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范文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范文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学习了两年中医课程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中医基础理论是讲述中医如何思考的,中医诊断学是讲述中医如何看病的,中药学和方剂学是讲述中医如何治病的,这四门课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中医学生对中医的完整认知,也构成一个中医医生看病的的全过程。思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多广度的,诊断可以是多方面的,中西结合似乎是现代临床。的趋势,而治疗更可以是多种的。针灸推拿作为一种在国际上更为被认可和广泛通行,更有甚者认为扎针就是中国。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我更希望可以实际操作一下,通过实践加深理解,以丰富我的中医素养。于是,我到我们当地中医院针灸科见习三周。

到针灸科的第一天,这与我在学校所见到的针法有所不同。我在学校所看到的只有下针,过20分钟之后起针。而在这里,我了解到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穴组方,如同我所熟悉的组药成方一般,再一一施针,同时要配合上电疗机以代替医生间断行针来给病人持续有效刺激,再加上烤灯给针扎处强有力的渗透治疗。此外还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加以或推拿按摩、或艾灸、或拔罐等来辅助治疗,以使病人尽快缓解病痛,达到康复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电疗机的连接。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况下是连续波,而对于初期面瘫、腹部因肚凉二扎针者就不需要用电疗机,中后期的面瘫患者则需要给予疏密波;根据施针部位不同给予不同的连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侧连接,不可跨越心脏,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条腿上横向连接,是膝关节疼痛处更应如此连接;根据病人对针跳动的耐受程度给予不同大小的电流刺激,如年老体弱者、女性、小儿一般用较小的电流,而体格强壮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给予较强的刺激,电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好,不可太大以使扎针处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还应间隔一段时间询问一下病人感受来调整电流大小。同样,烤灯的摆放也需要根据施针部位、病人耐受程度来灵活调整。看到老师们的治疗过程,我也深切感受到要一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学习对象,不断调整自己的治疗方式手段。

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一些推拿手法,经过练习,在爸妈身上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其疼痛减轻,身体轻松。拔火罐、熏艾条等这些我早已熟识的方法也有机会大展身手。大椎放血、梅花针放血,耳穴压豆等只听过没见过的治疗手法也得以见识,可以说在针灸科的见习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感知。

暑假见习期间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间,我也有幸参与到三伏天的贴敷工作中。早上不到六点钟,科室还没有开门,已有不少病人来准备贴敷。我们立即展开工作,把一卷卷医用胶布撕成分别适合大人小孩两种大小的正方形,准备待用,根据每一次贴敷位置的不同,依次选穴,扎梅花针,拔罐放血,再放上小药丸,贴上胶布,就可以了。如有鼻炎,还要带上两个药丸,每晚各贴印堂一次,连贴两天。小孩一般不用扎梅花针,身体强壮的、年龄较大的可以拔罐,年龄较小的可以直接放药丸贴胶布。

有些病人对医用胶布过敏,可以用麝香壮骨膏等膏药代替,贴敷24~48小时就可以撕下来,期间尽量少出汗,以防止胶布不粘而掉下来。三伏贴用于治疗鼻炎、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小儿体质弱易感冒,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有些病人三年就好了,好了之后也可以再贴以加以巩固效果,而有的病人甚至贴了一年就病愈,不再复发,不少小朋友贴了之后冬季感冒次数也大大减少,这些都证明三伏贴是有确确实实的疗效的。

在见习期间,通过阅读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书籍,我了解到中国最顶尖的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一直坚持医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医学生进入协和后要经过八年学习,十余年住院医师的培养才可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合格医生。而现在,我正处于医这一阶段,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临床学习,向病人学习,已得到知识、能力,形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方面的素养,努力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中医生。

中医是有用的,它带给人们以健康,帮助人们减少病痛,并且在在现代社会中做出了适应性的改变,我相信这样的科学不会消失,因为有一代代的学子在学习、教授、研究它,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在选择相信中医,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好的传承它,发扬它。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二篇】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xx医院为进一步发挥中医师承教育的学术主导作用,传承他们的学术经验,培养造就中青年中医药人才,医院于20xx年10月全面总结了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20xx年所取得的成效,系统地指导继承人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更好的完成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和经验整理等相关师承教育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师承教育基本情况。医院共有4名指导老师,其中市级1名,县级2名,乡级1名;继承人10名,本院7名,外院3名。

二、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三、监督考核。

一年来,我院师承工作通过跟师带教、临床实践、定期讲课、典型医案讲评、示范诊疗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师承活动,特别是在指导老师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技的指导熏陶下,继承人的中医理论及临床诊疗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统计,继承人收集整理讲义21篇;月记102篇;读书笔记26余万字;跟师学习522。5天;独立实践3054天。医院师承教育考核小组对照每位跟师人员协议书任务内容的考核指标认真查阅资料,考核结果10名继承人均按要求完成了本阶段学习内容,通过合格率100%。

以上初步成绩的取得,归纳为四点体会,一是制订行之有效的师承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二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中医馆,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师承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三是搭建了中医学习的良好氛围,为继承人提供高水平的学习研究条件;四是注重师承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最主要成分,而科技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才。中医要在竞争中与时俱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同样在于人才。我院在xxx院长数年来,清楚的认识到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断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新思路,不断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督管上严肃。营造中医氛围,在学习中强化;推动中医进步,在实践中深化。采取多种多样师承模式,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医,努力培养一批中医后继人才。

一、开展层次分明的师承培养模式。

1、对不同的中医学术流派,有针对的进行相应的学术继承和发展研究,力争全面继承,重点突破,繁荣中医学术。从相关专业科室选拨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医师,以学术继承人的身份学习中医。以学术继承人为骨干,以所在临床科室为依托,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继承工作,并进行中医相关学术经验的研究。人才梯队合理,专兼职人员分工合作,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目的是使专科中青年骨干医师的'中医学术基础进一步巩固,方向进一步明确,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经验进一步丰富。并以此带动全院中医师承的学习热潮,对推动中医学术的繁荣昌盛起到积极作用。

2、根据市卫生局制定的规划要求,实施全市优秀左右两侧研修项目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思想的继承工作,我院积极响应,率先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职能部门专人管理,每年对学术经验的传授人和继承人进行相关考核,确保老中医的学术经验真正的得以传承。

3、开展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在全省选拨中青年临床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我院共有1人入选该项目学习。我院根据省中医药局对于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院的跟师情况进行月查岗考勤,并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种中医理论培训班及网上学习等等。我院该项工作高质量的实施,对我市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起到一个带头示范的作用。

4、培养院优秀中医临床重点人才和青苗人才,通过全院范围公开考评,择优录取青年中医作为培养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教育考核,最终选取优秀人员作为院内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借此营造中医学术氛围,推动中医学术进步,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为确保方案实施,在院长领导下,院内成立考评专家组,成员由院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组成,院长任考评组组长。主要针对本院中热爱中医事业并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悟性,有志于为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中医医师。考评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内容为主的基础部分和以中医经典经文在本专业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诊法心得,遣方用药心得,病案分析为主的临床应用。面试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文字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对中医传统古籍的涉猎程度及心得。

二、开展师承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探索。

1、提高认识、培养人才。

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医院各项工作中,人才培养始终是重中之重,上述各项工作的实施,给医院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一方面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后继有人,年轻的中医力量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继承人员的带动作用,起到传承的作用,让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经验得以发扬光大。最终,中医药的本质将会被传续。

2、领导重视,强化组织。

医院领导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医院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加强中医传承和发展,中医后继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分管院长全面负责,职能部门具体执行,互相协作,指定专人管理,组织继承人员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3、管理有力,互相促进。

(1)严格管理过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工作规定和医院领导加强临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医院办公室,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定期进行过程管理,对培养人员和继承人员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了解培养和继承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该项工作实施以来的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从而督促专项人员认真自觉地完成既定计划;同时,也为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管理效率提供整改依据。

(2)合理使用经费:经费支持是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依据相关规定,医院建立了各项工作的专项经费使用和审核登记制度,切实做到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分配,经费由财务科统一管理。经费管理一方面保证了培养对象学习的经费的使用,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培养对象在学习期间从事和继承工作无关的其他开支,同时医院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3)认真督促实施: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和计划下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正是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支持下,各职能部门提供严密的组织保障,有效的制度保证和监管措施,我院开展的多样保持中医中姓本质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我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制定各种工相应的制度规定及计划等。

4、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我院开展多样的中医传承实践来保持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见到了成效,但过程管理仍需进一步的规范,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通过不断的总结,来获得宝贵的经验,发现尚存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我院中医传承工作的不断前进,从而为推动中医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三篇】

医学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同步的一个学科,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与疾病认知的不断变革和深化。了解医学史不仅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医学,而且有助于增强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在学习中外医学史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体会,这些体会对于我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医药和西方医学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医学体系,从它们的医学思想、理论、医疗方法等方面可以看到很多的异同点。中医药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整体观念,应用药物多基于草本植物等天然成分。而西方医学则强调现代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更注重病理和生理的研究,并广泛使用化学合成药物,手术等。两者在许多领域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也体现了医学的进步。

第三段:医学史对当前医疗卫生的启示。

通过了解世界各国的医学史的发展,我深刻地认识到医学是一个动态的学科,需要不断跟进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从中了解到医疗卫生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加深了我对当前医疗卫生制度和改革的理解,更加重视自身的职业使命和责任。

第四段:启发给医学生涯带来的思考。

学习医学史,也使我进一步意识到作为医学生,不能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更广泛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意识。通过对医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发展的规律,并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医学史也告诉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坚持医学伦理和道德标准,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职业规范。

第五段:结语。

医学史是医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医学史对于我们的发展大有裨益。通过学习中外医学史,我深刻认识到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医学学生应该具备人文素养和思想意识,肩负起传承优秀医学文化的责任,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越来越精彩。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四篇】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次中国医学史展览,深深感受到祖国医学发展的伟大历程,也收获了不少知识。下面就从“医学发展脉络、中药起源、医学教育、医学技术、医学伦理”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在参观中的所思所感。

医学发展脉络是中国医学史展览中的第一个主题,整个展厅用非常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观看这个主题的展览,让我领略到了我国医学文化的源流和发展趋势。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医学非常重视辨证论治,治病不只是治疗某一个具体的病症,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以整体的方式对待疾病。这点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不谋而合,可以说是中国医学对现代医学贡献的一部分。

中药起源是中国医学史展览中的第二个主题,也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一部分。中国中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十七、八万年前,早期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当时生活的天然资源治疗疾病。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五味论、归经气血论体现了中医思想的重要形式。

医学教育是中国医学史展览中的第三个主题,也是此次参观中我最为感叹的部分。从展览中可以看到,中医学、西医学的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古代,医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医生。随着历史的变迁,除了家族医生之外,民间广义上的中医逐渐发展成为正式的学科,拥有了类似现代医学体系的课程,如脏腑经络的理论研究和医者职业道德。

医学技术是中国医学史展览中的第四个主题,也是我观展中非常受益的部分。展览中,我了解了一些古代科技对中医医疗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举个例子,古代乘风车、水车等温散、筛粉之类的传统医学设备,使药物粉碎、颗粒大小均匀,并且可以提高中药粉剂的药效,减轻治疗带来的便捷性。即便在现代,还有许多中医技术远远超过现代医学,营养与健康、保健与养生等方面,仍鲜有现代医学能够占得上风的医疗技术。

医学伦理是中国医学史展览中的第五个主题,也是展览中最为关注的部分之一。伦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想到的是,医者的伦理道德在治疗中同样至关重要。医学讲究的是依据“救死扶伤”的理念,为了治疗病人,医生必须严格遵守医德医风,杜绝所有损害患者利益的不负责行为,减轻患者痛苦、让患者感觉被尊重,这都是医生不能违背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总之,参观中国医学史展览,是我一次感悟与启示,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古代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医药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的丰厚的知识体系,更是在现代传承发扬光大。在这之中更有医者的辛勤付出,将“慈济为怀,医术高尚”的思想传至至今。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渐渐成为了主流,但中医之道在现代医学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想,了解医学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医学的根源、发展历程,为今后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启示。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五篇】

医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近日,我在大学中听了一门医学史的课程,不仅学到了医学领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还对医学的伦理和人文关怀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医学史的课堂中,我对医学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学习古代医学的发展,我意识到医学从一开始就是与人类存在的需求紧密相连的。古代医学家不仅是医生,同时也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努力寻找医学问题的解答,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这使我意识到医学的发展是一个累积性的过程,是多个学科的融合与交流结果。

其次,在医学史的学习中,我对医学的伦理和人文关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伴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前,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往往是唯一的决策者,而现在,医生需要更多地考虑到患者的意愿和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文关怀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医学史的学习,我明白了医学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发展,还需要关注人文层面的发展。

进一步地,医学史的学习也提醒了我医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医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即使是在当今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医学的发展也远未结束。只有不断创新和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医学挑战。通过医学史的学习,我意识到医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科,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另外,医学史的学习也增强了我对医学的信心和责任感。通过学习许多医学先驱的故事,我明白了医学是一门高度责任和荣誉的职业。作为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术能力,为患者的健康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通过医学史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医学的起源和发展,还对医学的伦理和人文关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明白了医学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学科,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医学史的学习增强了我对医学的自信和责任感,使我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并为未来的医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六篇】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中医理论“肝开窍于目”内治配合现代医学技术制成眼护系列治疗眼周疾患汗管瘤、黑眼圈、眼袋、眼角皱纹50例效果显著。

选择病例50例,女性,年龄18—50岁,病程3个月至4年。其中汗管瘤10例,单纯眼角皱纹3例、黑眼圈15例、眼袋10例,汗管瘤合并眼袋3例,黑眼圈合并眼袋7例,眼袋合并眼角皱纹2例。其中8例长期使用含铅、汞或油腻眼霜,2例长期将不易吸收的面霜涂于眼部,4例汗管瘤患者有3例高血脂病史,1例胆囊炎,1例由于工作经常上网熬夜,其它无明显原因。所有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睛干涩易疲劳、睡眠不足、多梦、腰膝酸软或伴有急燥易怒、经前乳房胀痛、月经有块。

在我的美容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标本兼治,中医中药结合针灸内调脏腑、经络、气血以治本,外用眼护系列以治标。

(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13例汗管瘤患者定为肝肾阴虚、痰瘀互结型。

1、口服中药补肝肾阴、化痰软坚散结。配合神针点破较厚处,个别汗管瘤结痂脱落。外用汗管瘤眼霜配合美容院护理。

(二)将其余患者定为肝肾阴虚、肝火上炎型。

1、

2、口服中药补肝肾阴、清肝泻火。配合点穴精油,选取眼周穴位轻揉点按轻起。

穴位:印堂、睛明、太阳、四白、乘泣、瞳子髎。

丝竹空、鱼腰、攒竹。

3、配眼护系列按摩膏按摩,要轻拉,提眼角、提眉等手法。用平刺法、挂针法,针灸眼部皱纹留针30分钟。将眼膜薄薄涂于上、下眼睑盖面巾纸后加敷倒膜20分钟。

1、汗管瘤患者分三个疗程治疗,每疗程15天,第1疗程眼周汗管瘤颗粒有平滑消退,第2疗程汗管瘤基本消除,第3疗程治愈,睡眠差、多汗、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明显改善,嘱其继续口服中药巩固治疗一个月,随访无复发。

2、眼袋患者经3个疗程的`治疗眼袋明显消退,眼袋胀鼓消除70%,面色由青转红润,眼红,眼干等症状消失,伴有黑眼圈和眼角皱纹的患者,黑眼圈消失,皱纹多数消失仅个别变浅。

3、单纯黑眼圈和眼角皱纹的患者效果显著,黑眼圈的患者只有1名效果不明显其余都治愈,眼角有皱纹的患者皱纹消失。

显效%。

有效100%。

1)采用中药内服疏肝解郁健脾,清肝泻火养阴、去湿软坚化痰;

3)根据的“浅刺肌肤深固里”和刺激腧穴,可以调气血的原理采用针刺和按摩疗法配合精油和按摩膏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老化细胞组织,加速血液循环,对眼袋、黑眼圈皱纹的治疗起辅助作用。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七篇】

之前的我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已故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曾说:“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处可误人”。我曾问自己:“我能像老师们一样看病吗?”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疑惑的时候,20xx年我去xx参加了为期5周的纯中医义诊服务。在师兄们的带领下,加上我们从国内带去的中药饮片,我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以纯中医的方法救人活命,看到了许多病人从中医药学这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获得了健康,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青年中医师应有的目标和责任。这个体验鼓励我读研读博,更深一步探索经典的魅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真正的跟诊是你有一个辨证论治的思索过程。

首先,收集到患者四诊信息后,会在你脑海中出现第一个病机,然后去思考这个病机和你收集到的四诊信息是否相符合。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是另一个病机了,应再次把病机和四诊信息相匹配,重复这种过程几次,就大致可以找到病人的真正病机了。

其次,你再想一下,这个病机可用什么方呢?《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方剂学里有相对应的方药吗?而不是看老师用了什么方药,重点是你要有这种思考的过程。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去看老师的方,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思维。因为有可能老师看病太快了,他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太熟了,你追也追不上。

多多训练这种思维过程,比你抄了或背了某中医老师专门治某病的常用方更好。因为中医自古就不分科,最多就分个骨伤与外伤杂病,所谓的外伤就是外感病,所谓的杂病就是内、外、妇、儿等,全都是一以贯之,全都依赖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如果连辨证这一步都没有走好,如何论治?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首先,学习中医经典,最好是先看原文。至于版本的问题,我觉得对一个连辨证论治都不太明白的人来说,就先别了解,少走一些不应该走的路。

其次,阅读条文的时候,我们要去想象自己就是在看病。条文显示的是一个病人的病情,想象自己就是个医生,一边看着条文,一边去学习如何分析。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一开始看到一两个临床症候表现,就会去想是不是某个病机,是表是里?是寒是热?再多几个临床症候出现,就会去想跟自己方才想的病机相对应吗?有矛盾吗?多次重复这种思考,最后就得出一个病机,就是这个条文想要表达的中心病机。在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做了一次辨证论治了。所以,张仲景所著的书被后世认为是辨证论治的模范书,就是因为它里面的内涵、它的重点在于学懂中医的辨证思维,辨证求机审因论治。

中医的教育,为的是培养有辨证思维的中医师。在与不少中医学生交流时,我发现大家出现了一种“返祖性”的中医思维。所谓“返祖”现象,就是置辨证论治于不顾,而重视一种类似于西医的症候群治疗的思维方法。什么寒热、表里、虚实等,都只是一堆症候总结,之后美其名曰是什么病机引起的,甚至连病机都不说,辨证论治的过程也弃之不用。

从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的学习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医的看病方法,也可以说是中医的“看家本领”是在四诊后合参,在一堆临床症候表现中找出其本质的问题、疾病的矛盾处,是对病机的总结。而在四诊时,在脑海中有可能出现几次病机,反复思考那些症候表现,是不是对应这一个病机,也许这一个病机应该有另一个证候表现,然后再去问病人。所以,这其实跟阅读、分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条文是一致的。由此可知,我们不应该只着重于对条文的背诵,忽视了对条文的分析,因为缺乏分析也仿佛脱离了临床,脱离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医学史中医心得体会【第八篇】

中国医学史是我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听课我深深体会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我的学术研究和医学实践的价值。下面我将从“学术内涵”,“认识历史”、“实践指导”、“思考现实问题”和“个人成长”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在学习中国医学史中的感悟体会。

首先,学习中国医学史使我深入了解了中医的学术内涵。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包括了古代医学经典文献、医术理论、疾病分类、中药学、脏腑理论等丰富的内容,在听课过程中,我学到了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独特理解,以及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些古代医学的经验和智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医学的核心思想,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运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认识到历史对于医学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今医学发展的根基和源起。在课程中,我们研究了中国古代医学的起源、传承和发展过程,揭示了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和观察,慢慢积累起的诊治经验与中医理论知识。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医学发展的艰辛与曲折,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对中医的认同和自豪感。

第三,中国医学史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指导。学习中国医学史可以使我们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医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还会通过案例分析等实践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第四,学习中国医学史还能使我们思考现实问题。中国医学史中的很多问题,在当前的医学实践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学习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争论,比如经络理论是否科学,草药疗法的有效性等。通过对中国医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反思这些争论,并思考当今医学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还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引导我们更加科学地对待和应用中医。

最后,学习中国医学史对于我的个人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历史,我更加体会到了医学的伟大和医生的使命。我深深感受到,作为医学生,我们肩负着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重任。同时,在对中国医学史中的杰出医学家和医药学院的学习中,我也学到了他们执着追求医学真理、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也激励着我不断努力,为将来成为一名杰出的医生而奋斗。

总之,通过学习中国医学史,我深入了解了中医的学术内涵,认识到了历史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实践指导,思考了现实问题,并取得了个人成长。这门课程使我对中医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并坚定了我在医学领域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将所学的中国医学史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与传播做出更多的贡献。

39 2336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