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精彩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旅游管理研究关注行业发展、市场需求、资源配置及可持续性,旨在提升游客体验和目的地竞争力,如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与协调?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旅游管理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征。

旅游行业是经验性服务行业,从员工的发展来看,一般要经历服务操作层到基层管理层再到中高管理层最后到决策层。目前,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般以“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经营管理人才,在旅游企业的职务升迁也多遵循这样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因此,在大学阶段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应用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就业后缩短服务操作层的时问,从而加速进人管理层,这样既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自我定位,又能为旅游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

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旅游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照搬普通高校,主导专业仍然是酒店管理、导游方向。而旅游电子商务、度假管理、会展策划、景区规划、宣传促销、理论研究等专业方向都未涉及,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相悖,也没有体现独立院校的办学特色。

课程设置和现有教学方法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具备多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但目前仍然在课程设置上模仿普通高校,忽视两者在课时总数、培养目标上的差别。一些人文基础课程,往往因为课时限制被舍弃,导致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能主动参与,造成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很难适应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教学计划缺乏实践性内容,实践环节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虽然独立学院的旅游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但力度不够。目前独立学院旅游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大部分院校仅仅停留在餐饮摆台、客房做床等环节。有的院校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有的院校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实训课草草应付,效果很难保证。另外,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旅游专业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安排毕业实习,由于学校实习目标不明确,企业不重视,往往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学生基本不能从事管理工作或轮岗,没有真正达到实习效果。而学生也在这一日寸期忙于求职,心浮于事,使实习流于形式。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把导游方法引人课堂。

导游是“旅客之友”、“游人之师”,旅游者希望导游是一位有知识、有能力、可信赖又关心他们的人。同样,教师作为学生之师,也应是学生之友,要在课堂上展示出一个称职精明的业内人士和关心学生的良师形象。如果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又对学生的心理不了解或对其感受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理论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除非你的学生准备好学习,否则教师不能教导任何东西”,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进而引发其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导游理论与实务》课程中讲述“南唐偏安”时,宜先不直奔主题,而是引导学生讨论《虞美人》词,再介绍南唐后主李煜因该词引起宋太祖的怀疑而被毒死的故事,进而详细讲述这段历史变迁,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际上这就是导游常用的“制造悬念法”,教师通过对导游讲解技巧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就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学习如同旅游参观一样生动有趣。

引进并强化案例教学。

由于旅游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处理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则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在团队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就需要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引进并强化案例教学方法。

首先,要结合当前旅游发展的实践,精编和编写一批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讲授《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时,可选择《德国波恩培拉姆公园的优质服务》、《迪斯尼一以先进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取胜》和《武汉开发长江乐园探析》等案例进行讨论,在使学生了解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有意识地强化其对旅游业服务性本质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其次,要设定好教学的形式。例如将学生随机分组,然后各组结合旅游实践和自身特点取名,并根据需要从总体印象、时间安排、发布内容、语言组织和现场答疑等方面设定具体考核标准。每次通过小组讨论,推选不同的代表上台发言,详述小组的观点,并当场解答同学们的质疑。再由各组所选的评委根据标准进行打分,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和点评。再次,应用案例要注意从易到难、有的放矢。大学生刚开始往往不太习惯独立思考,多是被动地接受,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要针对这些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发挥好引导作用。

另外,由于旅游业的地域差异和地方特色十分明显,采用当地的特色实例会更好地提高讲课效果。比如,在讲授《旅行社管理》时,可以针对广州旅行社业的现状,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拟定对策。这样既使学生对本地区的情况有较为深人的了解,有效地弥补了其实践经验的不足,又促进了他们的系统思维,使其学会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运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的一种亲验式学习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将学习课堂当成旅游工作的实际过程,感受旅游行业的工作方法。例如多数院校均有开设的《酒店管理》课程,就是针对酒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设计相应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各自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实中的服务场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可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k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起到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参与实践,给学生提供培养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机会,是创新型教学的重要手段。独立学院应当积极拓宽与各实习单位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并且至少安排16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到各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景区、旅游管理部门等旅游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旅游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深化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绝知此事必躬行”,专业实习使学生既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处事能力与创新能力。

旅游传统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旅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指挥、推动教学活动的作用,也具有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应用能力的功能。目前,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旅游教学的要求,成为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的一大障碍。因此,改革传统考核机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公平、愉悦的新

型考核机制势在必行。开卷考试。

闭卷考试重在检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对学科的理解程度。开卷考试强调学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饭店服务、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等专业课程的开卷考核重在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为了避免培养高分低能学生的可贵创新。

提交论文。

教师根据°所教内容指定论文写作方向,学生自己拟定具体题目,然后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业实习经历,写出1篇学术性论文。这一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与热爱。

加权考核。

新的考核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旅游教学规律,体现独立学院教育目的,突出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权考核分数,即:学期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听课成绩+课外实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在每次讲课快结束时,笔者都会留出几分钟,激励学生到讲台前谈谈自己对家乡旅游开发的感想或对以后将从事旅游业的想法,然后根据讲演内容的合理性与创新性,评出分数,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方式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的能力。

小结与讨论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怎样对目前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习实训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今后仍将探索的课题。

旅游管理论文 篇2:

1.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较为突出,在旅游相关企业从事接待、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旅游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据以下几个标准:一是要满足旅游人才市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项目”为导向来开展教学活动;二是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操能力,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致使高职旅游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对旅游专业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通过调研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高职旅游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

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培养操作技能优越型的实用性人才,各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实训基地功能不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与市场不对接、实训基地非常有限等各种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作保证。而目前,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缺乏,致使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策建议

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特点,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创新现代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往的'纯理论课堂教学,创新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协同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在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时,应秉承协同创新理念,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加快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优化配置高职院校、旅游科研院所以及旅游企业等资源,打造良性循环的旅游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推行“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创新了“三明治”式“2+1”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明治”式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实践中去实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社会和了解企业,之后再带着实习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目标回到课堂学习,将短期社会实践、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教学在三年内加以融合并穿插进行,实现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高度融合的目的。

优化师资结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为适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要建立起一支优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重点培养“双师素质师资”,建立专职教师下企业调研实践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专职教师有效激励机制,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完善用人机制。

作者:曾晓花 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论文 篇3:

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着力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水平上,努力寻找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空间和办学方向,而加强专业群建设,培养学科教育品牌,增强学生职业教育素能,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激发职业教育活力和潜力的有效手段。旅游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深化专业群改革模式,在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上,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特色。

一、专业群建设概念及实施意义

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来看,随着职业化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职业设置更具灵活性。专业群建设,主要以一个或多个重点专业为核心,通过相关专业的组织结构优化来实现整合,从而达到专业资源共享,发挥集群效应的目的。高职旅游管理在推进专业群建设实践中,重点从专业群建设背景、各专业资源优势上,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完善教育保障体系、突显人才职业能力养成,为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增强办学特色做出有益尝试。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首先是顺应了当前旅游业人才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强化高职专业特色上,注重各专业教育资源的内涵式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从其建设思路、原则和总体目标上,都强化了学科专业间的协同,特别是在具体实施中,明确了具体实施路径和改革方向,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思路及目标体系

1. 建设原则

围绕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号召,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实践中,充分发挥核心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强调教学资源共享与互动,突显人才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从构建专业岗位群模式上来实现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本身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系统化,使其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具有良好的衔接优势,因此,在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中,要遵循四项原则,以拓宽专业群的实训范围、增强专业群建设水平。一是专业协同要满足适应性原则,紧扣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定位,从适应旅游业人才目标上,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二是课程建设要满足科学性原则,从旅游管理专业群协同目标来看,要体现职业教育客观规律,注重人才培养差异化策略,增强专业竞争力,必然需要做好学科规划,规避盲目性;三是资源配置要满足开放性原则,结合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拓宽校企合作深度,优化资源配置,如教学过程开放、师资队伍开放、实训实习基地开放等;四是在推进专业群整体合力中要遵循协调性原则,从投入、实训实习、师资配置、校内外资源协调上,强化共享与互动,实现整体一致提升。

2. 总体目标及细化

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明确总体目标,并且需要从教学资源、毕业生竞争力、专业群核心专业、拓展专业等方面进行细化。总体目标是立足旅游管理专业,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满足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岗位素能,具备人际交流能力、岗位实践能力、学习力、社会适应力、协作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深化目标建设,要从具体专业群目标细化中体现岗位特征。分解目标一:通过专业教育+酒店服务实践教学,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酒店服务岗位建立统合,能够胜任酒店管理服务型岗位需求;分解目标二:通过课程体系整合,强调专业教育过程系统化、过程化,在专业群课程与实践实训课程的融合中,强化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使之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并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开发新课程,如渗透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形体训练等课程,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分解目标三:注重实训实践教学,凸显教育资源的共享。在校内实训室建设上,改建前厅、客房、餐厅等实训场地,新建会展实训室、康乐实训室,遵循星级标准,新建经营性旅行社、接待中心,并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提升校外顶岗实训利用率;分解目标四:注重师资队伍整合,引进各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特别是通过兼职模式,强化专兼职师资比例,优化师资来源,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实训师资建设上来实现高度共享;分解目标五:突显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导入职业资格教育,围绕专业群来拓宽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深化校企间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对接水平,尤其是推进“双师型”“双证书”制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1. 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实现专业群整合

以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为导向,需要从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整合,突显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特色,注重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服务岗位的深度融合。旅游管理专业群要融合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会展企业管理内容,强化职业能力素质提升。一是开展“双证书”模式教育,从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成长上,帮助学生获得专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二是开展订单式培养,突显专业群内人才订单班教育,如以某企业冠名,深化班级教学与企业资源的融合,特别是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做到“企业全程介入、工学深度融合”,使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人才发展特点,胜任岗位要求。如在前厅接待岗位能力培养上,围绕“旅游接待礼仪”“酒店英语”“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渗透典型工作任务,比如客房预定、电话转接、宾客接待、安排客房、行李提运、收银结账等内容,从人际沟通方式、熟悉酒店功能及特色等方面来加强岗位能力训练。同样,在课程群设置上,一方面要注重前厅业务课程的整合,在前厅工作岗位、岗位任务、职责要求等方面,利用模拟实训、工学结合来强化,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岗位难题;另一方面加强通识课程渗透,比如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与健身、法律基础等课程,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满足其形体、态度、写作能力、职业安全等要求。同时,注重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以“框架教学计划”来优化学习资源。再以“前厅服务与管理”为例,在课程组织上要与岗位职业标准相衔接,特别是与国家职业资格教育相一致,在教材开发及资源资源共享上,编写适合的讲义,充分利用校内酒店信息系统,通过实训室模拟训练、顶岗实训、深入企业专家授课等,来完善职业素质教育,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养成。

2. 从实践教学上完善实训环境的共享共建

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同样需要强化实践教学,而实训工作需要从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资源的整合、共享上来完成。围绕课程教学体系,从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训上,强调专业实训条件的共享性,提升实训室的利用率。根据校内条件建立前厅实训室,其目标应该满足前厅场地培训、能够模拟星级酒店开展前厅正常运作,满足各类前厅服务及前厅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客房实训室在建设上要满足客房服务及客房管理的课程实训,如能够从客房服务流程、客房岗位技能训练上开展实践教学;餐厅实训室要涵盖中餐、西餐要求,能够从餐厅服务、管理上开展职业岗位技能、餐厅服务流程实践教学要求;校内旅行社要满足对真实情境的模拟,从旅行社日常经营管理、旅行社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提升实践能力。如开展营销会客谈判,旅游团队操作、接待、组团等实训服务;会展实训室建设,要具备完善的会展功能,能够满足会展服务商管理、会展客户模拟服务、会展接待、会展工作管理等实践教学。在校外实训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上,通过与星级酒店、旅行社的对接,从课程教学、岗位实践、专家授课等方面来构建实习、就业平台。

3. 从师资队伍上实现实训人才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尤为关键,实施中围绕“派出去、请进来”方针,拓宽校内外职业师资渠道,完善学科群教学、产学研体系。如在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共享性上,引入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来强化实践教学。细化来讲,对于学科专业带头人,一方面从本校选拔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开展外聘,特别是通过对本校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外派学习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加强与行业、企业人才的交流,鼓励本校师资开展产学研工作,并在专项资金投入、科研设施配套上,推进专业群课题的交流与实施;拓宽外聘师资范围,结合酒店、旅行社、会展服务等企业特色,着力从相关行业外聘业务骨干来提升校内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强化旅游管理专业群师资整合,拓宽专业群建设深度和广度,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实训课程兼职师资的授课模式。

4. 注重社会服务和专业拓展建设

高职教育要满足四项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传播、服务社会。我们要加强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工作,在提升专业群建设办学实力上,极力拓宽服务社会的范围。如加强校际合作,优化专业群建设合作模式,在职业能力培训、技术咨询、对口支援等方面拓深社会服务;围绕政府搭建的服务社会平台,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强旅游管理类专业培训,深入到本地旅游产业项目实践中,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短期性职业化教育。同时,依托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拓宽旅游业服务层次,如与航空服务、高铁服务等专业相结合,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在其他专业领域的融合。

旅游管理论文 篇4:

摘要:

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旅游经营、旅游规划正在逐步相互协调、相互深化,其中旅游经济和旅游管理联系紧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旅游管理者的定位及旅游经营权并不统一,甚至调配不当,这就要求我们对现今的旅游结构系统要用主导者的眼光加以剖析,从而推出更为合理的机制。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宏观旅游经济 宏观旅游管理

我国旅游景区的资源原则上归全民所有,然而资源的范畴很复杂,具有空间、时间和生态性。一些资源如旅游企业、旅游人工开发产品等因其形成的方式不同,从而属性不同,只能作为准公共资源,这些资源为经营权整合提供了诱因。

一、当前经营权行使状况

(一)经营的结构经营权行使者可以概括为政府和企业。国家近年来鼓励将旅游经营权出让给企业,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纷纷考虑经营权的所属问题,企业经营已经占了很大一部分。

(二)管理的态度及效果

以前由国家统一管理,难免会出现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滞后于旅游本身的发展水平等问题。国家管理就是集旅游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实行各个层次的管理调控。这种模式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保护遗产、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资源整合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但从实践中看,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经营者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也不承担盈亏的后果,很难遵循市场规律,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配置,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各种利益之间得不到协调,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管理无规则或秩序混乱,建设、文物、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插手管理等,严重阻碍了风景旅游区的高效发展。

市场化管理分招商引资和垄断经营权两种。由于政企职能分明、产权明晰,企业经营的主观能动性很强,经济效益自然提高。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是它们也未必会遵循旅游发展的生态性、社会性和遗产性,企业为了提高经济可能会以损坏已有的文物价值较高的资源为代价,经营的旅游区的旅游效应会出现较大的波动,由于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和脆弱性,旅游经营交由企业必须经过再三权衡或者只部分转让。

(三)经营权整合基本讨论

有关专家提出风景旅游区应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其交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并通过对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分析论证了这种模式的合理性。

黄山、张家界、桐庐等旅游景区纷纷引入市场机制,这种经营意识是对传统管理意识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值得肯定的,而完全按市场机制经营的方式遭到了质疑。

二、资源决定经营权的配置形式

(一)资源属性风景旅游资源属于一种产品,旅游者在一段时间享有这种产品的同时会造成拥挤现象。风景旅游区资源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最佳规模的产品,其产品的实物规模和消费人数有一个最佳的搭配。这种资源就同时带有公有和私有的性质,许多人同时消费,但消费的人数有一个范围,超过该范围,经营者运用技术使收� 旅游资源,除人工可以栽培与繁殖的动植物以外,可以说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风景旅游区有其固有的系统。就其产品系统而言,包括资源吸引物、人造吸引物及旅游基础设施,其中资源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林木动物、河流、文物古迹等构成,并同时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基本环节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二)资源的保护与破坏

不合理的`经营模式肯定会带来资源和财产的破坏和浪费。过去存在许多景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急于出让景区以改善接待条件、扩大游客量。有的地方并不真正投资开发,而是将其转手,不断地从倒卖资源中获益。还有一部分地区利用经营权,借旅游开发之名在景区开发房地产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

投资者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考虑的更多的是经济效益,难免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如仅做小额投资,简单做些建设,忽视环保和环境的承受能力。

例如张家界因建设滑索破坏了风景而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亮黄牌。有些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过度开发,若完成不了经营指标就扣工资,影响了景区的人文环境和愉快的旅游气氛。旅游资源的完好性和开发性是旅游经营权的前提条件。由于资源本身的唯一性和脆弱性,在划分旅游区的经营成分时要格外慎重。

三、我国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一)科学评估资源价值一个旅游区的经营权由公有出让给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合理评估资源价值。过去曾出现过在招商引资中对资源价值过于低估导致廉价出让经营权。管理者要通过各种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定景区资源的价值,客观上要综合景区的资源属性、分类、资源的市场性、景区的收支及经营权整合程序。主观上要组织专门的资产评估小组,其成员须包括旅游领域专家、各相关行政管理机构、社区代表等共同来科学评估景区资源的价值及经营权整合范畴。无形资产也包括在内。具体方法如下:先撰写资源评估报告并对资源进行分类,确定经营权的大致配置,然后资源经营权必须遵守相关合同条例填写整合的对象和主体,并列出细则,交由政府部门公证。

(二)有必要实行“精兵简政”

管理体制不顺很可能是由于管理机构臃肿、管理秩序混乱造成的,其直接因素就是条例不明、工作人员混杂、管理机构缺乏层次性、资源的所有权混乱。例如:各级行政部门全部参与管理,各级行政部门各图其利,经营单位相互混淆,体制要求不明等。采用企业经营模式本身就是一次“精兵简政”,政企分工明确,才能发挥出各自的最大功效。这些功效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配置,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即使是部分管理也存在其局限性,如果企业本身也很瘫痪,运行速度缓慢甚至职权滥用,这就有必要考虑精简企业体制。只有拨通障碍要塞,旅游区的经营才会顺畅,不失为一种好的整合方法。

(三)强化规划管理的同时善用法律保障旅游区资源行使权的整合会牵涉一系列的利益关系链。一旦经营权的整合方式不够合理,可能会带来旅游企业部门失业人数的增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强化规划管理,就是要定期对环境进行评估,规范各个景区、各个旅游企业、各个旅游路线甚至各个小摊小铺的旅游行为。旅游物质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发展是旅游整合的基本条件。强化规划管理,需要制定稳定有效的审核途径,材料上报、综合评定、对参与旅游娱乐和规划的人员的准则制定必须一条龙的理顺。另外,要制定相应的及时的法律法规保障经营权的整合合法。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就是要规范经营权整合的程序及方式,这样可以防止一些人利用已有的权利获得非法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梁正宁。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化经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2]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朱伟。建筑企业管理“四化”刍议[J]。鲁行经院学报,2003(3)。

旅游管理本科论文题目 篇5:

1 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2 浅谈现代酒店营销

3 培训工作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础

4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5 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6 酒店要不要提供一次性消耗用品

7 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新趋势

8 关于“酒店禁带酒水”的几点思考

9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10 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

11 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

12 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

11 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14 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

15 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

旅游管理论文 篇6:

摘要: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对策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另外,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而当前,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我国正面向全社会开展“绿色旅游项目推介计划”和“绿色旅游行为倡议”等,积极推广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活动。

1.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而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即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游成为了世界可持续性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据报道,目前美国家庭收入的1/8用于森林游憩,每年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在日本,每年有8亿人次进行“森林浴”;德国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同样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而我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传统林业的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关注森林和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增强,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中的一个新亮点。据统计,中国森林面积达到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利用这些森林资源,截至二00五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1900余处,规划面积1500公顷;建立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1699处,规划面积亿公顷。同时,还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小区、狩猎场、野生动物园和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新兴的旅游胜地和开展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2. 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的定义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依现有森林资源,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人文景物为点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为群众提供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疗养休养、会议培训、科学考究和狩猎的良好场所。

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万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50%。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208万立方米,综合覆被率达到%。 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约有560多种,野生动物有152种。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公园内风景优美,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现状

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由景色各异的七大景区组成。分别为芦芽山风景旅游区、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态区、马营海(天池)山地湖泊旅游区等。

1)芦芽山景区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旅游品牌,但却直属于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设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无权干涉芦芽山景区的一切事务。而芦芽山景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制约,无力改变景区落后的面貌:登山的石阶不规范,随意堆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费不足;道路多年不予修缮,目前已破烂不堪,行车困难;出租马匹的商贩随处可见,混乱不堪。

2)万年冰洞形以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而位列全国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极具科考价值。为了保护景观,应冰洞限制每日参观人数,但这系项措施好象并没有真正地实行过。目前已有一些冰柱开始融化,过多的游客对冰洞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荷叶坪景区也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但自2001年后,却由五寨县旅游局开发管辖。由于盲目开发建设,大量游人甚至不少车辆都进入草甸内, 丢弃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致使草甸被破坏、水土流失逐年加剧。

4)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如情人谷、汾河源头、古栈道等,但都是由宁武县旅游局、宁武县水务局等单位所管辖。这些景区由于开发单位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许多景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景点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开发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盲目开发建设。在景区或林区内,存在乱砍乱伐现象,加之旅游景点的开发,周边地区矿产开采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都会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生态旅游区的企业和个人在经营中不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出现大肆招徕客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现象。

3)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整个公园分属多个部门,其自身的管理机构没有实权,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造成对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

4)发展生态旅游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5)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尚短,缺乏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理解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

6)开发生态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7)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淡薄。在自然环境中,游客缺少对保护生态资源的责任感。

3. 解决对策

与各级部门积极进行协调,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各项职能作用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融科普教育型、特色参与型、运动休闲型旅游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方式。正因如此,森林公园必须把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应积极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取得对景区的管理权。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管理职能作用。

对景区发展做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建设

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需要制定一个开发合理、滚动发展、永续利用的总体规划,以避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否则,必定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一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坏与浪费。

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大资金筹集范围,积极与当地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或采取股份制、或主动与有意从事发展旅游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合作等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从而逐步改善公园旅游的基础设施状况。

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需要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开展职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实行竞聘上岗的人才竞争机制,以提供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

加强管理和规范各种经营行为

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杜绝恶性竞争和欺客、宰客的现象发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景区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环境。

加强旅客的环保教育

要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可以通过

1)管涔山景区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拾垃圾,认养树木,设立环保提示牌等等。

2)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倡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乱扔赃物,使用环保包装物等。

3)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

4)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

4. 结论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个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为宗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套的综合型产业。它将旅游开发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山绿、水清、人富的目标,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使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正与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相配套。而且,还可以帮助贫困林场、山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书目:

[1]吴章文。 森林旅游区环境资源评价研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孟宪宇。 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卢云亭,王建军等。 生态旅游学[M]。 旅游教育出版社,

[4]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5]文军。 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

[6]David A. Fennell. 生态旅游[M]。 张凌云译。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篇7: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渐兴起,很多高校开始设置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一些弊端逐渐显露。文章提出了建立专业化的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当前旅游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旅游业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最为需要的四类人才有技术过硬型、应用广泛型、服务到位型及创新型的旅游专业的相关人才。高校是向各大旅游行业输送人才的大本营,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要与时俱进,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本质上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当然,还要根据当前旅游业的动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高效地培养出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一些理念尚未革新的高校来说较为陌生,其主旨是在正确的思想教育的指导下,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及教学过程等诸多重要因素进行组合。所以,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诸多课程有重要意义,即有助于对上述因素进行调和,并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还是较早的,其 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教育层次不同的高校为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提前铺设好了道路。但旅游界与旅游教育界之间的南辕北辙导致二者一直在一片批评声中度过,其原因就是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尚不成熟,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自主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差;结构与框架设计不合理,最重要的便是人才外流等情况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能投入旅游行业中进行工作的占比不足50%,而能在岗位上坚持下来的不足40%。这个统计数据对旅游教育来说,意味着旅游专业几年的学习时间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相对于国内的旅游教育来说,国外许多高校的旅游教育较为成熟。其对人才的分配较为合理,能从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合理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条与本国旅游业的发展相符的道路。所以,对国外模式进行借鉴,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最终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对改善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结合上述分析,文章着重从明确办学特色、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专业精神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一)针对市场需求明确办学特色

任何事物若没有其特点,便很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将旅游院校比作一株参天大树,那么院校的特色便是此树的根。旅游院校应本着突出特色的宗旨来办学,然而,当前的`诸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模仿其他专业的教育模式,以致于没有突出本专业的特色。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在确立培养目标时,应优先考虑自身的地区特点、学生来源,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课程的分配上应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

(二)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欲速则不达,数量并不能解决质量问题。以往许多高校将扩招学生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办学,以致于使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存在本质上的牧羊教育问题。所以,各大高校应认清当前的市场行情,明确其培养目标,将自身最具优势的资源与专业特长相结合,这也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求立足之地的关键。

(三)培养专业精神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文明礼貌、环保、诚信、敬业等是旅游业专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发挥引导作用,从礼仪、态度、职业用语等方面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旅游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对旅游业产生认同感,进而以专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还可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打扫教室、校园,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为学生提供旅游景点实习机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学习专业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设计诚信小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诚信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应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 总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定局,这将使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面临全新的挑战。高校必须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及方案,从而培养出与市场相符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当前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教育革新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以期使专业人才不但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6-27.

[2]张娜。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20):267-268.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篇8:

摘要:目前,龙潭镇的旅游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有待开发的领域。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规划和设计上,基本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但龙潭镇资源比较齐全,其开发潜力很大,笔者希望通过以少数民族村镇和当地特有资源为突破口,进行产品设计,并对岫岩县龙潭镇旅游现状进行说明,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龙潭镇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村镇;旅游;满族文化

旅游集镇,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特征的集镇,它具有以区域为单位的小型化、集中化优势,往往比大区域的旅游业建设与事业化发展更具具体性与操作性。岫岩龙潭镇属于贫困村镇,其经济发展状况不良,因此该地区完全可以依赖自身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

一、龙潭镇的旅游现状

(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

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 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

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 000人。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

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

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二、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旅游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

虽然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最终不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不能很�

(二)旅游发展的规模小,分布不均,知名度低

目前龙潭镇的旅游发展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够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尚属空白区域,与岫岩其他许多知名景区相比,除了龙潭湾具有知名度以外,外界对其具有很少的认知。

(三)旅游配套设施匮乏

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另外,缺少能够容纳游客的食宿和娱乐设施,到龙潭镇的相关景区旅游只能够在镇上进行补给,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

(四)资金缺乏

龙潭镇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来支撑。而龙潭镇的旅游优势又不是十分的突出,不具备吸引核心外资的能力和条件。

三、旅游开发对策

(一)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

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旅游重构。对于龙潭镇的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差,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健全。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良策,首先,政府是区别于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政府对资金的筹集,政策的制定,资源的分配,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这是其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另外,让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家致富的热情,带动当地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二)资金的筹集

第一,要借助旅游发展的政策,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旅游局的支持,申请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和贫困扶持资金。第二,实行开放性的资金运行机制,龙潭镇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政策优势,吸引省内外民间的资金投入。虽然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差,对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企业,都会尽力避免不利条件,但是依靠外来资金发展,这是旅游开发当中不能避免的趋势。 第三,向海内外的民族同胞发出号召,争取海内外有志之士的帮助, 以此来发展当地的民族旅游。第四,由政府主导,村民自行筹集资金开发,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

(三)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此来满足旅游产品竞争的需要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挖掘满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此,龙潭镇可以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四)丰富的民俗活动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将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熟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 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兼顾地方特色,让人容易识别。同时在市场环境中,民俗旅游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需求,激发不少人的旅游动机。因此,在龙潭镇的旅游开发中,既要适度又要深度,可以充分利用满族的文化优势,如可以举办虫王节、颁金节等。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婚丧嫁娶、习俗、艺术等进行开发。

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农家乐。岫岩龙潭镇极具乡野气息,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树木、农田、河流,草地等自然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城市的混凝土形成对比,这种乡镇气息成为游客观赏和旅游的关键因素。针对龙潭镇经济基础差,设施不完善等主要制约因素,龙潭镇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开发方式,实行农家乐,在本镇先开发基础条件好的村镇作为自己的门户村镇,为游客提供惬意的场地,作为试点地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做好资金积累和科学规划。同时做好已有游客的维护,在开发时树立全局的旅游观念,将欣赏自然风光和参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活动等结合,并在景区当中辅以垂钓、采摘、品尝、栽培、畜牧等互动娱乐性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让游客能够深刻的体验到农家的乐趣。

四、文化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纵然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但是一些文化十分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进行恢复。开发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的繁荣和对满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面对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需要摈弃。一个国家的事物需要政策来引导,民族旅游的发展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此,政府部门应� 从上至下学习保护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相互统一。另外,旅游企业作为一些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也是保护的重要主体,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诚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但企业主体不能只图经济利益,而丢弃社会责任。旅游企业想要谋得长期的发展,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才是其发展之路。最后,个人也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辉煌遗产,并努力用新时代的意义去诠释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蔡红燕。保山市少数民族旅游村镇建设研究――以施甸县布朗族民俗旅游景观开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3(3):53-58.

46 3532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