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廉”与“腐”的那道线——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心得体会
廉洁自律是为政之本,反腐倡廉需常抓不懈,务实推进八项规定,树立清正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厘清“廉”与“腐”的那道线——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心得体会相关资料,供您学习参考!
厘清"廉"与"腐"的那道线--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廉洁自律问题,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廉"与"腐",字形相近,却有着天壤之别,关键就在于那道清晰的界限划分。这道界限,如同分水岭,决定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涯走向,更体现出我们党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这一界限的严守与失守,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得失,更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决定着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廉洁文化根植中华文明精神基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廉洁奉公的品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廉洁文化源远流长,众多仁人志士以廉洁为准则,为后世树立了光辉典范。包拯一生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他曾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以严苛的家训规范家族成员,使包氏家族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家风。海瑞一生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在任期间严惩贪官污吏、推行改革、力除弊政。他生活简朴,即便身居高位,也始终坚守廉洁底线,不与腐败现象同流合污。这些古代贤达用行动诠释了廉洁的内涵,彰显出坚守廉洁底线的重要性。
二、红色基因铸就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政治品格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始终将廉洁自律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革命战争年代开始,无数共产党人就以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方志敏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始终廉洁奉公,自己却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在《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廉洁自律依然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谷文昌在担任福建东山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植树造林,治理风沙,改善民生。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家中的子女没有一人沾过他的"光",靠着自己的努力生活。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表明,坚守廉洁底线,就是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三、铁腕反腐彰显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触目惊心,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有党员领导干部在土地出让中收受数亿贿赂,有国企高管借混改侵吞巨额资产,更有"全家腐""塌方式腐败"冲击政治生态。这些腐败分子突破"廉"与"腐"的界限,本质上是理想信念的坍塌、价值追求的异化,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为"为金钱服务"的交易,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反腐败斗争。从中央八项规定破局整饬作风,到"打虎拍蝇猎狐"形成震慑;从巡视利剑实现全覆盖,到《监察法》构建制度笼子,十年间查处中管干部逾500人,追回外逃人员近万人。特别是针对住建、金融、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查处某住建厅原副厅长单笔受贿超亿元等大案要案,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跨越"廉"与"腐"的界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他们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丧失了党性原则,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因为缺乏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对党纪国法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腐败行为不会被发现。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严重危害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住建领域这样重点行业、关键岗位的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坚守廉洁底线。要时刻以那些腐败案例为警示,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发生。
"廉"字的那道线,既是心中的道德准则,也是行为的规范约束。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严守"廉"与"腐"的界限,党风政风必将风清气正,社会发展必然充满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向世人昭示的真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唯有严守廉洁底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