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汇编28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制定教学目标,安排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并且利用网络平台汲取最新的前沿理念,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实验活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三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后面的许多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动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影响,而至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

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物体”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常见材料”、“声”、“电”“光”、“磁铁”、“信息与通讯”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物体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线路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5、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到讨论、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

6、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三)、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进度表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安排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最好的老师》、《突兀的大石头》、《最佳路径》5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第十二座雕像》及综合学习五。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美丽”的是居里夫人如勇敢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般献身精神,是居里夫人那持之以恒、淡定通达的优秀品格,跨越百年永远吸引我们的就是这种“理性的美丽”。《“两弹元勋”邓稼先》人们常说:“科学是无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邓稼先用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印证着这句话,“爱国”是闪烁在这位科学家身上的强烈光芒。《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最好的老师”?因为他所倡导的“合理怀疑”是优良的科学品质。《突兀的大石头》反映出了李四光作为一个地质学家的敏感与对自然现象的理性思考。《最佳路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迪斯尼乐园创造的最佳路径,体现了灵感来自“以人为本”。“最佳”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离开了实践,就不能发现真理,也不能发展真理,科学精神也无从谈起。阅读链接中的梁思成再次体现了执著、坚韧、求实、严谨是科学家共有的科学精神、科学品质。

二、第五单元设计预想

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围绕文化主题,本单元共选入了5篇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最好的老师》、《突兀的大石头》、《最佳路径》5篇课文和一个阅读链接《第十二座雕像》。另外,作为对单元文化主题的概括和延伸,《综合学习五》同样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1篇赞美 居里夫人的文章,但它与很多同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而且,这篇课文跨度大,内容多,篇幅长,学生很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层含义,启迪学生都要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这当然应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在材料运用上与其它同类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丰富的联想,大量的引用,多处的类比和对比。既扩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围,也使居里夫人在各种比较中更为丰满,更为美丽。但学生对这一点,不容易掌握,因此将此作为教学的难点。

把“美丽”一词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串起文本内在结构,由回顾居里夫人“容貌秀丽”到重点品读“精神美丽”,到感叹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让其人物形象不断凸显,“美丽”含义逐步深化,使学生悟其情——为科学献身、为人类作贡献的永恒之美;得其法——紧抓词语理解感悟人物品质。从揭题感知,走向“美丽”——百年回眸,定格“美丽”——执著追求,感悟“美丽”——整体回归,追寻“美丽”——深层拓展,延续“美丽”,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两弹元勋”邓稼先》

1.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邓稼先有全面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甘愿奉献、热爱祖国、无所畏惧的崇高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借助邓稼先的故事,在孩子们的心种下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种子,让“爱国”的光芒闪烁在每个孩子的身上。

2.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研究原子弹、氢弹的重大意义。从而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走进人物内心,深入体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我最好的老师》

1.这篇课文的语言浅显流畅,富有情趣,初读课文可以采用自由读,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课文中的一些新词的意思,可以结合课文研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课文蕴含的科学精神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要多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课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用有感情地朗读来还原当时的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感悟。

《突兀的大石头》

1.让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文章的构思:围绕“玩中产生疑问——请教老师、父亲——自己想——去国外学习后猜测——回家乡专门考察,终于得出结果”这一线索展开,理清文章脉络。

2.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分析对话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

3.可以设置主观作业:读了李四光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思结合,深刻领会李四光的可贵品质。

《最佳路径》

1.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迪斯尼乐园谈起,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前搜集、整理的响过资料进行交流。

2.利用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住课文的内容,然后按着理解路径基本特点、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理解“最佳路径”的含义。

3.通过品词析句,和学生一起感悟设计大师以人为本、予人自由的科学设计思路以及他精益求精的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逐步对教师产生选择性及怀疑的态度。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2.认知的发展。在注意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3.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4.个性的发展。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四、单元教学目标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认识22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30个生字。书写有一定的速度,力求美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浏览整组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想,并按照学习提示进行勾画圈点,加以批注。学习用扫读的方式浏览课文,提取有效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以及运用拆字解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学习运用根据文章典型画面概括提炼,并用连接画面标题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继续运用提炼要素法概括《我最好的老师》《突兀的大石头》《最佳路径》的主要内容。

5、继续感受倒序、插叙的写法

7、能通过读、背、评、写等多种方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8、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乐于书面表达,逐步树立习作的自信心。能利用多种形式搜集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尝试整理运用,尝试写简单的建议书或调查报告等。

9、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10、对文本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居里夫人、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对科学的态度、对事业的精神、对祖国的挚爱。能够从《我最好的老师》欣赏和学会“合理怀疑”,追求真理的品质。从李四光身上学习善于思考和执着追求,从《最佳路径》体会出实践与创新的魅力。

五、课时安排:

1、单元导读课1课时

2、《跨越百年的美丽》2课时

3、《综合学习——我的采蜜集》+《邓稼先》+《综合学习——读读背背》

4、《我最好的老师》1课时

5、《突兀的大石头》+《第十二座雕像》1课时

6、口语交际1课时

8、习作2课时

9、单元整理1课时

10、单元检测2课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册内容情况: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冷与热”等六个单元。

(二)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1、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2、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3、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4、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5、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6、冷与热单元:是由“冷水与热水”、“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部分组成。本单元主要引领学生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他们将获得“冷与热”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一些技能,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种植和养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本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技;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课前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四、补差设想:

1、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

2、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信心。

3、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五、学生学习兴趣、素质的培养

1、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2、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上学期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在父母关心下成长

1、 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的好习惯。

2、 掌握基本的自我服务的本领,学会叠衣服、洗鞋、整理书包等。

3、了解一日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

第二单元:我的班级我的家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做事认真细心,做好值日生。

2、养成爱护课桌椅,爱护班级公物和学校的公物。

3、让学生动手布置自己的班级。

第三单元:我也能探究

1、了解有关科学家的小时候的故事。

2、通过想象设计制作未来的房子和交通工具。

3、让学生把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东西展示出来。

第四单元:我是中国人

1、了解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通过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国旗、国徽、首都。

3、知道许多科学家为家乡、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周 1、我长大了

第二周 2、我在变变变

第三周 3、 做最好的自己

第四周 单元体验活动:让爱住我家

第五周 4、我是值日生

第六周 5、爱护课桌椅

第七周 6、我为班级添光彩

第八周 单元体验活动:美化我们的教室

第九周 7、走进聪明屋

第十周 8、爱思考 会研究

第十一周 9、生活需要小创意

第十二周 单元体验活动:玩出新花样

第十三周 10、可爱的家乡

第十四周 11、国旗国旗我爱你

第十五周 12、 我爱我的祖国

第十六周 单元体验活动:家乡美 祖国亲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

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

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

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3个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2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3 分离混合物

4 研究土壤

5 了解空气

6 被压缩的空气、流动的空气

7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单元评价

8 种子变成芽

9 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

10 果实和种子、单元三评价

11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

12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

13 单元4评价

14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5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造一艘小船

16 冷水与热水

17 热胀冷缩

18 温度和温度计

19 测量物体的温度

20 学期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名,其中男生名,女生名。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理解潜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用心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构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完美,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⑴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到达点明专题,揭示学习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⑵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⑶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资料的整合。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具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充分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3、超多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4、着力改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⑴改善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⑵改善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策略性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七颗钻石》的重点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完成这个题目,本课的主要资料和教育好处基本上也就把握了。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交流。部分课后练习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在有些课文练习后安排了小附录,一次是有关时间的格言,在《和时间赛跑》后,一次是关于月亮的精彩描述,在《月球之谜》后。这样安排,一是拓展学习资料,二是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搜集积累材料。

本册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

5、持续“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资料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资料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资料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资料,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资料更丰富、更搞笑。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1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资料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图像的价值和作用,就必须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完美;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潜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忙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透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潜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取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能够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到达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16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1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该怎么读,怎么样才能读好,做到正确流利,并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这学期的海量阅读教学中继续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层次。进一步学儿歌,朗读儿歌,感受儿歌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从小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

二、阅读内容:

《互动操》、《学写字》、《上课教育儿歌10条》、《校园文明歌》、《上课歌》、《阳光十点儿歌》、《我能行之歌》、《课间儿歌》、《说轻松》、《爱学习》、《学写字》、《十六点儿》、《快坐好》。

三、阅读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读儿歌的方法,能巧用节奏、表演、唱歌等形式来诵读儿歌。

2、培养学生学儿歌,爱儿歌体会儿歌带来的快乐。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6、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

四、阅读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培养说普通的的良好习惯。

(二)难点: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__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__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编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4.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表

5.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

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习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x)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女生xx人,男生xx人。经过两年半的小学生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从整体看,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后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总是、怎样想问题;丰富多采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

3、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4、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6、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7、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3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的课文和练习。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他们分别是:迷人的大自然;留心和保护周围的环境;如何看问题、思考问题;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人间真情;神奇的科技世界;感受国际友好情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教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的时代的特点。每个语文园地仍有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共有的课文32篇,其中精读的课文24篇,略读的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的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的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教材要求识字200个,会写字300个。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的课文后标出。另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相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xx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的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的`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的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继续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的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的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四、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三上学期的学习,班的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一部分孩子上课发言很积极、学习踏实、认真、稳定,且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发展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活跃,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但由于基础较差、书写马虎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还有待提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马虎。班里的学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识字、写字方面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以及他们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识字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用熟字代生字的现象日趋严重。

2、阅读方面

有一小部学生已形成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3、口语交际教学

这学期要努力提高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活跃的口语交际情境。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

4、习作教学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深刻体会到,想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就得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发现学生当中喜欢阅读课外书的,他们的写作能力比那些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明显好一些。本学期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

五、具体措施: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

3、鼓励学生积累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4、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6、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7、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根据的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的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的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9、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4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1)演唱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有弹性。

(2)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3)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二、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渐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这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在教学中可采取趣味性、知识性并重的形式。用音乐游戏、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聆听《童年的回忆》表演《摇啊摇》

第二周:聆听《我们多么幸福》表演《小酒窝》

第三周:聆听《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

第四周:表演《草原上》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第五周: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哦苏珊娜》

第六周:聆听《船歌》表演《原谅我》

第七周:聆听《牧歌》表演《小牧笛》

第八周:聆听《小放牛》表演《放牛山歌》

第九周:聆听《小白菜》表演《妈妈的心》

第十周:聆听《鲁冰花》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十一周:聆听《樱花》表演《四季童趣》

第十二周:聆听《雪花飞舞》表演《捉迷藏》

第十三周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表演《钟声叮叮当》

第十四周:聆听《灵隐钟声》表演《美丽的黄昏》

第十五周:聆听《对鸟》表演《一只鸟仔》

第十六周:聆听《空山鸟语》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第十六周;聆听《丰收之歌》表演《桔梗谣》

第十八周:聆听《丰收的喜悦》表演〈圆圆和弯弯〉

第十九周:复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5

一、内容的增删和变化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困难,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课标20xx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教材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与年、月、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20xx年版”把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为此,教材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逐次计算”。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本规定,因此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还第一次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引导他们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

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过的策略以及继续学习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

根据“课标20xx年版”的要求,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与平均数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概括简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间”。第十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题活动。

三、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

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启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

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估算的教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到了估算,体会是如何估算的,还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结果的书写位置;例4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则。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效地解决难点。

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乘几十,一般采用笔算,尤其是像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例5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元复习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题都是结合乘法笔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建议

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

练习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推算出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切不可忽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策略:先体会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还剩多少、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学生很熟悉这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习中逐渐完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的两步计算问题。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建议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过“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逐步体会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习惯。

3.学会思辨

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运算顺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相类似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二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月历作为学具,指导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体会有关闰年的规律。

3.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4.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本单元教材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经过时间”的含义,初步学会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例4:例题安排的是求整点与整点之间的经过时间,要求独立思考,允许解法多样。问题要求“《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播放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是很难,教材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能看着钟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条思考,然后教材指出,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其实,在钟面上或直条上直接数出播放时间,与列式计算,其思考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16小时里去掉14小时,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教学时要沟通它们的相同点。“试一试”是求非整点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教材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思考。用一条线段表示从8:00到9:00,再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10分钟,在8:10下面标注开始,在8:40下面标注结束,学生直接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时间。学生可以直接数,也可以列式计算。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句话,本单元没有这样写出。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2)比较概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长方形,通过在大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只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算小数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体验一位小数的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概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形成这个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习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习,在扎扎实实练习有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1)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念。例如练习中的第1题、第3题、第5题。(2)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例如练习的第10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次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两位数乘两位数(4)

2两位数乘两位数(4)

3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机动(1)

4千米和吨(3)机动(1)

5解决问题的策略(4)

6混合运算(4)

7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

8年月日(4)

9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

1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

12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

1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2)

14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

1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机动(1)

16整理与复习(4)

17整理与复习(1)期末复习(3)

18期末复习、考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4、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5、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6、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7、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8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由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七个单元。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技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9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两个班,共71人,其中三1班36人(男18人,女18人),三2班35人(男14人,女21人)。通过第一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对科学学习兴趣很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态势较好,这对科学教学的实施有很好的基础,学习也比较认真,但科学课堂常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2、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

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教改思路: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得到最优化的收获。

七、教研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37名,其中男生18名,女生19名。大部分学生天资聪颖,接受能力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其逐渐养成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勤于学习的氛围,让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和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具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3、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1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图像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提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1

一、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进行操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

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生智能分析:

1、学生人数少,易于管理。

2、学生好动人多,顽皮人多。

3、智力水平一般,动手能力强。

4、思维活跃,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注重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6、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7、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有新的教学理念。

9、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2

一、指导思想

1、以本册教材为本,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上进、持续、和谐的发展。

2、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的探究意识,及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本学期里,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3

教学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9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 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

(一)学习态度

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二)学习习惯

男生普遍书写差,全班有7、8人有不爱完成家庭作业,上课答问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无预习、复习的习惯,阅读习惯差。

(三)掌握“双基”情况

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差,但没有仔细观察的习惯,男生的成绩稍逊于女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差。上课时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理想。特别是阅读能力差。

(四)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

30名同学中智力正常,有5名同学有反应力较慢。学生的识记能力差,分析能力差,观察能力较差。朗读能力好,表现欲不强,独立查阅能力还需培养。转述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中差生。习作能力渐渐形成,大多数孩子能把作文写清楚,但也有少数几个孩子写得过于简单,语言平淡。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

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内在联系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相同。

本册要求认200个字、写30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二)知识点及重、难点

知识点本册教材有8个单元,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重点32篇课文的学习,阅读训练,识字能力。

难点写作训练,阅读训练。

(三)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册是小学阶段中段的第二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二学段的第二册教材。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基础。

作用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高段教材的衔接,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加强导学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总体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2、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

7、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力培养目标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练习复述课文的能力。

4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5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6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7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8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①、课前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

②、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7、补差设想:

a、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

b、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信心。

c、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8、学生学习兴趣、素质的培养:

a、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b、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

c、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9、增优设想:为优等生多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5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xx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辨认方向,毫米和千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小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数的初步认识,探索乐园,共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和时、分、秒,能计算特别简单的经过时间,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两年多学校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

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能够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乘法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要求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了解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第五单元要求学生能用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整理和简单的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第六单元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第七单元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同分子或同分母),能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第九单元要求学生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算并解决相关问题;能用画方格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获得初步的进行逻辑推理的思路和方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注重40分钟的课堂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6

经过两学年的学习,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在学习行为上已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思维更活跃、更宽广。从学生固有的天性来说,单纯、好动的性格,促成学生天真、可爱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敢于创造的潜意识,教师应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探求美术课各领域的知识,感悟美术学习的乐趣,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丰富学生的感受.从中,还要引导学生对形和色的基本概念进行探索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慢慢向理性认识过渡.教学难点:能够体验不同的材料,并根据其特性或情景主题进行造型和设计活动.设计能够体验一定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装饰.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教学目标: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习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进行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教学措施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小心误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学生持刀玩耍。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室的卫生和整洁。

2、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7

学生情况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容易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全神贯注。

3、学生虽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受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8

我所教学的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学生上体育课的纪律比较差,每次上课之前的集合排队每次要浪费很多的事情,每节课的准备运动如做操或者跑步,学生们过于活泼,导致秩序大乱,学生们都比较喜欢自由活动,女生喜欢跳牛皮筋或者跳绳,男生喜欢打乒乓球或者篮球,特别是喜欢玩球类,由于此类的运动缺乏创意跟新奇感,今年我想还是多安排新鲜的游戏及课程或者竞争性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发掘很多体育课的兴趣特长,使学生更好的提高身体质量的同时学习接触更多的体育项目,让其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能力也逐渐提高,更使同学间彼此关照,共同克服困难,班级凝聚力比较强。

40 3823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