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听课心得体会【精编3篇】
通过听课,深入理解了社会生活与个人责任的关系,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性,激发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中政治听课心得体会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初中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1
学生听课的思路进程与教师讲课的思路进程同步前进的听课方法。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因为听课占了大部分时间,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听课要打主动仗,一定要使自己的“听”与教师的“讲”保持同步。所谓“同步”,就是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自己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带着预习中的问题,紧紧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专心听,一步不离地和教师一道积极去思考、去联想、去分析、去探索,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这样眼、耳、脑并用,方能“心知其意”。反之,“心不在焉,视而不风,听而不闻”,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
有的学生,思维往往落后在教师的讲解后面,“跟不上步伐”,甚至对教师讲的重点、难点,因听不懂被“卡”住。面对这种情况,千万别停留在那里“死想”,而是先划上记号,暂且承认它的正确性,留待课后再去解决,要马上继续跟上教师的思路,以便不影响后边内容的听讲。善于积极思维的学生,往往又出现超载教师讲课的速度,“野马难收”,使同步听课失去了意义。这部分学生也应该注意,既不要让自己的思维滑得太远,完完全全离开教师的思路,又不要放弃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要在听懂的基础上,把教师所讲的重要论点、论据和分析论证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记下来,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真正同步进行。
希望上面对同步听课法学习方法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希望同学们顺利的通过考试。
初中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2
清华大学附中心理咨询中心陈纪英主任的讲课给了我很深的启示和反思,我很钦佩她敏锐理性的思维,博学多才的专业知识,真想拜她为师,跟她好好学一学,因为心理常识正好是我们初中政治教师的专业课。
我们很需要在这方面得到提高,达到陈纪英老师的水平和能力,为全校师生的心理保健服务。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听课之后的.体会。
一、教师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教师只有以健康的心态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作为一个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达到对现实有良好有适应能力;了解自己,有比较明确的自我意识;善于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乐观、自尊、自制;统一协调自己的行为;乐于学习与工作这些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才能以最好的自我投入到工作中去,教好书,育好人。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二、“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师,一定要爱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说话、做事之前要稍微过一下脑子,当同学的面要多表扬学生,背后无人时再批评学生,多透过表面去细心地了解学生背后成长的故事,要树同情心,做真诚人,带微笑脸,说赞美话,有宽容心,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与教师交流,说心里话,才会更理解、信任老师,才能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指导,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三、教师与学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顺序关系:从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不断成长、进步,而不应该是管学生→教学生→爱学生。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只有先爱学生了,才能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然后管理学生就比较得心应手,适合学生的需要。这样,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又教会了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作为教师,只有把这个关系理顺了,弄明白了,才能对做好自己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师生关系和谐统一。
四、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尊重他们,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孩子情况,教给家长方法,真正的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家校紧密配合,孩子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在家长面前,在社会上也给自己逐渐创立了名牌,树立了好的口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也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而这对一个学校创名牌的工作则意义更为深远。
以上就是我听课之后感触最深的四个方面,我决心就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努力做好自己今后的教书育人工作。
对自己讲课的反思
我这次讲课的课题是“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引起学生对造成一切环境问题的根源—不适当的人类活动的忧思和痛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环境问题,愿意积极投入到环保的行动中去,实现情感从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到热爱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的升华,并想办法、谈措施去拯救地球,保护环境
我这堂课重在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基本要求,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环节。
一、专门用一节课和双休日的时间,让全体学生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开展一项社会调查活动,去观察、寻找周围的环境问题,搜集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资料、图片或者实物、照片都可以,学生的热情很高,积极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巴音布鲁克草原的自然环境和库尔勒市的人文环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环境、认识环境的兴趣。
三、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再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再引导、归类、分析,再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谈看法、想办法,体现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流互动,关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自主学习与互相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的教案设计分了四个阶段,九个栏目的内容。我认为我的设计体现了教改新理念,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在体现学生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认识这一环节上还存在着令人遗憾的地方。一方面,我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去谈他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资料所进行的引导和提问还缺乏一定的深度。
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我愿意以这节课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一个新的开端,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
初中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篇3
政治课听课感想——解读课堂有效提问的密码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能启迪学生灵动的思维和智慧,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知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如目标不明、层次不清、逻辑不顺、无视学情、无思维含量的徒劳提问。下面结合观摩20xx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2节课的感受谈谈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认识。
一、提问应服从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和气氛的活跃,而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强调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观察、想象、质疑和交流等丰富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与过程有机融合,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有效的课堂提问应防止出现目标虚化的现象。
如杭州张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请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回答财政的作用并结合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学重点。衢州杨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请学生结合教材97-98页的内容谈谈造成翁明冲姐弟的幸运和小悦悦悲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既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合作探讨,体验知识的自主构建。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前提,研读教材则是准确定位目标的关键。没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难以设计出有价值、有实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因执教者未能充分领悟教材并准确定位目标也出现了一些无效甚至负效的提问。
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班级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情境并设计了“你想让哪些同学去敬老院献爱心”的课堂提问,隐含着献爱心也要“论资格、视实力”的潜台词,既无助于解决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去甚远。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时, 把焦点放在“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设计了关于“扶不扶老人过马路”、丛飞等献爱心人物的“人生有没有价值”之类的提问,忽视了教材中关于义利观、生死观、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的导向作用等更贴合学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提问应遵循思维规律
遵循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常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讲求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遵循思维规律,启智导思。当学生的注意力疲劳、思维困顿的时候,课堂提问应能如一剂强心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动思维,使课堂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和节奏感。
根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尽量创设鲜活、真实的情境,营造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的情感氛围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温州郑老师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中创设了动车事件后“温情与救援”的情境,温馨、真实的画面辅之以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心有所动,“在这支救援大军中,哪些身影让你印象深刻”的课堂提问自然能得到良好的回应,“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知识也易于生成。而一位老师在“国家财政”教学中未设置任何情境,直接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国家财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没有感受到财政支出带来的好处”,使缺乏一定生活体验又无法从课堂上获取信息的学生无话可说,导致课堂提问失去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尽量设计发展学生辩证思考、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能力的课堂提问,即通常所说的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只有在思考并回答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教学才不只是满足当下应试需求,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事业。本次省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很多老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实践。如在“价值和价值观”教学中,湖州唐老师以明星企业家李某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同时企业排污破坏当地环境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评价李某的个人价值,在观点冲突中综合分析,使知识构建、能力发展、正确价值观确立浑然一体;台州徐老师以宁波象山旦门岛综合开发的情境为背景,设计了“如果你参加此次决策会,你会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予以论证和探究,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问应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提问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思维规律预设,但问题的答案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两翼,缺一不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使课堂充满着动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以生成为导向,关注提问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预设提问时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方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前面提到的丛飞、严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价值,但“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择友观、择业观的话题更能让学生感觉亲切。“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有可供探究的空间,但超出了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只能让课堂陷入沉闷和尴尬。
课堂生成因其无法预约、充满着即兴的智慧而更加可贵而美丽。关注生成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随机性。如“如何用财政把宁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规划旦门岛的开发”、“谈谈你心中最有价值的人”、“读了周赵洁的日志,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认识”等课堂提问看似粗线条却体现着开放、多元和灵活,为新知火花的迸发创造了条件。相反,一位老师在展示两位网友观点后提问“你赞同哪位网友的观点,请阐明理由”则因其封闭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防止“节外生枝”的同时,也失去了“节外生姿”的可能。
课堂提问在课前预设,但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刻板地执行,而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做出适时、适度的调整和变更。观察、倾听、对话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当问题抛出,学生却报之以疑惑的眼神时,教师可将自主思考的形式调整为合作交流,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在学生讨论时及时提示指导。当学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当、理解模糊的时候,教师可适当地追问,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质疑和答疑来解决问题。当同一个提问请到第三位学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师的预想时,应将原有提问予以层次分解或转换角度以适应学生。如“国家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出与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有何联系”的问题抛出后,学生们大都望着课件发愣,课堂上一片沉寂,此时,教师可将此问题分解为“①你了解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吗?②你知道我国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的财政措施吗?③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以便于学生思考并回答。
下一篇:平凡的世界深刻读书心得优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