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心得体会优秀3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急救护理强调快速反应与专业知识,提升了对生命的珍视与责任感,增强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急救护理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急救护理心得体会

急救护理心得体会 篇1

今年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急诊小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专为急诊科腾出的门诊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将会有很大的改观,科室业务工作将会有更快的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处处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常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上半年度工作反思

回顾今年上半年,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小结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半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急救护理心得体会 篇2

大年初一,由硬核导演林超贤执导,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领衔主演中国首部海上救援大片《紧急救援》将正式登陆全国 CINITY 影厅。观众将跟随彭于晏带领的中国救捞队一起,化身 " 海上守护神 ",劈波斩浪,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

《紧急救援》取材于中国海上专业救捞队的真实救援故事,是林超贤继《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之后," 行动三部曲 " 的最终篇。影片聚焦海上救援,讲述了特勤队队长高谦(彭于晏饰)、绞车手赵呈(王彦霖饰)、机长方宇凌(辛芷蕾饰)等带领救捞队队员一次次直面重大灾难,克服内心恐惧,挑战多重极限,在出生入死中执行海上救援任务的故事,深度诠释了中国海上专业救捞队舍生忘死的国际救援精神和英雄本色。

大图模式

为了呈现真实震撼的宏大场面,林超贤导演坚持采用 1:1 比例搭建救援中心、海上钻井平台等场景,并选用真飞机拍摄,每一个镜头都力求做到真实。海上油井平台在熊熊大火中坍塌,十万火急时彭于晏孤身跃入火海;直升机在峡谷山川之间俯冲穿行,机长辛芷蕾临危受命,满载乘客的飞机因故障于海面迫降,救援小队争分夺秒为乘客打开生命通道…… CINITY 影院系统把一场场火爆炸裂的紧急救援真实地呈现在高增益终极银幕上,观众将近距离目睹救捞队直面的震撼灾难场面、惊险的救援瞬间以及惊心动魄的恐惧,见证他们荣耀背后的成长与蜕变,体验一场直击心底的海上救援视听盛宴。

大图模式 事实上,普通的放映设备由于动态范围低,无法提供更多的明暗细节,很难呈现《紧急救援》中发生在山地、海面、水下、空中等不同空间的燃爆场面带来的视觉震撼,而 CINITY 的高动态范围(HDR)技术让不断变化的空间画面更加层次分明,光影细节的变化更加丰富,观众能够看到更多的画面细节。巨大轮船渐渐燃烧沉入海底,油井燃起的熊熊大火照亮整个天空,机翼掠过海面掀起冲天巨浪,油罐车坠入波浪翻滚的内河……各种险象环生的画面,快速地将观众拉进那些命悬一线的救援现场。

与此同时,《紧急救援》在 CINITY 银幕上的色彩展现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救捞队亮眼的橙色防火服,沉稳的黑色潜水服,蓝红白三色相间的特勤队救援直升机,以及训练时海水涌过来充满整个银幕的细腻晶莹的蓝色气泡,甚至救捞队员身处白色冰块之中呼吸间带出的白色哈气,都带给观众极致舒适的视觉享受。而在油井燃烧的灾难时刻,蓝天、赤焰、黑烟、碧海、橙色救援服,浓重的色彩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主要得益于 CINITY 比传统影院 DCI-P3 色域高 34% 的广色域(WCG)技术,最大限度地还原人眼看见的所有色彩,再现传统影院无法实现的鲜艳色彩,并使之无限接近人眼的自然感受。而 CINITY 的高动态范围和广色域技术相结合,给观众塑造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色彩空间,更真实地呈现海上救援场景的惊险刺激。

此外,CINITY 影院系统的沉浸式声音更是将救援行动的紧张气氛渲染到高潮。救援机的轰隆声,救援队员入水的噗通声,凶猛的海水瞬间扑过来的浪涛声,客机迫降海面与海水碰撞的轰鸣声……观众将在听觉上真实体会到海上救援大片带来的刺激与震撼。

据悉,除《紧急救援》外,《夺冠》、《唐人街探案 3》、《姜子牙》、《囧妈》、《急先锋》等优秀影片也将于大年初一在全国 30 多家 CINITY 影厅和观众见面。

急救护理心得体会 篇3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不仅接诊正常的急重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

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最后,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受外伤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第一时间为其找到接诊医生为其救治,而挂号等手续可以稍候补齐。

以上只是我在急诊短暂工作的浅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急诊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件事都是我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当然,想做好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只会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抢救经验、快速的反应、麻利的动作,这才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禁得起考验的保证。

39 4373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