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心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营造积极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

近期读了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自己感触很深。自从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忙忙碌碌近20载。前几年听过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再回顾师专时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才知光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有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这样才不会偏离教育的实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书四个部分四大部分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刻都在追求教学的突破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名师的建议和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他们的经验和教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水平,更能启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在与名师交流中,我受益匪浅,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学名师给教师建议的一些总结。

首先,名师告诉我们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树立学习兴趣。

其次,名师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应该更关注他们的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水平,更取决于他的品行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外,名师告诉我们要不断反思和反馈自己的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我们还需要不断地从学生和同事那里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互动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此外,名师教导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兴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体贴和了解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最后,名师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的更新知识。通过参加教育培训活动、阅读教育学的专业书籍,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只有持续的学习和研究,我们才能跟上教育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在与名师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中的智慧和经验。通过他们的建议和指导,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牢记这些心得体会,努力将其转化为行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3

本条目开始谈论兴趣,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一个学生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那么其他的问题都不再时问题,因为他有解决问题的力量,这就时兴趣的力量。书中总结了一些兴趣的本源:

让我还是尝试用举例子来说明这里的兴趣时什么吧。虽然我们生活之中都能看到火这个东西,于是我们想要去了解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课堂之中老师的引导也好,自己阅读书籍也罢,这里有种对火强烈需要了解的欲望,就是认识本身的兴趣。

在我们完成初期的大致了解一些与火有关的知识之后,我们又开始寻找答案。为什么会产生火?什么情况下/什么物质会产生火?火与温度与水之间的关系时什么?这种想要了解火的实质已经火与其他东西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感觉,也是兴趣的源泉。

如果说前期的了解存在有思想大脑层面的话,运用知识则是把这个兴趣提升的重要方法。就如同我们做的那些小实验一样,火苗的几层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温度时不一样的,农村用柴火烧出来的食材为什么跟天然气的味道不一样。

我们通过生活中运用到的火结合起来,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驾驭知识的情感,这种情感会让他们的自我感觉非常的棒,以至于对此类事物的兴致越来越高。

我的收获:兴趣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其实一个老师一旦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么几乎就成功了一半了。我想后面一定会涉及的如何激发孩子兴趣的内容,对那样的内容我倒是很期待哦。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4

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教师、校长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他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教育专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又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寒假里,我有时间研读了他的这部著作,受益匪浅,现就我的收获和心得体会,和感受较深的几条略谈一、二。

第6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自我接这个班以来,据别的老师说和我自己的了解,班里只有四五个学生学习努力、踏实,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为此,怎样使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上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读了使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第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首先谈这一条是因为这一问题一直使我很头疼。在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里,有几个学生总是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每每在我讲课重点的节骨眼上开小差、说话、或低头做小动作,为此我在课堂上常常大发雷霆,对这些学生一阵严厉的批评。但感觉这样做的效果并不佳,感觉与学生的距离更疏远,无法走近他们的心里世界。“亲其师,信其道”,在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希望自己做到是一个让学生亲近喜欢的良师益友。

对于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孩子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孩子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同时我想还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的设计上创设有趣的情景等,学生有了兴趣,自然注意力也会集中。

第86条,致未来的教师。《致未来的教师》中苏霍姆林斯基回答了许多老师、也是我至今仍在思考的问题: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他写道:“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我想这体现了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发展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人个尊严和个性特长。方法不能简单单一,要跟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选择活的适合的教学方法。

总之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尤其是给青年教师的一些建议真的很实用,值得我去思考,去研究!读着读着,读到某一句或某一段话,会使我感到困惑我很久的疑难问题一下子茅塞顿开,或使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它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循循善诱,淳淳教导,督促着我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言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也提倡“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给自己充电,只有自己拥有了一桶水的容量,才能给出学生一碗水来。为了明天课堂的自信从容,我会不断的阅读,不断地加强学习,让读书成为我精神生命中的呼吸。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5

教师作风一直是备受教育部、学生以及家长关注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师作风的重视与诚恳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就教师作风进行建议并分享个人体会。

教师作风是建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上的综合体现,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针对教师作风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该严谨规范,准时上课,认真备课,讲解准确,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尊重学生,避免恶言相向甚至体罚学生;此外,教师应注重关心和倾听学生的问题,积极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权利,在课程中为学生营造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

无论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还是刚入行的新教师,都需要认识到教师作风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教师作风的影响力。师生相处融洽是必须要有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需要建立在教师作风基础上。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该时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强对教师作风的意识和培养。我相信这样做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加充实的教育生涯。

教师作风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拥有重大的影响力。首先,教师作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心情和学习状态。如果教师态度恶劣,或者教学内容不清晰,学生可能会感到不耐烦、无聊或者学习困难。其次,教师作风还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行为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五段:结论。

教师作风的提高和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还涉及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卓越。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教师作风的意识和培养。只有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不断发扬教师作风,在教育事业的征程中展示自己的风采,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6

教师是社会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他们肩负着培养新一代人才的伟大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品德、态度和价值观。他们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深厚的学识和专业知识,还需要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和耐心。

第二段:教师的责任与挑战。

教师的责任和挑战是巨大的。他们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处理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此外,教师还需与家长、社会各界紧密合作,共同关心和培养学生。面对如此多样化的任务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第三段: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

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学识和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另外,优秀的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向学生解释知识,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此外,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并能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最重要的是,优秀的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和建议。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认同。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此外,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最后,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参加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第五段:结语。

教师的意义无法言尽,他们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优秀的教师,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才华、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7

每每拿起这本书时,我的视线就被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深深吸引,书中的很多建议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在学校时常听到一些教师感叹:”这些孩子怎么了,明明课堂作业会做,可没几天就把已经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仅仅是因为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进行了强记或仅仅是因为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一教学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在前一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当时都懂的情况下,到了第二天会忘记,或者做作业会出错呢?作者指出:面对新的知识,也许当时学生懂了,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上,缺乏温故知新与反复实践的巩固过程,所以第二天造成印象模糊或者忘掉。即“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见第十一条建议第2段)

如何保证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回顾与再思考的过程呢?他以几何教学和讲解俄语副动词二个教学案例揭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老师的讲解)去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经过自己加工的,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知识留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就会是深刻而持久。

可是,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时常会担心课上时间不够用,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在赶教学进度!而结果也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怎么办?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的一段话给我们教师指出了方向,他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特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到呢?”(书中所说的检查主要是针对前一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口头检查。)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十二条建议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运用草稿本的方法。就是每到上课的时候,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所学的知识出一些题目,这些题目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再现,而是经过教师的精心选择、加工和思考,将知识点融入到题目当中,这些题目学生答出来必然对知识深入了解,重新思考,并会实际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动用;二教师可能密切注视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那么,这些作业教师如何进行评判呢?在第十五条建议中,作者给出了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本的三个法, “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这也是我们目前教学中作业批改的方法之一。我想,对于课堂草稿本上的练习情况检查,教师可以采取巡视了解、请其他同学进行回答补充等形式进行督促和简短的练习情况点评,因为我认为:布置了练习任务教师不进行及时的检查,久而久之还会回到“一人答题,其他人无动于衷”的状态。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8

读书可以使人心明眼亮。怀着对大师敬仰,我又一次在灯下细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后,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斯基就好像一位智者,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我的理解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这些就是我与学生相处的一些点滴、一些剪影。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有很多的感慨。每到过节时都会收到不少学生的短信贺卡。我想,教师的幸福就在这里:和工人相比,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工作不是生产劳作,而是和学生一起过有滋有味的生活。所谓师爱,就是孩子的心加上爱心。在爱的路上我已迈出了第一步,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9

休息两天看了王辉先生的《给新教师的50条建议》。这本书从对新教师“基础素养”的建议 ,给了我这个教学领域一个新的方向和洞见。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必须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和人际关系能力等基本要素。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影响教学效果的质量,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刚上平台的时候,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不断加强语言素养,学会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两只眼睛,想让他们多听少看。”能“说”的人,未必能“听”。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连说话的速度都在加快。很多人都有强烈的表达和倾诉的欲望,但又有多少人有倾听的欲望呢?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的基础是,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我们的老师应该积极倾听和与学生交谈,以了解学生的一些趋势。然而,许多老师总是认为学生是孩子,不愿意听他们的对话。尤其是学生犯错的时候,不给说话的机会,允许训斥。这样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一个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情绪,还要用心去倾听声音背后所表达的某种思想或想法的萌芽,并做出适当的分析、评价和积极的引导。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学会听,才能要求学生认真听。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事半功倍。

教育家陶行知老师说:“‘创造’的最好条件是民族。”在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眼里,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不要因为成绩、家庭背景、学生性格或者个人好恶而“特别尊重”学生或者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个有感召力的老师,应该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包容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不要以貌取人,以成绩取人等等。可以让他们老师爱的阳光均匀地照射在每个学生身上。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只要进展不大,就要充分肯定。让孩子自信一点,觉得老师还在乎我,我想表现的更好。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有优点也有缺点,成绩不代表一切。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广泛的,不求回报的。如果要把我们的爱献给每一个学生,做一个让学生热爱和敬佩,被自己的人格征服的老师,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乐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把每个学生理解为一个有个人特色、有自己志向、有自己智慧、有自己性格结构的人时,这就能帮助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机会,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成长和阅历。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在此基础上把握真理,关注死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思想认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好感。让学生真诚地感受到,跟随这样的班主任,会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进步,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在情感上有很大的满足,让学生成为最成功的人,增强“守时”意识,让学生努力成为值得信赖的人,这是防止学生纪律松懈的首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给学生情感满足的好机会。同时,有必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投入大量的思想来提高他们的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0

放假后,我沉下心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它给我一种豁然开朗感觉,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越读越是敬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讨,不仅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习的极好教材,也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据。特别是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76章——怎样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是啊,凡事都有个起因,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其对整个事情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一样。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注定他要套上“学困生”的帽子。实践也证明儿童在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过程中,是有其这样或那样的导火线。要找出这根导火线就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也就说,我们的孩子学习困难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很多教师更多的是埋怨是讨厌,或者将原因归咎于孩子的智力问题,从而间接的否定了孩子,自然的将孩子归为没有太大希望的一类。的确,教师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孩子。而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我们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问题给我们教师的建议是“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平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爱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作用。实践反复证明,要实现对学习困难的孩子的转变,教师必须充满一颗爱心,偏爱他们,关心、了解并理解他们。回想起来,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偶尔会为孩子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而恼火,因为孩子不能完成作业,不会听写生字词而发怒。我曾一度对一个成绩差、作业马虎的学生头痛不已。一次批改作文,他居然把作文抄得很工整且文章写得不错,我很高兴地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你的字原来可以写得这么漂亮,文章能写得这么感人!以后的语文作业能给老师一个惊喜吗?”结果,下一次他的语文作业依然工工整整。由此,我得到了启发,便时不时地在他作业本上肯定他的进步,提出我的期望,再通过个别交谈、鼓励,逐渐地他上课没那么好动了,学习的劲头大了,成绩不断地提高,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期末调查成绩由及格提高到良。你看,我没有花大力气去给他补课,而是根据主体教育的原则,充分地发挥他的自信心和自尊,挖掘他学习的内在潜力,使他提高了语文学习成绩,并为他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人格基础。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我突然觉得自己要面对一种强大责任感的冲击,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种情怀,一种大爱的情怀。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把学生当成可以随意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做一个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生自尊的维护者,自信心的培育者,要让学生体验到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尊,要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爱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且不易察觉的学习愿望。因为学习困难的孩子因为成绩差或其他方面差,内心很敏感,且又很自卑,很多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要老师真正从心里接受他们,信任他们都是可造之材,并用亲切和信任的态度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感到人格上的平等,就会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起信心,认真对待学习。上个学期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很害怕别人注意到他。因此,我从不当学生面批评他,并且每次提问或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都在确定他会做的情况下,才让他回答或上黑板做题。有时他回答问题答不好,我也先对他笑一笑,才让他坐下。这样他的紧张心情会因我这一笑而缓解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集中了许多,主动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增强,成绩从以前的“不及格”,一直稳定在“良”,并对语文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

教育的的确确是一门艺术。只要你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的与学生交流碰撞,学生自然会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很多东西就会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类化为精神的血肉。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中,我想“坚持不放弃”才是我们最终从这篇章节中应该提炼到的精髓,对待孩子公平公正,永不放弃,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1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它又仿佛是慈父严师,不断地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后有很多的启发和感触。

第三十三条建议是写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年青教师的。这条建议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读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的重要意义。他建议大家每个月要买三本书,一种是关于自己所教的学科方面的书,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三种书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买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读,那么读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之外,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厦。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读到这里,我有些惭愧,也有些后悔,参加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自己买了几本书,又真正读了几本书呢?如果从参加工作以来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去做的话,那么,现在我的书架上也应该有近百本的书了。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谨记心中,多读书,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2

一线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教学一线身先士卒,肩负着将知识传承给下一代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促进教育深刻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服务质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在服务于学生的教育理念下,本文就一线教师改革建议,进行了心得体会。

第一段,预元首句引出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我们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掌握新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传统教育视野进步了,心智才会强大,推陈出新才有可能衍生出更好的教育方式。

第二段,展开。笔者认为需要对教育现状进行透彻的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都应该建立完善。同时,还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教育教学系统,优化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以便把教育教学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第三段,主要阐述教师工作的关键点。实际工作中,一线教师的教育责任重大,教育者需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提升,不断完善教学知识储备。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和热点,关注教学逻辑是否合理,注重课程设计的新颖性和互动性,在这些方面下足功夫。

第四段,展现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学工作需要不断进步和革新,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学校与教师一起努力,从全局出发,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升级,在方方面面更加准确地开展教育工作和教学活动。

第五段,总结和建议。一线教师在工作中总是会发现问题,那么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实现教育改革,这时个人的追求和探索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拓宽思想和自我完善,才能带动教学工作更加优秀。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需要树立更大的志向和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我们四年级组一起阅读并讨论了第30条“谈谈直观性问题”。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使用直观手段,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懂得儿童心理学,又要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

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直观性是儿童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直观地展现景象、现象、人物、历史并不罕见,并通过这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在文中,有一句话让我们年级组老师陷入思考,继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度到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的,那时学生已经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直观手段上。”这句话强调了直观性也是要有选择地使用的,讲究一个时机,它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

我们的语文姓“语”,学习的对象是语言,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我们该考虑直观性什么时候介入,怎样介入对语言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就拿多媒体辅助手段来说,这确实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我们把多媒体这个配角当成了主角,把直观展示代替了语言探究,这就是我们教师发生了认识上的偏差,用直观性剥夺了学生语言探究、语言实践的机会。

我们对上述案例讨论后找到了对策,那就是我们还是要立足文本,在直观展示的时候更注意课件的内在美。课前,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文本,设计有利于学生语言发展的教学流程上花大工夫,明确课件的使用是为了使已有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才加进去。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排除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不追求华丽的外表,把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放在第一位,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情感交流,让课文中的文字描述与眼前的景象叠加,然后转变为更为个性化的语言从学生的嘴里流淌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让我们用苏老的一句话作为自勉“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我想,一定能恰如其分地选对方法,用好方法。

39 3845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