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范文(最新10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范文(最新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一篇】
利用五一假期,我和女儿一起参加了班级组织的“亲子读书”活动,父母和孩子共同读一本书。我和女儿一起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心得。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重大,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要在学习上帮助孩子,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和老师的辅导也是分不开的,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女儿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骂、冷嘲热讽,有时候利用做母亲的权利情不自禁地就把这些都用在女儿身上,我深深的觉得我们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应该放在一边,彻底的改变一切。
通过读这本书,它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有内涵的好妈妈形象,给孩子做榜样。妈妈应该是朋友,应该是老师,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的好女儿,妈妈会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你也要多争一点儿气,勤奋学习,好好和你一起加油,共同进步!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二篇】
孩子渐渐地长大,面对生活中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商?……我心中充满迷惘、困惑,犹如那个得到“玉”的农夫一样,想把他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手里却只有“锄头”?
偶然的机会,我办了图书馆的借书卡,重拾起书本,爱上了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快乐;也恋上了在微博中发表自己的一些学习、工作及育儿心得。记得,培根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我的心不再迷茫;不再困惑:正确的教育理念则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结。
其实,该书的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很多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更多的是无节制的爱或者可以说是自私无知的爱。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就说打针这件事,很多孩子在打针时,家长会说,“宝宝,打针不痛。”等针打好,孩子痛了,哭了。父母或爷爷、奶奶马上又转移事件的责任,“阿姨坏,帮我宝宝打针,害宝宝痛了。”或者是孩子在“拼命地”反抗,两、三个大人也在用全力地摁住他,留在人们脑海里的是久久不去的“歇斯底里地哭喊声”……前一个孩子面对善变的家长和事件,小小的不谙世事的他应该更多的是迷惑了吧!而后一个孩子可以想象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件“小事”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折磨。孩子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要很耐心、很坦然地告诉孩子,“宝宝你生病了,现在护士阿姨要给你打针治病。”同时也告诉孩子“打针有一点点痛,就象蚂蚁咬了一口或宝宝摔了一屁墩儿。”或许,在我们和孩子解释很多之后,打针时他还会哭,但他知道为什么要打针,而且对打针所带来的痛苦也将有自己的心理准备。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为此,我可没少受批评。记得,在儿子走路还不是很稳的时候,家里的楼梯已经爬上爬下,很灵活了。一次老公的同学看到儿子在爬楼梯,我在“袖手旁观”,很受不了,边冲过去抱起儿子,边温和地批评:“你这美国式教育真让人受不了。”那时儿子爬楼梯已经很好了,即使他摔一下,楼梯周围都是木头的,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而且那也不完全是坏事情呀!他还可以积攒经念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在书中,我知道了: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那么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有一次和我儿子同学的妈妈闲聊,她表扬我儿子“活泼可爱、性格好”,问我平时怎么培养的。我脱口而出:“平时面对孩子时,尽量要有好脾气、有耐心,这样孩子遇到什么事情时也不会脾气很躁了。……”她立马打断我说,“我不象你,每天上班,就休息时带一下,能有好脾气。每天24小时都带她,厌烦极了。”说完,抱起正在画画的女儿吻了又吻,搞得孩子莫名其妙。是啊,相比而言,我还有很多工作上的烦恼呢!但那都不是不好好带孩子的理由。作为家长,你自己都没有好脾气、好心态,那你教育的孩子——他的“活泼可爱、性格好”又从何而来呢?!
昨晚学着书上给孩子建立了一本“记功簿”,先生要给“记过”,我没让。本子上如此记录:今天傍晚,卡卡自己穿衣、穿裤、穿鞋子,独立完成。真开心!今天晚上,卡卡独立完成奥特曼拼图。很棒!读着自己的“记功簿”,小家伙很开心,玩拼图更专注更独立了,没象以前那样遇到一丁点困难就喊妈妈。我也轻松很多哦!
原来我只看到优秀孩子与不优秀孩子之间的差别,但品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这差别是教育孩子的父母之间差别——把孩子是精心教育大?还是养活大?!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拥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把金钥匙,我就能开启教育孩子的神圣殿堂,并将我的孩子精心教育成人!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三篇】
今天文章中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是一名教师。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班级里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总是仿佛不要命的要占对方的便宜,要还回去,因为家长也许会这样教育他,“没关系,只要不是你先动的时候,咱就不能被别人的欺负,你就还回去,出事了我们给你撑腰。”
还有,我们家小区门口刚好有一个幼儿园。孩子放学的时候,看到外面等待他的家长就迫不及待的飞奔而来,不小心磕碰到什么,碰疼了,哇哇的哭。一些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踩几脚地面,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还做出来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他了,他就不再也不敢碰疼你了,孩子这时可能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也许这是家长为了哄孩子临时想出来的法子,也许家长可能会想:地面碰了我的孩子,我不过是踩它两脚,它又不懂得疼,这有什么,我又没教孩子打人。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于一棵草说话和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于一块地面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因为孩子单纯如一张白纸,任何事情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这本书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孩子还不足八个月,我总在想,以后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好怕它长大,我也好怕错过教育。但是,等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恐惧已经日渐消失了,因为我从书中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答案。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疼,与其说是一种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并稳定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善良和豁达的人,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也更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四篇】
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对作者书中的一句话感触很深,她说:“现代教育中,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时间和心思,不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吗?”我由衷赞成作者的很多观点,比如不要捉弄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学习兴趣大于看重分数的高低;惊叹孩子想象中的河流是粉红色,云朵是蓝色;父母要自己带孩子;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陪着孩子长大是收益最高的投资……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学专家,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妈妈。她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她用自己多年来教育女儿的亲身事例来论述教育观点,因其举例充分、语言生动,这本书比晦涩呆板的教育论着要好读得多。
作为一名教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会有惊喜的发现,书里有很多的理念对我来说是耳目一新的。比如作者认为要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强,不是去上各种提高班,有一种“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她反对给那些阅读经历尚浅的孩子去上所谓提高“写作技能”的作文班,阅读对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为“小技”。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她还提出了好多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比如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正因为在她正确的引导下,她的女儿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说起作者的女儿,也是让人羡慕,小学时跳过两次级,10岁便上初中,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个性品格方面,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可在作者的书中,却处处被描写成一个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而且也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妈妈。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平日,老师们总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无形之中,好像把这样重大的责任全放在了学校教育上。作者指出,对于这一张白纸,最先画上一笔的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家长。儿童养成好习惯的起步应该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家长,妈妈给孩子文明的氛围,孩子就将在这文明的氛围里生活。作者举例说,当年教女儿整理东西时,也曾大费周章。尽管反复提醒女儿要提前准备上学所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还是丢三落四,常要父母往学校送东西。有一天,孩子又落了家门钥匙,而这也是母亲在出门前反复提醒过的。针对这一情况,母亲果断地决定这次不再送东西。这样,女儿回家,进不了家门,父母又加班。只好在门外苦等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晚上,母亲找女儿谈话:“往常这时候早做完的作业,耽误到现在,什么原因啊?”女儿回答:“因为钥匙没带,进不了家门。”“不方便吧?”“嗯。”这时候,母亲从女儿懊恼的神情中已经知道,孩子已经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丢三落四带来的不便,就不再说什么了。第二天,母亲发现孩子在出门前特意确认了一遍钥匙带了没。从此,忘带钥匙的事再也没发生了。
这只是众多事例中的一点,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位颇具教育智慧的妈妈。带钥匙是家里的事儿,带文具书本是学校的事儿。学生常常苦着脸告诉你:“老师,我忘带文具盒了!”这时,老师是不是也该换个方法呢?
“有些无伤大雅的错,就让孩子犯吧。”听起来,这是很多严厉的老师和家长所不能容忍的。作者提出,儿童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大人永远不能期待一两次犯错之后,孩子就会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见影。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教育、惩罚了千百次,孩子还是照样犯错。这时,如果你还是无法容忍,那只能把自己“逼上绝境”,糟糕、愤怒的情绪笼罩头顶,进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对大人产生恐惧,将会筑起心灵的防线。无疑,这会严重妨碍更深层的沟通。所以,有些错,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他错吧。你不能精确估计孩子改掉这个错误的时间,那就踩踩刹车,让儿童在成长中自行修正。
书中的很多观点来源于生活,被作者一提炼后显得生动准确,而且极易让读者接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用天平衡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反而,让我这个天天要跟儿童打交道的小学老师,获得丝丝启发。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我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读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五篇】
前段时间,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以前也当过教师,她有一个女儿,很是不错,十六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还超出分数线二十多分,她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育儿经验写下了这篇文章。一个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她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这些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做个聪明的好孩子!书中总的分成七大点进行讲解:
1、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点点都讲的很详细,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更好得把问题摆放在我们面前,教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解决,使孩子不受伤害,维持他们的那份纯真。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看了这一段,我有意识在和儿子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注意对他进行这方面的锻炼,比如:自己洗澡。我家的热水器开关安放的较高,5岁的儿子踮起脚也够不着,每次洗澡都是我给他开关水,我觉得很是麻烦。一天,儿子又叫我放水,我告诉他自己搭个凳子就行了,他很乐意地做了,可是一个凳子矮了,我就告诉他用一高一矮两个凳子组成梯子这样就可以碰到开关了。这个方法实施后,他很喜欢,只要一喊他洗澡,他就会自己搬俩凳子洗澡去了。在学习方面,刚开始我还是陪他学习,给他读题目。在他的识字量提高后,我就不再守着他做作业,而是让他自己把所有的作业做完后,再一起检查。
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基本上能独立完成作业,只是偶尔有不认识的字才来问我。玩游戏的时候也是这样,比如找不同,其实我早就看到了不同之处,但是我还是装着苦苦搜寻的样子,等他先找到,然后就夸他观察仔细,眼睛亮等等,得意洋洋的儿子找得更仔细认真了。但是要注意不能次次都是他赢,偶尔还要超过他一两次,这样才能激发他的竞争意识。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六篇】
寒假中认真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
首先这本书让我感觉是那么地亲切而又贴近我的生活;其次,我是一名教师,虽然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提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还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还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妈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这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七篇】
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我无数次的通过窗户观望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街道,看看小区,看看人来人往。
有一天早晨,我们后面楼的老奶奶又推着三轮车在垃圾桶里翻啊,找啊,好像她所需要的宝贝都在垃圾桶里。这个老奶奶我对她印象特别深刻,我嫁过来的那一年,我就记得她每天带着她的老头去翻垃圾桶,老头身体不好。后来老头没了,她还是一直翻垃圾桶。这就是即便没有了劳动能力,也要靠双手赚钱的生存意识吧。
她那天早晨翻过了之后,弄得满地狼藉,我就赶紧叫宝宝来看,“你看看噢,这个老奶奶又翻得乱七八糟的,把东西拉走了也不知道打扫一下,是吧?”“她为什么捡垃圾啊,是的,弄得真脏”后来,我们娘俩就在窗户边看着说着,没多会,老奶奶又骑着三轮车来了,这次她不是翻垃圾桶的,而是把刚才的翻在地上她不需要的垃圾打扫干净的。瞬间,我觉得有一些尴尬。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瞧不起她,也并没有觉得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不尊重他人。这些感受都是今天才发现。此刻读的这篇《让孩子学会尊重》,里面有一段话“尊重是一种心态,处于人之下,尊重自己,不谄媚,不逢迎,不妄自菲薄;位于人之上,尊重他人,不嘲讽,不贬斥,不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人之下,尊重自己;可是人之上,我却做到了嘲讽并主动的带着孩子来妄自尊大。人应该是平等的,身份、地位并不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贱的依据。
每个人都有自尊,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竭力想要维护自己的自尊,然而别人的自尊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更是习惯以职业、地位、身份、收入、外貌、身体健康状况等外在的因素将人分出高低贵贱,区别对待。就算没有嘲讽、贬斥,又或者做到了谄媚,逢迎。尊重何其容易?
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我能够做到尊重!我想做那个优秀的人。最后,套用一下鲁迅先生的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原来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共勉!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八篇】
这本书带给我不小的震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感动着,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走入误区,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甚至,感到我们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失。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体会到孩子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相当大部分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和这个家庭的教育。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几者之间应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师以及长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如果这本书尚有不足,那我觉得该书起名为《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更妥。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从个体教育而言,无谓标准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适自己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对整体的教育而言,则是有共同的教育规律。
心,对孩子的关心是第一的,这才是根本;技,是效能增大的工具而已。
对孩子应该是真心的“关爱”,而不是“溺爱”。
对孩子应该是严格的“要求”,而不是“苛求”。
对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看重”。
还有一点就是: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天生是好的,不好的孩子再努力教总是教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这和后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不是穿了西装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做父母也需要有做父母的智慧。这是一种生活的积累。
此时,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推出的成就方程:20%IQ+80%EQ=100%成功。
所谓的IQ和EQ是指智。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九篇】
初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之前代课的学校,那时学校推荐师生共读,就发给我们老师一人一本书,其中就有它。前几天才想起看它,此时我已是2岁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有许多困惑和不解。最近认真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很大的震撼。尹建莉真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她的许多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这为孩子上小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书中谈到了她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我从上小学一直到高中,都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我的女儿也2岁多了,但至今仍没能爽快地吃下一餐饭,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妈妈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唯有骂,但总是骂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还真有招数!接着,我就跟妈妈说了,刚开始妈妈不舍得,第一次不给她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要吃饭,,发现她竟然在吃饭的时候特别乖,吃的还很香,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第十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一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不考100分”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只H姐妲家的孩子大一天。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视不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