所以我是做指挥者的,我们使命就是权势;9号说,我把和平带给了世界,我的使命是和平。

1~9号都有自己的特殊使命,这个特殊的使命就好像我们内心的一团火,是我们内心的激情。我们都是带着特殊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因而我们的号码是一生不变的,就好像出生日期永远不变一样,我们的使命决定我们的取向,决定了我们善于做什么,不善于做什么。

这一本书还针对9种不同的类型,做出了不同的分析,九型人格,它是人生中的一个桥梁,书中还有好多深奥的东西,我只是大概的能看懂一点点,还有好多的知识等我进一步的去理解,去探讨,要想把这一本书完全看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9 3892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