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汇总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汇总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一篇】

20世纪后半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是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之间和各个领域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在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脱离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孤立存在、自行运转;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20多年前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从过去的封闭状态中摆脱出来,并逐步融入处于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经济.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一个“平台”.正因为如此,中国必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更大考验与挑战.本文拟从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这三个方面浅析一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庄品e作者单位: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刊名:贵阳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guiyangshiweidangxiaoxuebao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二篇】

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采用一人一组,总体安排,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另外还要改革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不要求统一的格式,只要求与物理教学相联系,写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何不足。

3)改革考试方法,加大实验考核力度。

以前我们在物理考考试中,在检查学生实验部份的掌握情况时,基本上只局限于书面考试,关于实验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很少,导致出现学生背实验、纸上谈实验的状况实验考核极不全面。职高物理实验考试总体要求是把考理论和考操作结合起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的基本要求;不论哪类学生考试的原则都是把考实验和做实验结合起来。考试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几个部分组成,三者的比例为2∶2∶6。平时考核内容包括上课到位率、认真程度、实验报告的书写等三个方面;理论考试可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方法是在期中、期末考试卷中加大实验理论题的比例。操作考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实验操作能力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加以分解,并按实验内容难易程度将考试分解为考基础实验,一般以大纲中规定必做的实验为主,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前两个星期内。另外对2)中第二、三类学生还要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考试,所谓综合性实验考试是将不同的实验进行组合,综合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本实验手段去解决新的问题。考设计性实验时,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时间安排在课外科技制作课上进行,它主要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1)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此外,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我们还举行了许多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专题答辩会、科技信息讲座、小制作、小发明等,对促进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举办综合性实验竞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融为一体。为了巩固实验教学的质量,使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学期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

3)引导学生日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做“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主次分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实现两个保证。

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还有赖于一个教育系统目标、各方面的政策、经费投入等的保证。例如:改变实验室的管理方式,经常性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第二课堂阵地,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或教材中的”小制作“等自行设计一些验证性或探索性实验。可是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困难在于支付包括有关人员工资、水电等等在内的一切费用,没有足够的经费去支持实验室向中学生开放。因此,资金的保证很重要。国家要设立专门经费来支持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支持实验教学。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不少地方学校由于实验仪器、设备问题,基本实验还做不全,却拨大量资金用于大兴土木、用于购买电教设备,去提高表面的教育设施。例如有的学校的物理实验楼装修得很漂亮,实验室的外在硬件设施都很好,可?quot;内在”--实验器材却很缺少,很落后。因此学校应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基本的教学需要上为好,给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保证,少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三篇】

4)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再说,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仪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思维障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物理实验教学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我们应当看到当前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薄弱,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应针对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进行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那么要加快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首先要抓好几个配套措施:

转变观念。

职高学校上至领导,下到学生,对基础课普遍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大行动,应该要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的归咎于物理教师,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上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

学校领导树立了新观念,观念端正了,才能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也只有让学生、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从以前单单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这样才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能自由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大步向前迈,才能改进现状。在物理实验教学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于是,有的时候会出现忽视实验教学,或出现认为可有可无的情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则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职业高中物理教师树立了这个教育观后,教师就会千方百计地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做好实验。

改革教材。

要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应改革现行的教材。改革的主要思想是,教材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色。在物理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自已动手实验学习物理知识。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四篇】

摘要:财务状况是指一定时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体现在财务上的资金筹集与资金运用状况,它是企业一定期间内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

目前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是却在市场经济中处于日渐低迷的状态。

对保利地产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对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以及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对比分析,揭示了保利地产所存在的财务问题,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案,确保保利地产在房地产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

关键词:保利地产;财务状况分析;财务指标。

财务状况分析的目的主要在于考察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促进企业加强资金循环,保证经营的顺利发展,通过对会计报表等资料的分析,能够准确说明企业的业绩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房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

2008至,中国发生了很多影响该行业的重要事件,例如“五・一二大地震”、“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和“限购令”等,本文通过对保利地产财务报表的深度分析,揭示房地产业的潜力与危机,并探讨大事件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关影响。

1我国房地产和保利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宏观环境。

房地产宏观环境是指影响房地产交易行为的社会活动力量,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等。

政治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国内的政局状态,状况稳定时,房地产行业就处于良性状态,房地产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其价格则下降。

消费,储蓄,投资水平等经济原因使得人们对住房,写字楼,娱乐设施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起房地产的价格上涨。

人口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

当人口数量增加时,对房地产的需求就会增加,房地产价格也就会上涨;反之对房地产的需求就会减少,房地产价格也就会下落。

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都成为引起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因素。

保利概况。

1992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在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3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由军队划归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管理,成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涉军业务并入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1992年9月14日在广州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9月,保利南方对本公司进行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

8月22日,名称变更为“保利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3月,公司更名为“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7月3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重启ipo市场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产企业。

自1月起,公司选入“上证50”、“上证80”、“沪深300”、“中证100”和“上证治理”5个指数样股本。

2保利地产的财务状况指标分析。

下面通过来自于保利集团和万科的年报中的相应数据(到年9月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保利地产资产分析。

表1列出了保利地产20~2011年9月期间的资产状况,全面包含了企业的各类资产。

由表1可以看到,保利企业的存货额保持较高的增长,2008年投资收益不理想,可能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公司减慢存货扩张速度抓住市场有利时机实现资产规模跨越式增长大幅提升了整体盈利水平进一步增强了短期债偿能力并逐步取得费用预算控制的规模化效应。

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0末存货与预付账款等经营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流动资产占%,无长期沉淀资产。

其他应收款大幅度增加,表明向其他企业投入的款项有所增加。

从2011年1-9月数据分析,应收账款大幅度增长表明企业以前的流动资金逐步回笼。

保利地产负债分析。

表2列出了保利地产与表1同期的企业负债状况。

从表2中可以看到:保利企业的`负债额也处于增长状态。

预收账款的数额每年占总资产数额的20%以上,占总负债的25%以上。

预收账款的增长说明企业仍在扩大销售规模。

2008年的“金融危机”,“512地震”使当年的销售状况受到影响,流动比率有所下降。

截止2011年9月,公司资产负债率为%,较上年度末有所提高;预收账款余额为亿元,占总负债的%;剔除不需要实际偿还的预收账款后,公司实际负债水平相对较低。

保利地产现金流量分析。

首先将同一时期保利地产经营活动现金数据制成图1和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为负数,可以推定公司本期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这一期间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大于支出,现金处于流入不敷出的状态。

比较三年的销售情况,经营现金流一直保持快速的流出状态,原因是企业加大了各个项目的开发,销售的资金回笼周期长,短时期将持续为负值。

其次,将同时期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也制作成图表,如图2和表4。

可以从上述图表中看到:企业的现金流逐年递增,表明企业长期通过投资来控制土地项目,每年的投资增幅都在300%以上,预计2011年末投资额会相对有所下降。

最后,将同时期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制作成图表,如图3和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到保利每年都在不断筹资之中,对银行的借款数额和市场融资金额逐年递增。

保利与万科的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为了得到更好的比较分析,下面选取了“保利”和房地产龙头老大“万科”地产的部分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下列各数据都通过东方财富网列示的报表数据得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分析:由上表可知,保利和万科每季度的总资产利润率相差不大,2008年以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总资产净利润率大幅下降。

企业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分析。

分析:和万科相比,保利地产的速动比率不稳定,20达到高峰,表示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流动负债的偿还能力较强。

10年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率为%,略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可见流动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偿债能力受到不利影响。

资产负债率。

分析:保利地产和万科的资产负债率相对都比较大,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突破了80%,但是从资产负债表指标来看,显示保利的预收账款和长期负债维持较高水平,所以偿债能力相对来说得到了保护。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资产负债率偏低表明公司的财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偿债能力较强,经营较为稳健。

但从消极的角度来看,说明企业的经营过于谨慎,不能有效的利用财务杠杆带来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测,企业也许在融资上遭遇困境。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分析:保利地产一直努力提高存货周转率,而存货周转率提升不大的原因是因为存货的余额持续增长,销售情况却达不到预期增长速度。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占用量大,周转速度慢,而保利地产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率高于同行业,势必严重影响了保利企业的偿债能力。

3结束语。

保利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

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持续深入,行业整顿和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显著提升,加剧了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在调控影响下,反复的波动将成常态,加大了公司准确把握经营节奏、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难度;另一方面,土地和资金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配置受到日益频繁的政策干预,增加了企业合理安排经营计划、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难度,通过对比保利地产和万科地产的财务指标,我们发现保利地产的财务方面出现以下问题:

(1)从2008年开始保利地产的速动比率指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样不利于企业进行债务规划,结合存货周转率的持续走低可以得知,该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受到长远影响,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五篇】

[摘要]食品安全监管诸多问题中,监管主体的设置与职能分配是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中暴露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问题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中消费者的作用发挥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思路是将多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监管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其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四是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监管主体。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___。

[作者]张晓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81孙长学,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北京100035食品安全监管在实践中就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进行检测执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食品安全监管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制管理活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确保从生产、处理、储存、加工直到销售的过程中食品安全、完整并适于人类食,同时按照法律规定诚实而准确地贴上标签”。对食品安全管的分析需要明确监管的主体——谁来监管,监管的依据依据何种法律法规监管,监管的措施与手段——如何监,监管的效率——能不能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食品安全管体系就是由强制性的食品监管活动和食品供应链各个利相关方面参与的预防性、教育性战略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角度人手,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能分配。

目前,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

中央政府一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共同负责,并向国务院报告工作。以上机构各成体系,在省、市、县一级都分别设有相应的延伸机构,每个机构有自己的具体结构和管理范围。这些部门主要是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对食品进行监督管理,食品从原料到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农业部负责原料种植养殖环节,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督,工商部门负责餐饮、食堂等公共食品环境卫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综合协调查处重大事故。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直属机构,负责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负责保健品的审批。

卫生部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牵头制定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并对地方执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报告;研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控制信息系统。

农业部主管种植养殖过程的安全,负责农田和屠宰场的监控以及相关法规的起草和实施工作,负责食用动植物产品中使用的农业化学物质(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审查、批准和控制工作,负责境内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的抽查、监管。并从企业保证食品安全的必备条件抓起,采取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等监管措施对食品加工业进行监管,建立与食品有关的认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特别是出口食品加工厂的注册、出口动物和植物性食品检查、活体动物的进出口检疫、出口检验检疫证书的发放等。

商务部侧重于食品流通管理。主要职责是通过积极开展争创绿色市场活动,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监管上市销售食品和出口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

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审批规定。同时,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无照加工经营农副产品与食品等违法行为。

除上述部门外,还有一些政府机构也参与食品检验和控制。如,科技部负责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环保局参与产地环境、养殖场和食品加工流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与控制工作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按照食品链环节进行部门分工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见图1)。

图1我国食品监管机构职能图。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与职能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设计的逻辑性与矛盾。

从表面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职能的设计是一个多部门多级别架构的体制。这种方式比较符合食品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社会性交叉等特点,至少能够在概念上让人充分相信从上到下的国家机器都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运转机能。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设计在行政权分解状态下最大程度寻求行政资源的整合,这一体系运营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问题的解决:一是中央各部门的合作;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合作。然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设计主要是从行政本身的角度来划分的,是建立在行政学的基础上,对各部门职能的描述是概括化、政策化的语言,其模糊性和解释余地之大不得不让人怀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的根基。__年在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食品和药品监管局,并授予其综合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的权力,这无疑是实现综合监管的重大举措,对于理顺现行行政监管体制和加强关乎公众健康安全的措施有着特殊重要意义。但是它所能起的作用有多大,这才是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履行自己的综合管理的职能至少会遇到双重阻碍:第一,从机构设置来看,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在地位上不比其他国家机构高,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严格等级的行政体制下,它有什么力量去“综合管理”?第二,从职能划分来看,几乎所有的中央国家机关在某种程度上都被授予“综合监管”的职能,当它们的监管领域发生重叠和碰撞时,每个部门都名正言顺有理由来捍卫自己的“领地”。

(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

目前,我国食品管理模式表面上看几乎调动了许多力量来齐抓共管,但实质上是没有一个部门真正在管或最终负责。这种分权共治模式的根本特点是权力被分散而无法形成绝对的权威管理。中国在食品管理上形成的多部门管理格局是不同部门仅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的结果。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农业、商务、卫生、质检、工商、环保、法制、计划和财政等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监管的本意是将食品安全监管细化,让食品制造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得到政策主体的管理与指导。但在我国,各执行主体间工作不协调,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界定不清楚,只能相互交叉,政出多门,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政策实施的通道被切成了不相连接的几段。当出现食品安全事件需要追究责任时,所涉及的各有关方面都会本能地推卸责任。这种情况常常导致管理活动的重复、法律实施的不稳定、管理活动缺乏一致性和管理盲区的出现等,还可能导致公共健康目标和贸易便利化及产业发展之间出现矛盾。以生产环节为例,仅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部门就包括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这4家:卫生许可权由卫生部门掌握;质检总局控制质量标准;工商总局负责企业登记和食品流通;食品保健品的审批和注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自__年4月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就对因多头管理而漏洞频出的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出了质疑。

(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中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控工作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机构共同负责。中央政府一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等部门共同负责,并向国务院报告工作。这几个机构自成体系,在省、市、县一级分别设有相应的延伸机构,每个机构的具体结构和管理范围都很复杂。大部分省、市和县级政府都设有与卫生部、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对应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一般情况下,这些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直接对当地的本级政府负责,但接受中央机构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也有些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直接接受中央机构的领导,如,省级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但是,地方政府也有权制定自己的规章和标准,而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都是地方财政自给,因而很可能更多的关注于本地区利益而不是国家的标准。目前,各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系统亦十分复杂。卫生部、农业部从中央到地方均为分级管理。食品和药品监管局成立后,地方上尚无食品监管的职能部门,如何实行地方上的监管,依然是未知数。

(四)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

产业界是食品的提供者,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离不开产业界包括生产者和进口商、加工者、销售商(零售和批发)、食品服务、贸易组织等有关各方的密切配合。产业界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落实:一是与政府沟通,将行业信息传递给政府,为政府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服务;二是通过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管理;三是与消费者沟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行业内部管理制度。但是,目前这几个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体制。法律法规的出台、标准的制定、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认证认可体系的建立并不是根据行业的现实情况出发,这样就容易造成管理“虚化”的问题,很多具体管理制度实际上执行不下去。目前,食品行业组织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育,即使有些行业成立了行业协会,但运行还很不规范。食品行业与消费者的沟通也比较少,一些食品生产加工者和销售商为了降低成本和占领市场,利用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制假售假,给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

(五)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在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消费者起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重视,由于消费者组织还不健全,也缺乏有效参与监督的渠道。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多部门监管模式的协调与完善。

以消费者健康与安全为核心,重新建立足以控制各环节风险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变化的总趋势。从国际经验来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这种协调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为代表,为了控制风险,将原有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重新统一到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机构,对全过程进行统一监管,彻底解决部门间分割与不协调问题;另一类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依然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但通过明确食品类别(美国)或按照环节(日本)进行分工,以保证对“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美国也一直存在着要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完全统一到一个部门的声音。阿根廷、智利和荷兰等国也在积极探讨成立一个专门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避其不足。目前,我国多部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是显然的,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就实际情况来说,近期内不可能建立一个单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系,也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够在短期内挑起确保13亿人口食品安全的重任。比较现实的选择是通过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处理好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与消费者组织和产业界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关系,将多部门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体系。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多达8、9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极有必要,国外也有先例和经验。现在由于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在生产过程和市场流通中常出现“谁都管和谁都不管”的现象。建议:我国尽早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并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研究提出食品安全保障机制,调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合理分工,是建立协调的能够实现由“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有3种,每一种都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第一种是把现在分布于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完全整合在一起,统一放到一个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彻底解决机构重复和管理盲区问题。该方案对现有行政体制的冲击最大,改革的难度也最大;第二种是借鉴美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模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按照食品的类别在各个部门进行分工。每个部门独立地对自己所分管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进行全过程监管,其他部门无权干涉。该方案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有一定冲突,因为各部门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是按照食品产业链条的环节来划分的,因此,改革力度较大,也存在一定难度;第三种则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产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卫生、农业和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分工方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就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二是就无人管理的盲区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哪个部门负责哪些尚无人监管的盲区。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部门已经建立的检验监测网络的实力。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管理体制,但是必须解决好分工后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问题。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都应该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三)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应借鉴美国经验实行食品安全机构联合监管制度,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在县市、省区和全国全面监督食品的生产与流通。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由各级政府负责所辖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中央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标准上要保持很好的协调。凡是存在国家标准的,地方监管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监测。食品在地区间的流通,以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监管,没有国家标准的,各地可以按照地方标准进行监管。

(四)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食品安全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上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食品产业链的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流通业者通过自己的声誉来积极维护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体系有效运转的核心。

政府和社会的监管仅仅是外在的约束,生产、加工和流通主体的良好卫生规范与自我检验监测才是内在的决定因素。这些主体内在积极性的发挥也有赖于消费者的支持,消费者只有珍视自己的食品安全投票权,把钱投给那些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企业而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自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那些为提供安全食品而付出额外代价的食品生产者和企业才能够得到补偿,才能够有激励继续维护食品安全。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对于食品市场的监督以及相关信息和食品安全技术的推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可以约束行业内的企业,权威的非官方质量认证机构也为优秀的企业提供了社会声誉保障,农业生产者组织可以对组织内部成员的生产过程和产地环境进行自主监督。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维护食品安全的积极性,有必要建立一个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通过沟通来加深理解、寻求共同解决食品安全关键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张云华,孔祥智.食品供应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01).

[2]郑风田.从食物安全体系到食品安全体系的调整——我国食物生产体系面临战略性转变[j].财经研究,,(02).

[3]张继宗.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o9).

[4]王孝钢,万述伟.日本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管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03).

[5]薛庆根,高红峰.美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5,(12).

[6]张永建,柳宁,杨建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02).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六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可以预言,未来物理学的发展一定离不开物理实验。在职业高中的各门基础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

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的职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quot;可见没有物理实验,很难达到物理教学目的。

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

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鉴于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实验,而且应该在理论教学中认真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七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及改进措施。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针对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应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重课本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理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议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成绩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积极改进、使用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做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无水cacl2,(教学论文)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干燥管的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省略制取co2气体的操作,并节约了药品。

第五、运用多媒体课件、避免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实验。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第六、强化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查监督机制、对于实验操作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必须组织重考或者参加下一届考查、彻底杜绝某些学生不喜欢做实验的坏习惯。

第七、应配备足够实验员,并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实验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不仅懂仪器的性能、还要懂得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充足的化学实验员是化学教师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关键。

第八、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掌握各种实验手段,把各门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

第九、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组织相应实验技能、小制作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不仅发展智力更是培养能力,学生科学世界观、及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

(作者单位:838000新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八篇】

我国当前环境形势严峻,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系民族未来,必须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发展循环经济、追求绿色gdp的浪潮席卷而来。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事实告诫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深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平稳发展。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1.资源缺乏、人口众多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因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口又比较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即使我国资源不匮乏,但是我国有名列全世界第一的人口,平均来算,人均资源是少之甚少,甚至不如一些小国家的人均资源多。现阶段看来,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我们摆脱资源有限,人口众多带来的困境。

2.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集经济、环保于一体,既可以高效利用并节约资源,也是不错的环境保护手段。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缺乏、土地沙漠化、森林缩减、生物多样性锐减、城市雾霾不断出现……而循环经济高效率、高利用的特点可以淡化资源短缺的困境,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功效。

3.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以重复循环利用资源,从而保护环境的经济形式,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起来,资源缺乏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贯的发展战略早在年我国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从次年开始,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就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在各级规划安排计划中也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进去了,全国各地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效的企业实行严厉的惩罚制度,甚至治理不善会被停业的`政策。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的有利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更加具有可行性。

2.发展循环经济既能实现环保的愿望又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达到减少污染、减少废物排放、节约能源的环保效益,这便实现了环保的愿望;环保型的经济会使经济愈来愈发展。环保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环经济能够实现两者的共赢,让人无法怀疑它的可行性。

3.循环经济有助于化解我国资源有限性的僵局我国许多资源供应不足,需要依靠大量进口资源,这无疑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但循环经济能够通过对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降低对资源总量的需求,这样就有利于解决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的现状。

4.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循环经济有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功能,企业成本降低了自然就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发展下去。循环经济能够实现企业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说明它是可行的。

5.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增加就业发展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需要许多人才的参与,尤其是专业人才的需要。这样环境与经济兼顾的专业人才就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止这些人才的就业机会会增加,由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的就业机会也会大大增加。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会带动经济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可行的。

6.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国家地位循环经济的多种优点决定了它的经济地位。世人没有提倡污染环境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环保型经济最起码不会受到全世人的反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提高经济竞争力,就有利于提高国家地位。

(一)发展循环经济缺少机制的支持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可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生儿”,刚刚出生在中国的循环经济缺少机制的支持。

(二)社会宣传力度不够,或导致社会参与率低大多企业只知道发展循环经济前期投资大,却不知道循环经济是一种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环保又有高效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宣传不够、社会参与意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致使发展循环经济寸步难行。

(三)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律制度有待完善恰当的法律法规的制裁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目前为止我国只有一些环保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单独的法律法规,缺乏完整健全的循环经济的法律。现行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也很零碎而且不够具体,缺少全面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仅靠这些法律还不足以解决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所以,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还有待完善。

(四)完善循环经济所需资金资金乃是经济的血液,没有足够的血液在经济体内循环,经济发展将停滞不前。所以资金是发展循环经济万万不可缺少的,发展循环经济还得完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

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我们在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综合措施,吸取失败教训,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

(一)强化政策导向,加强政府表率作用政府的行为代表着国家行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能,尤其是环保部门,做好指导和服务咨询工作,起到带头作用。政府在面临招商引资时,多倾向于环境保护工程,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帮助的项目。对率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循环经济的单位,政府应给予奖励,对重大基础设施进行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在采购办公用品时,选择节能产品,始终注意节能减排,循环使用。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政策性指标,要求各级政府坚决执行。

(二)开发循环经济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的战略目标是打造科技强国,把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视作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支撑,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就是技术,故,新型科技开发是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建设目前,国内的循环经济法律正在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应充分体现“3r原则”,将资源再生利用、绿色消费等都纳入立法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明确各个权利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规定谁生产的废物就由谁处理,谁为改善生活环境处了一份力,谁就值得表扬,生活垃圾由政府回收。可采取过量收费制度,即居民和企业若是制造过多的垃圾,依据排放的多少收取不同的惩罚费。此外,我们可以参考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做得比较超前的国家,吸取适用内容,扬长避短,推陈出新。

(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要优化,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均衡发展的布局。由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代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我们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主要目标。传统重工业是我国如今的工业主力,要想调整经济结构,就必须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努力提高高新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发展服务业、知识密集型等第三产业。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新农业同等重要。

(五)加大宣传,更新观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各类企业和政府官员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强烈认同感和使命感。组织人员参加保护环境活动,如植树活动。开展保护环境的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建设一些免费生态园,分发生态建设的书籍。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丰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六)结合国情,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各国国情不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目标也不尽相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在这一阶段。要想发展,必然会加快工业进程,所以短时间内工业大发展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中国发展循环经济要做到在生产中维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逐步发展,在完成工业生产的同时也治理了污染,实现产业生态化。

经济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于是,各国都刮起了发展循环经济之风,循环经济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改革。每个国家都争先恐后的探索循环经济,至于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就是考验我们的时刻了。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也做出了不懈努力,无论是法律的出台还是政策的扶持,无论是经济试点的实施还是综合利用资源,所有的一切都表明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前进,意志坚定的去完成发展循环经济这一历史使命。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骏。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12)。

[2]文莲。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11)。

[3]吴广玟。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利用中的循环经济[j].经济师,2011,(8)。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九篇】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经济繁荣多样,建筑经济市场活跃异常,为了促进建筑经济市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对建筑经济的全面深刻的认识,转变观念,意识到私营建筑经济在市场方面的作用,同时看到国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国有建筑企业中不正当的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以促进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

一、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1.我国公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

当今在我国公有制建筑经济中存在着诸多不正当行为问题,一些企业贪赃枉法,借着重组国有资产的名义成立新的公司,然后由有着利益关系的人掌握新公司的控股权,变相把国家的集体利益转移到个人手中,无视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导致我国国有建筑企业日益畸形发展。

2.我国民营建筑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民营建筑企业常常没有受到民营建筑经济有效的法律保护.而且我国民营建筑的企业规模也不是很大,在形式上比较单一,而且融资能力也相对较弱.我国的民营建筑企业一般都是独资或者是合伙企业,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阻碍了民营建筑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

1.积极发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我国国内建筑经济行业要想调整企业的战略结构,拓宽建筑企业的.经营渠道,优化建筑企业的经济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积极参与建筑经济行业的全球化.我国建筑经济行业可以通过工程、贸易、劳务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结合,提高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经济实力。

国内建筑工程企业不但可以与自己国内其他行业企业强强联合,增加自身实力,走出国门,从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整体经济能力,并且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国内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通过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可以有效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同时,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还可以利用当今先进的互联网优势,广泛搜集有利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国际建筑经济市场的变化及趋势,并根据这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结构。

2.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我国在发展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强大我国国民经济的力量:促进企业产权的多元化,积极发展国有、集体、个人的多种方式相互渗透的混合制经济。

不断解决国有经济涉及面过宽的问题,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逐渐转变员工由单纯的劳动者到劳动者与投资者结合的角色。

组建股份合作制经济,把国有中小型建筑企业逐渐改组为国有建筑经济参股的新型公有制经济。

明晰产权,实现集体建筑企业的改组。

3.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正确处理好国有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的关系,转变对私营建筑经济的认识,要认识到国有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应该适当控制国有建筑经济在我国建筑经济中的总量,协调国有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数量的比例,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国有建筑经济淡出建筑经济,促进我国建筑经济能够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4.深化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进行积极有效的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相关的建筑经济方面的政策,加快建筑经济领域的法制方面的进程,为我国私有建筑经济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

5.克服缺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

使私有建筑经济从独资企业的产权结构转变为股份制产权结构,让私有建筑经济企业的规模逐渐公司化以及集团化,从而提高私有建筑经济企业的整理经济实力。

三、结语。

需要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企业对建筑经济的全面深刻的认识,转变观念,意识到私营建筑经济在市场方面的作用,同时看到国有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严厉打击国有建筑企业中不正当的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以促进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

一、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行业中企业的经营以及生产是一种具有很强系统化的过程。

我国建筑行业生产主要将建筑安装工程自身施工作为前提和基础,强调为我国社会提供自身所需要的设备安装工作、构筑物以及建筑物。

与此同时,还要生产一些能够对人们建筑需求进行满足的产品,主要包括医院、商场、运动场以及影剧院等等。

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就是城市建筑,城市建筑在本质上象征着人类文明以及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奠基石。

但是,近些年来城乡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房屋建设自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得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可以说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可持续发展状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和必要的趋势。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的面积达到了四十多亿平方米,和前一年相比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

房屋的新开工面积达到了十六亿平方米,增长幅度为百分之四十,房屋的竣工面积达到了七点六亿平方米,增长了百分之四点五。

在这其中,住宅的竣工面积为六点一二平方米,增长幅度为百分之二点七。

二、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要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变。

必须要将国有资产转向为国有独资模式以及国资控股模式,使得我国建筑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效能,使得建筑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除此之外,企业资本还要逐渐将国有建筑企业淡出,将企业转变成为私有建筑企业,以便能够对市场竞争进行适应和顺应。

(二)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要增强自主意识。

我国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将市场经济作为出发点,将企业自主自强的意识突出,以便能够有效促进建筑企业自身在改革过程中的不断发展。

建筑企业还要将自身私有制经济特点以及公有制经济特点明确,逐渐将自身的认识提升,做到企业上下统一思想,从本质上将建筑企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市场经济这一个特殊的机会进行充分利用,将企业做强做大,与此同时,将对经济发展进行束缚的制约进行打破,明确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

加强建筑企业自身管理,通过管理来要到一定的效益,将改革促进发簪,使得建筑企业能够步入到健康发展这一个轨道之中。

(三)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要对行业标准进行完善。

参照经验来制定出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不断适应的行业标准,并且要对其进行颁发,以此来对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的发展进行推动。

与此同时,建筑标准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来实施具体划分,主要包括监理标准、质量标准、内控标准、产品标准以及方法标准等等,通过对不同的标准来实施划分,进而对建筑行业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领域进行监督,确保我国的建筑能够对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以及社会生产生活需求进行满足。

三、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步入到了全新的阶段之中,建筑行业的产业效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建筑业水平的收效很小,因此,要求人们必须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在政策以及产业方面实施创新。

本文中,笔者首次对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要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变、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要增强自主意识以及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要对行业标准进行完善这三方面对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和应对策略论文【第十篇】

高速公路绿化工作应走专业化、市场化、群众化的道路。

(1)专业化:高速公路绿化工作科技含量相对较高,技术要求严格,施工安全系数较低,因此,施工人员应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必须培养专业化的施工、养护队伍。

(2)市场化: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规模、标准、投资的不断扩大,我们将结合养护体制改革,对绿化施工及管护实行招投标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引进社会化、专业化的绿化队伍,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质量。

(3)群众化:高速公路的整体绿化工作非赖高速公路绿化主管单位一己之力可以达成,尚需各有关方面群策群力,共同创建。我们将高速公路绿化纳入各级国土绿化规划、城市整体规划中,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和群众搞好用地范围外的绿色通道建设。发动收费站、服务区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自己动手,美化家园,使绿化工作更具群众性。

加强管理,重视质量,明确管养目的。

抓好绿化抚育管理工作,及时对苗木进行补植、修剪,切实做好防治病虫害、浇水、更新、采伐等工作,确保苗木生长旺盛,保持树形美观、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及植物功能。同时采用以圃代林,加强苗圃建设的方式,使绿化与效益相结合,满足高速公路补栽、更新等管护要求,并积极开拓绿化市场,尽可能的达到”以绿养绿“的目的。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迅速发展。

提高高速公路绿化水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在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植管护、植物病虫害等方面加强科研工作,提高技术含量,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进科技成果向高速公路绿化实际工作的转化。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适应新形势下高速公路绿化工作的需要。

根据山东省干旱缺水的自然特点,推广节水型管护措施。

高速公路绿化区域的干旱缺水,成为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并降低了绿化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影响了景观、生态和功能绿化的效果。因此,须在选择耐干旱苗木品种的同时,应用多种措施进行节水:

(1)覆盖保墒:通过覆盖塑料膜、草苫、干土,起到减少蒸发的目的。

(2)修建蓄水池: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建设蓄水池、蓄水沟,尽可能截留自然降水。

(3)药剂喷施:通过喷施抗旱剂等药剂,减少植物水分蒸发。

(4)新产品应用:采用干水、保水剂等新型保水材料,最大限度的蓄积水分。

(5)循环用水:对生活区、服务区的污水加以净化处理,并用于苗木灌溉。

高速公路建设方兴未艾,高速公路绿化工作更是有广阔的前景。在目前我国自然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的时期,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繁重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计划,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山东省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恢复,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最终建设成绿化、美化、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路与路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人、车、路与大自然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文明大通道网络。

40 2425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