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一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围绕企业全面预算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多个方面。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全面预算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所有资源,实现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阶段,二战以后受到行为科学理论和经济学代理理论的影响,90年代以来受战略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繁荣景象。可以说,预算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并总是以它们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中几个主要的分支,如:委托代理理论和战略管理思想等,为预算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是由coase(1937)、jensenandmeckling(1976)、famaandjensen(1983)等提出的,而后又由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公司治理专家加以扩充和发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jensenandmeckling(1976)指出,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然而他们各自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股东)希望获得最大的股东利益,而代理人(经理人)更愿意从事各项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比如在职消费、过度投资)来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自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以来,公司内部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一层是企业所有者或股东作为委托人,雇用ceo或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代理人,为股东的利益管理企业;另一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集体作为委托人,雇用部门经理作为代理人,管理企业的分权化经营单位。也就是说,在企业多层代理关系下,每一层管理者既是上一层管理者的代理人,又是其下层员工的委托人。

代理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按照委托人的经济利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但由于“经济人”的本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代理人可能并不总是按照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从而在代理行为活动中背离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张维迎(2005)认为代理人问题的产生有四个因素:第一,代理人的行动难以观察。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行动,外来要素的干扰使得结果不能准确地测度代理人的努力程度。第二,代理人的偏好或目标与委托人不一样。第三,代理人要承担风险。如果代理人是害怕风险的,让他承担风险责任就需要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风险越大,索要的补偿就越多。第四,委托代理双方承担责任的能力有差异。在以上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二个因素,即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偏好或目标不一样,这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为了防止或限制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来激励代理人履行代理经济责任或对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目标的行为进行控制。所以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就是委托人(全体股东)如何设计一个最优的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以保证代理人(经营者)按照委托人(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事。而预算管理正是这种最优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控制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来控制企业的管理机制,可以将各层次代理人的目标协调一致,有效地降低各层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一方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可以将责任落实到人,从而解决团队成员之间的偷懒问题;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的考评环节,委托人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其业绩联系起来。因此,企业预算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战略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包括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其中,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企业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目标必须从‘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它将会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引导出来,它们不是一种抽象,而是行动的承诺,借以实现企业的使命,它们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业绩的标准。换句话说,企业的目标就是战略。”按照明茨伯格的管理控制金字塔,将企业目标划分为战略目标(3-10年)、战术目标(2-3年)和作业目标(年度目标)。这三个层次上的目标设计,是按时间序列以及计划性到操作性递进两个维度进行的。战略目标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战术目标进一步对最高目标做出解释和说明,作业目标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南。

战略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言而喻。战略的确定规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奋斗目标,成为激发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之一。全面预算与战略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预算管理就是一种战略性管理。

首先,企业预算管理的构建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因此,预算管理过程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其次,预算的战略性还体现在不同类型企业战略重点的差异上。一般而言,企业战略包括地域扩张、多元化经营、合资、产品开发、市场渗透、收缩和清算等。战略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思路与方针的不同。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不尽相同,它们的预算管理重点也随之而异。

最后,预算管理的战略性,还体现在它沟通了企业战略与经营理财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长短期预算得以衔接。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总方针,体现在长期预算中,而短期预算作为一种行动安排,使日常的经营理财活动和企业战略部署得以沟通,形成具有良好循环的预算系统。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管理为基础的,以战略目标为起点,以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一套可运行、可操作的控制系统实现预算目标,最终推动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所以,预算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同样,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预算管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必然为预算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使预算管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实施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企业预算管理并不具备自行机制,不是无条件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作保证。

1.树立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

树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没有战略指导的企业预算,会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结果。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资源分析,明确长期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预算,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

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预算的制定要具有客观性,如果忽视对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很多预算指标就会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从而使得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预算指标往往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继续推行。可见,整个企业预算体系的基础是对市场情况的预测与分析。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预算过大带来的风险。

树立“基于企业价值链分析做预算”的理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经济活动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价值链是能够创造和交付给顾客有价值产品或劳务的一整套不可或缺的作业和资源。企业在通过商品和劳务向顾客传递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企业部门间发生的利益冲突必须以顾客利益为最高准绳来协调矛盾和安排活动,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

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没有企业的上下合作和推动,特别是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直接参与,预算管理任务不可能完全落实,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作为一个集体,团队合作,统一认识,共同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来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求相关领导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知识,能够对预算方案做出考评和决策。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比较合理妥善地圆满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稳定、高效地进行。

3.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预算涉及企业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而具体承担各项预算的实际执行者是对预算管理的各个具体环节最为熟悉的人。因此,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乃至考评体系的建立与执行等,均需要吸收他们参与。企业应当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动员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管理目标的全面达成。

4.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根本。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业务操作标准,完善业务管理工作程序与基础;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业务发生的原始记录;具有高效而有序的内部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和传递系统,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分析系统和财务预警系统,权威的预算决算与考评系统等等。

5.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

国家要法治,企业也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首先必须是一种管理制度与规则,其次才是制度和规则的实施与绩效评价。因此,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同时,也只有当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员工的潜意识,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时,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预算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发展方向,关系着业绩的考核和评价,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形成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保障预算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二篇】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对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形象描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营运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4月财政部专门出台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些突出反映了预算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都要直面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借鉴自然界最基本的‘适者生存’法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企业实现公司治理、股东价值最大化、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

1.构建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和预算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确保预算的科学制定、严格控制、公正评价、合理奖惩。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工作岗位,是全面整合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制度。一般要设置公司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负责预算的制定、控制、变更、评价与奖惩,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财务部门负责日常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协调、汇总及信息反馈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和执行;(2)全面预算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度设计要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前提,只有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使预算制度发挥尽可能的效能。有制度并不一定有效,明确的权责利,高效的作业和组织,才能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由预算编制、执行、协调、评价和考核奖惩几个部分组成。

以现金流量为核心投资大、周期长是房地产开发的突出特征,市场风险和融资债务风险是企业风险控制的关键。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售价制定是影响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构成项目预算的主要成分。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开发资金进行大量银行融资,房地产企业正常的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甚至更高,特别是新土地供应政策的出台,一个中等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需要几亿元,一旦市场风险导致项目经营失败,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沉淀大量资金,而往往是积压房产无人问津,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则是直接导致企业财务困难,危及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资金成本加速积累,企业再融资、再投资能力迅速下降,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可见,充裕的现金流是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保障,必然成为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问题。

3.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的流程。

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预算几乎涵盖了企业经营业务的主要流程,包括项目考察、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房屋销售和售后服务。

项目考察: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源泉,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寻找投资项目,土地储备和土地开发计划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战略意义,要保障企业经营持续稳定地增长,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地储备、土地开发和房屋销售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项目考察就要在企业实施战略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主要考察指标包括项目地点、项目规模、市场规模和市场环境。而且项目考察要同企业同期的财务预算和筹资预算相协调,否则,盲目进行项目考察,不仅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同时也很艰巨。

项目可行性研究:符合条件的项目就要实施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工程建设成本、开发计划和销售预测。实质上,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上包含了项目预算的全部内容,只有做深入、详细、准确的可行性研究,才可以保证项目开发成功。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成本和开发计划都是可确定和可控的,关键在于对未来销售市场、销售定价、销售时间和预期利润的估计,最终确定土地购置成本范围,作出投资决定。

土地购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销售计划和售后服务: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基础之上,筹集资金进行土地购置。土地购置根据企业战略计划可以作为土地储备,或者立刻着手进行项目开发,无论怎样,都要对新购置土地制定完整的项目投资预算,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具体落实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在于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开发成本费用预算、销售计划,特别是工程进度计划,时间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非常宝贵,延误进度,不仅增加资金占用成本,更有可能失去市场机会,影响销售计划,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运转。工程进度计划一般都要分解到周计划,成本费用预算要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重大变动需提请预算委员会审议,否则会影响最终预期利润的实现。项目投资预算的日常监控、协调和分析由财务部门执行,及时将执行情况汇报预算委员会。由于房地产项目的不可复制性和重复开发,对于项目预算要严格执行。

4.财务预算。

财务部门是一个企业的信息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财务预算是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作出具体安。全面预算管理应当服从企业战略计划,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预算就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形式体现。财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具体工作,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全面预算的综合平衡,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财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处理中心,重点是通过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监控其他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委员会反馈信息,提交预警报告。

5.筹资预算。

目前,银行融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筹资预算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编制、执行等具体工作。筹资预算一般包括筹资风险、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期限、筹资结构、筹资成本和债务偿还计划。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筹资预算主要以项目预算为基础,以企业的现金流为保障,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杠杆经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否则必然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筹资预算需要对筹资规模、结构和债务偿还计划作出科学估计,充分考虑财务风险控制。筹资预算要同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相协调,但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单纯服从企业的产业扩张。科学合理的筹资安排是企业经营发展变化的有效保障。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每一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最后,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仅是基础工作,关键是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任书芳,高树岭,张行贵.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现状及管理建议[j].时代,(04).

[2]王伟,赵占.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j].价值工程,2006(08).

(作者单位: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三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地位显要。本文首先探讨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思想认识、健全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改进预算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问题 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几年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面临的形式越来越复杂,许多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日益复杂新形势对企业的要求。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受到管理者的重视。

所谓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在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的经济、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协调控制,对生产经营活动、人员管理状况、资金流动情形等做出预算管理,以便完成企业的既定计划,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但是,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企业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有效管理方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有些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预算管理不过是表面文章,走走过场就可以,从而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消极对待,“它们往往把预算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数字计划上,使得预算编成后,只是一些单纯的数字和表格,起不到管理的作用,使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预算管理的实际作用;有些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预算管理仅仅就是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实际上,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范围很广,包括财务、资源、信息、人力等等方面,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而不是某个具体部门来编制预算。

有些企业只是凭借简单想象来制定数据,而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考察市场之后来做出预算。这样编制而成的预算往往会因为脱离实际而无法完成,发挥不出全面预算的优势作用。有些企业只注重短期目标和眼前利益,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出增加收益,忽略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

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它们的预算是由其财务部门或者领导部门制定而成的,而这些部门往往是不参与企业基层的生产经营的,这些预算也就容易脱离实际。并且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管理监督机制,由于企业的种种复杂情况,预算的执行效率低下,无法达到理想状况。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上到企业领导者,下到企业基层员工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充分调动联合,汇集财务、人员等各类信息,“各个环节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坚决杜绝?擦边球?和?体外循环?,使全员、全过程、全面的?三全?式预算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以期达到全体员工都能真正领会预算管理精髓之目的,形成?要我编预算?到?我要编预算?的管理思维转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的良好氛围。”编制预算不能只流于表面,应当把合理的预算落实到实处,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指导作用。

“因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要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控制,当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发生差异时,要进行认真分析、论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算。”企业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在掌握财务、信息、人力等资源的详细状况之后再进行符合自身条件的预算编制,紧贴实际,不能与现实的生产经营情况脱节;同时,企业要针对市场现状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前景进行考察,掌握正确的市场信息,以便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预算编制,占领市场份额,扩大企业规模。

户层面包含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学习成长包含员工参加培训率、创新率等指标,”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考核体系,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更好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是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目前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这种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1]郝晓娜.我国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05)

[2]赵宏宇.探析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商界,2012(07)

[3]吕伟.浅谈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1(08)

[4]赵卫平.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 2012(02)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四篇】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全面预算管理提出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将对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全面预算管理创新的方法。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编制、执行和评价的流程工作,本文也将从这3个方面分别说明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第一起点和重要部分。但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存在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人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完成,这样才能确保为全面预算管理搜集更多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但传统的运算周期并没有固定的工作周期,而是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来决定,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必然会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

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预算执行是预算编制之后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内容进行具体实践,在预算执行,通常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甚至出现与预算编制不统一的不符合的情况,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的营销方法、产品价格和技术能力等都会随之不断变化,传统的预算执行方法却无法准确预测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因此,很有可能导致发展的过程中脱离市场经济的轨道,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预算评价存在的问题。

预算评价是整个预算环节的最后部分,预算评价过程中曾出现“预算松弛”的相关问题,预算松弛主要是指预算工作人员对企业收益过低估计,而对成本估计过高。这主要是由企业按照员工工作业绩等于报酬的制度影响造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评价的准确性。

2“互联网+”时代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解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给了更多的便利,而其对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有效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共享。“互联网+”时代下,市场和企业面临的数据信息量大量增加,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内容不断增多,数据之间能够实现高效及时的交换和分享,这种特征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的预算周期会大大减少,预算编制效率和水平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其次,能够及时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调整,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对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预算执行的动态进行有效监控,并做出实时调整,使预算执行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一致,以此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最后,有效降低预算松弛现象出现的概率,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企业能够实现对预算编辑和预算执行的有效实时监控,因此能从源头上降低预算松弛现象发生的概率,从而保证了企业全面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五篇】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出台强化员工收入分配的调控措施,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和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部分企业逐渐开始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尤其体现于国企与央企工资体系。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不仅益于把控国家单位与社会单位间的工资平衡性,而且益于企业规范劳动报酬体系,推动企业人力成本和收益核算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涵与流程为基础,着重阐释其编制要点与编制难点,提出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期望本文的结论对企业完善工资体系有所启示。

关键词: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编制要点。

2010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在央企首次试点工资预算管理制度,2012、2013年分别对企业强化工资增长机制与健全人力资源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也推动了部分企业由原来的工效挂钩工资机制转变为预算管理工资机制。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这也是由预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预算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必须对集权化的企业进行分权化处理,导致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新老员工收入的处理不恰当等。因此,梳理与明晰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流程及具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主要包含工资增长调控制度、工资效益联动制度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三部分,其中,前者是为了避免出现个体吃空饷的现象而设置的,中者是为了实现薪酬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而设置的,后者是为了对企业的宏观财务进行管理而设置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内容可以分为地缘工资、效益工资、规模工资、效率工资及工资总额基数。在企业实践中,地缘工资的比例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体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等;效益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业绩考核得分率、可控成本节约率等;规模工资占比约为10%,其测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规模和设备数量等。而效率工资占比约为30%,其计算基础主要为企业的核定定员与实际人员的大小关系;工资总额基础占比40%,主要基于企业的历史工资水平,避免工资收入出现大幅度波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流程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部分差别,以某地区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为例,主要包含预算、调整、清算和备案。其中,预算主要按照逐级汇总、分级编制、上下结合的原则,根据预算增长与预算基数进行编制;调整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资产重组、企业效益变动较大、收入分配具有重大变化;企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清算,形成报告上报国资委等上级部门;企业内部收入调整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统一,按照相应程序备案。

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要点及难。

(一)编制要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要点主要包含职工类别与时间范围,其中,国有企业的员工是由国资委核定的,不可以随意进行调整,同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职工类别主要是一般职工、中层及经营层,一般职工主要包含了三级及以下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及管理层,二级企业中的普通职工及中层,一级企业的普通职工;中层主要包含了二级企业的管理层及一级企业的中层;经营层主要包含一级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总额预算编制的时间一般为一个会计年度,但若出现延迟发放工资的情况,应该将延迟工资一并纳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范围。但由于企业存在合理避税的情况,通常会将预提的年终奖金不计入工资总额。

(二)编制难点。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编制难点主要体现于五种关系的处理。一是新老员工的工资水平关系。不再论资排辈,而是在承认年长员工贡献的基础上同岗同酬,基本理念是:同岗同酬,但必须承认工龄的补偿。这虽然是对老员工的激励,但同时也是对新员工的负激励。因此,这是编制的难点之一。二是不同岗位间的收入水平关系。由于技能需求水平间的差异,致使基础性岗位与专用性岗位间工资水平的差距很大,如何将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三是绩效提成工资制与职能部门固定工资制的关系,二者的职工人数比例如何确定,在不同岗位、部门间如何分配这种关系是预算编制的难点。四是管理层与一般职工间的收入水平关系,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工资水平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员工的收入水平需要与社会水平平衡,这也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五是奖惩关系,奖惩标准如何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如何设计与测量预算指标仍然是预算编制的难点之一。

(一)正确处理几种工资关系。

针对以上几种工资关系在预算编制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正确处理。一是制定与细化新老员工间的工资指标,指标的基础是同岗同酬,在此基础上增加老员工比新员工的工资加成,但这种工资加成指标是基于工龄和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而设的。二是控制企业收入水平差距,将其控制在10倍以内,企业内部最低工资水平应该在平均水平的2倍以内,最高工资水平在4倍以内。三是绩效提成工资总额应该与固定工资职工人数比例为4:6,若企业内部生产任务加重,可以适当加大绩效、提成工资比例。根据国资委的相关文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细化奖惩指标,但奖惩金额不宜过大。

(二)强化工资总额控制。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控制指标是推进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主要可以着手于以下几点:一是部分联动制定指标体系,将企业的劳动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合制定,结合企业的往年的经营状况及下一会计年度的经营目标、平均工资发展趋势等核算预算指标;二是实时监控指标执行状况,对工资总额超标情况及时纠正,并查找原因,确保企业工资预算控制与管理的连续性;三是构建严格的个体预算违规机制,企业工资预算应当在上述预算范围及比例之内,若出现比例偏差较大的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对违规操作员工进行经济惩罚,情节严重者直接予以纪律处分,并对其上级主管人员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四是运用互联网工具建立数据模型,以当地平均工资为标准,构建数据模型,使工资总额预算更准确合理。

(三)加大数据管理与培训力度。

数据是企业预算、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趋势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首先,积极拓展和提高计算机在财务预算领域的应用和使用层次,搭建业务、财务数据平台,利用企业预算信息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或者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指导企业预算部门及时处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实施重大项目预算联动监管机制,在企业内外部、上下级之间充分实现横向、纵向的协调配合,甚至可以引入经济审计监管,对预算及相关执行部门进行过程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共享监督成果。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转变传统的手工预算方式,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确保财务人员按照“实、高、新、严、细”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减少预算管理中人为因素造成的预算偏差。

四、结语。

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青睐的工资预算管理方式,也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预算方式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预算环境不断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编制难点。为此,本文着重提出了各相关指标间的关系处理、控制方法与数据管理三项措施。但限于实践案例不足,并未进行多案例分析,建议后续可以展开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一农.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深化和拓展[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4).

[2]鲁栗,翁健祥.关于某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12).

[3]潘云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六篇】

房地产业是综合性强的行业,该行业关键人才均为稀缺性人才,如建筑设计类、工程类、成本控制类的人才等。当前房地产业处于转型阶段,谁占有更多优秀人才资源,谁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同时,该行业具有季节性特点,导致的人口流动大、员工教育文化差异等问题加大了房地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房地产业要转型成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务必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房地产业的季节性变化使得某一段时间进入该行业的人员大幅度增加,淡期时一部分人员退出该行业。这一现象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极的做好规划,以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营。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换自己的角色,联系企业战略目标,更多地从事战略性管理工作,如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定、人才的开发与支持、员工的教育培训与生活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成为企业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人员变动等突发事件做出积极地回应。

完善培训体系,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对当前房地产企业而言,应该把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为了更好地留住核心人才,提升基层员工质量,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有目标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养员工创新能力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市场和企业也相应的回归理性,从当前的市场需求层面来看,消费者的观念正从简单的居住空间上升为精神享受,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以年轻人为主力的置业者对房子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要求,这就对产品的个性化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房地产企业缺乏此类洞察力强的员工,因此企业要完善培训制度,培养员工洞察市场变化的能力,按市场实际需要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定向培养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有数据显示,我国跨境房地产投资可能超过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66亿元。万科、碧桂园、万达、绿地、首创对外均有动向。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企业应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建立学习型组织或增加培训课程,保持企业的活力,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鼓励满足要求的员工出国深造,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员工工作更加投入。

岗位轮换房地产企业综合性强,员工有必要熟悉各岗位工作内容。为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计划,实施岗位轮换,也叫岗位交流,即将有关联的部门,在明确交流体验重点后,有计划、有安排进行的一种部门间业务代培(李杰,)。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强公司团队能力和各部门的业务往来,同时也可以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甚至可以产生许多业务交织后延展深化的新工作领域,使公司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得到增强。

注入绿色创新思维目前,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房地产业走绿色、低碳、循环的路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房地产与20多个产业相关,若推动绿色低碳战略,不仅将拉动上游的绿色生产,也将带动下游的绿色消费,低碳战略也将是品牌房地产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所在。因此,企业在员工的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员工的产品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还要注重对员工绿色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丰富激励措施,吸引并保留人才。

注重对员工自身价值观的培养首先,将员工看作是房地产企业的资本,将员工放在与企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建立薪酬激励、环境激励、发展激励、领导激励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减少员工流失、满足员工自我成就感,最终减少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其次,企业应通过福利措施形成与员工共进退、共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一致性,让员工忠实于企业。只有这样,企业与员工才能与员工达成一种默契,真正建立信任与承诺关系,从根本上减少人才流失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股权激励为加强企业高级人才队伍建设,留住企业核心人才,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在不影响企业利益的条件下,针对高层人员考虑结合股权激励措施稳固人心,提高房地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在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时,要做到差异化。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不仅是各种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还要包括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绩效考核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员工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等,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公平的薪酬制度。

3结语。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房地产企业面临转型时期,更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加强房地产企业的思想与观念转变,在企业文化视角下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更加凸显人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也更能体现人的价值与潜能。只有利用现代化和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打造出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机制,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富有生命力,使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七篇】

摘要:随着中国近年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也日益加大,在此情形下各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与发展趋势采取了各种措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无疑最为行之有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当前现状的监管、协调和控制,是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安排与规划。可以促进企业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顺应竞争趋势,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使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向更远的目标前进。然而,当前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探索与思考,反思与改进。本文就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1、实现了对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企业预算又分为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这些预算分别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及具体反映投资的时间、规模、收益以及资金的筹措方式。通过跟进企业各业务流程并逐层进行预算管理,及对企业信息流程的分析,从而在宏观上实现对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与规划。

2、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1)资金配置。

对收入与支出的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一方面实现当前发展的规模效益,一方面实施可行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在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抽出部分资金以便随时支配调动,利于企业对出现的新商机进行系统分析及作出正确决策。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模式既能保证企业生产资金的需求,又能提高企业对资金的调度能力,以便将资金真正投放于刀刃上,获取更大利润与发展空间。

(2)人员配置。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在合理可行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对企业全员进行监管与督促,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同时,对企业全员的全面预算有利于奖惩制度更加趋向客观合理性。

(3)明确各部门经营目标。

通过企业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将各部门工作进行分解,可以起到明确各部门经营目标的作用,使得各部门能够清楚了解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不但可以在企业当前发展状态中督促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还有利于企业长远的规划与发展,各部门积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可以拓宽企业整体的发展空间。

(4)、协调企业各部门工作,利于监管。

通过对各部门实施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明确各部门奋斗目标与任务,真正实现责任到部责任到人,可以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职责的现象。也有利于管理部门在管理的时候更加客观,取得更好的成效。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结合企业各部门共同完成的,在于协调各部门有效完成工作,并对企业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企业全面预算的参与者应是整个企业全体,而非单个的企业部门或是团体。当前,一些企业人员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存在主观意识上的片面性。当前,财务预算是企业的主要预算,但绝非企业的全部预算,企业预算还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需要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然而,大部分企业人员片面认为企业预算就是财务预算,跟自己无关,因而未能积极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这就造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全体员工参与的倾斜局面,使得预算管理本身与实际不相符。

2、预算编制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预算编制是根据企业制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出的预算报表,是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编制的精细度影响着预算管理的合理性与实际执行的有效性。然而,在当前企业全面预算过程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实践不相符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3、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时所采用的指标仍是以企业历史生产活动为基础,忽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趋势,并未看清企业近期发展与对未来的合理规划。因此,在预算评估的时候,造成了预算与企业实践相脱节的结果,缺乏必要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4、预算编制与现实情况不相符。

许多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过程中忽略了其内部成员的参与,预算编制过分依赖于企业内部生产;另一些企业在预算编制时十分精细,在实际实践中却未能有效执行,使得预算编制失去了意义。这些是对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没能明确预算管理与预算编制的区别,使得预算编制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当前,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忽视了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一些企业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但是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未能参照正规制度模式,长此以往形成了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现象,打压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得制度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主观意识过于强烈,造成客观考核结果与最终奖惩结果反差甚大的局面,使得考核与奖惩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还存在一些企业在考核过程中从未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结果与对员工考核结果相协调的现象,对员工的考核也只是主观意识上的奖惩,且考核范围与考核方向都未能明确规划,使得考核与奖惩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严重脱节,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宛如空中楼阁,缺乏实际意义,没有实效性。

1、树立正确的企业全面预算概念,鼓励全体员工的参与。

企业管理人员应通过会议等形式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与思想灌输给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使得企业的全体人员都能认识到企业全体预算管理的理念,且都能积极参与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各部门各个环节,企业员工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看成是企业财务部门独有的任务,应调整观念偏差,积极投身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这样才能有利于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且能得以有效执行。

2、协调客观实践,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

企业管理人员应真正认识且分清企业预算编制与企业预算管理的区别所在,协调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使其相互作用。应审时度势,关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摒弃在旧的经济体制下拟定的企业预算管理编制,制定符合新形势的科学预算编制。应结合企业发展实情与其在市场经济中所处地位所占优势,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有效的服务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能够更完美地运用预算编制。其次,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以便督促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按照预算的标准进行工作,最低限度降低违规现象造成的损失。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客观的奖惩制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参与,要想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首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企业应系统地对员工成绩进行考核与预算,通过正规的测试机制对每一位员工的努力进行测评,应坚决杜绝主观感情的赏识或是歧视而造成的考核失衡等现象。同时,企业的业绩评价应结合预算管理,兼顾预算管理过程与预算管理结果,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应客观地予以奖赏或升职,对于业绩薄弱的员工,在予以批评、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的同时还应加以监督及鼓励。只有真正意义上做到赏罚分明、公正合理、科学客观,才能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预算也才有其意义。

四、结语。

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各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竞争趋势中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纷纷开始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然而近年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失败带来的企业破产等现象屡见不鲜,要想在纷繁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拟定严格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是多元化、全方位的,其所包含的内容绝非哪一部门独立完成,企业管理者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积极参与,投身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当中。只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学习,反思与进步,才能更好地实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发挥其意义,也才能利于企业在不断的磨练中愈挫愈勇,有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李国忠.企业集团预算控制模式及其选择[j].会计研究.2005(04)。

[4]马勇.全面预算管理失效的原因及其改进建议[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1)。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论文【第八篇】

在新的时期,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也强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基于企业资本论而言,无论是药品的研发创新,还是生产、销售,都是企业资金不同形态下的流通,而对于资金形态的全面预算管理即成本控制。于是,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显著的内在需求。就当前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在需求而言,其成本控制的途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项目控制。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费、材料费以及制造费用都属于成本项目。企业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进而最大程度的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2)直接人工费控制。人工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控制操作中,主要通过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减少工人作业时间来进行。此外,建立完善的职工绩效管理制度,并有效地与人工成本控制相结合,不仅提高了人工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而且基于奖励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

(3)制造费用控制。在该环节的控制中,主要基于生产方式的改进,一减少制造费用的支出。所以,对于生产设备的维护、生产技术的优化等,都是制造成本控制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全面而有效的狠抓落实。例如,企业作为连续式生产企业,其产品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最终形成产品。对于这类企业,应依据各类步骤成品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比重的历史资料并经过调整,实现有效的目标成本控制。具体实例:企业a生产的b产品符合连续式生产的特点,需要三个工序之后形成成品。现假定b成品的目标成本为120,000元。如表1所示,是各步骤成本项目并调整后的资料。因此,要求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并确定相应步骤的目标成本项目。在进行目标成本分解之后,相应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知道,各工序的目标成为分别为918000元和108000元。并且,从表2也有效的反映出各工序下,各成本项目的目标成本构成情况。这样一来,有助于成本项目的分析及控制,契合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需求。

(二)建立控制流程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控制流程长效机制,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在需求,也是确保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基础。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考虑。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企业建立控制流程的长效机制,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从实际情况而言,新时期企业成本控制流程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在于以下两点:1.采用责任机制。在建立责任机制之前,需要对成本分部门进行有效的逆向分解。于是,对于逆向分解好的成本控制工作,再进行合理的工作分派,进而有效的形成责任中心。无论是对于部门,还是对于企业个人,都需要进行成本监管。此外,基于企业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不仅从本质上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而且增加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实现预算指标分解与全面预算的有机结合。2.建立任务小组制度。为确保责任制度的有效执行,需建立任务小组制度,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监督。任务小组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强化与各部门及个人的联系,负责小范围的成员监督,进而实现主动状态下的成本控制。建立任务小组制度,提高了对个人的监督管理,是规范各方行为的重要基础。

(三)成本控制中的质量控制。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注重质量控制既是企业确保质量的必然需求,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成本降低多少,而且在于通过生产方式、技术等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生产中的浪费。此外,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也在于进一步建立系统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实现成本控制的科学化。对此,在成本控制的措施中,尤其是在生产工艺、原材料质量以及产品质量检查等环节,应在一定程度上注重资金的倾斜。这是因为,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等环节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材料质量的保障,而且容易造成相关人员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发生,这反而不利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所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确保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获取,在原材料采购等环节进行资金配置的适当倾斜是必需的,也是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理念。

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是全面预算的目的,这就强调战略目标导向性的重要性,对于各环节的预算实现全面而有效的监督管理。所以,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基于数字化管理,落实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此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考核机制,在确保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基础之上,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大效率化。此外,对于企业的奖惩机制而言,其立足点在于考核机制的有效性。所以,企业在落实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奖惩机制、考核机制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预算管理要强调职、责、权的落实,尤其是与利益结合下的有效管理。

二、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实现企业财务的有效管控,是两者有机结合的最有效力。从上述我们可知,新时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途径主要有四:一是成本项目控制;二是建立建立控制流程长效机制;三是成本控制中的质量控制;四是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本控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46 3260901
");