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宣言心得体会【汇编3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强调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解放,呼唤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共产主义宣言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共产主义宣言心得体会

共产主义宣言心得体会 篇1

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67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7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94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标志着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0xx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芒四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就是与时俱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1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共产主义宣言心得体会 篇2

读完了文章,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阿Q“精神胜利法”,他总借着“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来逃避冷酷的现实。

文章以辛亥革命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残害的落后农民的人物形象。阿Q生活贫困,靠打短工为生,住在土谷祠,无依无靠,甚至连自己的姓氏也“丢掉”了。

文章开头就写了阿Q在未庄并不怎么好的人缘地位,以及总少不了挨打和被开玩笑的生活。面对人们的各种过激行为,他总是吃亏,但他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阿Q向往有一个家,所以他想“女人”,所以他才会对吴妈说那样的话,由此看得出阿Q心中的“家”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但那时的人们不懂,阿Q还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阿Q胆子不算大,但他能毫不讳饰的说出来他上城的那些日子干了不好的勾当,却使人们更加疏远他了。

当革命党来到镇子时,阿Q又幻想他加入了革命党,去掠夺赵府和“假洋鬼子”的财物,后来革命党抢去了这些阿Q梦寐以求的东西,却没叫上阿Q,再后来阿Q被抓走扣上了打劫的罪名,游街示众,最后被枪毙了……

正如鲁迅先生自己说过,他写《阿Q正传》,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对与阿Q的悲惨一生,我感到无奈,我感到惋惜。

共产主义宣言心得体会 篇3

《苏联亡党亡国20xx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倾听并记录了20xx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他们以各自的经历讲述20xx年前那场“世纪大悲剧”的前因后果、台前和幕后并通过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全片共分“苏联最后的日子 —— 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 —— 多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 —— 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 —— 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等4集 。一个曾经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军事上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超级大国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一个拥有近20xx万名的世界第一大党,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苏共倒台苏联亡国原因种种肯定也不是一个两个能够说得完的下面综合自我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党兴衰存亡的根本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 和党的形象的毁损,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灾难性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它让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警示教育它提醒着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时刻以历史为鉴永葆党的纯洁性要永远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履行职责、开拓创新、永不叛党。我感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到了党员的先进和带头作用。政治上坚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和灵魂所在。共产党员必须刻苦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发展本领。 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不能动摇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应该从自身做起和现在做起。实践一再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由于赫鲁晓夫搞全民党降低了党员标准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由于苏共中央领导的混乱,由于主流媒体被“自由派”把持并进行错误导向,由于盲目地乱搞多党制多元化等,当时苏共党内党外信仰缺失,社会弥漫着过激的和茫然的情绪,党员群众对中央、社会成员对苏共不再信任,以至于天下大乱,苏共消亡,联邦解体。尽管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对外开放后西方思潮的进入、在改革进程中部分社会成员的地位和家庭财产比其他社会成员相对下降、国际共运处于低潮、过去党的领导人也曾经犯过错误等等因素的影响,党内党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想信仰危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高举旗帜,用科学的信仰、理论、目标来统一全党思想,引导全社会的认识。苏共在大民主中消亡了,苏联在大民主中解体了,社会在大民主中一片混乱,无限制的民主显然不可取。另一方面,权力过分集中,个人崇拜在苏共历史上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也留下了瑕疵,给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以攻击的口实,也给了领导者把全党引向错误的可能。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定要维护好民主集中制。

三、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苏联亡党亡国,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大逆流、大灾难,人类历史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遭遇重大的挫折。苏联亡党亡国,首先给前苏联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0xx年过去了,许多俄罗斯人谈到苏联解体时无不痛心疾首。据统计,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期间仅仅下降2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农业生产减少了%;卢布贬值,物价飞涨6000多倍。俄罗斯迄今为止有30%的公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从积贫积弱走向了繁荣富强,人民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旧中国变成了世界强国,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才能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主张私有化和自由的市场经济, 攻击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认为改革“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取消公有制的“垄断”地位,推行公有企业非国有化、私有化。他还以计划经济没有效率为借口,主张完全放弃国家的宏观调控。戈尔巴乔夫为了向国内外塑造所谓“公开”、“民主”的亲民形象,一是推行无休止的“公开性”,致使苏共高层内部矛盾公开化,加剧了苏共内部的分歧;二是推行所谓的“民主”,致使指导思想多元化,各种非法组织、党派林立,活动猖獗,且听之任之,导致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只能是内忧外疾,导致亡党亡国。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实现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分发挥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又保持了国家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即注重了效率优先,又兼顾了公平。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围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根基。

39 4197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