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生命教育【参考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生命教育【参考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一篇】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开展,而语文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开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开展的主体。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局部,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开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开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心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心,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阅读和写作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开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开展。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抚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二篇】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在心灵深处受到了磨练。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内在素质,也在生命的道路上给予了我们必要的灵感和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关于生命的心得体会。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点。在校园生活中,无论是课程、考试还是课外活动,学生时常要接受各种考验和挑战。但我们应该明白:人的天赋和优点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并不一定在课堂表现上,而往往隐藏在生活的角落中,需要我们去发掘和挖掘。要孜孜不倦地去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二、自我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在校园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学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我们应该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并为之做出评价和调整。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认清自己的方向,更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同时,自我认知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教育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无论是研究生物化学、练习音乐技能还是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但只要坚持下去,没有一件事是办不到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全心投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四、开放心态和宽广的视野对成长很有帮助。教育生命中还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心态和宽广的视野。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时局和社会的发展,尝试与不同文化和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自己,发现机会和可能性,拓宽自己的思路和领域。

五、同理心和社交技巧可谓无价之宝。与人相处是生命中的必修课。在校园生活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接受他人,并且沟通和合作。同理心和社交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还关系到我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和发展。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在职业和生活中都能够更好地发挥。

总之,教育生命中的心得体会如此宝贵,值得我们每时每刻都去学习和实践。教育不仅是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提高内在素质和塑造立志向的机遇。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和实践能力。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三篇】

毛泽东曾经说过:在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关爱生命,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下文是关于生命教育的体会,欢迎阅读。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的事,还应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加强对孩子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豁达开朗的胸怀。教育他们分清自尊与虚荣、要强与逞强的界限,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生命作为虚荣和逞能的代价。

20xx年9月28日至9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生命教育种子教师中级培训。从祖国宝岛台湾远道而来的可爱可敬的纪老师把爱心、能量又一次的送到了西宁、玉树老师的心田。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可是,激动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敦敦教诲时时展现。

一、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

“大家早上好”。一句激情的问候,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中国台湾老人的风采。此后,她一句句甜甜的征询;一声声柔柔的谢谢;一件件小小的礼物;一行行深情的热泪;一阵阵鼓励的掌声;一次次环保的举动。无不体现着纪教授对与会者的尊重和认可,对大自然的关爱,这难道不是对生命教育最好的诠释吗?没有更多的语言,有的只是亲身践行,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尊重生命的可贵。

二、命运是自己创造的,相信它会创造奇迹。

9月29日下午,我们聆听了纪教授的一堂观摩课,还观看了《心灵好手谢坤山》的dvd,也体验了口足书画,真正领会了纪教授的一句话:“生命是自己创造的,有勇气就会做到一切”。真是这样,平时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气,缺乏创造力。我想让我们的学生也来体验一下,让他们通过这个活动,感受生命的伟大,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造出奇迹来。

三、活在当下,活出精彩人生。

9月29日晚,纪教授给我们播放了《doggypoo》的光盘,里面有一句话很让我感动:“上帝不会随意创造你,一定会妥善安置你”。怎样让自己生活的更精彩?那就需要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即活在当下(把当时的责任做好)。生命的意义是把每一个‘活在当下’串起来,知道我们曾经在干什么,清楚现在要做什么,这是我们要教育和告知孩子们的重要东西。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机会,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四、以生命感动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

纪洁芳教授以各种生动的案例,以分享的形式,以灵活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受培训教师的欢迎。培训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与生命顽强抗争、感人至深的事例生动阐释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活出精彩人生的道理。纪教授多次提到“生命斗士”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培训通过播放资料影片、做游戏(点心灯)等方式,台上台下互动体验,使在座教师对防范儿童性侵害、创造力的培养、忧郁辅导、丧亲者的悲伤辅导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这种不同于我们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更让我们感受颇深。

重体验轻说教的有效教学方式,重需要轻名利的做人原则,重创新轻沿袭的思维模式。纪教授的培训不仅让我们感受了生命教育的意义,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生命的感染力。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节老师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短短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与感悟。生命,玄妙的东西,两个肉眼所不能见的细胞结合而诞生的我们,真是世界上最难以描述与研究的。在我看来什么奇迹的诞生,都没有一个婴儿的孕育来的这般震撼人心。自人有思想以来,由远古时对自然的崇拜,到对神的崇拜,再到自我精神的觉醒,这几千年的时间对宇宙来说不过是瞬间,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近乎永恒的磨难。因为生命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死亡。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于是很多人开始迷惘,开始痛恨,开始自我堕落!

拉底和一个朋友相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的风景如画,犹如仙境。几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难以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朋友十分沮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真是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看到?”朋友说:“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往前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要知道沿途处处有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一起不复返,才会想到珍惜生命;只有意识到生命属于自己且只有一次,才渴望抓紧每一个现在、重视每一个过程!只有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才会让人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甚至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

把生命观、价值观观和实践观结合起来。今天的生命教育讲座,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己的终极真理,热爱生命,珍惜现在,好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四篇】

在没读《买小狗的小孩》之前,我一直认为,对于弱者,同情和怜悯就是对他的最好的帮助。可是,当我读完这篇课文后,我的思想改变了很多。

课文讲述了一位瘦瘦的小男孩来到杂货店买小狗的故事。老板说小狗是一百元一只,可是小男孩只有五块六毛二。小男孩不要毛茸茸的小肉球似的小狗,却看中了一只小瘸狗。当老板不要他的钱,大方地将小瘸狗送给他时,小男孩不但不接受,还要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给老板一百元。老板好心好意地提醒小男孩,这只小瘸狗一辈子也不会像其他小狗一样又跑又跳。这时,小男孩露出了用两根钢棍固定住的左腿,对老板说:“先生,我自己也跑不快。这只小狗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它的主人。”

每当我读起“男孩子扬起了头,涨红了脸,说:‘我不要你送给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一百元钱!我先付给你五块六毛二作订金,以后每个星期付给你五块钱,直到付完为止。’”,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小男孩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自立,多么的有自尊,又是多么的有志气!我想到,街上有一些乞丐,他们身强力壮,毫无残疾之处,却装出一幅可怜相在大街上乞讨。他们和小男孩相比,小男孩是多么的令人尊敬,而他们又是多么的令人鄙视呀!我又想到,生活中有很多身残志不残的人,他们同样是坚强自尊的,是令人敬佩的。

对于小男孩而言,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在精神上和人格上是健全的。他的生命和其他人一样,理应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因此,对于弱者,同情并不是最好的帮助,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人格的尊重!健康是什么?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是老天给予我们生命的第一样宝物。但是,因为疾病的困扰或年龄的增长,健康慢慢消逝,这时,我们更应该加倍地去珍惜它,让健康多陪伴自己一会儿。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多吃有益健康的食品,多喝水,保持睡眠充足,俗话说“生命源于运动”,所以适当的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无病即健康”是传统的观念,但是“无病”就真的健康吗?健康除了身体,还有个尤为重要的关键——心理。当我们心理失去平衡时,也会导致某种疾病,就算没有,这些负面情绪也会让自己感到对生活的疲惫,失望,甚至伤害自己。所以以快乐的心态过好每一天,每一刻,尽情地享受健康,享受幸福,享受身边最美好的事物,那不正是我们向往的吗?少一些沮丧,少一些悲观,不要被挫折打倒,不要被恐惧迷惑,把那些无名的怒火,狠狠地甩掉。为生活的道路铺满阳光,让我们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灿烂。拥有健康的文化知识,能让我们在社会中相处的更好,这也要我们多读有益的书。人们都在追求健康,但其实健康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啊!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健康的文化知识,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生活充满快乐,才能使生命焕发出光彩。珍惜健康,让它相伴我们左右。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五篇】

近年来,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关注和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在教育上,不同的人也会得到不同的教育生命心得体会。正如一句话所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能塑造人的灵魂。”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领悟。下面就从兴趣、思维、态度、自我认知和问责意识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教育所得到的生命心得体会。

第一,学习应该带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轻松愉快。我曾经遇到过做题练习的时候非常束手无策,成绩也越来越退步的情况,然后想到了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抱着一份快乐的心情学习,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究欲,对待事物的态度决定着你的学习效果。

第二,思维是学习的核心。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记住知识点和答案,还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思维是推动事物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必要工具。在我的学习历程中,我始终重视思维的培养,多思考和思考深入,让我更加熟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我逐渐发现思维非常重要。

第三,态度决定进步。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确而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的心态能够在学习中让人感到自信和兴奋,更能引导人结束对问题的探讨。正确的心态可以引导我们克服难关,重新精神焕发,这种积极的进步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第四,自我认知是提高的必要条件。自信的需要一个合理的认知,能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改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丧失自信,正因为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和错误,才会更加成熟和进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认知不断地接触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问责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正确的问责意识非常必要,这可以追问自己自愿和责任感的来源,从而发现自己的工作失误和问题。许多伟大的人和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很强的问责意识和自责能力,这种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人生的分量。在学习生涯中,问责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弱点,找到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地方,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对于教育生命心得体会的收获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兴趣,思维,态度,自我认知和问责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能力,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态度决定进步,自我认知非常重要,问责意识是不可忽视的。既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严格努力,不断努力帮助自己寻找优点和不足。一定要掌握几个积极的心理技巧,那么你一定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六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生命教育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5篇,供你选择借鉴。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华考本站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最近学习了关于生命教育,让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和不同,感悟了教育的智慧之魅,领略了教育的真情之美。

1、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

作为学校教育,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一群群鲜活的生命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培植他们的生命情怀。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首先,我想应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快乐地生活。让他们在我们教育中,受到尊重,得到关怀。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永不言弃。让他们平等地、自由地生活、学习,没有强制、没有苛严,也没有功利,更没有压抑。崇尚兴趣,热衷读书,关注生活。

其次,应该让学生理智地生活。儿童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容易冲动,我想通过我们教育,要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学会合理的期待,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

再次,要让学生有创意地生活。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不断地去改变、去尝试、去思考。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感想,总是试图去改变单调重复的生活,在寻求改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从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要让我们的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生命教育尽管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但它能大踏步的提升教育的品质,它带给人们的是阳光般的心态,让整个教育世界充满温情和仁爱,充满信任和希望,生命教育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个新课题,我们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生命教育,让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让教师变得更富魅力,让学生变得更具活力,让幸福从此溢满心房。

2、用思想提升教育品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思想是一个人的生命,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学者,需要有思想的校长,更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我们要用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与学生相互碰撞,提升教育的品质。

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许多的教师对教学的一些实际操作方法很感兴趣,比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而这些操作方法的背后一定有一套关于“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学”的思想。

让我们努力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教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让我们的思想照亮前行的路。

3、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相互促进。

一个生活幸福的教师会更有可能重视专业成长,也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积极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样,一个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工作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出色的工作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自己就会感到满足与幸福。

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用良好的师德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营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为期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结束了,与以往参加培训后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参加过几次教师培训,要么是一些“专家们”向我们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要么是“名师”向我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总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此次培训让我有了碰触心灵之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挺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前些天,在学校的校园网上看到1篇关于《走进生命教育》的文章。写的真好!今天,我们又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了有关生命教育的视频,视频中提到的关于生命教育的一些案例再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

在物质财富充裕的今天,很多学生难受挫折,难堪重负,不能正确对待人生。有些学生在困难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以至于漠视生命,甚至放弃生命。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思想状况极不稳定。

正如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在关于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演讲时说道:“现在的孩子不怕死,是因为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他们对生命存在的价值没有知觉。”

有专家曾对北京一所学校五年级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生命只有一次,你怎样看待?”103名学生,其中69名学生认可这种说法;其中15名学生认为生命并不是一次,现在医学非常发达,医生有本事把死亡的人救回来;还有17名学生认为人的生命不是只有一次,和游戏机里的人是一样的,人的命可以再续的;还有2名学生认为,人死了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升天成为仙人了。看到这样的调查,唯一的感觉是震撼,接着的感觉是害怕,从心底感到的“恐惧”。

灾区孩子更需情感教育。

地震,让大多数中国人对生命有了敬畏。灾区的孩子们在经历这样的大灾难之后,一方面,会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也会更加尊重生命、学会感恩。而一方面,失去亲人对他们也造成了心灵上的创伤,地震的恐惧也常常令他们感到不安。

震后学生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慌、不信任、学习时精力分散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疾病。灾难过后,原本激发抗逆力的危险因素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危险因素,如丧失感、对未来的不确定、内疚感等。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的教育和关怀,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自信、较少感受来自家庭的爱、对社会和群体比较冷漠,而灾区更是留守儿童的集中地。

从种.种社会因素、学生情况看,生命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通过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体验式学习,引导孩子接纳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神秘性,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庄严感、神秘感与敬畏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生命教育告诉我们的是,生命具有“生活性”,也有“道德性”。所谓“生活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生活总是和生活的感受相关联的”。而“道德性”在于关注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别人。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及意志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验,培育他们的优秀品格和美好心灵,与他们一起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经过培训我深切的感受到,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学习,让自己收获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知识和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和影响学生打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且以前总认为自身资源匮乏,缺少对孩子心理教育的工具,但是经过培训老师讲解才发现,原来教育的素材真是取之不尽,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既简单又容易接受,通过引导,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热爱生命就是对他们最好育。

‘’。

冯建军教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但我深刻领会到,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然,这种存在,并不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一名培智学校的教师,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弱智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的、能自食其力的有用之人。而在具体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劳动技能课最具有操作性。通过劳动技能教育,可以培养弱智儿童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还十分有助于矫正补偿他们的身心缺陷;有助于发展弱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促进弱智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它在弱智教育中占有特殊而主要的位置。由于它具有操作性与灵活性的特征,决定着它的应用能有效的弥补其它学科中较难渗透的内容。因此,在弱智劳动技能课的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劳动技能课的应用性。

一、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弱智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思维缓慢、想象贫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缺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课堂上往往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而劳动技能课课型生动、活泼,是弱智学生非常喜欢的课,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在有效时间内,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例如:我教“拣豆角”这一课时,在教授拣豆角的过程中,不但教授豆角如何拣,还在进行拣豆角的比赛过程中,依据学生各自的能力,分为几组,并给每个学生分上几只豆角,让他们数数自己分到了几只豆角?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拣完了几只豆角?还剩下几只?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拣莱,还巩固了数学中学到的知识。使学生不自觉的学了许多在他们眼里比较抽象的东西。

二、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过程中,又在黑板上出示“我刷鞋子”的句子,让学生读,学生按不同程度读完后,可适当区分句意,让学生理解哪句是教师刷,哪句是自己刷。在深刻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当学生再看到类似的动作时,在头脑中就反映出相应的句子,或是在听到句子时,在头脑中反映相应的表象。通过教师不断的渗透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有所进步,语言水平将有很大提高,从而达到了补偿弱智学生语言缺陷的目的。

三、把劳动技能课应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

品德教育是弱智儿童教育的重翻成部分,是弱智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弱智儿童认识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若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活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弱智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课来抓,使他们在实践中使使具备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平时,积极组织弱智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手工劳动、公益劳动等,使他们在劳动的实践上,慢慢体会到劳动不仅是获得劳动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训练过程,而且可以学生到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本领,逐步做到自理生活,自我服务。如:通过清洁卫生的劳动,把房屋整理得于净整齐,环境优美舒适,学生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带领学生上街为民服务;争做城市的保洁员,为美丽的家乡“梳妆”,让其从活动中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美可以给人以愉悦。另如:在教学“烧蛋汤”这节时,当学生品尝着自己亲手烧制的蛋汤时,他们喜形于色,显然已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教完后,我在黑板上写下“我们爱劳动,旁动最光荣”几个字,让学生知道热爱劳动是一个好的品质,劳动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弱智教育的各学科教学中,能把劳动技能课的应用把握好,将有助于各科教学,弱智劳动技能课在教育与训练弱智儿童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补偿作用。

因此,理解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我们要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去把握。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七篇】

生命实践教育心得体会,对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世界儿童基金会有句名言:“这个世界是儿童借给我们的”,我们的教育应一切为了学生。生活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缺乏尊严、权利和自由的环境下,是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二期课改和“两纲”提出:让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对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1、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人的成长为目的,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可以引导他们寻求改进的对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来代替埋怨……,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之后去尊重和关爱他人,由“内省”进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地。

2、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知识与价值融合的语文课程观。在教学中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让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活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孤立地传授知识,结果出现学生考前背知识点,考后全还给老师的现象。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被学生理解的、融入在他们生命主体之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当中的意义”。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借助各种手段、利用丰富的文史资料或影象资料等课程资源,创设语文教学情景,将知识学习放在特定的语文情景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知识的意义。要真正落实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密切联系,让学习过程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对生命的意义;正如朱小曼教授所说 “知识是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作为一种智慧的知识,它必然是渗透了人的生命,与此相应,由这种知识所创造的财富就不只是物质的或精神的,它同时也包含了本体的人的生命的丰满与提升”

3、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符合时代发展的语文教学观。所谓有“生命的语文”就是体现在语文知识生成所蕴涵的“进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会精神、社会能力”等方面,体现在“面对语文,我们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戏说;可以唱歌,也可以怒骂。语文给了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升华认识的处所”;语文“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语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就必须也必然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跃动”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而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更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机会,而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我们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我们的目光要下移。我们尽可能的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使得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语文“生命”课堂是生活的原课堂。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语文“生命”课堂是面向生活的教学,它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努力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学科世界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观察、实验,对信息进行查找、选择、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获得、交流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信息素养,学会在生活、生产和各学科中发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语文“生命”课堂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语文“生命”课堂主张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向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发展过程。因此语文“生命”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生成性课堂。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探索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教学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最后陷入“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 “生命”课堂是对话式课堂。它可以是学生和教师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使一个人生命质量提升的过程。这种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对话过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思维与情感的流动之河,激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闪现出新鲜的见解;由此可见对话培养是学生的思品、个性、合作精神的土壤。

生命教育是一种“在生命活动中,通过生命活动和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由此,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与实践:

“生命”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它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生命”课堂,教师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也是实施生命课堂的保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那种“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的教学氛围必定会使教育失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中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但他们有思想,有自己观察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即使学生观点出现偏颇,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及教参中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感到自己在学术上、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由此可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片生命的绿洲,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3. 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 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课堂中恰如其分的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并有效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古文学习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明志”、儒家思想中的“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内容,使学生受到修身养性、谦让、和谐等的教育。如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讲述传奇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生命才会更灿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应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之后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回忆父母为你做的点滴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设计: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难以接受的困难和挫折,你将如何面对?这问题的设计,目地让学生懂得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学生的身边充斥着鲜活的生命教育资源,各种新闻、报纸等媒体,对社会上珍爱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经常报道,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有效的把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引入实施,从正反两方面引入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进行有效教育,以使学生在现实的感知中了解社会,在自我的感悟中增强生命意识。

在教学中,长期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冷漠,攻击性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这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要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落在后面时,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

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为他们积累处世踏实地迎向人生打好基础。因此在我们教师努力的构建生命课堂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伪生命”课堂说不。我们应该警惕打着“学生主体性”的旗号,弱化教师应尽的责任;打着“尊重学生个性”的旗号,放弃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打着“快乐教学”的旗号,逃逸“双基”的学习;打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旗号,进行“作秀”式的表演;打着“探究”的旗号,盲目探究。语文生命课堂教学是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让我们走出语文教学的荒漠,走进学生的心灵,构建与实践语文的“生命”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努力使在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奠定厚实的基础。

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教育【第八篇】

我观看了xx区教体局联合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赋能成长—学生生命安全与心理健康”的主题教育活动视频课,老师的专业讲解,使我对孩子又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科学育儿、教儿。

老师说到“游戏使他快乐,他在虚拟的世界里能找到满足”。从中我领悟到了,家长要在现实生活中,给孩子足够的满足与快乐。首先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其次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态度要从容,语言要平和,与孩子平等交流,不要盛气凌人。再次要充分了解游戏背后的`设计意图才能不被游戏控制。参考游戏打通关的模式给孩子成就感。具体应该这样做,参考游戏一级一级打通关的方式,先设置简单的,再一级一级加大难度。完成一级就奖励或者夸赞,目的是让他在现实生活中有自信。帮助孩子通关,找到他的优点,用优点的做事方法来克服缺点改变不良习惯。更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放大。最后要跟孩子制定规则,节假日可以玩游戏,但是要规定时间,最好是半小时以内,如果这次玩超过半小时,下次抵扣时间。如果这次没有玩到半小时要及时奖励,因为他正在克服不被游戏控制,他在自我培育良好习惯,这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学习终究是孩子自己的事,他能习得这种能力,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那么怎么做好手机管理还不被游戏控制呢?第一,家长要自控,不要玩游戏。第二,帮助孩子培养一种爱好也就是主动做的乐趣。第三,现实生活中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于良好的舒服自然状态。第四,多运动,家长可以陪同孩子,运动要多样化不枯燥。第五,家长要克服焦虑情绪,言传身教大于说教。第六,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欢玩哪款游戏,家长尽量自己先玩去了解清楚,再和孩子讨论,他更愿意开口跟你沟通聊游戏,你们越是讨论孩子越不会玩游戏成瘾。第七,跟孩子共同制定规则,你应该是帮助孩子,跟孩子统一战线共同管理手机。可以写承诺书,签字画押,说活算话,拟定协议等等。

孩子毕竟是孩子,要家长正确引导、学习是无止境的,家长也要多学习、多看书,多听专家讲座。通过专家分析的案例和讲解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在育儿道路上少走弯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这节课干货满满,没有大段的模板套路,而都是实际的方法,可以使家长“拿来就用”,作为家长,我会多多学习,跟孩子共同进步,摆脱游戏的负面影响。

39 1195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