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通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通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一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艺术喜爱的儿童日益增多,艺术教育也受到高度重视。培养艺术能力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重点应包括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和反思与评价这三个关键方面的内容,要把三者融为一体进行考虑,对儿童艺术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入挖掘三个方面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来提高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的水平。

艺术能力对儿童良好品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培养艺术能力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艺术教育的关键。笔者结合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就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艺术能力是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是精神世界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在掌握艺术知识的基础上,并对其吸收改造融入自己的思想,而形成的一种能力。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和评价与反思是构成艺术能力的三要素,这三个方面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艺术能力是人的一种内在潜能。所以,加深对艺术能力内涵的理解,能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儿童艺术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要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就需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才能提高儿童的综合艺术能力。要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就要掌握艺术能力的组成要素。一体验与感知。体验与感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和过程。对艺术的感知是人们对艺术最初的一种体验,它是对事物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伴随认识的加深,人们就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验与感知两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体验与感知首先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直观形象的认识与感受,在此过程中,是儿童各种感官对事物的认识。然后是通过其他因素的参与,经过深入的整合和思考形成一种独立的、内化的思想,这一过程就是体验。二表现与创造。表现与创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接触与观察从而形成感知,再经过进一步吸收消化,完成体验过程,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识,这样的意识经过自己判断思考,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与超越,最后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艺术作品。表现与创造是在体验与感知的基础上,经过理性的批判分析最后形成的。三是评价与反思。评价与反思是人们对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这两个过程进行不断的回顾与理解,对隐藏在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了解哪些是积极的有利因素,能对艺术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哪些是负面的不利因素,会限制儿童艺术能力的发挥形养成,以及每一要素或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或结果都要清楚。评价与反思是对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更多追问、思考,正是通过不断的反思才使得体验与感知、表现与创造过程不断得到完善。

二、提高儿童艺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艺术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陶冶和升华儿童的心灵,培养儿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它能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让学生学会辨别善恶美丑、学会取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能够学会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儿童阶段是其身心发育发展最佳时期,此时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能有效减少不良因素对其思想品质的影响。让儿童懂得理解生活、欣赏生活和享受生活。二是能让儿童养成良好心态。通过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能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心态,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能够消除消极情绪影响,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心态能够使儿童快乐成长,提高其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能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理智思考。三是发展儿童思维,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能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对于儿童的文化学习也到头重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让儿童能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丰富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激发儿童的创新灵感。

体验与感知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关键步步骤,在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体验与感知。进行综合性感知与体验主要是指对儿童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以及艺术教育和非文化教育之间进行综合性体验与感知。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综合性体验与感知是指对儿童的艺术教育要和文化课教育采取综合学习,在进行艺术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把艺术和文化课进行融合,将儿童的艺术能力培养融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能提高文化课教学的有效性。在文化课学习中,也要顺应儿童对艺术感知与体验的需要,促进儿童体验与感知不断突破自身的限制,使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合理选择和引导儿童对艺术语言学习。

培养儿童的表现与创造能力,需要儿童把艺术知识加以吸收消化后,并融会贯通形成儿童自身的内在文化。在表现与创造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虽然要求儿童掌握美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语言,但不是每一种艺术语言都能提高儿童的表现与创造能力。有些艺术语言由于使用不当,会对儿童的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三)积极引导儿童对艺术作品反思与评价。

在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中,对儿童艺术能力的评价与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儿童看到一件漂亮的艺术品时,由于儿童的单纯与率真常常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表情、肢体动作或者脱口而说出赞美之词,这些表现都是儿童艺术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儿童艺术教育并不能仅限于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儿童对艺术作品进行积极评论与反思,要让儿童知道这些艺术品好在哪里,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哪些特点和地方吸引了你,要引导儿童对艺术品做出评价,这就是不但要让儿童“知其然”而且还要让儿童“知其所以然”。总之,要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首先就需要教师提高对儿童培养艺术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深入理解艺术能力的内涵,掌握艺术能力的三个要素,在艺术教育中注重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此来全面综合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树玉.儿童玩具的艺术功能[d].武汉理工大学,.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二篇】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儿童艺术培训是现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一种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方法。作为一位参与过儿童艺术培训的家长,我深深感受到这种培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艺术培训,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对艺术的热爱,还能够提升自信心、培养创造力以及锻炼耐心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一些对儿童艺术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发展创造力(大约250字)。

儿童艺术培训对孩子们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孩子们能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在我的经验中,我发现学习音乐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音乐鉴赏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为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家庭进行了一些有趣的艺术活动,比如给孩子们提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画笔、纸张,鼓励他们自由绘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段:增强自信心(大约250字)。

艺术培训对于孩子们自信心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取得进步和成就,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面对挫折的勇气。在我家庭的经验中,我注意到参加艺术培训后,孩子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他们会乐意在家庭聚会或朋友间展示所学的技能,每当他们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他们的自信心和对艺术的热情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第四段:提升耐心和专注力(大约250字)。

儿童艺术培训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艺术创作通常需要对细节的关注和持久的努力,这对孩子们的耐心和专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不仅仅在艺术创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孩子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我发现戏剧表演能够帮助孩子们提升耐心和专注力。孩子们在排练过程中需要不断重复,积极学习台词和表演技巧,这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任务的完成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段:总结(大约250字)。

通过儿童艺术培训,孩子们能够培养创造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耐心和专注力,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艺术培训对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很重要,家长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参与艺术培训,让他们在多样化的学习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通过艺术培训,孩子们可以在童年时期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也能够提前锻炼出一些重要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三篇】

儿童艺术培训是许多家庭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和培养其兴趣爱好而选择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儿童艺术培训班,通过这些经历,我对儿童艺术培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我将分享我对儿童艺术培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乐于表达情感。

儿童艺术培训提供了一个让孩子表达情感、外放能量的平台。在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颜色、动作和音乐来传达自己的感受。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他们情感的出口,缓解压力并促进情绪沟通。我曾经在一次舞蹈表演中看到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用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她的动作充满了力量和自信,展现出她内心深处的美丽。

第三段: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儿童艺术培训不仅帮助孩子们表达情感,还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张画,一支舞蹈,或者一段音乐,它还是孩子们对世界的独特诠释。通过艺术的训练,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思考和创造,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作品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才华。我在音乐课上见过一位小朋友即兴创作了一首动听的乐曲,他的创造力和音乐天赋令人惊叹,这是他通过培训激发出来的独特才能。

第四段:培养自信心与合作能力。

通过儿童艺术培训,孩子们能够增强自信心和合作能力。艺术的学习和演出都需要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演能力。孩子们在舞台上获得了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培养了自信心,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努力和表演。此外,艺术培训也强调团队合作,孩子们需要和其他孩子一起排练和表演,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共事的能力。一次绘画作品合作创作班上,我和同学们合作完成了一幅大型艺术作品,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互相鼓励和帮助,最终创作出了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

第五段:开拓视野与培养艺术欣赏能力。

儿童艺术培训还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和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孩子们通过艺术培训可以了解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和流派,从而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他们有机会观看专业演出和参观艺术展览,通过观摩他人的作品,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我曾经参观过一个艺术展览,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艺术的热爱。

总结。

通过儿童艺术培训,孩子们能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自信和合作能力,拓宽视野和培养艺术欣赏能力。艺术培训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培养孩子个性和才华的有效途径。孩子们通过艺术的训练和表演,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快乐。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参与艺术培训,为他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和展示个性的平台。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四篇】

“观念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反叛,开启了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植根于日常社会生活,反对现代主义艺术将艺术与现实生活隔离。美国社会学家s。拉什认为,人类文化从“前现代”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经历了从“未分化”到“分化”再到“去分化”的“三段论”的过程。该“三段论”大致也是西方艺术发展演变的逻辑。西方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经历了一个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艺术与艺术之间逐渐分化的过程。特别是艺术发展到现代,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感召下,审美经验完全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分离出来,成了一个独立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精神世界。为了追求所谓的“纯净性”,各门艺术内部也逐渐分化,努力寻找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如绘画找到了不同于雕塑的平面性。艺术沿着自律化的方向发展,必然导致艺术上的形式主义,观念艺术打破了这种人为的分类与分化。装置艺术将生活中的报纸、图片进行拼贴,将生活中的现成品进行任意的装配——这是绘画?是雕塑?还有偶发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冲出了美术馆、画廊,走向了大街、垃圾场、洗手间。这,是生活?是艺术?观念艺术打破了艺术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掀起了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浪潮。观念艺术就是通过这种“去分化”的策略,让艺术回到生活中来、回到大众中来,从而让艺术获得真正的自由。观念艺术通过挪移、借用、戏仿,把原先不属于自己体裁的种种方法和技巧挪移借用过来,恰恰是对现代主义追求艺术类型纯粹性、自律性的反动。当然,让艺术回到生活中来,不是回到前现代艺术那种对生活的模仿,而是让生活直接变成艺术。“后现代主义溢出了艺术的容器。它抹杀了艺术的界限,坚持认为行动本身(无须加以区分)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事件’和‘环境’、‘街道’和‘背景’,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存在的适当场所。”生活中的每种事物,或者事物的组合都能不经意地成为艺术,生活中的任何一件材料都有独特的品质,它们都可以在观念的赋予下成为艺术。观念艺术打破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超越了传统的精英艺术与现代自律艺术观念。

二、观念艺术突破了艺术表现“美”的藩篱。

观念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审美形态。古典艺术认为,艺术表现的形态是“美”,艺术就是要表现和谐、典雅,表现理想美;西方现代艺术将形式作为艺术的内容,追求“为艺术而艺术”;而属于后现代范畴的观念艺术,追求艺术的“非物质化”,关注的是观念本身。哈罗德·罗森伯格指出了这种变化:“对审美的扬弃意味着艺术对象被‘作品’的概念所代替,或像人们‘概念艺术’中所见到的那样,艺术对象已被‘传闻’所代替。”“艺术服务于思想,而不仅仅是服务于视觉”。杜尚强调艺术家的思想比他所运作的物质材料更重要: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满足视网膜愉悦”的实物——绘画和雕塑,视觉样式、形式与美都不重要。从杜尚开始艺术就不再只是让我们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的技巧了。杜尚意在突破艺术中的唯美主义,开创出一种任艺术家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的艺术形式。在杜尚看来,绘画自库尔贝以来,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绘画仅仅以视觉的满足来取代思想。一件艺术品并不只是给人看的,而更重要的也是一件让人思考的东西。丹托明确告诉我们:在这个“新时代”中,美已从高级艺术中消失,美既不属于艺术的本质,也不属于艺术的定义。“从某个角度上看,当代是一个无序的信息的时期,一个完美的审美之上的状况。”“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每次出现在艺术刊物上都免不了受到解构主义的窃笑……一位作家声称,如果我画性和暴力,反倒没什么,但就是不允许画任何唯美的事物……变化了的时代潮流带给美的只有轻蔑,就像遭人遗弃的中年妇女。”他还认为,“这种发现(即某种东西可以成为好的艺术品,而不需要是美的)是20世纪艺术哲学所作的最伟大的概念澄清之一,尽管它完全是由艺术家发现的。”自古以来,艺术家的价值就是创造美,并与人的视觉、心灵形成和谐共鸣,从而产生美感。但杜尚认为美并不存在,艺术和艺术家也没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他告诉人们,普通物品与艺术品没什么区别,都是人类的观照对象,所谓审美价值不过是某种成见而已。“艺术作品不应该就是美本身,因为它是死的;既无欢乐,也无忧伤,既不鲜明,也不晦涩;它献出圣光四射的蛋糕或者在大气中挺胸奔跑后洒下的汗水,来取悦或虐待人们。从客观上讲,一部作品决不能通过命令手段迫使人们觉得它是美的。”既然形式没有美丑好坏之分,就可以使用任何手段来创作。观念艺术打破传统美丑的界限,超越了把艺术框限在“美”的范围的局限性。

三、观念艺术对传统“架上”艺术的超越。

观念艺术将艺术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解放了出来,排除传统艺术的技艺性与造型性,打破了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早在杜尚,他就用他的艺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把艺术限制在一幅画或一个雕塑中是非常狭隘的。只有从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范畴中解脱出来,艺术才能走向自由。为此,杜尚把机器的形象和机械的描绘手段引进绘画,尽可能地把画画得不像传统的绘画。后来他干脆完全放弃技艺型的绘画,直接把生活中的现成品用来作为艺术品,目的就是取消传统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取消传统艺术的审美趣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西方画家纷纷放弃绘画艺术创作,企图在其他领域寻求出路。“波普艺术”、“激浪派”(fluxes)、“贫困艺术”(artpovera)、“事件艺术”(event)等,所有这些运动和流派的实验,最终都突破了艺术的传统界限。这些艺术派别不仅取消画面形象,色彩结构的传统因素,而且也取消了绘画本身。因此美国雕塑家贾德宣布绘画已经死亡,理论界也发出“艺术已经终结”的惊呼。西方学者伍德(paulwood)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做了这样的总结:“这些不同的活动在整个文化中处于各种不同位置上,能把它们统一起来的唯有:它们都不同于现代主义绘画雕塑对手段在意的做法,以及它们都共同强调观念的做法。”“杜尚主张艺术可以在绘画或雕塑传统的‘手工制作’的手段之外存在,并且可以把艺术趣味置之度外。他的论点是,艺术有赖于艺术家的意图更甚于他双手创造的东西,以及他对美的感觉。观念和意义优越于造型的形式,就如同思想优越于感觉经验一般。”超现实主义理论家安德·布吕东将其解释为,“艺术家通过‘选择’(choice),把一些工业产品提到了艺术的高度。”艺术家选择的过程就是观念表达的过程。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观念表达的方式就是在这种思想启发下产生的。“装置”应该说是与绘画的平面方式、三度空间的雕塑方式并称的第三种方式。所不同的是,前两者是用一种质材通过手艺来完成艺术构思,以塑造形体为目的,而“装置”则舍弃造型而主要通过对现成物品的选择、组织、加工来表达某种观念或某种感受。艺术的实体消失了,形式消失了,便转移到艺术的“意会”上,颇似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形)”的境界。“在装置艺术中形式和空间的美感不再被追问,只有物体的变异和非物质化的观念。指称符号和指称物消失了,被引向了一个完全具有客观性、物理性的事实存在和它的功能性意义。”以观念为根本的装置艺术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可批量生产的东西,不再需要经过艺术家之手创作,经由艺术家概念的植入行为成为艺术品。从艺术创作方式的角度看,具有观念性的装置艺术所使用的空间、物体、媒材和身体,其原始的意义即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这意味着,如何把握对象的原始意义与向艺术转换的可能性,并让这些对象在新的语境中得以新生,但又不失去与生活中的原始意义的联系,从而使作品能在内部产生艺术力量,又能在与接受者的交流中产生艺术效果。“装置艺术的挪用并不仅仅是一种美学上的陌生化手段,挪用本身即是目的,这种目的也不简单的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化日常生活的纪念碑,而是旨在通过对物本身的转换而唤起被它包围的现代人的鲜活本性。”另外,装置艺术还弥合了视觉、听觉、时间、空间的本质差异,消解了再现、表现的区别。行为艺术是通过艺术家的身体或行为为媒介来表达某种观念,行为艺术“被认为是观念主义的成就,是过程艺术和观念主义基本因素的结合,它把艺术内化在画家的躯体内,而人体则被用来当作形式过程的材料”。行为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必须和日常行为划清界限,使之超越日常意义。行为艺术所言的“行为”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反常”的,正常行为的陌生化和反常行为的'意识化是行为艺术产生意义的基础,而意义的肤浅与深刻则取决于行为和社会环境、制度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之后,影像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又成为观念艺术发展的新的实验媒介。影像与观念艺术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像以成品形式进入当代艺术;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视觉资源和媒介技术手段为当代艺术家所借鉴和挪用,成为绘画、录像、装置等艺术样式的图像来源或技术与视觉的结构因素。在观念艺术家看来,“艺术中所有的形式都可以用,没有哪个形式更高贵些,所有的形式都有权利、有平等的机会参入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创造。”观念艺术家似乎教导我们:传统是以“诗意”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现在我们是用“观念”的眼光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呈现,也不是移情式的情感的呈现,而是一种观念的呈现,决定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不是取决于形式或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是人的看法和环境。艺术的价值在于观念,有观念,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艺术家是通过意义进行工作,而非形状、颜色或材质。判断一件物品是不是艺术品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呈现了某种观念,衡量一个艺术家价值的标准不是他的手艺而是他对观念追问和思考的深度。观念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成了各种忽略形式的艺术总称。观念艺术在当今的发展似乎是在印证黑格尔的预言:“艺术的哲学在今日比往日更加需要,往日单是艺术本身就完全可以使人满足。近日艺术却邀请我们对它进行思考,目的不在把它再现出来,而在用哲学的方式去认识艺术究竟是什么。”观念艺术取消或超越了传统艺术注重情感表达的审美趣味,将艺术引向观念的表达,拓宽了艺术的表现功能。

四、结语。

综合上述,观念艺术是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反思,开启了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将艺术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解放了出来,排除传统艺术的技艺性与造型性,打破了艺术与生活、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强化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观念艺术突破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学追求,强调艺术的观念本身,并将观念的表达与当下现实生存状态相联系。观念艺术超越了传统艺术观念,也深刻地影响到当代艺术教育观念,艺术随时代在发展,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当然,观念艺术是在颠覆传统艺术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必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应以观念艺术与传统艺术互补的观念来发展开拓当代艺术教育观念。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五篇】

1.学习按计划组织庆祝活动,能主动大胆地进行策划、准备。

2.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集体成功的喜悦。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

1.组织节日庆祝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选择各方面条件许可的一种形式。

2.活动应重在幼儿的人人参与,准备阶段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使幼儿真正为节日活动的主人。

3.部分活动形式的组织要点。

(1)联欢表演会。

(2)家园可乐亲子游艺会。

(3)时装表演。

(4)假面舞会。

(5)亲子运动会。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六篇】

1、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分享。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

2、各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一)活动倡议。

2、时间:20xx年6月1日。

3、对象:本班两位教师、全体幼儿和保育员阿姨。

(二)系列活动。

a、玩游戏。

(3)游戏内容:

1、贴鼻子。

2、抢椅子、

3、快乐呼拉圈。

4、看谁是投篮高手。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七篇】

第一段:引言(200字)。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社交困难等,一些儿童可能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艺术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健康领域。在我参与儿童艺术治疗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儿童心灵成长的积极影响。

第二段:艺术治疗的内涵与意义(200字)。

艺术治疗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激发儿童内在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在治疗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安全感。与传统的谈话疗法相比,艺术治疗更注重直接表达,它提供了一种儿童自我展示和自我认同的渠道。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解释,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

我曾遇到一名10岁的孩子,他在学校中经常被同学欺负,导致他十分自卑和内向。在最初几次的艺术治疗中,他并不愿意揭开内心的伤痛,仅仅是做了一些简单的画作。然而,通过和他的沟通和鼓励,他逐渐开始表达他的考虑和感受。过了几个月,他的绘画作品中有了明显的改变。他开始画一些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场景,并加入了欢乐和温馨的色彩。他告诉我,绘画帮助他找到了内心的力量,让他从被动变为主动,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快乐。

通过儿童艺术治疗,我看到了许多孩子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的情绪得到了平衡,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提升。他们学会了灵活处理问题并找到了适应自己情绪的方式。儿童艺术治疗还能够帮助儿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而且,艺术治疗不仅仅在疗效上对儿童有益,对家庭关系的改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艺术治疗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共同沟通的平台,提高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第五段:总结(200字)。

在儿童艺术治疗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对儿童的疗愈力量。艺术作为一种非常直观和群体性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探索内心世界。与传统的谈话疗法相比,艺术治疗更加可靠和有效。然而,艺术治疗只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综合措施之一,它需要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总计:1200字)。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八篇】

儿童艺术治疗是一种通过绘画、音乐、剧场或其他艺术形式,帮助儿童表达情感并促进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儿童艺术治疗的项目,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儿童艺术治疗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

儿童艺术治疗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创造性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绘画、塑造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孩子们可以用颜色、线条、形状等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艺术治疗不需要依赖于语言能力,这对于那些言语不够流利或难以表达情感的孩子非常有帮助。通过绘画或音乐,他们可以将情感转化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并与治疗师一起探索并理解这些情感。

第三段。

儿童艺术治疗不仅仅是帮助孩子表达情感,还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自卑、焦虑、沮丧等。通过参与艺术活动,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在治疗师的引导下,他们可以逐渐建立起对自身的积极认同,增强自信心,并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第四段。

此外,儿童艺术治疗还可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在治疗过程中,孩子们常常需要与治疗师和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他们可以互相倾听,分享彼此的创作,并在共同的艺术活动中获得乐趣。这种合作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他们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第五段。

总之,儿童艺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有效地表达情感,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促进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孩子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释放内心的压力,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一名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深体会到了儿童艺术治疗的力量和价值,希望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九篇】

·只有完整的教育,没有完美的教育,再好的教育也是“双刃剑”,就如同抚养孩子,对孩子过多的爱也是一种伤害。

·科学的规矩是“遵纪守法”,艺术的规矩是“无法无天”,在艺术上没“本事”的人才守规矩。

·成人画画的快乐是在作品成功后,孩子画画的快乐是作品“正在进行时”。

·早期教育不是“催熟”,不是拔苗助长,更不越早越好,而是适合的教育,儿童绘画也是这个理。有的孩子从幼儿起,就会背唐诗,一个连诗意不知何物的幼儿,即便是能倒背如流,又有什么用呢,能提高孩子的审美和艺术精神吗?一切违背孩子心理、生理和成长规律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孩子学话的.收获应是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经过训练的懂事的“小大人”;家长的收获是在学生学画的过程中,自己对学画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孩子的画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画,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能力了。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他们的创造性和探索兴趣,而不是画的像不像。我们期望的是在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别丢掉了儿童最珍贵的东西“童心”。

·美术课是吸引孩子,不是控制孩子。

·有家长问我,孩子的画怎么老是幼稚“长不大”呢!我倒觉得“长不大”不是坏事情,试想,一个五岁孩子的画,像是七岁孩子画的,是好事吗!这里面又有多少东西是孩子自己的呢!至少有知识被灌输的嫌疑。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童音,最美的图画是儿童画。

·只有的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活动及表现,观察、注意不够,不能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目的,单从表面现象上就下结论好是不好,或者以孩子听不听话,乖不乖来评价孩子,造成了对孩子的误解,使孩子在心理上受到伤害,自己还不察觉。不如:两个孩子同时画一个苹果,很有可能一个孩子画的很大,另一个孩子画的很小,不能简单的批评或埋怨画的小的孩子。画画得不大,可能有较为复杂或更深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孩子画得画大与小,跟孩子的胆量及个性有很大关系,如果孩子家里的生活环境比较宽松随便,孩子画起画来就大胆、画的大气、随意;相反,孩子在家里被管的太严,舒服太多,规矩太多,画画时就会束手束脚,小心翼翼,怕画错了怕批评,画得东西也小,线条窝憋、棱角多、不流畅,画面支离破碎不整体。折射孩子的心理在起作用,不是教师和家长告诉孩子要画大就能画大的事。

·评价一个美术教师教得怎样其实很简单,孩子画的高兴、快乐就好,反之,不好。

·艺术的知觉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素质而异,即便是好多人欣赏同一幅画,得到的信息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孩子画画也是如此。

·孩子的画是符号解释画面,体现想象的内容,画面效果是“碰运气”;而成人的画是理性思考下的“痕迹”,是苦心经营的结果。

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第十篇】

作为一个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艺术为孩子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和帮助。在这里,我想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以便和更多的家长朋友分享,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教育孩子。

第二段: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对于儿童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艺术,孩子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另外,艺术能够引导孩子们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和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第三段:通过艺术帮助孩子发展自己。

艺术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他们的社交和情感能力。在一场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结交许多其他志同道合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由于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艺术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感,而不是采取过于激烈或不恰当的反应。

第四段:艺术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艺术可以通过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来启发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当孩子在参与艺术活动时,他们必须思考问题和试图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唯一性现实。

第五段:结论。

儿童艺术教育就是要通过艺术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深入打磨他们的参与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同时,艺术还能使孩子们对文化的认知更加广阔和深入,同时强化他们的人文素养。因此,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加全面,儿童艺术教育将是必不可少的。

40 2364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