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大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系统化的财务规划与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整体价值提升。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大全【8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一篇】

摘要:随着中国近年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也日益加大,在此情形下各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与发展趋势采取了各种措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无疑最为行之有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当前现状的监管、协调和控制,是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安排与规划。可以促进企业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顺应竞争趋势,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使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向更远的目标前进。然而,当前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探索与思考,反思与改进。本文就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1、实现了对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企业预算又分为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这些预算分别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及具体反映投资的时间、规模、收益以及资金的筹措方式。通过跟进企业各业务流程并逐层进行预算管理,及对企业信息流程的分析,从而在宏观上实现对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与规划。

2、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1)资金配置。

对收入与支出的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一方面实现当前发展的规模效益,一方面实施可行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在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抽出部分资金以便随时支配调动,利于企业对出现的新商机进行系统分析及作出正确决策。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模式既能保证企业生产资金的需求,又能提高企业对资金的调度能力,以便将资金真正投放于刀刃上,获取更大利润与发展空间。

(2)人员配置。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在合理可行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对企业全员进行监管与督促,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对企业全员的全面预算有利于奖惩制度更加趋向客观合理性。

(3)明确各部门经营目标。

通过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将各部门工作进行分解,可以起到明确各部门经营目标的作用,使得各部门能够清楚了解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不但可以在企业当前发展状态中督促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还有利于企业长远的规划与发展,各部门积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可以拓宽企业整体的发展空间。

(4)、协调企业各部门工作,利于监管。

通过对各部门实施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明确各部门奋斗目标与任务,真正实现责任到部责任到人,可以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职责的现象。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在管理的时候更加客观,取得更好的成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结合企业各部门共同完成的,在于协调各部门有效完成工作,并对企业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企业全面预算的参与者应是整个企业全体,而非单个的企业部门或是团体。当前,一些企业人员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存在主观意识上的片面性。当前,财务预算是企业的主要预算,但绝非企业的全部预算,企业预算还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需要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然而,大部分企业人员片面认为企业预算就是财务预算,跟自己无关,因而未能积极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这就造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全体员工参与的倾斜局面,使得预算管理本身与实际不相符。

2、预算编制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预算编制是根据企业制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的预算报表,是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编制的精细度影响着预算管理的合理性与实际执行的有效性。然而,在当前企业全面预算过程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实践不相符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3、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时所采用的指标仍是以企业历史生产活动为基础,忽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并未看清企业近期发展与对未来的合理规划。因此,在预算评估的时候,造成了预算与企业实践相脱节的结果,缺乏必要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4、预算编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

许多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过程中忽略了其内部成员的参与,预算编制过分依赖于企业内部生产;另一些企业在预算编制时十分精细,在实际实践中却未能有效执行,使得预算编制失去了意义。这些是对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没能明确预算管理与预算编制的区别,使得预算编制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当前,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忽视了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一些企业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但是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未能参照正规制度模式,长此以往形成了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现象,打压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主观意识过于强烈,造成客观考核结果与最终奖惩结果反差甚大的局面,使得考核与奖惩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还存在一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从未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结果与对员工考核结果相协调的现象,对员工的考核也只是主观意识上的奖惩,且考核范围与考核方向都未能明确规划,使得考核与奖惩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严重脱节,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宛如空中楼阁,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实效性。

1、树立正确的企业全面预算概念,鼓励全体员工的参与。

企业管理人员应通过会议等形式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与思想灌输给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使得企业的全体人员都能认识到企业全体预算管理的理念,且都能积极参与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各部门各个环节,企业员工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看成是企业财务部门独有的任务,应调整观念偏差,积极投身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且能得以有效执行。

2、协调客观实践,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

企业管理人员应真正认识且分清企业预算编制与企业预算管理的区别所在,协调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使其相互作用。应审时度势,关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摒弃在旧的经济体制下拟定的企业预算管理编制,制定符合新形势的科学预算编制。应结合企业发展实情与其在市场经济中所处地位所占优势,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有效的服务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能够更完美地运用预算编制。其次,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以便督促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按照预算的标准进行工作,最低限度降低违规现象造成的损失。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客观的奖惩制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参与,要想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首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企业应系统地对员工成绩进行考核与预算,通过正规的测试机制对每一位员工的努力进行测评,应坚决杜绝主观感情的赏识或是歧视而造成的考核失衡等现象。同时,企业的业绩评价应结合预算管理,兼顾预算管理过程与预算管理结果,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应客观地予以奖赏或升职,对于业绩薄弱的员工,在予以批评、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的同时还应加以监督及鼓励。只有真正意义上做到赏罚分明、公正合理、科学客观,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预算也才有其意义。

四、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各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竞争趋势中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纷纷开始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然而近年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失败带来的企业破产等现象屡见不鲜,要想在纷繁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拟定严格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是多元化、全方位的,其所包含的内容绝非哪一部门独立完成,企业管理者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积极参与,投身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学习,反思与进步,才能更好地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发挥其意义,也才能利于企业在不断的磨练中愈挫愈勇,有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李国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j].会计研究.2005(04)。

[4]马勇.全面预算管理失效的原因及其改进建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1)。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二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支撑工具,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一阶段,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许多企业开始或已经制定出了雄心勃勃的战略规划,但战略执行始终是一个难题。

1.预算委员会。

企业应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应由各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主任。预算委员会协调各部门信息的共享,使各部门就基础假设达成一致。这一预算管理组织形式的职能不仅仅是预算的制定,还包括预算的实施、调整、监督等后续环节。

2.各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是预算管理的参与部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决定的。在实务中,认为预算是一种纯财务行为的看法是无法使预算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的,必须明确企业的董事会、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科研开发机构在全面预算中各自的角色和应履行的具体职责。

3.各责任中心。

各预算执行单位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是预算的具体实施单位,各责任中心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预算管理员,跟踪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向相关的职能部门反映情况,保证预算信息的通畅,为决策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基础信息。

二、预算的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宜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参与性编制方法。整个过程为:先由企业高层部门提出企业总目标和部门分目标;各基层单位根据逐级管理原则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方案,呈报分部门;分部门再根据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方案,制定本部门的预算方案,呈报企业预算管理部门;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审查各分部门预算草案,进行沟通和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再反馈回各部门征求意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形成最终的预算,经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后,成为正式预算,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1.企业首先应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即企业发展战略与年度计划。

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预算编制对企业实现目标利润的途径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预算目标应该多层面,除了收益还应考核子公司资产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

企业和部门根据战略规划编制各自的年度运作计划,运作计划中至少应该涵盖收入、成本费用、资源投入、业务活动安排等多方面内容,这有助于生成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和部门非财务类的关键绩效指标。不少企业给各事业部、分公司或控股子公司下达预算目标时,主要是根据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而定,未考虑到行业变化、经济周期变化与季节性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未考虑到成本的可控性,设立的指标往往难以完成,从而影响了员工的士气,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同时,这方面的考核指标应重点突出,根据不同战略业务单元的特点分别制定,如对销售收入高、存货价格变化大的子公司要加强对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等运营指标的考核。总部下达预算目标时,子公司一般会出现“讨价还价”的现象,企业应将此视作一个沟通的过程,及时了解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

3.管理者可借助管理报告监控经营进度,并通过高效的管理评估机制采取措施。

全面经营分析体系不但增加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减轻了财务部门的负担。在完成预算分析后,再开始预算的考核与评估。以往很多企业未将相关预算工作完全纳入考核体系,没有真正追溯预算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对超预算和上报预算不执行等情况也未采取全面的考核措施,预算“编一套,做一套”的情况自然会出现。

1.预算内容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

营业收入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中枢环节,它上承市场调查与预测,下启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经营活动计划。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预算是预算支出的重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

2.全面预算管理要同深化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

全面预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中心目标——利润,因此,必须深化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亏增效的规划、目标和措施,并且积极依靠企业全体人员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强成本、费用指标的控制,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

有些企业认为,预算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应对企业未来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这样做会导致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余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所以预算并非越细越好。究竟预算应细化到什么程度,必须联系对职能部门授权的程度进行认真酌定,过细过繁的预算等于让授权名存实亡。

预算制定出来以后,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一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情况在不断变化,总有一些问题是不可能预见到的。故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如果情况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应当调整预算或重新制定预算,以达到预期目标。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三篇】

集团公司管理的核心是“整合”,将下属各分(子)公司、经营实体和各位员工联合起来,围绕企业集团的总体目标而运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集团公司整合的有效措施。全面预算包括:编制预算(包括预算调整)、执行预算和考核评价等环节,即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总称。涉及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和责任的安排,通过这种安排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来实现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目前,全面预算这一科学的管理观念,已在我国集团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但是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需要澄清,在实践上还存在许多操作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角度的企业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公司、全周期、全过程、全职能、全局观、全系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集团公司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复杂的契约”。其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满足相关者的利益。因此,集团公司的所属单位都是利益相关者和预算管理的实践者,只有集团所属企业的全面参与,才能真正将各种责、权、利指标落实到集团公司组织的各个层级,从而将预算管理全面实施。全面预算一般包括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企业通常在每年度10月下旬至11月编制下年度(分月)预算方案;在年度预算的指导下,每月下旬编制下月月度预算方案,依次类推,从而实现一种月度逐渐累计的滚动预算。这样可以对上期、本期、下期的业务预算数据进行比较,实际考察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另外,全面预算还应该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现象,属于一个多因素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它必须通过全面预算和责任预算的配合,实现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必须通过预算编制、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循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因此,在集团公司中应专门成立相对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也是集团企业内部一个全范围、全职能的管理。通过建立职能责任中心,可以使企业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从而实施有效的预算控制、绩效考评和奖惩。预算管理是经营方针、目标及经营计划的定量反映,明确规定了整个集团企业的各公司、各部门、各层次以及个人所要达到的具体预算目标。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将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的过程,从而使各部门、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全职能”的预算编制,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引导,即引导企业的各项活动按预定的轨道运行,防止出现偏差;二是激励,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一种“全局观”的战略管理。一方面,预算目标的定位,应体现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重点;另一方面,预算模式的选择,也应体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竞争战略。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蕴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集团公司对未来一定期间经营思想、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的约束依据,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没有战略导向性的预算管理就没有灵魂。最后,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一种“全系统”的管理方式,以集团公司的组织系统为基础,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集团公司组织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适应关系,协同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系统联系,从而实现整体目标最优的系统性管理。

二、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恰当、合理地编制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

预算的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全面预算包括资本预算、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部分,这三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全面预算管理中,集团公司预算的编制要专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以及行业动态等。在确定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应采取自下而上、横向协调的程序,体现出分权与集权的统一。目前,我国许多集团公司还没有认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因而在没有战略指导的前提下制定的战略目标,自然就缺乏指导性,全面预算也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在此前提下编制的全面预算,往往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经营目标。由于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会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冲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背离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初衷。

编制预算时,将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编制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如管理费用、销售、成本、投资收益、资本支出等。集团公司应根据自己各子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如果行业比较稳定、变化不大,可以较多地使用固定预算,其中某些指标可使用弹性预算,每隔几个预算年度再进行一次零基预算,对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行重新调整;对于市场变化快的行业,企业应该选择滚动预算,使预算目标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因此,在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中,预算编制的程序是:首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战略确定预算思想与目标;然后预算管理委员会中的预算领导小组负责下发预算目标并由各子公司和部门结合自身情况编制预算草案;接着预算管理委员会中的预算编制小组进行初步协调和汇总;预算管理委员会中的预算领导小组召集各子公司和部门负责人协调各级预算,形成初步的预算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如果没有通过,还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将协调后形成的预算方案下发到各子公司和部门进行再平衡,并上报再协调,直到各方的目标达到一致为止。最后对通过的预算方案以内部法案的形式下达到各子公司和部门执行。

为了使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首先要细化预算,将预算的制度、责任、指标、定额和费用等各方面进一步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度和人,使他们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过程监控,从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但是,预算真正成为企业的“硬约束”,关键是要用强制的力量去执行预算。准确、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有认真执行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才能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

全面预算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到各子公司和部门执行,大到最高管理层,小到公司的某个员工都是预算的执行者。全面预算是整个集团公司的预算,不应该只与财务部门有关。但财务部门可以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管,对公司整体预算实施有效监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作为各责任中心的子公司和部门必须向财务管理部门报送预算执行分析报表,这是财务部门对预算进行过程监控的依据,也是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考虑是否调整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各子公司的经济业务处理进行跟踪。一方面可以使总经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卡住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减少虚假会计信息,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预算执行的管理以日常动态检查、月(季)度分析考核、中期检查预测与适时合理调整等方法,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月(季)度分析考核,以各责任部门编制并经财务管理部门核定的月(季)度预算分析报表为主,预算领导小组每月(季)召开分析会议。中期检查预测与适时合理调整,以各责任部门编制并将财务管理部门核定的中期分析报表及预测报表为主,于每年中期财务中报后,由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中期分析检查会议,并将分析结果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

四、预算执行的考核和调整。

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对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度和年度进行评估,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要认真分析其成因,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预算考核的重点是找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找到管理中的强项和弱项,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考核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赏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基础上,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于预算执行的考核应在激励方案中设置定性和定量指标,然后根据行业的特点和不同的考核重点,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设置不同的分配权重。定量指标基本上为经济指标,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奖罚,偏重于结果评估。定性指标基本上为非经济指标,应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惩,偏重于行为评估。为了保证考核方案合理、科学,可对不同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模拟测算,以此事先了解方案最终奖惩程度,避免估计不足而导致风险。考核责任书应由总经理和各预算责任人签字确认。

预算执行有偏差,是执行不力造成的,根据考核和激励方案,应该惩罚相应的责任人。属于预算编制原因而产生的,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预算的调整必须有一定的程序。同时预算调整程序应该由制度来保证:首先,应该严格界定调整范围,只有出现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市场需求或价格变化,设备维修的需求变化或其他经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意的原因出现,才允许调整预算。其次,应该规范预算调整的权限与流程,有关的责任部门或单位,应对不同预算项目的调整作出申请,依照不同的规程审批后,才能予以调整。重大的调整应该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只有对调整范围、调整程序、调整权限进行严格规范,才能在出现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时,使预算调整有序进行。这样调整才不会削弱预算控制的力度,反而可能增加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对那些影响战略目标的调整,最好保证一年调整一次左右。对不影响战略目标的调整,最好一个季度只调整一次。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是一种有效的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为一体的现代企业控制手段。集团公司应从经营机制和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战略导向和组织体系的保障下,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集团公司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01).

[3]夏宽云.全面预算管理成功的要件[j].财会月刊,2005(09).

[4]罗元涛.浅析企业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j].公用事业会计,(10).

[5]张伟立,胡艳玲.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04).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四篇】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通过对生产成本的准确预算,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合理控制人工费用和生产材料费用,最终实现制药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标准作业程序,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推行,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生产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将生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提高生产的规范化水平。制药企业为实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标,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预算目标应该与制药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制药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第二,针对企业各部门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部门间的协作能力。第三,预算目标在制定时,应该秉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信息,提高预算目标的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及时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第四,企业应该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时对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反馈,深入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制药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直接支出成本和控制间接支出成本两个方面,企业应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避免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产生的浪费,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1.控制直接支出成本。

直接支出成本是指制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产品生产而导致的费用支出,一般来说,直接支出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直接机物料和直接能源等。

制药企业应该根据国家对药品质量的相关规定,合理控制直接材料费用,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成品率和物料清单对预算目标进行制定,结合药品质量规范,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执行预算规划,在满足产品百分之百合格率的基础上,使成品率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对材料费用控制的管理目标。

企业人工费用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对生产的各项程序进行合理安排,确定生产工时。第二,制定适宜的单位工时工资。制药企业应该根据动作分析法,确定制药企业岗位定额工时,结合成品率,计算出准确的工资工时,按照员工岗位重要性的不同、岗位对企业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计算小时工资。在对员工的工资进行支付时,应该能够满足产量和生产工时的转换要求,秉持按劳分配和各司其职的要求,通过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进而降低人工成本。此外,还应该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化控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性作用。

企业应该在生产成本中对直接机物料和直接能源进行单独核算,在确定预算目标时,应该对工艺变化、产品消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财务部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算,使每一位生产员工都具备完善的预算管理理念。

2.控制间接支出成本。

间接支出成本也成为制造成本,是指制药企业在直接成本外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为管理生产和组织生产而导致的各项费用,如管理者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维修费和折旧费等。企业可以通过固定预算法等方式,预算间接支出的数额,具体来说,应该对工程部领用维修物资,制造部采购固定资产和质量部化试领用等工作进行重点监控。

3.建设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

为了对预算效果进行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执行水平,制药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包括小组责任机制、结果追踪机制和奖惩机制等。

制药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建立成本控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包括财务部、工程部、质量部和生产部,小组负责根据预算目标,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对预算的指标进行层层分解,监督员工对方案的落实情况,在根源上保障预算实施的有效性,提高执行力。此外,应该由财务部门出面,定期邀请生产人员、质量部、工程部、班组长召开以成本分析作为主体的会议,分析在成本控制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并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结合员工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惩,对执行过程中,预算产生的偏差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同时,企业应该对数据结果进行追踪、控制,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应该追踪可能导致数据异常的因素,并在寻找到异常现象后,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意见,避免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为了提高追溯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应该对生产记录进行认真填报,提高生产流程的规范性,通过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制药企业成本能够不断降低。企业应该在不同的预算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奖惩方案,最大限度的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制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之中,改善工艺技术水平,激发员工自觉提高生产效率和学习先进生产知识的意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制药企业应该通过预算管理制度,降低生产成本,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优化,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五篇】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逐渐加剧,企业只有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在市场中稳步发展。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为了我国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出现,刚开始主要应用在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和杜邦等企业,后来逐渐应用到其他企业中,成为了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1]。全面预算管理主要通过整合企业的人才、资金、业务和信息等,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战略目标更加具体、形象,是企业用来进行经济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还可以用来协调各个部门,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提供有效依据。

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预算就是分析和整合企业的财务数据,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将预算管理当做计划管理,忽视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以及战略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明显,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成本核算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内容还不完善,首先财务核算只核算财务相关的因素,核算范围中不包括人力资源等其他工作。当前,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的正常发展运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如果依旧按照原先的财务核算方式,就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企业过度重视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忽视了生产过程。

(三)预算编制执行能力比较低。

预算编制执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当前很多企业的预算编制执行能力都比较弱,给全面预算管理造成了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预算编制内容不完善,执行效率比较低;其次,预算编制工作跟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最后,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对预算编制的理解能力不够,执行能力比较差,经常出现执行偏离的现象。

(四)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一个统一、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很多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机构,企业机构设置比较混乱,不但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增加了找到相关责任人的难度[2]。

(一)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企业各个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完善预算管理的实施环境,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不算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进而在工作实践中更好的执行预算编制制度和相关的管理活动。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宣传,加强企业各部门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进而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优化。

企业只有采用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才能顺利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进而提升财务核算水平。因此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优化成本核算方法。第一,企业要对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然后选择一种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或者对几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方法;第二,在原先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核算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三)加强对预算管理执行的重视。

要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能力,首先要做好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收集和整理原始数据、确定预算指标、进行预算编制的相关培训等。其次,在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最后,做好预算执行的追踪工作,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更正。

(四)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机构。

企业要构建科学的预算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让每一个部门和员工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从而保障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企业还要加大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公平、公正的分工原则,以避免出现部门之间推卸责任的现象。另外企业还要根据每个部门的特点和优势,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

四、结语。

全面预算控制可以使企业的财务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为企业节约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企业只有进行科学的全面预算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王向前.试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7):126+169.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六篇】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强化员工收入分配的调控措施,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和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部分企业逐渐开始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尤其体现于国企与央企工资体系。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不仅益于把控国家单位与社会单位间的工资平衡性,而且益于企业规范劳动报酬体系,推动企业人力成本和收益核算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流程为基础,着重阐释其编制要点与编制难点,提出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期望本文的结论对企业完善工资体系有所启示。

关键词: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编制要点。

2010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在央企首次试点工资预算管理制度,2012、2013年分别对企业强化工资增长机制与健全人力资源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推动了部分企业由原来的工效挂钩工资机制转变为预算管理工资机制。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这也是由预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预算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必须对集权化的企业进行分权化处理,导致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新老员工收入的处理不恰当等。因此,梳理与明晰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及具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主要包含工资增长调控制度、工资效益联动制度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三部分,其中,前者是为了避免出现个体吃空饷的现象而设置的,中者是为了实现薪酬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而设置的,后者是为了对企业的宏观财务进行管理而设置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地缘工资、效益工资、规模工资、效率工资及工资总额基数。在企业实践中,地缘工资的比例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体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等;效益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业绩考核得分率、可控成本节约率等;规模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规模和设备数量等。而效率工资占比约为30%,其计算基础主要为企业的核定定员与实际人员的大小关系;工资总额基础占比40%,主要基于企业的历史工资水平,避免工资收入出现大幅度波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流程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部分差别,以某地区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为例,主要包含预算、调整、清算和备案。其中,预算主要按照逐级汇总、分级编制、上下结合的原则,根据预算增长与预算基数进行编制;调整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资产重组、企业效益变动较大、收入分配具有重大变化;企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形成报告上报国资委等上级部门;企业内部收入调整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统一,按照相应程序备案。

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要点及难。

(一)编制要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要点主要包含职工类别与时间范围,其中,国有企业的员工是由国资委核定的,不可以随意进行调整,同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职工类别主要是一般职工、中层及经营层,一般职工主要包含了三级及以下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及管理层,二级企业中的普通职工及中层,一级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主要包含了二级企业的管理层及一级企业的中层;经营层主要包含一级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总额预算编制的时间一般为一个会计年度,但若出现延迟发放工资的情况,应该将延迟工资一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范围。但由于企业存在合理避税的情况,通常会将预提的年终奖金不计入工资总额。

(二)编制难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难点主要体现于五种关系的处理。一是新老员工的工资水平关系。不再论资排辈,而是在承认年长员工贡献的基础上同岗同酬,基本理念是:同岗同酬,但必须承认工龄的补偿。这虽然是对老员工的激励,但同时也是对新员工的负激励。因此,这是编制的难点之一。二是不同岗位间的收入水平关系。由于技能需求水平间的差异,致使基础性岗位与专用性岗位间工资水平的差距很大,如何将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三是绩效提成工资制与职能部门固定工资制的关系,二者的职工人数比例如何确定,在不同岗位、部门间如何分配这种关系是预算编制的难点。四是管理层与一般职工间的收入水平关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水平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员工的收入水平需要与社会水平平衡,这也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五是奖惩关系,奖惩标准如何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如何设计与测量预算指标仍然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之一。

(一)正确处理几种工资关系。

针对以上几种工资关系在预算编制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正确处理。一是制定与细化新老员工间的工资指标,指标的基础是同岗同酬,在此基础上增加老员工比新员工的工资加成,但这种工资加成指标是基于工龄和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而设的。二是控制企业收入水平差距,将其控制在10倍以内,企业内部最低工资水平应该在平均水平的2倍以内,最高工资水平在4倍以内。三是绩效提成工资总额应该与固定工资职工人数比例为4:6,若企业内部生产任务加重,可以适当加大绩效、提成工资比例。根据国资委的相关文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细化奖惩指标,但奖惩金额不宜过大。

(二)强化工资总额控制。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控制指标是推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着手于以下几点:一是部分联动制定指标体系,将企业的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合制定,结合企业的往年的经营状况及下一会计年度的经营目标、平均工资发展趋势等核算预算指标;二是实时监控指标执行状况,对工资总额超标情况及时纠正,并查找原因,确保企业工资预算控制与管理的连续性;三是构建严格的个体预算违规机制,企业工资预算应当在上述预算范围及比例之内,若出现比例偏差较大的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对违规操作员工进行经济惩罚,情节严重者直接予以纪律处分,并对其上级主管人员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四是运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数据模型,以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构建数据模型,使工资总额预算更准确合理。

(三)加大数据管理与培训力度。

数据是企业预算、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趋势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积极拓展和提高计算机在财务预算领域的应用和使用层次,搭建业务、财务数据平台,利用企业预算信息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或者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指导企业预算部门及时处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实施重大项目预算联动监管机制,在企业内外部、上下级之间充分实现横向、纵向的协调配合,甚至可以引入经济审计监管,对预算及相关执行部门进行过程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共享监督成果。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转变传统的手工预算方式,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确保财务人员按照“实、高、新、严、细”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减少预算管理中人为因素造成的预算偏差。

四、结语。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青睐的工资预算管理方式,也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预算方式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预算环境不断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编制难点。为此,本文着重提出了各相关指标间的关系处理、控制方法与数据管理三项措施。但限于实践案例不足,并未进行多案例分析,建议后续可以展开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一农.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深化和拓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4).

[2]鲁栗,翁健祥.关于某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12).

[3]潘云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七篇】

(二)管理体系化有待提升——流程性和规范性较差。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从技术管理角度来讲主要强调要实现预算管理的体系化,即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在实务中,船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往往不成体系,要么是不重视预算分析,要么是不重视预算的考核与激励。一些企业虽然有着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但是在各个环节的执行上却欠缺一定的规范性。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缺失、预算编制本身的不合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以及预算监督控制措施的流于形式等现象都是由于执行不规范而造成的,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船舶企业运营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三)管理信息化平台有待健全——信息化软件以及办公环境信息。

化均需进一步健全航运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船舶企业整体管理的综合性都决定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数据之上。目前,多数船舶企业并没有引入专业化的预算管理信息化软件,在前期的数据收集以及中期管理过程中对执行情况的分析等多靠人工进行整理,无法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具体的办公过程中,各部门、各业务小组之间并没有形成信息传递的平台,不便于日常预算管理中各部门预算分析、预算总结工作的开展。

(一)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基层员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基层员工是船舶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对于预算管理指标的合理性、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有着最为直接的体会。因此,管理层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基层员工的意见,更好的完善财务预算部门的管理工作。以青岛远洋大亚物流集团为例,在开展预算编制前期,该企业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设电子邮箱、意见簿、匿名信箱等渠道来为基层员工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使其能够充分说明对于预算编制、预算指标以及预算考核等管理方面的.意见。此外,船舶企业还需要在企业内部针对性的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与培训,使基层员工明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员工自身发展以及企业抵御内忧外患的重要性。只有在此基础上,员工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献计献策。

体系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船舶企业各项运营业务的全覆盖,也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付诸实施。首先,船舶企业应当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激励与控制以及预算分析等程序纳入到企业的每项业务中。以某民营船舶企业为例,该企业将各项业务作为横坐标,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作为纵坐标,在整个图表构架当中体现出整个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每项业务的具体分支,则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整理和汇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更为直观的提取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无遗漏的将企业业务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其次,船舶企业应当建立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一方面要将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予以章程式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来加强每个环节执行的规范化(如基础数据的收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选择、预算执行的严格监督、预算考核与激励措施的规范化实施等)。

(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软件,构建信息化办公平台。

以航运业务为例,从最初的提出订舱申请书到装船,再到最终的货物运达目的地,其间经历的每一环节都涉及到预算管理,产生一系列的预算数据,只有通过专业化的预算管理软件,才能及时、高效的实现这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实务中,一些大型船舶企业通过引入erp系统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也有一些中小型企业通过改编相关财务软件来开发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此外,船舶企业也要注意对日常预算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能够构建局域网的,则通过局域网来实现预算管理的交流;不能够构建局域网的则可以通过各种聊天工具、电子信箱等实现数据的及时传递与在线分析。

三、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船舶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从流程化、规范化的角度构建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并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降本增效,实现企业的稳步前进。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八篇】

我国现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出全面预算的有效运用可以使企业实现良好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以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核心工作,使全面预算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最大的效果,而且全面预算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且能够使企业的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化。因此,全面预算在各部门之间起到协调作用,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全面预算管理内涵在企业的发展目标过程中,全面预算的应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的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强调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整个过程的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对象并指向单一的部门,而是将企业的各部门与全部员工都归纳到管理对象中,管理对象包括全员,全员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对预算目标进行分解,有效提高员工成本管理意识。2.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企业管理一直应用前苏联的管理模式,之后随着变革我国企业将西方的管理会计模式与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相结合,使预算管理方面的发展更加深入,并形成了我国责任成本预算制度。我国的经济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改变,并在《公司法》颁布后全面借鉴西方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的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使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经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很多企业已经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提高,企业要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对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如果企业只是原地踏步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步伐,那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确定预算管理的工作目标,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使用的积极性。

1.缺乏全员性预算管理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全员性,而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全员性,具体体现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成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将预算直接归到财务部门,领导对于预算管理没有重视,使预算缺乏权威性。再者,预算管理只有管理者与财务部门能够接触到,甚至只归纳到财务部门,这就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从而导致财务部门加班、孤军奋战,部门之间产生矛盾互相拆台,这就很容易使预算失去基层的第一手资料,缺乏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又脱离了部门之间的相互帮助,最终使预算从基础就失败,从而影响后续的工作内容。2.缺乏市场调研和预测全面性是预算另一种性质的体现。需要企业对内部因素进行详细的考虑,对外部环境做出适当的分析,分析预测过程一定要细致、科学,以此来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由于大部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与预测缺乏,只是进行机械性的预算,与此同时,要重点考虑销售的发展方向、客户需求、材料缺少、市场上的变化等因素不做出科学的预测与调研,只是盲目的生产,最后会导致产生堆积。使企业走向另一方向,企业全面停产。这种无科学预算分析、无风险防范等情况在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着。3.预算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预算考核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部分企业受到传统机制的影响,指标在选择上缺乏全面性和相关性。4.预算体系不完善,预算辅助工具欠缺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涉及到各个部门,因此,需要各部门与全员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同时由于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使预算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如果,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企业无法及时做出相应的协调,再加上预算管理方法不科学,使企业发展中的变化无法体现出来。

1.工作人员管理意识的提高,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的全员性在企业管理中由于全面预算体现出了全员性的特点,所以,全面预算关系到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管理、社会和谐等。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可以帮助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宣传栏、网络和全体大会等方法,将全面预算的制定、执行和参考结果,在企业活动中进行公布,从而可以提高员工参与全面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2.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企业的管理中全面预算占居重要的地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必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将企业的技术、人力、经营和财务等结合在一起,因此,体现出预算管理人员掌握理论知识与经验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例如可以为员工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或者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鼓励,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员工业务能力水平。

3.对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和预测企业要尽快适应现今市场经济体制,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顺利生存下去,企业要重点关注对市场和客户调研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信息详细、准确,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4.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预算的特点要求指标在设计方面要体现出全面性,这就说明预算的考核标准包括内部与外部因素,因为指标之间是相互依存并且影响的,最后使企业的预算达到整体上的平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实践经验去探索、去总结,从而防止指标设计的瑕疵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5.加强全面预算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非常重要,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严格执行会计管理制度,并且企业要完善责任制度,使结构清晰与权责分明,加强全面预算的执行效果,其次对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进行优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目标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中心,不能偏离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五、弱化预算考核。

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但是,通过研究表明:单一的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会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会使企业的各项指标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所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能够完全决定企业的发展与绩效的考核;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来讲只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措施,主要的目的是统一企业的上下思想,有效保证公司的执行与理解存在一致性。所以在业绩考核方面,适量的弱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主要地位,对企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现代化模式在不断的提高,使企业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企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企业要想在顺利的发展,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要坚持不懈对内部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那么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考核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顺利进展的基础,再加上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正确的管理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部基础,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参与,员工自身要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企业只有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内部基础。

参考文献:

46 3453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