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最新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一篇】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二篇】

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的心得。下面是本站网友为大家收集分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最新10篇】”,欢迎大家阅读。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1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1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三篇】

这个暑假,我很高兴做了两件事,一是休息,二是读书。读书对老师这个职业来讲似乎是理所应当,但我真正捧起课外书籍的却不多,因为整天面对的是电脑,心平气和的阅读纸质书籍真是少之又少。感谢宝贵的暑假,让我放下浮躁和功利,拜读了一直很想看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值得一提的是当读到前言中的《当我们手中有块玉时》,我被尹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再细读下去,作者的育儿智慧令身为教师和母亲的我深感惭愧,书中的许多教育观念,真让我受益匪浅!年轻的父母也和农夫一样得到了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而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一、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从这一章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的一句话:“父母的爱都深如大海,但是质量有差别”,从“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小孩”、“给小板凳揉揉疼”、“像牛顿一样”我体会到了这个爱的差别与方式。

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疼”,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也是激发了孩子的勇气,而绝不通过哄骗或是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是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和失落。所以捉弄孩子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孩子在生活细节上不精明,有“像牛顿一样”的毛病,只要不是大事,请允许他有这些毛病。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它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二、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让孩子识字不难”,我也和作者有相同的感触,可能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添添喜欢文字远甚于图片,在他眼里文字是有内容的,是有趣而生动的。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总不失时机的指给他看一些文字,比如路牌、广告牌、车牌、提示牌、店铺牌等等。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但愿孩子从完全专注的阅读中获得乐趣,成为爱阅读的孩子,因为书籍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

另外我深有收获的是“开小卖部”游戏,其实就是孩子不停做“应用题”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数学教育不要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数字上,不要拿干巴巴的计算来为难孩子。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三、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问,并让每个家长都难回答的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中举过一个例子,有位妈妈告诉儿子他“是妈妈从肚子里把他屙出来的,屙的时候肚子痛得几乎把命都丢了”。卢梭认为这个回答很经典,因为它告诉孩子的是一个生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妈妈在“孩子是怎么来的”后面立即跟上了“痛苦”,既给了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又不会挑逗他的想象。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哪怕孩子的毛病就来自他自己,也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答案是肯定的,批判意识的培养首先得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始终教导孩子尊敬老师,也允许孩子对老师提出质疑,允许孩子在权威面前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长因为这些事训斥火嘲讽孩子,不但压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时再在教他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遇到一个‘坏小子’”,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总有可能碰到的问题,那么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那就是——实事求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越是实事求是,孩子的人生就越是顺利,他的生活才可能更幸福,才会让我们更骄傲。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家长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在习惯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而“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这一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的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的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吧作业当刑具使用,还是当奖品使用,这不是个小区别,它是分水岭,决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还是走向目的的反面。

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在要求,是成人把学习暗示成一件“苦事”。有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在意孩子的成绩,但绝不向孩子要分数。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想要“100分”,就别要求孩子考100分。

采取“考好了不奖励”政策,当然也有“考坏了不批评”的配套政策。庸俗奖励只能带来庸俗动机,它使孩子不能专注于学习本身,把奖品当做目的,却把学习当做的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丢失了。

五、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多付出一些辛苦,往往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我们努力工作原本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最后却在“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教育上除了麻烦,于家于国,这样干“事业”的意义又是什么?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口。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也是个很好的办法。物质奖励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家长给孩子记录的“功绩”越多,你就给了他越多的快乐与自信,这会让他变得越来越好。家长有个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其实,反复的批评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更加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

还有非常新颖观点的是“做‘听话’的父母”。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做听话的父母,实质是理解孩子,平等对待孩子,而绝对不是言听计从,纵容只是溺爱。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的家长,想有个听话的好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不做穿西装的野人”,打孩子是一种恶习,它只是让父母出恶气。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承认,是智慧不足的表现。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最大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孩子称不称心,不是抓彩票碰运气得来的,孩子是教育出来的。

六、小事就是大事。

“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这个观点也甚是赞同。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不可能为孩子营造出每一种理想的生长条件。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就等于为他提供了能随身携带的好环境。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平时在家里,家长少看或不看电视,如果连家长们做起来都有难度,为什么要求孩子能做到呢?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

“小小独行侠”章节中,强调了“给孩子机会,让他独立去做事”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在孩子面前,家长要装得无能一些,无知一些,以便把种种机会留给孩子。爱孩子,就勇敢地放开手,让这个小小独行侠去“潇洒走天下”吧!

七、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河流不可以是粉色的、上学前班、做暴力作业,看似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以上是我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文后的部分收获。其实一口气读完整本书,感触良多,我深深感到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不应有任何功利思想。功利心太强,其实是自私的极端表现,嘴上总是说这都是为你好等冠冕堂皇的话,难道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不一定吧!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为孩子的将来好好想想,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四篇】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地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孩子做她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尹老师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人喜欢看书,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不是在打麻将。就是在看电视,你说孩子会喜欢看书吗?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从心理学的视解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还可以积攒经验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1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

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五篇】

初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之前代课的学校,那时学校推荐师生共读,就发给我们老师一人一本书,其中就有它。前几天才想起看它,此时我已是2岁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有许多困惑和不解。最近认真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很大的震撼。尹建莉真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她的许多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这为孩子上小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书中谈到了她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我从上小学一直到高中,都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我的女儿也2岁多了,但至今仍没能爽快地吃下一餐饭,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妈妈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唯有骂,但总是骂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还真有招数!接着,我就跟妈妈说了,刚开始妈妈不舍得,第一次不给她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要吃饭,,发现她竟然在吃饭的时候特别乖,吃的还很香,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六篇】

难忘的老师,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小难忘的老师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难忘的老师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

您是舵手,引导我进入知识的海洋,您是灯塔,指引我人生道路前进的方向。您的一颦一笑伴我成长,您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老师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一个差生变成了好学生,是您用特别的教学方法一次又一次的教导我,让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您爱我们如同爱自己的孩子。记得一次期末考试,我得了满分,您激动地告诉我的妈妈:“孙野萌的妈妈,孙野萌语文考了100分!”那种欣喜,好像中了大奖一样。还有一次期末考试之前。您拉着我的手,恳切地说:“孙野萌,只要你不马虎,就一定能得满分!”以后我每次做题,眼前总是浮现出您期待的目光。

您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您用一生的心血,培育出桃节满天下,您却依旧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用汗水和心血把我们培养。谢谢您,我的老师!

老师的爱,就像身旁的空气,摸不着,却不处不在,可我却时时刻刻感觉到她的存在;老师的爱,就像你的影子,每分每秒陪伴着你,让你不再孤单;老师的爱,就像一泓暖暖的泉水,汩汩流过你的心房,留下的是一颗水晶般灿烂而充盈。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他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要感恩的,是我的老师。

每天清晨自从我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总有一张慈祥的脸庞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眼前,总有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陪伴在我的身边,那张慈祥的脸上永远带着和蔼的微笑,那个并不高大的身影在我心中却是如此的伟岸。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七篇】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要。

一、要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也许因为压力而感到烦恼,但是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因为只有快乐,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激情,只有快乐,才能将心中的温暖与欢乐播撒。成长必须经历痛的里程,但痛并快乐着更是一种成长。

二、热爱学生。

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的“爱”是真诚的。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教师的“爱”是公正的。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师的“爱”是严格的。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教师的“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教师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三、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渊博的学识。

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如果不具备广博的学识见闻,学生问你问题你竟不曾听说过,反而要向学生“取经”,这可大大折损了教师的威望和形象。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加上扎实的专业技能,这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入浅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证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的最高评价莫过于学生在课堂上求知若渴,赞赏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教育。所以做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突破,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总之,老师只要本着一颗心,去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专业,敢于去创新,做个在平凡的岗上有追求的老师,向学生捧献真诚的心,和学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八篇】

作者是从身为教育工作者和人母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书中的观点和事例相结合,是一本非常专业,值得荐读的好书。

作为父母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我也如此,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书中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特别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爱上学习的问题,我很有兴趣。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她;想要她排斥什么,就去强迫她,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要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感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学习应该从兴趣入手,勤奋是从习惯中养成,习惯又要从坚持做的小事情开始。作为家长一定要付出时间和心思,小学的启蒙阶段,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诵读都要和她一起完成,语文要和她一起做,数学要和她一起算,诗歌要和她一起背。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快乐学习。就如书中所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她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

以后,我不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更好的和孩子沟通,要让孩子有健康的人格思想。让孩子徳、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智慧从点滴认真做起,并用积极的态度配合老师的工作,我想,再多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为了孩子,我正在努力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九篇】

书中提到“阅读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这几句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上师范之前除了语文课本外,从没见过任何读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名著之类的读物。上师范后明显感到自己语文底蕴的不足。我非常羡慕和敬佩那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同学。但不管我怎么狂补,最终还是不如他们。因此,我就很注重对我女儿阅读这方面的培养。从我女儿会听懂语言开始,我就买了很多童话故事的光盘,一有空我就放给她听。当我女儿会说话时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五言古诗,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还开始买书,最早买一页就一行字的那种很简单的故事书,色彩很鲜艳,情节也简单,而且不容易撕坏。女儿很喜欢听我读,而且经常是我边读她边看,渐渐地她就能记住故事,哪怕我讲错一个字,她也能立刻纠正。读小班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格林童话》。她最喜欢里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书,必须先要读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学我的样边指边读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当时我感到很欣慰。

书中提到的边走楼梯边数数,我也和作者一样做到了。不过那时我纯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并不是有意渗透数数。因为我家住五楼,当她会走路的时候,上下楼梯都要我抱,我实在有些抱不懂,我就灵机一动跟女儿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数楼梯好吗?”女儿一听是游戏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儿觉得这个游戏也好玩,我们就经常边走楼梯边数。居然这对她的数数也帮了很大的忙。

书中提到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这一点我们家也做到了。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我女儿的识字量也比较大,题目她都能读懂。因此,我女儿写作业,我和我老公是从来不陪的。我们还规定她无论如何作业必须在一小时左右完成(除复习外),质量还要保证。假如她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也不会轻易告诉她,要看题目的难易,难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习惯。考了100分也从没物质鼓励,让她明白学习是她的义务,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并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当然的。没考100分说明你还没把事情做得最好。当然考得不理想了,我会和她一起寻找错题的原因,帮她查漏补缺。

书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没有做过,有的比较实用,我正在学。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状态,教育孩子也应该是自然状态的。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她长大,更应让她有质量的生活,更应教会她做人。

以上是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的点滴感受及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家长们共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第十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 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 “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39 1467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