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没读《买小狗的小孩》之前,我一直认为,对于弱者,同情和怜悯就是对他的最好的帮助。可是,当我读完这篇课文后,我的思想改变了很多。
课文讲述了一位瘦瘦的小男孩来到杂货店买小狗的故事。老板说小狗是一百元一只,可是小男孩只有五块六毛二。小男孩不要毛茸茸的小肉球似的小狗,却看中了一只小瘸狗。当老板不要他的钱,大方地将小瘸狗送给他时,小男孩不但不接受,还要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给老板一百元。老板好心好意地提醒小男孩,这只小瘸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小狗一样又跑又跳。这时,小男孩露出了用两根钢棍固定住的左腿,对老板说:“先生,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它的主人。”
每当我读起“男孩子扬起了头,涨红了脸,说:‘我不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元钱!我先付给你五块六毛二作订金,以后每个星期付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小男孩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自立,多么的有自尊,又是多么的有志气!我想到,街上有一些乞丐,他们身强力壮,毫无残疾之处,却装出一幅可怜相在大街上乞讨。他们和小男孩相比,小男孩是多么的令人尊敬,而他们又是多么的令人鄙视呀!我又想到,生活中有很多身残志不残的人,他们同样是坚强自尊的,是令人敬佩的。
对于小男孩而言,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在精神上和人格上是健全的。他的生命和其他人一样,理应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因此,对于弱者,同情并不是最好的帮助,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人格的尊重!健康是什么?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是老天给予我们生命的第一样宝物。但是,因为疾病的困扰或年龄的增长,健康慢慢消逝,这时,我们更应该加倍地去珍惜它,让健康多陪伴自己一会儿。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多吃有益健康的食品,多喝水,保持睡眠充足,俗话说“生命源于运动”,所以适当的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无病即健康”是传统的观念,但是“无病”就真的健康吗?健康除了身体,还有个尤为重要的关键——心理。当我们心理失去平衡时,也会导致某种疾病,就算没有,这些负面情绪也会让自己感到对生活的疲惫,失望,甚至伤害自己。所以以快乐的心态过好每一天,每一刻,尽情地享受健康,享受幸福,享受身边最美好的事物,那不正是我们向往的吗?少一些沮丧,少一些悲观,不要被挫折打倒,不要被恐惧迷惑,把那些无名的怒火,狠狠地甩掉。为生活的道路铺满阳光,让我们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灿烂。拥有健康的文化知识,能让我们在社会中相处的更好,这也要我们多读有益的书。人们都在追求健康,但其实健康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啊!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健康的文化知识,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生活充满快乐,才能使生命焕发出光彩。珍惜健康,让它相伴我们左右。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二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孩子的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也时常有困惑,毕竟都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万幸的是和平小学第二小学组织了这么好的家长课堂,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的《孩子成长中的风险与防护》讲座。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平安成长是大于天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忽略的一些点,就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讲座中,李教授通过实例讲解,总结来自父母、同学、教师以及邻居周边等四方面有可能存在的他人侵害隐患,以及在出现隐患后如何解决问题,合理的回避风险,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预防他人侵害。
讲座结束,我们作为家长的,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善于主动发现孩子的困扰,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困境,让父母成为孩子最值得倾述和依靠的人;最好的安全教育是家长多学习安全知识,知道孩子成长的规律,通过家长来教育、指导和帮助孩子;安全教育知识应该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内容,结合法制教育一同开展。
此次讲座,提高家长们防范他人侵害的意识,帮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加深对孩子情绪的理解。希望我们三(3)班的家长都能拥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助力孩子心理健康,励志成长。最后,让我们家长、老师都能聆听孩子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心灵向阳,一起团结向未来!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三篇】
我观看了xx区教体局联合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赋能成长—学生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的主题教育活动视频课,老师的专业讲解,使我对孩子又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科学育儿、教儿。
老师说到“游戏使他快乐,他在虚拟的世界里能找到满足”。从中我领悟到了,家长要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足够的满足与快乐。首先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态度要从容,语言要平和,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盛气凌人。再次要充分了解游戏背后的`设计意图才能不被游戏控制。参考游戏打通关的模式给孩子成就感。具体应该这样做,参考游戏一级一级打通关的方式,先设置简单的,再一级一级加大难度。完成一级就奖励或者夸赞,目的是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有自信。帮助孩子通关,找到他的优点,用优点的做事方法来克服缺点改变不良习惯。更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放大。最后要跟孩子制定规则,节假日可以玩游戏,但是要规定时间,最好是半小时以内,如果这次玩超过半小时,下次抵扣时间。如果这次没有玩到半小时要及时奖励,因为他正在克服不被游戏控制,他在自我培育良好习惯,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他能习得这种能力,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那么怎么做好手机管理还不被游戏控制呢?第一,家长要自控,不要玩游戏。第二,帮助孩子培养一种爱好也就是主动做的乐趣。第三,现实生活中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于良好的舒服自然状态。第四,多运动,家长可以陪同孩子,运动要多样化不枯燥。第五,家长要克服焦虑情绪,言传身教大于说教。第六,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欢玩哪款游戏,家长尽量自己先玩去了解清楚,再和孩子讨论,他更愿意开口跟你沟通聊游戏,你们越是讨论孩子越不会玩游戏成瘾。第七,跟孩子共同制定规则,你应该是帮助孩子,跟孩子统一战线共同管理手机。可以写承诺书,签字画押,说活算话,拟定协议等等。
孩子毕竟是孩子,要家长正确引导、学习是无止境的,家长也要多学习、多看书,多听专家讲座。通过专家分析的案例和讲解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在育儿道路上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这节课干货满满,没有大段的模板套路,而都是实际的方法,可以使家长“拿来就用”,作为家长,我会多多学习,跟孩子共同进步,摆脱游戏的负面影响。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四篇】
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在学校接受形式教育,还是在社会中不断学习,教育都是人们不断成长与进步的动力源泉。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教育,我体会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明白了努力与坚持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与改变能力。
首先,教育让我深刻认识了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在科学课上,我渐渐对实验和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文学课上,我则更加擅长阅读和写作。通过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和自主学习,我不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喜好,从而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样的自我认知让我在面对学习和未来规划时更加明确了方向,并激发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
其次,教育教会了我努力与坚持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数学题的解答让我头疼不已,有时候,我的写作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然而,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我学会了努力与坚持。我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克服困难,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和成功。而这份努力和坚持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也逐渐反映到我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坚守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困苦,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另外,教育给予了我无限的魅力和改变力量。通过学习,我被丰富的知识所启迪,感受到了知识带来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沉浸在不同的世界中,感受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在社会实践中,我了解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明白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教育也让我明白到一个人的改变力量是无穷的。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正是这种不断的成长和进步,让我在求职时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并在工作中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教育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人。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们不仅教给我知识,也传授了道德和品德的教育。他们的言传身教成为了我生活的重要指南,让我学会了真善美。而这些道德和品德的培养让我在社会中能够做到胸怀宽广、心怀感恩,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服务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教育是我生命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给予了我无尽的启示与成长。通过学习和教育,我不仅认识了自己,也懂得了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教育的魅力和改变力量也让我深感震撼,让我明白一个人的改变力量是无穷的。最终,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人,让我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通过教育,我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5篇,供你选择借鉴。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华考本站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最近学习了关于生命教育,让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和不同,感悟了教育的智慧之魅,领略了教育的真情之美。
1、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培植他们的生命情怀。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尊重,得到关怀。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
其次,应该让学生理智地生活。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容易冲动,我想通过我们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期待,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
再次,要让学生有创意地生活。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总是试图去改变单调重复的生活,在寻求改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要让我们的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生命教育尽管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它能大踏步的提升教育的品质,它带给人们的是阳光般的心态,让整个教育世界充满温情和仁爱,充满信任和希望,生命教育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个新课题,我们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让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让教师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让幸福从此溢满心房。
2、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思想是一个人的生命,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学者,需要有思想的校长,更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我们要用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与学生相互碰撞,提升教育的品质。
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许多的教师对教学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很感兴趣,比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而这些操作方法的背后一定有一套关于“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学”的思想。
让我们努力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教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让我们的思想照亮前行的路。
3、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相互促进。
一个生活幸福的教师会更有可能重视专业成长,也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积极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样,一个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工作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出色的工作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自己就会感到满足与幸福。
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用良好的师德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营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为期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结束了,与以往参加培训后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参加过几次教师培训,要么是一些“专家们”向我们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要么是“名师”向我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总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此次培训让我有了碰触心灵之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挺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前些天,在学校的校园网上看到1篇关于《走进生命教育》的文章。写的真好!今天,我们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有关生命教育的视频,视频中提到的关于生命教育的一些案例再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
在物质财富充裕的今天,很多学生难受挫折,难堪重负,不能正确对待人生。有些学生在困难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以至于漠视生命,甚至放弃生命。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思想状况极不稳定。
正如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在关于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演讲时说道:“现在的孩子不怕死,是因为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他们对生命存在的价值没有知觉。”
有专家曾对北京一所学校五年级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生命只有一次,你怎样看待?”103名学生,其中69名学生认可这种说法;其中15名学生认为生命并不是一次,现在医学非常发达,医生有本事把死亡的人救回来;还有17名学生认为人的生命不是只有一次,和游戏机里的人是一样的,人的命可以再续的;还有2名学生认为,人死了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升天成为仙人了。看到这样的调查,唯一的感觉是震撼,接着的感觉是害怕,从心底感到的“恐惧”。
灾区孩子更需情感教育。
地震,让大多数中国人对生命有了敬畏。灾区的孩子们在经历这样的大灾难之后,一方面,会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也会更加尊重生命、学会感恩。而一方面,失去亲人对他们也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地震的恐惧也常常令他们感到不安。
震后学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慌、不信任、学习时精力分散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疾病。灾难过后,原本激发抗逆力的危险因素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危险因素,如丧失感、对未来的不确定、内疚感等。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的教育和关怀,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自信、较少感受来自家庭的爱、对社会和群体比较冷漠,而灾区更是留守儿童的集中地。
从种.种社会因素、学生情况看,生命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通过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体验式学习,引导孩子接纳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神秘性,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庄严感、神秘感与敬畏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生命教育告诉我们的是,生命具有“生活性”,也有“道德性”。所谓“生活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生活总是和生活的感受相关联的”。而“道德性”在于关注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别人。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及意志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验,培育他们的优秀品格和美好心灵,与他们一起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经过培训我深切的感受到,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学习,让自己收获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知识和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和影响学生打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且以前总认为自身资源匮乏,缺少对孩子心理教育的工具,但是经过培训老师讲解才发现,原来教育的素材真是取之不尽,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既简单又容易接受,通过引导,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热爱生命就是对他们最好育。
‘’。
冯建军教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但我深刻领会到,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然,这种存在,并不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一名培智学校的教师,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弱智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的、能自食其力的有用之人。而在具体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劳动技能课最具有操作性。通过劳动技能教育,可以培养弱智儿童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还十分有助于矫正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有助于发展弱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促进弱智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它在弱智教育中占有特殊而主要的位置。由于它具有操作性与灵活性的特征,决定着它的应用能有效的弥补其它学科中较难渗透的内容。因此,在弱智劳动技能课的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劳动技能课的应用性。
一、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弱智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维缓慢、想象贫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课堂上往往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而劳动技能课课型生动、活泼,是弱智学生非常喜欢的课,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在有效时间内,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例如:我教“拣豆角”这一课时,在教授拣豆角的过程中,不但教授豆角如何拣,还在进行拣豆角的比赛过程中,依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分为几组,并给每个学生分上几只豆角,让他们数数自己分到了几只豆角?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拣完了几只豆角?还剩下几只?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拣莱,还巩固了数学中学到的知识。使学生不自觉的学了许多在他们眼里比较抽象的东西。
二、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过程中,又在黑板上出示“我刷鞋子”的句子,让学生读,学生按不同程度读完后,可适当区分句意,让学生理解哪句是教师刷,哪句是自己刷。在深刻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当学生再看到类似的动作时,在头脑中就反映出相应的句子,或是在听到句子时,在头脑中反映相应的表象。通过教师不断的渗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有所进步,语言水平将有很大提高,从而达到了补偿弱智学生语言缺陷的目的。
三、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
品德教育是弱智儿童教育的重翻成部分,是弱智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弱智儿童认识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若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活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弱智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课来抓,使他们在实践中使使具备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平时,积极组织弱智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手工劳动、公益劳动等,使他们在劳动的实践上,慢慢体会到劳动不仅是获得劳动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训练过程,而且可以学生到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本领,逐步做到自理生活,自我服务。如:通过清洁卫生的劳动,把房屋整理得于净整齐,环境优美舒适,学生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带领学生上街为民服务;争做城市的保洁员,为美丽的家乡“梳妆”,让其从活动中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美可以给人以愉悦。另如:在教学“烧蛋汤”这节时,当学生品尝着自己亲手烧制的蛋汤时,他们喜形于色,显然已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教完后,我在黑板上写下“我们爱劳动,旁动最光荣”几个字,让学生知道热爱劳动是一个好的品质,劳动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弱智教育的各学科教学中,能把劳动技能课的应用把握好,将有助于各科教学,弱智劳动技能课在教育与训练弱智儿童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补偿作用。
因此,理解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我们要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去把握。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六篇】
通过一整天的学习,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10月24日我们学校全体教师走进建国小学多媒体教室,出席进修学校由李国红主任讲授《浅谈生命教育》专题辅导,此次培训我们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上一周周末会上,校长建议教师一律不许告假,按建议深入细致记不好笔记。
通过培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本质是尊重生命极其存在价值,而生命教育的就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挚爱生命,更必须鼓舞青少年完备认知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缔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说青少年高度关注自身生命,更必须协助青少年高度关注、认同、爱好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必须使青少年明白使生命的其它物种人与自然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受,还必须关怀明日生命教师自己对生命的认同与珍视,就可以敬佩学生的心灵,并使学生也懂珍视生命、爱好生命。在实行生命教育过程中,须要对有关学科的教师展开存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建议。我们教师必须从积极主动的角度问题,进一步增强信心,鼓舞斗志,产生悲观的情绪体验。
教师要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政x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使教师这一职业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职业,从而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的自豪感。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深入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筑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用“人”的生命教育学。它使人们再次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前进。当今社会,进步与颓废共存,文明与喧闹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盖不了惊慌失措中散发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就是完备的,就是富于个性的。生命就是民主自由的,也就是具备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必须更加珍视。人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必须高度关注生命,就要提供更多生命发展的较好土壤。孩子在蜕变过程中可以遭遇各种蜕变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就是灾难性的。做为学生蜕变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必须高度关注学生自身科学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必须教给学生各种存活的科学知识、方法和直面各种存活危机的处置老师,就是一处处粗得没了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索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蜕变出来的,或许这就是大师生命蜕变的缔造给我们的助推。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
教育中的所见必须擅于记录剖析,体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微小,智慧也可以在这微小中以求舍弃,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就是一处处粗得没了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索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蜕变出来的,或许这就是大师生命蜕变的缔造给我们的助推。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七篇】
为期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结束了,与以往参加培训后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参加过几次教师培训,要么是一些“专家们”向我们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要么是“名师”向我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总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此次培训让我有了碰触心灵之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
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
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关于生命健康的心得4。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生物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观察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安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第八篇】
20xx年6月14日,我有幸到x市实验小学参加了“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观摩”。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我们观摩了蓬江区优秀教师、蓬江区教育指导团成员、蓬江区名师工作室学员陈国柱老师的课例《打电话》;还观摩了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部主任、x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黄爱华老师的课例《方程的意义》和现场互动活动。
陈老师和黄老师精彩的课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别是是黄爱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以下是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与要求。
二、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黄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调、生动精练、吊人胃口的讲解,非常值得我学习,他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和黑板教学,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几乎不受下面几百位老师观摩的影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在是妙!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