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工作室精编学员学习心得范例(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名校长工作室精编学员学习心得范例(最新4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名校长工作室优秀学员学习心得【第一篇】

感谢单校长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邀请了这么好的专家传授经验和对我们进行专业指导。在此次活动中,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__市理想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__世纪城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俞__的《我的成长启示录》讲座让我感触最深,学到很多,也引发了我对自己学校实践的一些思考。

一、于“收获·启示·实践”中学习

此次讲座中,俞校长真诚地分享了自己成长中的收获和启示,她的理念和话语让我深深回味。比如“相处需要真诚,特别是同龄人的相处”“校长和教师的感情,真的可以用眼泪来证明”“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小宇宙,校长只是捻子,去点燃、去激发!”“好的理念,要有实践载体;教育一定要‘理念落地’!”等,可以说句句都是经典,句句都是经验!

二、于“学校管理实践”中反思

由俞校长的经典话语,我想到了自己的学校管理实践,有如下的思考:

1、要与老师同甘共苦

校长与老师之间也可以有革命情谊,真的可以用眼泪来证明。我们可以尽自己的所能帮助老师,帮助老师改论文、课题、教案,陪老师们加班,彼此之间的情谊在各样活动中就能生成了,有了情感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2、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了才能成就教师,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条件帮助教师、点燃教师,让教师成长,最后助推学生质量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

3、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品行、为人的重要推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要形成系统的有层级有梯度的德育体系,比如我们学校的“本草润童心”德育品牌更有更系统,设置各年级的德育目标和活动。

4、要提高课程领导力

我们学校的《埠上药香》在县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怎么把这个课程做得更好,真正让课程使师生进步,使学校发展有力量,我还需不断学习,不断跟同样特色学校多交流,提升课程领导力。

总之,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将且学且思且成长,希望在工作室里跟着师父好好学习,不管是教育教学,还是学校管理等能力都能得到跨越式发展!

名校长工作室优秀学员学习心得【第二篇】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蓝图,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潜能、养成良好规范,确保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载体,是学校一切资源配置的依据,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主要体现。我校依据6-15岁年龄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全面发展乐成长,个性创新活成才”的办学理念,围绕“一项特长,两个健康,三个文明和四个学会”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互联网+”时代下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教研管理探索与实践。

一、三类课程,相得益彰

通过近三年的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目标指向明确的三类课程,即国家课程、德育课程和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体现国家意识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过程中一直坚守“开齐、开足、开好”的基本原则。

2、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旨在唤醒学生志存高远、责任担当、文明意识、感恩情怀的思想教育,是实现“两个健康,三个文明”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截止目前,我校已形成“一训、二仪式、三生、四节”德育课程。“一训”即学生全员参与的入学训练课程;“二仪式”即学生的入队和入团仪式;“三生”即学生的“逃生演练”、“生活体验”和“庆祝生日”的三个主题活动课程;“四节”即每学年定期开展的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这些课程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不同年级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

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爱好、开阔视野、提升他们日后生活品位,是实现“一项特长”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我校逐步形成了“认为与社科知识”、“数学与科技知识”、“艺术智能”、等领域的校本课程,是我校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这三类课程,在我校实现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的目标过程中,相得益彰。

二、“互联网+”环境下课程“双化”改革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要使国家课程校本化,首先要厘清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这样,才知道国家课程校本化时做些什么。因此,全校各科都进行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拟好内容,结合本科的学生实际,对国家教材进行校本化的开发,使教学个性化,做到因材施教。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调、删、增、降、融”五大动作对国家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校本电子教案(含教案设计、学案、配套课件、作业和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在全校师生的实名制网络学习平台——茂名云课堂上公开分享,帮助各年级的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兴趣点,或与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或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删”就是删除课本过难、过繁的部分内容或九年来知识点重复较多的内容;“增”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年龄特征、当前的核心素养培养、当下的热点话题等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降”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教学起点、教学内容难度、教学要求;“融”就是有机地将德育教育、学校文化教育融入在学科教学之中。

(3)遵循学科性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英语数学课程改革。首先,小学一、二年级不开设英语课,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认读汉字,突显汉语作为母语的尊严和地位。然后,从初一开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数学和英语分层走班教学,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校本课程兴趣化

我校坚持“课程育人,兴趣养人”的理念开设校本课程,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营养滋补。

(1)学生发展: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2)教师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发挥教师个性特长,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肯吃苦、勇创新的教师团队。

(3)学校发展:在扎实、稳步推进的常规教育教学基础上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一些课程实施的教学成果,形成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过程管理和评价机制,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办学特色的形成,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纵深发展。

三、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施中小衔接,实现课程教研无缝对接

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小学和初中合二为一,为实施中小衔接提供了条件。我们认为,中小衔接并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衔接,应避免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小学化,而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衔接。

(1)纵向管理,统筹规划。为了促进小学、初中国家课程条线的整体化,我校在积极探索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教研室——学科组——科任老师”纵向的学科教研管理模式。统筹规划是指学校为学生制定统一的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学校的教学资源,明确各区域的功能,统筹规划学生九年学习生涯目标和学习计划,统筹规划学校各年级德育、教学、教研和学生活动。纵向管理、统筹规划不仅实现了学校人力、财务、物力的效益最大化,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促进了全校教师教育观念的全面贯通、具体做法的相互交流,为实施中小衔接创造条件。

(2)线上线下交流渗透,统一理念。借助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一学校机制,我校每学期初开展不分学段集中研讨、以学科为单位解读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与初中教师相互听课、同学科教师在不同学段开展同课异构、同学科教师不分学段共同参与教研、每学年统一理念开展教师课堂技能比赛等活动。

我校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通过云课堂平台、微信群、有道云笔记、直播课堂等方式分享集体备课的内容或研讨课实录,初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一体化教研管理网络和研讨氛围。通过交流渗透,实现理念统一无疑是实现中小衔接的重要保证。

四、结束语

课程改革和教研管理是学校办学过程的永恒话题,成为学校不断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继续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我校教学研究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成绩,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学校。

名校长工作室优秀学员学习心得【第三篇】

为期5天的二期“__何__、刘__名校长工作室”研修活动终于落下帷幕。感谢__教育指导中心和两位名校长组织的这期培训,让我们体验了一次轻松愉快和实用的学习之旅。本人心得有三,体会有四。

三点体会:

首先,这次研修活动课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充实精彩。既有片区内兄弟学校的学习活动,又有走出去的学习交流。既有名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又有课堂教学观摩;既参观了校园文化,还能追溯办学文化积淀的源头。这对于办学经验还不足的学员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大旱中的甘霖。

我们参访__两间学校很有名气,一间是__学院__附小,一间是百年__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__学院__附小,我们观看__附小的升旗仪式、校园文化、手工展览、科技馆等;在华附,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领略了华附小小校园却蕴含着“一湖五园八馆”的特色校园文化,真是大开眼界。两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体现学校办学文化主题。__附小孔__校长分享了该校多彩课程、特色育人、全科育人理念;华师附小江__副校长介绍了华附一班一非遗,一班一特色办学理念,让我们对教育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

其次,这次研修是实用性极强的学习。这次研修的读书分享十分精彩,研修期间学员必须读《忠告中层》并进行分享。读书是最有用的,“被迫”读书已成了学员奢侈的享受,学员们结合自己的中层经历和读书感悟,思想和思维激烈地交流碰撞,引起大家的共鸣,体会到了读书学习的快乐,也收获满囊干货。研修后,学员还带着读书任务,继续自我研修。

第三,双班融合,得益双收。这次培训班我们两个名校长培训班合并一起学习交流,既受到了何校的指导,又有刘校的指导。两位名校长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但却是平易近人,亲切耐心,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在交流会上,何校指导我们要有大局意识、勇于担当和敢于担当,要以优秀校长的标准要求自己;刘校则以亲身经历,榜样指引。我们都受益匪浅。

四点体会:

一、有眼界才有境界。对于校长来说,境界就是一种重要的品质,有品质的校长一定会打造出一个好学校,一定会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个校长只有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世俗当中坚持坚定前方的目标,才能从烦琐、单调、无聊和平庸的生存境遇中得以淡定,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鲜活,才能使自己的底蕴无比丰厚,才能提升自己的管理品质,也才能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和专业引领,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师,使学生形成活泼、丰富、健康的人格,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

二、有思路才有出路。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名好校长应该是专家型的智慧校长。专家型智慧校长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一个校长的办学思路。同时,有了校长的明晰的办学思路,一所学校哪怕是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都能有最大的出路。作为一名校长,思路即是先进的办学思想,即是理解为想把一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学校是让人成长的地方,作为学校应该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三、有作为才有地位。一名好校长,最终要能达到的境界就是人做个教育专家。要成就这个地位,就要通过自己的作为来实现。要让自己所带领的学校的教育成果得到主管部门、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公认,这才是校长应该有的作为。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有作为的校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校长在实践中,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真抓实干,结合本校实际,找出问题所在,研究对策方法,制定措施策略。校长要长于反思。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的言行举止,所思所行,多奉献,少索取,多吃苦,少享受,勤政廉洁,雷厉风行。只有如此,才能带好头,才能信于民,服于众。

四、有实力才有魅力。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校长的实力。如何成为一名有实力的校长?最好的途径是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和反思。校长要有专业化的视野,着眼于世界发展全局,中国发展全局,教育发展大势;要有专业化的目标,着眼于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要有专业化的理念,着眼于学校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要有专业化的能力,着眼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所要求的组织、开发、实施、指导、检测、评价等一切工作。而要实现校长的专业化发展,首当其冲要重视学习,特别是自身学习,在学习中做人,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创新,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我相信,今后我们培训班的学员将会把所学所悟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思考、践行、提升,助力__教育发展更上一层楼。

名校长工作室优秀学员学习心得【第四篇】

本次研修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的关键节点给我给予了一次聆听智慧、充电补给的机会,给予我了一次学习提升自我反思的机会。

在充电提升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此次研修活动展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学习起点精思到位:课程内容的设计能关注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校长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了参训校长的培训需求。二是学习亮点精彩纷呈:一方面,每一位授课专家的课堂都呈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鲜活亮点,开阔着视野,开启着思维;另一方面,参训学员能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成果展示,进行精彩对话与点评,展现着__校长的良好素养。三是学习落点精准落地:通过研修培训,从一线专家和特色学校的实践做法中找寻到了能落地到促进我校发展的建构策略、行动路径。

本次研修培训让我遇见了智慧的专家,遇见了智慧的伙伴。面对这不尽涌来的灼灼智慧,我思考着自己学校在未来发展中新的智慧增长点:

一是在砺耕教育理念引领下,加大“砺耕五源”课程体系的深度建构。重点关注“地源课程”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网路深度学习”的校本化实践探索,深入进行AR智慧课堂在全学科、全龄段有效推进工作,让技术赋能学校发展,让技术赋能智慧展现,让技术促进学生成长。

二是在砺耕教育理念引领下,加大“砺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力度。在教师师德素养、学科素养培训提升的基础上,借助学校“信息技术培训与教育教学的深度实践应用”项目推进工作,重点关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提升工作,让每一位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质量。

感谢遇见,珍惜遇见,我将在未来学校实践的路途上反刍研修获得的智慧,让这些智慧点燃学校发展新的灯塔。

39 3269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