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一篇】

俗话说,“不到长城,你就不是英雄”,如果不读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建议,恐怕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本书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其3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经验中总结出的`一系列教育智慧。这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很有帮助的书。翻开这本书与前几章不同。有100个“真正的”提案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这些建议非常全面,不仅有生动的例子,而且有科学的理论分析。他不仅关注老师和班级,也关注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以他在书中不止一次提醒我们要注意差异。在第一章中提到:为什么一些在一年级落后或不及格的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变得越来越糟糕。这是因为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缺陷。我们总是照顾群体,但总是忽视一些个人。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二篇】

“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还记得在经过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之后我终于踏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那时的兴奋难以言表因为终于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转眼间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也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

当我们走上讲台的时候,我们的角色,已经由学生突变为教师。“隔行如隔山”,从“学生行”进入到“教师行”,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不管我们在上学期间多么优秀,也不管我们的学历多么的高,我们都得从零开始。而这个时候,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同行们。那我们该学些什么?怎么去学呢?第一,要虚心向身边的同行们请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道题左思右想,还是不会做;又如有个知识点,自己演练了很多遍,可就是感觉很别扭,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再如有调皮的学生,上课老有怪动作,自己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没有丝毫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很多年轻教师,都是耻于向身边的同行请教。总觉得自己堂堂一名某某师大的高材生,而且现在也是老师,连这都搞不定,多丢人啊!!

可是,你不请教,老教师一般是不会主动指导你的,一来是他怕你不高兴,觉得他小瞧你;二来教师都有所谓的“自尊”,“你向我请教,尊重我,我可以说说,你不请教,我为什么要说?”!

其实,老教师也是从年轻过来的,更何况老师有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老师之所以在学生面前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是因为老师在课前通过请教等方式把自己不懂、不会的问题解决了。!

所以,要想在学生面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就要在课前勤学好问。!

同时,即便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也可以向老教师们请教。

再有就是要坚持听身边教师的课!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中就有一条,多听别人的课。他指出:“看优秀老师的课,就是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并引用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提出“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

记得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去听老教师的课,感觉非常一般,根本没有我讲的好。后来听课听多了,才发现,“外行看热闹”,我根本就还没有入行。

听了一段时间别人的课之后,听课时,我常常带着自己在上课过程的问题。才发现,“姜还是老的辣”,“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巧妙处理呢?我怎么就不知道这样过度到下一个问题呢?”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有点入门的意思了。

再后来,我听课时,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各自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这样,我就省了很多去查资料,选例题的'时间,又省时,又省力。!

当然,还要感谢那些无私让我们年轻教师听课的老教师和年轻的前辈们。所以,在平时,我对他们是非常尊敬的,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第要时时处处留心身边教师的言行

我们通过请教,只能够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听课,也只能主要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而且,有些教师即使你请教,他也不会悉心指导的。有的时候,很多教师也不愿让你去听课。所以,要真正从同行们那里学到东西,你就必须时时处处留心身边同行们的一言一行。

当身边的教师和学生谈话时,我仔细聆听,学习如何与学生谈话。当身边的教师教育违纪学生时,我仔细聆听,认真分析学生违纪事情始末,学习应对不同违纪事件的不同策略。当身边的身边的教师在认真备课时,我不动声色,仔细观察,记住他所用的资料和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当身边的身边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我借机到跟前,观察他的批改方式,感受他那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只要我们时时处处留心,身边教师的一言一行,便都在我们的心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便会时时处处都有所收获!

比如,刚接触我们的有些老教师的时候,看到他们都很潇洒,不拘小节。可经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才发现,他们付出的远比我想象的多。他们虽然经验已经很丰富,但备课依然非常认真;跟班、和学生个别交流,都非常认真、细心。这些,都是一本本活的教材,也是对我无时无刻的无形鞭策。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三篇】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间,是我开始展示自己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自己带来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角色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必须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本资。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进;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应该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轻松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应该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总之,我的课堂应该有一种协调、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给我自己、我的学生最大的空间——教学的、学习的、思考的、创造的、自由的——以达到一种共同的进步。

我要爱我的同事们,我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我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合作,我要始终有团队精神。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伟大的。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之后,我还要适时的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而且,我自己还要不断地反省思索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为常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常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依靠一种经验积累;偶发事件的解决,更多的是取决于我的智慧、机智、应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之后,还要进行教学的研究。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研究,,把普遍的问题、个别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把问题做大、做细、做真,眼光高远、与时俱进地看待问题。在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搞教研,不断的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四篇】

一直以来总觉得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忙于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回到家里,要忙家务,还要教育孩子,这些繁杂琐碎的事往往令人感到身心疲惫,哪还有精力和时间去读书呢?

我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章节。若有所悟: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生活是否充实,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一个知识丰富而渊博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推崇,这样的教师上的课,乃至说的话都能自觉的引领着学生,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那些没有积累的,光靠书本知识灌输的教师,方法单一,底蕴不足,他们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学生一起走进书籍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因此,还是应该每天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读书也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书中的种种阅历、见识、思想,时时刻刻给予我们引领,提高我们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从而使我们掌握正确而高尚的人生态度,不断从课外阅读中获得营养,滋润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五篇】

暑假期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今天,我就来谈谈我读“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条建议的一点读书体会。

我从事教师工作已有几年了,在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甚至调皮捣蛋的现象。特别是近两年在低年级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实在令人头疼。我也知道应该在课堂上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作业,但真正实行起来是需要很大的精力、耐心以及恒心的,尤其是面对低年级的孩子!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引用本书中的一段话)?

的确是这样。回想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每当讲到一个知识点,特别是有难度的知识时,自己的目光始终是先关注那些优等生,生怕他们不会,而对于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或上课不会听讲的学生,心里抱着反正不会,能听懂算你白拣,不会就算了。根本没有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想法。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对自我的要求等等方面就逐日下降。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我就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原因就是对学生缺少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决心以后在自己的工作中,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记得以前,我的一个朋友找到我,让我给他的孩子辅导一下。(这个孩子算是一个问题孩子,语文方面在阅读理解和习作上能力太差,数学方面连基本的二十以内的除法都不会)由于是一对一的辅导,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容易了。于是我就制定出计划来,从基本的能力训练开始。在阅读理解的指导上,我就告诉他什么是阅读,阅读时应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一边读一边思考,最终理解文章;在习作上,我就从他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他把以前学到的知识比如文章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你选择出来的材料,怎样让你的文章能够吸引人等等入手,从他的实际水平出发,慢慢指导,结果半个月过去了,孩子竟愿意读书了,习作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数学上,我就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让他先熟记小九九的内容,最后达到了倒背如流的水平。对于带有图画的文字题,我让他先编故事,(与语文教学中的看图作文结合起来,目的让她弄懂题意,提高它的写作能力。)接下来就让他反复读自己编的故事,(目的想通过读来加深理解),最后动笔进行计算,收效很大。由于我从他的实际出发,根据了他的兴趣特点来进行辅导,他接受起来很轻松,所以在后面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中,他掌握的非常快,给他50道竖式计算题,能一次成功,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差学生。

通过这个例子,再一次让我明确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让我对“学习上的成就”这一概念有了一点理解。

作为老师,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点燃学生心灵中“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爱护好这点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烧起来。

这就是我的一点浅显的认识与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六篇】

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育人行为进行规范,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老师的职业理想——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职业情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职业规范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跨世纪的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积极参加职业道德学习,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首先,当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时间是无界线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2)要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能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所以,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好“等堂”“活堂”“管堂”,以保证既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又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殊的关心和爱护。

(2)不得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学生的心灵会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关心和爱护。(3)不得歧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歧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将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同时,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七篇】

今年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有条建议是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感触颇深。当孩子们怀着无比渴望知识的心情走进校门,但很快随着学校生活的简单枯燥而慢慢的失去原有的新鲜感和好奇,变成令人忧虑的厌恶学习的状态,怎么样安排班级和学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才能使孩子的精神和智力都比昨天更聪明,更有活力和兴趣去学写呢?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看见。

因为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索能力首先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存在,不至于空洞抽象使孩子失去了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必须让他们觉的学习是多么丰富和多彩和惊奇,当付出用心去看,去仔细的观察,会思索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让好奇使他们更有动力,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烈,所以有写东西必须要看见,孩子们因为看见这些东西,多仪注意力自然转移到这里,而不会成为消极的接受者,于是就有了活动的思想。而思考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不断的给孩子新奇的东西,更能让孩子们去主动思考,即使很简单的记忆知识,也能让孩子明白每个记忆知识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培养他们这种善于观察并得出结果的敏感性,比简单的死记硬背要好的多,实际意义也强的多。若没有了一些实际的看的见的东西和体会,小学生很难去体会那种感受,有时候即使记住了,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总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用看见去激发孩子的学习的热情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之一。

第二阅读。

用不断阅读来拓展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样去补充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呢。我想阅读是最有利的.手段,而且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可以让孩子领略不同的新奇,而小学生的好奇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若没有这些更谈不上学习什么科学文化知识了。只有阅读了大量不同的书籍,知识才会由片段的会聚成一个汪洋的整体,而不至于支离破碎。而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去读这种的书。小学生不一定要选太高深莫测的书籍,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首先一点原则,孩子们读书为乐,若太枯燥,他们没了乐趣,自然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了。而小学生的心理在萌芽的状态,而一些英雄任务的书籍往往多读一点会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也会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一些适当的自然读本又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拓展了他们理性认知世界的能力。

第三创造力。

有了上面两项的看见和阅读做积淀,剩余的便是这两种积淀的结果,那就是创造力。而创造力和上面两项既是延承的,又是平行的。创造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独立思索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造者的满足。

总之,读完了这条建议。想了很多,也联系了自己很多。而且从文字的背后,我看见了作者对孩子的真心和用心。我想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吧。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第八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读了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要注重知识上的给予,更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书中的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以及颇具争议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我们教师有很实用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都知道,要教给学生一滴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知识大海的营养,量变逐渐就转化为质变。是什么促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阅读呢?爱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许多教师都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紧紧相连。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他们在24小时中做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事情,让24小时孕育了无数新的想法,也出现了许多奇迹。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他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之所以有差距,问题出在态度上,主动做事和被动做事有天壤之别。为了一节公开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和知识;为了写1篇论文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这就是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又做到了多少?当然此书中的建议都是值得我在以后教学中借鉴的。

只要智力正常,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善良的。要毫不犹豫地爱自己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性格如何,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们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个人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希望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自己是多么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人性如果不定期洗涤就会变得浮躁,甚至忘了自己出发时的目的,只有书籍能让人保持一颗孩童般纯真的心。学校职工书屋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找回自己、做回真我的机会,其中很多书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感谢《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找到了初为人师的方法;感谢职工书屋,让我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39 3249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