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服务群众的宗旨,推动作风建设,促进廉洁自律,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下面由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员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相关资料,供您参考学习。
党员干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党中央决定,自全国“两会”结束至7月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风政风向优向好的坚定决心。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动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一、以“学”筑基,在深学细悟中校准思想坐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八项规定实施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唯有从思想深处树立规矩意识,才能实现作风建设的根本性转变。此次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带着“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导向,学深悟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实质。
(一)原原本本学,在逐字逐句中把握精神实质。我坚持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作为案头书,建立“晨读半小时”学习机制,逐章逐节精读原文。通过对比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汇编,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是党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
是破解“四风”顽疾的关键钥匙。特别是在“改进调查研究”条款学习中,结合《习近平在正定》等著作中“半碗剩饭”“自行车下乡”的生动案例,深切感悟到作风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严起、从具体小事抓起。
(二)联系实际学,在对照反思中找准差距短板。作为综合部门负责人,我组织科室开展“作风体检”专项行动,对照八项规定建立“三查三看”机制——查会风文风看务实作风,全年压缩合并会议35%;查接待标准看廉洁自律,修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6章28条;查调研实效看群众观念,建立“四不两直”调研制度。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发现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调研走经典路线”等问题12项,形成《作风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
(三)创新机制学,在常态长效中巩固学习成效。我们探索建立“三个一”学习机制,每日推送一则“作风建设微课堂",将典型案例转化为情景模拟题;每周开展一次“作风建设大家谈",邀请基层代表参与互动研讨;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成果擂台赛”,通过知识竞答、情景演练检验学习效果。开发“作风建设学习云平台”,设置学时统计、在线测试、案例库等六大模块,党员干部学习参与率达100%,理论测试优秀率从68%提升至92%。
二、以“改”破题,在动真碰硬中破解作风顽疾
作风建设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在学习教育中,我深刻
认识到,落实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而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聚焦“文山会海”“调研虚化”等突出问题,打出"组合拳"。
(一)以数字赋能破解“文山会海”难题。牵头建设智慧办公系统,推行会议审批“三色预警”机制,蓝色预警提示同类会议合并召开,黄色预警限制超规模会议,红色预警叫停非必要会议。今年会议数量同比下降42%,平均时长压缩至1.5小时以内。创新实施文件“瘦身计划”,建立"四不发文”负面清单(无实质内容不发、照搬照抄不发、能合并的不单发、能电子版不纸质发),文件精简率达55%。开发智能文稿助手,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工作效率提升60%。
(二)以制度创新规范公务活动管理。针对公务接待中的模糊地带,制定《公务活动全流程管理办法》,明确“三定四严”标准(定地点、定标准、定人员,严禁超规格接待、严禁饮酒、严禁土特产、严禁转嫁费用)。开发“公务接待APP”,实行“扫码用餐”“电子审批”“费用公示”数字化管理,接待费用同比下降38%。在因公出访管理中建立“双审双查”机制(事前审批查必要性、事后审计查实效性),取消无实质内容出访团组12个,节约经费200余万元。
(三)以务实导向提升调查研究质效。带头践行“四不两直”调研法,采取“随机抽村、随机入户”方式开展民生
调研,发现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社区养老服务等问题47项。建立调研成果转化“三张清单”,问题清单实行挂牌督办,措施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成效清单接受群众评议。创新开展“体验式调研”,以普通办事群众身份体验审批流程,推动17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开发“云调研”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交通拥堵等问题,形成《民生痛点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三、以“民”为本,在服务群众中践行初心使命
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通过学习教育,我深刻认识到,落实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禁与止”,而是要通过作风转变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一)把作风建设转化为服务效能。牵头推进“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各类证明事项58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办理业务1.2万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疑难问题236件,群众满意度达98.7%。开发“惠企政策计算器”,运用AI技术实现政策智能匹配,为企业精准推送政策1.5万次。建立领导干部“基层服务日”制度,每月15日到社区企业现场办公,累计解决问题420余个。
(二)把作风改进体现在民生实事。将落实八项规定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建立民生诉求“收集一交办
一督办一评价”闭环机制。针对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创新“居
民点单、街道派单、部门接单”模式,完成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等项目63个。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践行“一线工作法”,组建党员突击队转移受灾群众1200余人,抢修基础设施85处,用实际行动诠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三)把作风要求融入制度建设。制定《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方案》,构建“教育引导一监督约束一考核评价一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开发干部作风数字画像系统,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干部会议出席、调研天数、服务评价等数据,生成作风评价报告。建立作风建设“红黑榜”,对连续三次上红榜单位给予考核加分,对黑榜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今年群众对机关作风满意度提升至94.5%,投诉量下降62%。
总之,此次学习教育既是一次思想淬炼,更是一次行动启航。我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必须常抓不懈、善作善成;作风建设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需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群众满意是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展望新征程,我将以此次学习教育为新的起点,在思想淬炼上持续用力,把八项规定作为政治必修课常学常新;在作风改进上精准发力,运用数字化手段破解形式主义新变种;在为民服务上凝心聚力,建立“民呼我为”常态化机制。时刻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