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导言】此例“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师心得体会【第一篇】
能坚持到今天,感觉很不容易。因为忙,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了,但咬咬牙,又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了。
在出发之前,感觉什么都没有准备好,甚至连PPT都是午睡之前临时改的,试讲根本毫无意义。不过自认为自己的应变能力很好,可以不用备课,可是到真正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太高估自己了。
去到清风实验学校,第一个念头就是找小炜。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这个学校读。给他发了短信,但没有回复。
我们上课的班级是初一(三)班,学生都很活跃。我们一进教室就有一大帮学生涌向讲台,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要给他们上什么课,带来的书能不能送给他们,等等。一直到上课铃响了,他们还没能安静下来。后来小倩吼了两声,他们才慢慢安静下来。接着开始我们的自我介绍,然后讲课。
一进教室,就有一大帮学生涌向讲台,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要给他们上什么课,带来的书能不能送给他们等等。一直到上课铃响了,他们还没能安静下来。根据我的判断,这帮学生一定很活跃。由此,我在心里有了一点底。
上课时,先是由小倩给他们朗诵环保诗,讲解垃圾的危害和分类。她把整个班的气氛给调动起来了,很多学生抢着举手回答问题,很是活跃。
接下来是由我来给他们演示小实验,用废弃塑料瓶和塑料袋制作密封夹。原本计划请学生上台演示,但似乎这个实验太简单,他们都不感兴趣,因此提前进入了海报设计环节。在这个环节之中,把他们分成小组之后,每个小组都讨论得很热烈,各抒己见,像炸开了锅一样。但也有少部分同学静静地呆在角落里,一语不发。估计他们是那些平时不怎么喜欢发言的同学。我留意到了最前面的一位女生和最后排的两个男生,在别的同学都踊跃讨论发言的时候,他们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自己的事或看着别人。我在暗想着该怎样激起他们的勇气,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
走下去巡视指导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积极地向我介绍他们的想法。有几个女生很有创意,给我介绍了很多废物利用的例子和DIY点子,比如用塑料瓶制作霓虹灯,用报纸擦纱窗……但是当我叫她们上讲台介绍时,她们又胆怯了。几分钟之后,我叫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写下他们的标语,让他们解释。但是他们写的都很简单,而且写完就下去了,根本没有机会交流。突发情况下,我竟然忘记了要对他们的标语进行点评,一心只想着下一个环节,怕时间不够。有一个女生画画很好,短短几分钟她就画出了一幅雏形的海报。这幅海报的主人公是一位漫画女生,手中拿着一个矿泉水瓶,旁边的垃圾箱写着“可回收”字样。叫她上讲台讲解,她吞吞吐吐的,不敢说话。我只好给她解围,让全班同学鼓掌,并让她回到座位上继续画。
在知识竞答的时候,所有人都举手了,包括坐在最后排的那位男生,看得出来,他是鼓了很大的勇气才举的手。我想着要给他一次答题的机会,到比较简单的一道题时,他们都使劲地举高手臂,好让我看到。但由于问题有限,只能尽量满足每个角落的学生,顾及全班,因此我喊了他。看到他举手回答,全部同学似乎都很惊讶,齐刷刷向后看,期待着他的回答。他涨红了脸,喊出了A。他一说完,所有人都沸腾了,带着嘲笑的口吻,喊出了不同意见,否决掉他的答案。我点击答案C出来后,他垂头丧气地坐下了。确实,好不容易举了一次手却答错了,他该有多尴尬。
在之后的问题中,再也没有见到他举手……好在所有竞答题目都答完之后,还剩很多书签。于是,我走下去分发给那些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他也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地伸出手,渴望着要得到书签。自然而然地,我给了他一张,算是对他的'鼓励。很多没有得到书签的同学都吵着闹着抱怨着。在走到那位画画的女生面前时,所有的书签已经发完,而她依然在埋头画她的海报,似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不怎么感兴趣。看到她这样,心里真的很过意不去。在下课的时候,我走到她面前,问她可不可以把那幅画送给我。她惊讶地抬起了头,受宠若惊,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没画完……”“不要紧的,我只想拿回去留念一下。”“那你回去再把这一部分涂黑就可以了!”她说,笑了,笑得很灿烂。
在给他们班主任点评的时候,她指出了我们好的方面,说:“你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利用图片展示、实验、海报和知识竞答等活动,循序渐进,效果很不错,但也有一些不足。首先,在学生写下宣传语之后,你没有及时给出评价,这样,你的这个环节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第二,你在结束时没有较深入地总结。在竞答后面,你可以插入一个总结性的PPT,然后让学生发表感言,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我想到要评价了,但是他们写得都太简单,不懂该怎么点评。”“你可以从语言手法来,比如比喻呀、押韵呀这些。”老师诚恳地提出了她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次支教,我收获了很多。
一、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让他们融入到课堂中来。
二、对于比较活跃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对于平时不经常举手发言的学生,一定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如果他们举手了,不管答对还是答错,都要及时表扬,让他们重拾信心。
三、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一定要及时地鼓励他们与同学分享,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观点、想法,一定要及时地给予评价,最后做出总结。
感觉只有跟学生在一起,我才会这么开心。经历这次活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再也离不开讲台了的。
做教师的心得体会【第二篇】
针对我校连续两学期新调入老师较多、教师来源学段不统一的特点,昨天下午,学校专程邀请安康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优秀教研员,市优秀教师,统编小学语文省市级培训专家,国培小语学科专家到我校进行《把握教材特点,上好语文课》“名家领航”第一期专题讲座,旨在帮助我校新教师尽快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更好的适应到小学教学的滚滚洪流中来。
听了侯老师的讲座,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对教材保持质疑的精神。
这种质疑的精神不单单是指要遵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的古训,而是要能去认真钻研新教材,钻研教学大纲;结合教材大纲,然后从教材编排者的编排意图方面去思考教材编排的目的意义,最终心领神会的去组织教材的教学。
二、语文课堂教学要有宏观概念。年级教学要综合各单元的总体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各单元教学要紧紧围绕每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摈弃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逐段逐段归纳的“瞎子摸象”似的段落推进,而是应该注重整体感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根据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安排,就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的双线要求,然后在课文中去寻找一个切入点,再逐层的生发。
三、一课一得,切记面面俱到。
没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在备课时不能很好的把握目标重点,于是在课堂上处处开花,力求面面俱到,结果却适得其反,面面俱到反而是一面都不到位,处处是重点恰恰是一个重点都没有落实。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材的编排是遵循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每一堂课上循序落实一课一得,最终我们才能让学生达到渐进的总体目标。
四、时代要求我们做一个爱阅读、广泛阅读的语文老师。
统编教材的编排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内外阅读的一体化”,我们语文的教学再也不是原来的那种单一的课文教学、单一的一课一学,而是融会贯通,信息量极大丰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生发的很多问题需要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作品背景的相互联系,需要成文时代的深层挖掘,需要作者当时写作成因的理解共情。1篇文章,涉及到大量的文本之外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大量的阅读、去积累,这样,你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拓展无限的知识容量。我们在课标上要求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我们老师必须去阅读,唯有如此,你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伸缩自如、伸缩有度,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
五、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迫使我们必须成为一个指向表达的佼佼者。
崔老师曾经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建构以学习表达为导向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文字、文本内容只能让我们得“意”,而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才可以让我们得“言”。语文培养的是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最终的指向目标是奔着“说”和“写”而去的。而教育的潜移默化迫使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得“言”的佼佼者,我们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得“言”的高手。我们必须要不怕表达、善于表达,不怕写作、善于写作。
正如昨天在最后的讨论会上所说:我们如果不及时的改变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念,没有一种大语文的教学思想,不用说我们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甚至连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都算不上。我们如果不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所教的学生,未来坐在高考的考场上,短短的考试时间里,他们连试卷上的题都读不完。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语文老师唯有上下求索,方能占据一席之地。
教师心得体会【第三篇】
脆弱的心灵需要抚慰,受伤的孩子需要关爱,迷路的学生需要用爱为他们指点迷津。对于一些学生,他们渴望老师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耐心聆听他们的真情倾诉,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自控自强,让他们时时处处感觉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与我同行。而这一切都需要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搭建起尊重与理解的桥梁。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因为它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但这一切的基础都该缘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不管他是差生或是双差生,他们都应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才能改变他们。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性中最深刻的赋是对被赏识的渴望。”面对学生,老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扮演着家长、朋友等多种角色。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会真诚地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和能力。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去赞美他。”
其次,在对待个性各异的学生时,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呵护他们的`成长。但老师在对于每位学生时需要一个最起码的尊重与理解,公平的对待每件事、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公平观体现教师的道德风尚,是教师之所以成为好教师的起码要求。一个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教诲学生,除了他可能在个性素质中就具备细腻、沉稳的性格特征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夸美纽斯一样坚信:只要木头没有完全被毁坏,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麦克利神;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
教师心得体会【第四篇】
由于职业的特点,人们通常认为当老师的会比较能说会道,教语文的老师会比教其他学科的老师更多一点口才。其实未必,正如专业与职业未必对口一样,口才也与职业无必然联系。比如我,教了十几二十年语文仍没积累到一点口才,仍时常为不会说话感到苦恼。但我认为大众对教师的期待是对的,因为教师的嘴巴是用来工作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口讷口拙的人或许是不够胜任的。
为什么语文老师要多一点口才呢?
这也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上语文课,没有演示实验,不用作图讲解,除了教写字也没有其他任务需要手把手教,基本上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动口说什么?有什么任务?任务很重,得教学生学会运用汉语言文字,能够使用这个工具听说读写,让学生不但会欣赏别人的东西,还会表达自己的东西。俗话说学高为师,教别人舞剑,自己不会舞行么?语文老师是教学生说话的,自己首先得是顶呱呱的铁嘴。当然,“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说话的某些环节上逊色于弟子,还是可理解的,人无全才嘛。
可现实是,在高中学校,“师不如弟子”,“青胜于蓝”的现象竟很普遍。这肯定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一种体现,说明培养出来的学生足够优秀。此现象在语文学科方面尤甚,比如说有的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自己却不会“下水”;教学生朗诵,自己却不能示范;教学生演讲,自己却没有胆量登台讲一回……这样的事多了,老师的能力就显得可疑,不但在学生心中威信下降,自己教起来也底气不足。有调查显示,当代高中生比较不喜欢语文课,原因是课堂“无聊”,品位不高。
在学生的眼里,学习怎样使用美丽的汉语言的语文课怎么就“无聊”了呢?
且听一位学生的心里话:我爱汉语言,但我不爱语文课;我爱语文,但我不爱语文老师上课。看来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事出有因,原因就在于语文老师没把语文课上好。语文课全在于说话表达,上不好语文课,就是说话表达的功夫不到家,说话的艺术不到位。一堂课有千百种上法,但万变不离说话,说什么、怎样说是语文课堂永恒的主题。有时候观摩别人的课堂,如于漪、魏书生等课堂教学大师的语文课视频,常觉齿颊留香,三月不知肉味。他们令人折服的,不在其他,而在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及其给心灵带来的震撼。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高中生对语文课、语文老师评价不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汉语是母语,高中生在母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已经有相当高的基础和能力,他们对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期望很高,而现有的语文课程以及语文师资不能满足其需求。其次,当前高考制度下,学校的语文教学过于功利与浮躁,课堂上语文味尽失,败坏了学生口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学习的渠道千千万,课堂与老师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渠道,若嚼之无味,即使喂到嘴边学生也不会吃。这最后一点,不仅是语文老师的无奈,也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
无论置身何处,一个人开口说话,总会涉及到说者与听者两方。
说者之所以说,目的是希望听者有所心动,有所行动,不然就没必要说。怎样说到听者的心里去?让听者接受了还欣欣然?这可是一个大学问。对于研究说话艺术,《红楼梦》值得好好研究,里面的女子个个伶牙俐齿,其中王熙凤就是出了名的好嘴。比如林黛玉初进贾府一回,她夸赞黛玉长得美,说她“竟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竟像是嫡亲的孙女”。这样的夸赞既让初入贾府的黛玉感到亲切,又夸得老太太心里受用,还让周围几位嫡亲的姑娘开心。一句话不着痕迹,竟使三方受益,不愧是大家风范。难怪爱好清闲享乐的老太太须臾离不开她,偶尔有回中秋节凤姐病了缺席,老太太顿觉身边冷清,怀想起她的说说笑笑来。
贾府乃钟鸣鼎食之家,侯门深似海,王熙凤能在老祖宗的面前承欢得游刃有余、风生水起,可见其人不简单,可知其说话口才了得。作为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的是一群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要逗他们开心,再怎么难也难不过凤姐吧?
要掌握一项技艺,必先研究它、了解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语言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为语言所困的语文老师们,不妨都来研究一下它的种种特性,或许能寻找到一把打开口才大门的钥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