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论文题目通用8篇
探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性,如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行业适应能力。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旅游管理本科论文题目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旅游管理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渐兴起,很多高校开始设置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但由于条件不成熟,一些弊端逐渐显露。文章提出了建立专业化的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当前旅游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旅游业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最为需要的四类人才有技术过硬型、应用广泛型、服务到位型及创新型的旅游专业的相关人才。高校是向各大旅游行业输送人才的大本营,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要与时俱进,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本质上解决教学质量问题。当然,还要根据当前旅游业的动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高效地培养出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一些理念尚未革新的高校来说较为陌生,其主旨是在正确的思想教育的指导下,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及教学过程等诸多重要因素进行组合。所以,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诸多课程有重要意义,即有助于对上述因素进行调和,并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还是较早的,其 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旅游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教育层次不同的高校为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提前铺设好了道路。但旅游界与旅游教育界之间的南辕北辙导致二者一直在一片批评声中度过,其原因就是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尚不成熟,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自主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差;结构与框架设计不合理,最重要的便是人才外流等情况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能投入旅游行业中进行工作的占比不足50%,而能在岗位上坚持下来的不足40%。这个统计数据对旅游教育来说,意味着旅游专业几年的学习时间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相对于国内的旅游教育来说,国外许多高校的旅游教育较为成熟。其对人才的分配较为合理,能从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合理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条与本国旅游业的发展相符的道路。所以,对国外模式进行借鉴,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最终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对改善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结合上述分析,文章着重从明确办学特色、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专业精神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一)针对市场需求明确办学特色
任何事物若没有其特点,便很难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将旅游院校比作一株参天大树,那么院校的特色便是此树的根。旅游院校应本着突出特色的宗旨来办学,然而,当前的`诸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模仿其他专业的教育模式,以致于没有突出本专业的特色。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在确立培养目标时,应优先考虑自身的地区特点、学生来源,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课程的分配上应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
(二)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欲速则不达,数量并不能解决质量问题。以往许多高校将扩招学生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办学,以致于使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存在本质上的牧羊教育问题。所以,各大高校应认清当前的市场行情,明确其培养目标,将自身最具优势的资源与专业特长相结合,这也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求立足之地的关键。
(三)培养专业精神
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文明礼貌、环保、诚信、敬业等是旅游业专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发挥引导作用,从礼仪、态度、职业用语等方面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旅游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对旅游业产生认同感,进而以专业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教师还可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打扫教室、校园,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为学生提供旅游景点实习机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学习专业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设计诚信小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诚信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应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 总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定局,这将使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面临全新的挑战。高校必须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及方案,从而培养出与市场相符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当前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教育革新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以期使专业人才不但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6-27.
[2]张娜。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20):267-268.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师生双方沟通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了相关改革,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设置“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等建议。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学生可进一步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也是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人才培养最终效果影响重大。但是,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存在着诸如论文写作时间短、选题宽泛、调研时间不足、师生沟通少等问题,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以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论文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学习的重要成果,也是体现他们学习效果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然而,一直以来,毕业论文写作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不仅时间短,而且很多学生在这段时间忙着考研或是找工作,并没有把精力完全放在论文写作上。
第二,师生双方沟通不充分。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出现老师找不到学生,或是有些学生难得见几次导师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论文指导不充分的现象。例如,在选题方面,出现了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很宽泛,或是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这就是师生双方沟通脱节的一个表现。
第三,写作质量难以保证。因为时间短,又面临找工作,因此,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难如人意。如很多学生的论文都没有经过调研的环节,因此论证很空洞,缺乏论证数据。还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是其他途径摘抄别人的论文进行拼凑。
第四,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总结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相应岗位的实际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许多论文写完后,大多数都被抛之脑后,对今后的就业或是实践没有任何的借鉴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只求通过。这是有违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的。
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针对以上在毕业论文写作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广西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根据自身实际,对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改变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模式,将原来学生的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学习,将原来几周的完成任务式的拼凑写作贯穿于本科的学习当中,使得毕业论文真正发挥其在教学过程的作用。这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此项改革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第一,实施“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制”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借鉴了研究生的一些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计划是:大三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方向教育以及毕业论文的说明动员大会,同时分配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就是今后指导毕业论文的导师。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并从日常的交流过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其选择毕业论文方面进行引导。并要求指导老师要在大三期间确定所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并布置调研任务和推荐阅读材料。到了大四上学期,便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通过召开论文讨论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第二,调整论文写作时间。论文写作的时间,一个是指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调整到了大四的上学期,这样,在大四的下学期,学生就可以去进行毕业实习,也不耽误学生找工作;二则是指整个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时间,从大三开始,因为已经有明确的指导老师,因此,论文的指导时间也增加了,这就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以及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在整个毕业论文改革的过程中,改革后的模式受到的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论文的质量也比以往有了一些提高,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第一,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进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毕业论文改革方案的实施,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原有的论文指导的费用外,没有其他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要推行该项改革,需要让学生外出进行调研,而这些年来,学生的实习经费却非常有限。
第二,部分教师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不可否认,大部分的指导教师是非常敬业和投入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有小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等原因没能很好地贯彻和实现方案的计划,因此,仍然出现了论文题目不合要求,或是论文没有创新、论证缺乏自己的观点等论文质量问题。
第三,一些学生惰性强,专业基础差。学生方面,一是由于论文写作期间,不像上课有时间限制,因此,一些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出现了松懈现象,没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撰写毕业论文上;二是学生的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写作能力差,有些甚至不会进行文献检索和利用,反映在论文写作质量上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第四,缺乏奖惩机制。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改革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没有设置奖惩机制,即如论文指导效果明显的可以得到什么奖励,而出现质量等问题又有些什么惩罚措施等,因此,就很难对改革过程进行约束。
四、对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建议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设置“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针对指导教师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可以考虑通过设置“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基金”的形式,使得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有所补偿,资金来源可以由学校和学院共同来承担,根据指导老师工作量的多少分别给予相应的酬劳。
第二,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监督检查。一方面,学校各级主管部门应为教师创造条件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应增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使其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另一方面,应不断充实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的知识经常更新,永不老化。另外,可做一些量化要求,如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要跟学生进行几次的面谈、论文至少要修改多少次等,以便有标准进行衡量。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全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平时应开设论文写作的辅导课,提高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指导老师应尽量将毕业论文与自己的科研相联系,让自己指导的学生加入到科研项目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论文写作的兴趣,也可以监控学生写作的情况,并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此外,学校也应配套相应的监管政策,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中来。
参考文献
[1]闫绍峰,隋博远,赵先冬。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
[2]孙也丁。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3]刘宏。高校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5(9)
[4]陈鹰,张耀增。关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篇3:
摘要:目前,龙潭镇的旅游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有待开发的领域。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规划和设计上,基本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但龙潭镇资源比较齐全,其开发潜力很大,笔者希望通过以少数民族村镇和当地特有资源为突破口,进行产品设计,并对岫岩县龙潭镇旅游现状进行说明,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龙潭镇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村镇;旅游;满族文化
旅游集镇,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特征的集镇,它具有以区域为单位的小型化、集中化优势,往往比大区域的旅游业建设与事业化发展更具具体性与操作性。岫岩龙潭镇属于贫困村镇,其经济发展状况不良,因此该地区完全可以依赖自身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
一、龙潭镇的旅游现状
(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
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 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
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 000人。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
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
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二、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旅游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
虽然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最终不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不能很�
(二)旅游发展的规模小,分布不均,知名度低
目前龙潭镇的旅游发展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够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尚属空白区域,与岫岩其他许多知名景区相比,除了龙潭湾具有知名度以外,外界对其具有很少的认知。
(三)旅游配套设施匮乏
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另外,缺少能够容纳游客的食宿和娱乐设施,到龙潭镇的相关景区旅游只能够在镇上进行补给,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
(四)资金缺乏
龙潭镇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来支撑。而龙潭镇的旅游优势又不是十分的突出,不具备吸引核心外资的能力和条件。
三、旅游开发对策
(一)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
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旅游重构。对于龙潭镇的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差,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健全。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良策,首先,政府是区别于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政府对资金的筹集,政策的制定,资源的分配,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这是其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另外,让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家致富的热情,带动当地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二)资金的筹集
第一,要借助旅游发展的政策,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旅游局的支持,申请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和贫困扶持资金。第二,实行开放性的资金运行机制,龙潭镇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政策优势,吸引省内外民间的资金投入。虽然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差,对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企业,都会尽力避免不利条件,但是依靠外来资金发展,这是旅游开发当中不能避免的趋势。 第三,向海内外的民族同胞发出号召,争取海内外有志之士的帮助, 以此来发展当地的民族旅游。第四,由政府主导,村民自行筹集资金开发,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
(三)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此来满足旅游产品竞争的需要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挖掘满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此,龙潭镇可以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四)丰富的民俗活动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将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熟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 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兼顾地方特色,让人容易识别。同时在市场环境中,民俗旅游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需求,激发不少人的旅游动机。因此,在龙潭镇的旅游开发中,既要适度又要深度,可以充分利用满族的文化优势,如可以举办虫王节、颁金节等。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婚丧嫁娶、习俗、艺术等进行开发。
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农家乐。岫岩龙潭镇极具乡野气息,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树木、农田、河流,草地等自然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城市的混凝土形成对比,这种乡镇气息成为游客观赏和旅游的关键因素。针对龙潭镇经济基础差,设施不完善等主要制约因素,龙潭镇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开发方式,实行农家乐,在本镇先开发基础条件好的村镇作为自己的门户村镇,为游客提供惬意的场地,作为试点地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做好资金积累和科学规划。同时做好已有游客的维护,在开发时树立全局的旅游观念,将欣赏自然风光和参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活动等结合,并在景区当中辅以垂钓、采摘、品尝、栽培、畜牧等互动娱乐性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让游客能够深刻的体验到农家的乐趣。
四、文化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纵然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但是一些文化十分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进行恢复。开发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的繁荣和对满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面对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需要摈弃。一个国家的事物需要政策来引导,民族旅游的发展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此,政府部门应� 从上至下学习保护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相互统一。另外,旅游企业作为一些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也是保护的重要主体,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诚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但企业主体不能只图经济利益,而丢弃社会责任。旅游企业想要谋得长期的发展,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才是其发展之路。最后,个人也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辉煌遗产,并努力用新时代的意义去诠释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蔡红燕。保山市少数民族旅游村镇建设研究――以施甸县布朗族民俗旅游景观开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3(3):53-58.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4:
[摘要] 旅游危机事件是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扰乱旅游企业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旅游危机严重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导致旅游危机广泛性的原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的发生频率,或者有可能变危机为机遇,给旅游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旅游企业;危机管理;预防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对产业环境十分敏感的产业,发生在国内外的旅游危机事件必然对旅游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社会稳态情况下,经济及社会运行相对安全、平稳,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与行为是稳定的,此时的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在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讲,旅游危机可能威胁到旅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并破坏旅游目的地的有关安全、吸引力和舒适程度的整体形象,导致人们的预期和行为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旅游愿望和出游行为,引起旅游供给和需求的重大波动,使本来稳定与均衡的旅游市场陷入危机之中,严重影响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旅游业中各旅游企业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度,加之旅游企业经营环境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企业更易面临各种危机,因此,旅游企业必须推行和加强危机管理。
一、旅游危机及其影响因素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危机是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干扰旅游业正常运营的意外事件。”亚太旅游协会(PATA)将旅游危机定义为具有完全破坏旅游业潜能的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实际上,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信心,、经济危机、恐怖主义活动、战争以及疾病等危机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出游决策,当危机爆发时,旅游业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纵观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一系列国内外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不断冲击着中国旅游业,“98洪水”、“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非典”、“美伊战争”、“印度洋海啸”等对中国旅游业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旅游业危机主要受安全性因素、经济社会性因素、物质性因素三方面的影响。安全性因素包括危机中不确定性因素对旅游安全的威胁和对旅游预期安全的威胁。目前,大多数旅游者对旅游活动中的安全性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安全已成为影响旅游活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旅游活动的过程和旅游愿望。经济和社会环境是影响旅游需求的最根本因素,这两个因素的波动自然导致旅游需求的波动。危机事件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系统的扰动,会改变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游客可支配的收入状况,从而导致游客的出游能力和愿望的波动。物质性因素指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危机事件往往可能对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设施造成极大的破坏,降低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旅游资源质量,进而影响旅游需求。
二、导致旅游企业危机广泛性的原因
(一)从旅游供给角度分析旅游危机
1.旅游企业的关联性。从旅游供给方面来看,旅游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购物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它的生产部门和行业不仅包括旅游部门内部各个行业(吃、住、行、游、购、娱),还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许多相关行业,如外贸、交通、工艺品生产、建筑业等,所涉及方面的任何变动都会波及到旅游业。旅游业由有关国民经济以及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等构成。从波特的产业价值链角度来看,旅游业的价值构成应是: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旅游工艺品。在整个价值链上,各个旅游企业以旅行社为中介组成战略联盟的形式,旅行社在事前以契约的形式向其他旅游企业预订旅游者所需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但如果某个企业由于人为的或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没有履行契约,就会波及到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每个企业都将遭受损失。所以,应加强各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消除危机以减少损失。
2.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就是旅游者在完成整个旅游活动中得到的全部服务过程、旅游条件以及对整个旅游过程的感受。它是以服务为重要内容的非物质产品,旅游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和一般服务产品的特性,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时间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的特性。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种“经历”,是旅游者对旅游全过程的一种“感受”。无形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难以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和客观评价,而只有购买了某一旅游产品,并且完成了整个旅游活动后才能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不可转移性的特点说明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时,与旅游产品相关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消费者只能自己享受购买的旅游产品,而无权让他人分享;时间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说明生产旅游产品是一种风险极强的行业。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即它是旅游企业向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旅游者购买的主要是整体旅游产品,任何一家旅游企业都只能提供一项或几项单项旅游产品。因此,只要旅游产品某一个环节、某一项服务出现危机,必然影响整体旅游产品,进而影响其他旅游企业。
(二)从旅游需求角度分析旅游危机。从旅游消费来看,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旅游者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旅游需求是一种发自于要求参与社会交往,获得他人认可与尊重,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等动机的一种非基本需求。生理和安全是其最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在这两者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旅游才可能成行。旅游需求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威胁,如:政治局势、经济危机、自然环境、传染性疾病、安全事故等影响,这种非基本需求必然要为基本需求让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选择也是这样的,安全和舒适是他们旅游决策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一旦旅游企业及旅游地发生了影响这两者的负面事件,旅游者会立即“抛弃”该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
旅游者对危机事件的敏感程度是有层次的。旅游消费者在做出旅游决策时,会伴随产生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而这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是可以被旅游者觉察的。任何危机事件都有一个阈值(或者临界值),即旅游者对所觉察到的旅游决策风险的容忍限度,每个消费者对风险的认知都有一个他们所能承受的特定的阈值,超过这个阈值,消费者就会想方设法降低风险。旅游者对旅游决策的主观评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旅游业发生的负面事件很容易被识别并获得认同,一旦发生了负面事件,就会使旅游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旅游企业预防危机的措施
(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警系统是指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预警指标和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处理。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分析和评估子系统、危机预测子系统、危机预报子系统和危机预处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危机预警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许多分散、零星的信息组织到一起,全面地监测、跟踪各种动态,向风险防范指挥部门提供决策的信息基础。旅游企业应时刻监测、搜集旅游市场上潜在的危机,及时掌握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危机的变化,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对引发旅游企业危机的可能性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制定各种危机预案,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旅游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有助于全面、系统、连续地搜集正在变化的与本企业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发现并预知一切可能的变化,可以促进企业决策者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制定危机处理制度。制定危机处理制度,将有利于旅游企业在危机发生时临危不乱,能够有条理地处理危机。旅游企业平时应对自己的所有产品和相关信息有通盘的了解,洞悉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然后列出危机评估表,将可能发生的危机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并制定好相应对策,主要包括:
(1)设立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可由公司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这些成员必须提供24小时的联络方式,确保在危机爆发后成员间能形成顺畅的通讯网,每个人适时扮演相应的角色。
(2)预先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发言人。这个人可以是CEO、总裁或对危机最为了解的人,此人应具有相当的沟通能力,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可信度和权威感,在第一时间传递最适当的信息。
(3)注重与旅游业领域相关的重要媒体建立长期信任关系。这对旅游企业在“事件”发生时,能否引导媒体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是至关重要的。
(4)将危机管理制度制作成手册或文件,并按制度认真执行,否则危机管理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
(三)加强员工危机管理理念教育。危机管理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旅游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种“危机”氛围。危机管理理念教育可以凝聚旅游企业内部员工的信念,建立共同的危机预防,增强旅游企业的战斗力,避免在危机发生时,把时间浪费在企业内部的危机沟通上。加强危机管理理念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反制危机的能力。旅游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一线服务员工的失误是引发企业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为失误的内在根源多是由于企业缺少危机处理的教育训练。因此,结合职业训练,加强危机教育能够大量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危机。旅游企业危机教育不仅要注重单纯技术层面的强化,更要进一步加强危机处理前的心理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承受危机的能力,建立起处理危机的必胜信念。在服务态度上,要以顾客为中心,充分考虑并满足顾客的安全、健康、舒适等需要。通过危机教育,让员工深切了解到员工前途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四)注重危机公关。由于危机情况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因此尽管事先已制定出危机应变计划,由于不可预知危机的存在,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指在企业的信誉、形象等遇到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作为当事人的企业所应采取的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旅游企业发生危机,应立即查明危机的原因和来源,及时向旅游者公布,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并以诚信的原则主动与旅游者进行沟通,任何一个不谨慎的反应都有可能使旅游企业遭受更大的破坏,而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则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更快地从危机中走出来。危机公关的好坏,一方面体现出危机当事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更直接影响到危机当事人的信誉和利益得失。旅游企业形象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有的公关行为都要围绕着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这一中心来开展,危机公关也不例外。因此,凡是有损于企业社会形象的事都不能做;当具体利益与维护社会形象发生冲突时,应该毫不犹豫地舍弃具体利益。当事件只涉及具体利益时,应该立即将其与社会形象明确区分开来,不让其与社会形象挂上钩;如果事件涉及到损坏社会形象,则应该马上以修复社会形象为主要目标展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公关行为。我们都不希望出现危机,但危机到来并不意味着企业对此无能为力,不意味着问题不能解决,事态不能向好的方向转化。只要旅游企业能够注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把握好危机公关的每个过程步骤,积极引导舆论,就能安然渡过难关。而且有些危机事件处理得当,还能给企业提供一个改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美誉度的机会。
(五)引导旅游者改变行为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模式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危机的影响。危机过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仍会潜伏在旅游者心中,并保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研究危机事件后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合理的设计和推出新的旅游形式和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经过SARS的洗礼,旅游者逐渐认识到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赞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卫生条件及其防疫防范服务配套设施设备的要求和选择将会变得比较挑剔。安全顺畅旅游、健康卫生旅游、文明有序旅游,将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项目活动的第一要求。旅游企业应该根据危机后旅游者可能的行为模式,引导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有利于促进旅游者的旅游愿望、旅游信心的恢复和旅游目的的实现。引导旅游者行为模式的改变应包括:
(1)引导旅游者出游方式的多元化;
(2)引导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时空选择多元化;
(3)引导旅游者主动承担旅游行为的社会、生态责任,促使旅游者接受生态化的旅游行为模式;
(4)引导旅游者改变不良的日常行为模式,推广文明的日常行为和旅游行为模式;
(5)引导旅游者逐步提高旅游目的的层次。
四、结论
旅游企业的危机主要来自质量、天灾、人祸、品牌、财务、犯罪、事故等方面。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的发展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外部因素往往是旅游业本身难以预料和控制的。负面事件对旅游企业所导致的破坏,不仅仅表现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还可能由于负面事件所引起的恐慌及流言在市场中的长期扩散,从而对旅游企业具有持久性的负面影响。它会导致游客对目的地负面性的认知,进而对旅游目的地有关安全、吸引力和舒适度的声誉造成损害,以至旅游者数量减少、旅游支出减少,当地旅游经济出现衰退,并使当地旅游产业活动的持续经营发生中断。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导致旅游企业危机广泛性的原因,建立有针对性的预防危机的策略。旅游企业进行危机管理时,首先,应该强调忧患意识,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其次,应制定危机处理制度,注重危机公关,树立旅游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美誉度。再次,应认真研究危机事件后旅游者行为模式的变化,设计和推出新的旅游形式和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旅游管理本科论文题目 篇5:
1.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2.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4.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5.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6.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7.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8.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9.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0.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11.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12.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13.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14.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5.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16.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旅游广告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18.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19.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20.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21.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22.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23.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24.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25.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26.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27.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28.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9.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30.饭店文化对员� 从学生、教师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对策
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本科期间理论与实践学习的一个综合性总结,是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1]。由于旅游业的产业特性,实践教学环节一直备受各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其中毕业论文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搞好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改进策略,这保证本科教学质量以及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院旅游管理專业概况
我院地处鄂西北,位于有中国“汽车城”之称的十堰市,是一所以� 1999年,为拓宽办学方向,更� 2000年,经过多方努力,该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始正式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几年来,该专业本科招生一直维持在1~2个班的规模。经过20年来的发展,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共有8个班级,在校生207人。师资方面,现有专业教师8人,已初步形成一支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方面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副教授占25%,讲师占75%;硕士占%,学士占%;35岁以下占%,36~45岁占75%,46~55岁占%。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从近几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论文环节都安排在第8学期,第7学期学生面临找工作、研究生考试的巨大压力,第八学期又是毕业生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会要求签约的同学提前上岗,考研初试通过的同学忙于复试,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太多精力投入毕业论文中。还有不少同学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走过场,随便对付一下就可以毕业;有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并且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因此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只求能通过;也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论文成绩不影响毕业分配,消极对待毕业论文。可以说,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选题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题是否恰当对毕业论文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部分同学完成毕业论文的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论文的选题缺乏深入思考,被动依靠指导老师,对指导老师拟定题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并不了解,同时也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能力,造成选题不合适,影响毕业论文的最终完成质量。还有部分同学在选题时尽量选择一些简单、耗时少、工作量小的题目,认为这样任务轻,容易通过毕业答辩。
学生阅读文献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普遍较差。阅读大量文献是写作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了解论文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的基础。通过阅读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有利于确定研究进度和研究方案[2]。但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的文献综述是文献的堆积罗列,并没有进行认真阅读和系统的归纳总结,思路不清晰,表述观点不明确。存在语言表述不流畅、东拼西凑、逻辑混乱等问题。
(二)教师指导方面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培养学生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旅游管理专业老师指导论文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师指导论文的时间未得到保障,有的是因为教学任务重不能保证指导时间,有的则是因为管教不严、教师松懈造成的。指导毕业论文对教师要求较高,但不少专业教师缺乏科研与旅游业的实践经验,学术背景和能力的制约也影响到他们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此外,目前毕业论文一直沿用教师“个体”指导模式,这种指导模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由于每位教师学科知识领域有限,当指导过程中涉及其他学科知识领域时,指导不够深入,加之近年扩招后师生比逐年递增,指导力量明显不足。
(三)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方面
为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和经济管理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存在问题看,一方面学院在毕业设计管理中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制定了相关的配套实施文件,但有些规定缺乏具体操作与管理措施,缺少严格的管理方法,使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另一方面从二级学院和教研室方面看,有关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许多环节还存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如在选题审题、中期检查、过程监督、指导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环节,存在着选题、审题把关不严,指导过程监督不力,过程检查流于形式,成绩评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对于异地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具体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没有一种有效的制度或措施来保障这部分学生论文的进度及最终质量。
(四)其他方面。毕业论文的软硬件设施不配套。随着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学院在教学经费、电脑设施、图书资料软硬件设施等方面逐年健全提高,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目前图书资料仍不能达到要求。另外,有些毕业论文需要实地调研和实践,但因缺乏经费支持,也不能做到真题真做。
三、今后毕业论文改进措施
(一)学生方面
引导学生端正对毕业论文的态度,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好论文工作的动员,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基本任务,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的监督和指导;适当调整毕业论文及相关实践环节的时间,给学生相对充裕的论文工作时间等。总之,要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选题和审题方面
毕业论文选题和审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首要条件,选题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论文题目的确定,可以借鉴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保证体系,从选题标准、选题程序、相关机构、参与人的职责以及记录,评估选题质量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第一,要制定选题标准。第二,选题程序必须制度化。第三,规定参与机构及相关参与人的职责。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对选题质量进行评估,可以采取专家评估、师生评估和答辩后评估相组合的方式进行。旅游专业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别的院校的经验建立自己的选题质量评估體系。审题环节方面,必须加大执行力度,把审题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严格“把关”。选题委员会和二级学院要切实发挥监管职能。
(三)教师指导方面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指导教师整体水平和精力的投入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一是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考试,如导游证、领队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考试等;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旅游行业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三是从企业引进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四是根据我系的特点,实施主辅导师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助教协助高职称教师共同参与毕业环节的指导工作,促使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科研,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五是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教师的素质并解决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进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2.加强指导教师对论文过程的指导。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是从学生选题到答辩结束的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对于每次指导情况,要求教师填写指导过程记录表,一一记录在案,学生填写签到表,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向教研室汇报。对于学生缺席和指导教师指导时间不足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如取消学生答辩资格或者扣减教师工作量。
3.积极探索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旅游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单一的以教师个体为主的指导模式存在许多不足。可以考虑改变现有的教师“个体”指导模式,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校内外相结合的群体指导模式和“3+1”模式(各学年小论文与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在“3+1”模式各学年写作小论文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给学生增加一些讲座或课程,如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的写法、统计方法的应用等。在学习中,学生还可以申报校级和省级学生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学术训练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
(四)毕业论文工作和组织方面
1.在管理方面,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将选题、开题的时间前移,将选题时间由第七学期前移至第六学期,将开题时间由第八学期前移至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初开展中期检查,第八学期末进行答辩。
2.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确立实践教学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班主任五级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毕业论文工作各环节进行系统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3.加强对开题报告的质量监控。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设计思路和方案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开题。教研室应组织师生召开开题报告讨论会或者答辩会,让学生介绍论文开题准备、对论文内容的思考等,教师帮助分析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要回答教师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分数,成绩不合格的不得进入毕业论文的下一环节。
4.做好中期检查和最后把关。对于毕业论文要进行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修改、完善论文内容。在毕业答辩之前,毕业论文工作小组要严格把质量关,对学生论文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学生方可进入答辩环节。
5.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做到公平、公正。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综合评价,应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细化和补充评分指标,避免掺杂个人情感,尽可能保证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3]。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从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出发,探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旨在逐步提升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相信随着各方面的重视及相应措施的出台,同时注意汲取其他院校的经验,一定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02):43-44.
[2]唐楠。园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及质量提升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27-229.
[3]王利,陆毅华,李养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17(3):160-161.
[4]李小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路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6(27):99-100.
旅游管理论文 篇6:
[摘要]
毕业论文,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其撰写过程连接着理论与实践两头,应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就业压力、训练缺失、指导乏力等原因造成了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引发了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质疑。依据控制理论的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过程,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构建有效监督机制、优化论文评价标准等路径来设法提高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質量。
[关键词]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控制
作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集中检验。在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对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视程度有所弱化,旅游管理乃至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不高[1-2],这引发了人们对本科毕业论文“存”与“废”的争论[3]。为了提升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需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从事前、事中、事后等控制路径的各环节对毕业论文的教与学进行改革。
一、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
毕业论文的写作体现了对学校教育与学生学习的双重检验,在高校教育、教师教研、学生成长、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体现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
毕业论文的教学反映了学校的综合能力,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影响和长远发展。根据我国关于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申请学士学位,一般需提交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我国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很多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尤其是经管类毕业论文,一般是以专业实习等毕业实践活动为基础开展的,所以,毕业论文的教学成了高校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必然要求学生要深入社会、深入实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教学是检验高校能否有效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能否深入旅游行业一线、把握问题的实质、提出有效对策,既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水平的反映。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过渡过程,是学生从学生生涯到社会生涯的过渡。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应力求完善学生的人格、及时转换学生的社会角色,毕业论文教学也是学校是否同等重视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检验场。
(二)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旅游管理本科一般学制四年,修业三至六年),按要求学生要掌握通识课程(如大学英语、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如旅游规划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实践课程(如军训、专业实践)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课程的学 旅游管理专业所学科目多具交叉性质,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还可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数学等知识的能力。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研究对象多为景区、饭店、旅行社、会展、导游、旅游者等,这些都需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问卷设计、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需建立起与社会的联系,懂得如何同社会打交道。毕业论文的撰写,训练和检验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组织能力、思维拓展能力,以及数据获取和材料分析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三)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师指导能力的重要平台
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都实行教师指导制度,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既是对教师科研学术水平、教学技术方法、因材施教能力的检验,又是推动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毕业论文工作,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论文选题阶段,教师就自己的学术方向和专长,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选题或给自拟题目的毕业生以专业性的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选定课题。此过程既反映了教师的科研设计能力,也催生了教师的学术主动性。在后续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技术上、学术上的问题,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扩充和提高自身的知识及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论文成果。另外,很多情况下,指导教师 教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会被学生所效仿,教师表现出的断章取义、学术急躁亦会影响学生。所以,毕业论文不光是学生的考场,还是教师言传身教的考场。
二、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从控制路径上看,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控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存在着相关教学课程比较缺乏、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教师指导不力以及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教学课程
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一定方法及技术手段的支持,掌握有效方法、先进技术、可行手段是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前提保障。但是由于缺乏相关课程的设置,学生无法系统获得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写作毕业论文时,学生需要一定的“路线图”来指导自己完成工作任务,这个路线图”可以由一些课程清晰地绘制出来,如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阅读、论文写作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能为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规范的论文写作流程和技术技巧的指导。实践证明,掌握一定的文献搜索技巧、文献阅读策略以及懂得科学研究方法的毕业生,在论文写作中就越容易上手,写出的论文的质量也相对高一些。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许多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都没有在本科阶段设置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的系统课程。
(二)写作与指导的不协调
从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看,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另一个是教师指导的问题。很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够重视,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这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一方面,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进入大四阶段就开始找工作(有些大三下学期就已开始),他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做简历、找工作、准备考试和奔波面试上,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畢业论文的写作上。另一方面,考研复习也几乎与毕业论文写作同期进行,考研压力的增大,使部分学生不得不在考研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就减少了他们对毕业论文的投入。时间上的冲突和精力的有限,使这部分学生选择了牺牲毕业论文的质量来换取一个心目
大多数高校教师还是习惯于直接的教学方式,讲解和示范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多为被动接受,这样长期以往会降低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与毕业论文写作需要学生具备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背道而驰,必然会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再者,很多高校师生比失调,教师动辄指导20名毕业生,而且出现了很多跨几个专业指导的情况,在专业相关性很弱时,指导教师的指导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教师还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来面对面地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师与学生都无法协调好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
(三)教学评价的流于形式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开题到完稿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出现指导教师想了解学生写作情况却找不到学生的现象[4]。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最终结果都需进行教学评价,但由于在论文写作中,指导教师无法全程跟踪,对学生论文写作的相关工作量(如市场调研、数据获取等)是否真实完成的情况无法完全掌握,导致指导教师只能依据最终的论文成果� 论文是否能通过这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故此时教师往往降低评价要求,以便使学生能顺利毕业。另一方面,评价是需要有标准的,而毕业论文写作的选题、资料搜集与整理、数据分析运用、研究方法选取和框架搭建、论文成型、答辩等各个环节几乎都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评价标准模糊或缺失,这导致论文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最终师生双方都倾向
三、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
毕业论文作为教学环节,需要有一条清晰的质量管理控制路径。按照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的路径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可以使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得到质量保证,从而使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成为可能。
(一)前馈控制——设置课程,预先训练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7]。显然,前馈控制的控制行为发生在执行计划的行动或问题出现之前,这就需要观察那些作用于系统的各种输入量和主要干扰量,分析它们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在不利影响产生以前,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偏差。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前馈控制,需要找出相关的各种作用变量和干扰变量,采取事前措施保证论文撰写的顺利进行。事实证明,前馈控制是最有效和最节约的控制。在毕业论文开始撰写之前,对影响毕业论文的相关因素进行预测和适当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效率。
从学生的角度看,前馈控制的重点应放在提前让学生懂得毕业论文撰写的意义、撰写方法、获取帮助的途径等方面,总而言之就是让其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如何有效完成毕业论文。所以,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前馈控制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技术和知识,并以课程论文、学期论文、专题论文等形式进行预先演练,减少其以后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助感。
在毕业论文相关课程的设置上,要抓住学校特点和旅游管理学科的性质进行合理安排。可以从大二时就开始设置文献检索与阅读课程,逐渐让学生接触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旅游管理应用性强的特点,安排旅游市场调研、旅游企业考察、旅游者调查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积累田野调查经验。在随后的各个学期中逐渐安排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训练等小型课程,配合安排各种专题研究,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论文写作方法,为将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接触论文写作的时间提前,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学生毕业论文时间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同期控制——监督指导,分类推进
同期控制的特点是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一旦发生偏差,马上予以纠正。同期控制的重点内容是监督、指导、纠偏。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写作和指导两方面的过程作业问题。为此,应根据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建立写作过程中的监督指导机制。
毕业论文的撰写涉及选题、开题、期中检查、完稿、答辩、评审等环节,各个环节都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写作与教师的指导紧密协调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指导机制,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有效投入到毕业论文工作中。毕业论文的同期控制,要从高层设计监督—沟通—指导机制,以教学和科研为平台构筑监督措施,从学校层面要求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论文撰写进度,并给予适当指导;要求学生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撰写情况,明确各阶段的任务,保证按质按量完成论文撰写。所以,在选题时就应结合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设置选题方向,具体题目的确定应给学生充分自由,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同时指导教师要给出优化建议。在以后的撰写中,应以“关键点控制”的方式,对各个环节的关键节点实施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同期控制中经常出现的“瓶颈”问题,可以借助教学科研平台的力量,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解决。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需要大胆创新。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会展项目的策划、旅游景区内项目设置等十分感兴趣,也可以采取分类推进的措施,指定具有相关实践经验或教学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让此类学生选择相应实践性强的毕业设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丰富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8]。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紧密联系起来,兼而顾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协调指导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问题。对于科研或社会服务任务繁重,实在无法抽出足够时间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教师,学校可以出台政策,减少或免去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任务。
(三)反馈控制——优化标准,总结经验
反馈控制是一种最主要也最传统的控制方式,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结果上,并以此作为依据改进下次行动的质量。反馈控制的过程从比较开始,找出实际工作与计划的偏差并分析原因,然后予以纠偏。对于毕业论文而言的反馈控制,需要用一定的标准加以比对,考虑到本科生的层次,不宜以过高的学术要求作为评价标准。
优化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应以发掘“闪光点”为思路进行设置。首先,结合旅游管理的培养方向考查其选题是否恰当。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对有一定功底的学生鼓励其选择学术性较强的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对有“设计”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鼓励其选择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其次,考查其材料运用及观点的合理性。材料是为支撑观点用的,在保证材料真实性的基础上要能证明观点,鼓励学生多做田野调查,用事实说话。观点可以有争议,但论文中的观点需有论据支持,有说服力,对毕业设计也应有模型提供。再次,考查其结构的逻辑性。框架搭建在逻辑上应能很好地体现论文的观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考查其文字驾驭及规范遵循情况。对文字通顺程度、格式规范情况等细节问题也应加以关注。这几项标准中的任何一项能有“闪光点”都应加以鼓励,当然对于有实际创新(如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数据创新等)的论文,应给予充分肯定,保护其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为了使论文答辩不流于形式,应将这些评价标准体现在答辩过程中。学校应结合实际,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必要的“二次答辯”制度[9],对不符合要求的、未达到一定标准的论文限期整改,参加“二次答辩”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证书。每次的论文答辩季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十分忙碌的,但不能忽视经验的总结,专业教师应将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统计,找出在选题、材料调研、观点论证、逻辑结构、文字规范等方面的欠缺,制定修正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重视。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见图1)。通过设置课程和演练获得前馈控制信息,以对信息的分析为依据对事前和事中活动采取预测性纠偏措施;撰写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类指导和师生及时沟通获得同期控制信息,据信息结果是否达到计划要求实施相应的纠偏措施;以论文评价的结果及相关经验的总结获得反馈控制信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下一次的前馈控制及同期控制。
四、结语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的教与学需要学校上下各个环节的配合。从教学设置开始,为保证学生能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应从培养方案入手创建合理的毕业论文相关课程,使学生能提前接触相关训练,这样学生在之后的毕业论文撰写中就不会显得手足无措。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应以教学和科研为基础,构筑有效监督指导机制,实施分类指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保证学生写作的投入和教师指导的尽责。在评价环节上,要有切实可行的论文写作评价标准,考虑学校特色及本科生实际情况,设置相应客观的评价标准,并重视经验的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循环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陈凤霞,谭佳黎,史元。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101-104.
[3]任森春,李菁楠。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与改革思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45-147.
[4]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0(7):77-78.
[5]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0(7):52-54.
[6]黄卓。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6):395-396.
[7]王社民。管理基础与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236-238.
[8]田振江,郭海燕。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22-24.
[9]高青,冷秀丽。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院级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8):9-10.
旅游管理的毕业论文 篇7:
旅游管理本科实践创新教学思路
摘要: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检验。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环节的教学互动,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创新教学
一、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创新的外部环境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核心议题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突破和转型创新,也必将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当前,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较为完备,未来的发展如何突破瓶颈,进而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发展,主要就是靠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发展方式、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创新。因而,旅游业界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创新吻合了当下政策引导的主流方向。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创新
二、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创新的内部环境
国家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服务管理类人才培育的标杆之一,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实践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学术环境创新构建、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改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无限发展空间。旅游管理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日益注重实践性内容。比如,项目教学环节的设置已经出现在主干课程的教学计划中,项目教学内容紧扣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使之得到凝练和升华。高校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中,日益加大扶持的政策导向和资金引入,师生学术环境逐步开放。同时,学生群体在团学活动中,经历调查研究、实践训练等活动的不断锤炼。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和经验已经发展成熟起� 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旅游业界、行业精英的第二课堂介入,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业壁垒式就业渠道,使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扬其所长,避免优秀专业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中低年级旅游管理专业班级学生分批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训;部分院校还借鉴西方国家旅游业的人才培养方法,中西交流学习也逐步开展。可以说,面临创新理念政策方针强势引导之下的旅游教育模式、旅游教育产品、旅游教育管理、旅游教育服务、旅游教育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改革前景日益广阔。因而,应充分发挥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日积月累的成果和作为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标杆的独特优势,大力拓展旅游管理本科教学新领域,提升新水平,更好地把旅游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三、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创新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推动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旅游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其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和安排围绕培养学生这个中心,其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旅游管理教育力图构建基于人性化的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即“课程内实验教学”和“课程外实习、实训教学”。这两种实践教学是在综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及其优势的情况下开展的。这种人性化的实践教学创新方式,使得学生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得以投入热情、专注、精力和时间,创新精神得到鼓舞和激励,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为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需要加快理念更新。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旅游业岗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因而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需要探索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理念创新。旅游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决定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培养是旅游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旅游人才市场可细分为专业教学研究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从国际人才市场来分析,需要具备较强的整合创新能力、国际战略掌控能力和较强的经营管理水平,专业高端管理人才并不富余甚至短缺;从国内人才市场来分析,无论是专业核心还是中低端人才,都需要具备较强的旅游业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市场推进和控制能力,以及旅游业规范的管理服务能力。可见,不论国际还是国内人才市场都离不开创新能力,因而创新能力培�
其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需要破解制约因素。在近年的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了旅游人力资本薄弱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缺乏高水平的旅游研发机构、旅游教育创新的激励不足等原因,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而,要以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地位;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加强旅游科研,尽快形成能够支撑和引导产业发展的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体系。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旅游教学与科研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旅游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旅游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旅游人才的新机制。按照统一标准和区域分布,规划建设一批全国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和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
其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要突出个性化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指,结合学生个性、兴趣和自身优势,让其在“专业学术类”和“就业创业类”两种发展路径中自由选择,并就此对学生本人执行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和导师辅助。但现实情况是专业课程建设缺乏“个性化”特色。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从本专业与高校其他专业实践教学相比较,其课程内容设置不具有专业个性化特色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因而导致本专业就业难度加大。从本专业内部来分析,旅游管理本科的实践教学与大专或中专实践教学并无明显差异,因而不仅要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各层次市场需求,更要关注本科实践教学创新和特色内涵的深入挖掘。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必然导致实践教学缺乏个性化创新。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历史缘故,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多有雷同,甚至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国内行业发展方向,因而,计划编撰的基本教材也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无法与时俱进。
四、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创新的现实意义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检验。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多环节的教学互动,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它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适应旅游市场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创新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同时要求校院系多个层面协同创新,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教学,以使实践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取得好的效益。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的创新正是符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了实践教学工作发展的进程,具有其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吴必虎,金华荏,张丽旅游学刊1999-01-18
2、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刘忠伟,王仰麟,陈忠晓地理研究20xx-04-25
关于旅游管理方面的论文 篇8:
浅谈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摘要:现阶段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地具体的人文历史、
文化特色等均高度浓缩在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中,我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的地域文化,本文简要分析论述基于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地域文化的简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
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
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
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
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
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
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
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
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
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
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
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
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舒颖。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乔伊娜。地域文化在扎龙旅游区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
上一篇:质量管理论文发表范文【范例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